《醫學研悅》~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4)

回本書目錄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4)

1. 論病

論者,論其所望、所聞、所問、所切之症,在表、在裡、在上、在下、在臟、在腑、在經絡血脈,屬寒、屬熱、屬火、屬郁,何者為標、何者為本也。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論”是指討論和分析。“所望、所聞、所問、所切之症”,指的是醫生通過觀察病人的外貌氣色(所望)、聽取病人描述病情(所聞)、詢問病人詳細情況(所問)以及進行診斷(所切),來確定疾病的部位和性質。這些疾病可能出現在身體的不同部分,如皮膚表面(表)、內臟器官(裡)、頭部或足部等不同位置(上下)。它們也可能涉及到不同的系統,例如五臟六腑或者經絡血液循環等等。

“屬寒、屬熱、屬火、屬鬱”的意思是,根據病症表現,可以判斷其屬於冷性疾病還是熱性疾病,或者是與火有關的疾病或是因為情緒抑鬱引起的疾病。

最後,“何者為標、何者為本也。”是說要明確哪些症狀是主要病因(本),而哪些只是次要症狀(標)。這樣才能更準確地制定治療方案。

2. 施治

治者,因其標本緩急以治之也。有正治、有反治、有從治、有表攻、有里下、有和解。宜主以某方。以某藥為君,某藥為臣,某藥為佐,某藥為使。加某藥治其急,某藥以治其本,用某藥以引經。凡在上之症,勿復用引下藥;在下之症,勿復用引上藥,庶有專功矣。

白話文:

治療疾病,要根據其病症的表裡、本末、緩急等情況來選擇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有正治、反治、從治等,其中:

  • 正治:針對病因和病機進行直接治療,以達到消除病邪、恢復正氣的目的。
  • 反治:針對病邪的偏盛或正氣的偏虛,採取相反的治療方法,例如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 從治:以輔助正治或反治的手法,達到增強療效或減輕副作用。

還有表攻、里下、和解等治療方法,以及針對特定病症的用藥方法,例如:

  • 表攻:針對表證,以發汗解表的方式治療。
  • 里下:針對里證,以通便泄下的方式治療。
  • 和解:針對氣機阻滯,以疏肝理氣的方式治療。

在用藥方面,要根據病情的需要選用不同的藥物,並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則配伍。

  • 君藥:主要藥物,針對主病,藥力最強。
  • 臣藥:輔助君藥,加強療效,或針對兼病。
  • 佐藥:輔助君臣藥,協調藥性,或針對兼證。
  • 使藥:引導藥物直達病所,或緩和藥性。

此外,還要根據病情的部位,選擇相應的藥物,例如:

  • 上之症:針對頭面、胸、上腹等部位的病症,不宜使用引下藥。
  • 下之症:針對下腹、腰、腿等部位的病症,不宜使用引上藥。

只有根據病症選擇適切的治療方法和藥物,才能達到專功的效果。

3. 調攝

調攝者,調其不調而攝之,以復其天和也。譬之悲,可攝怒,以悽愴苦楚之言感之,而怒可調,金剋木也。喜可攝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而悲可調,火剋金也。恐以攝喜,以急遽死亡之語怖之,而恐可調,水剋火也。怒以攝思,以汙辱欺罔之言觸之,而思可調,水剋土也。各各調攝有法,又在臨症商之。

白話文:

調攝的意思,就是調整身體失衡的地方,並使其恢復正常狀態,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比方說,一個人感到悲傷,可以用激烈的言語去觸動他,讓他感到憤怒,就能調和悲傷的情緒,這就如同金克木一樣。同樣的,一個人感到喜悅,可以用輕浮不正經的話語去逗他,就能調和喜悅的情緒,這就如同火克金一樣。害怕可以調和喜悅,可以用急迫的死亡警告來嚇唬他,就能調和害怕的情緒,這就如同水克火一樣。憤怒可以調和思考,可以用羞辱和欺騙的話語去刺激他,就能調和憤怒的情緒,這就如同水克土一樣。

總之,針對不同的情況,都有不同的調攝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臨機應變。

4. 禁忌

禁忌者,禁其與病相反者,而忌之勿用也。如五臟有恙,則有五臟之禁忌;男子氣失其平,則有調氣之禁忌;妊娠有妊娠之禁忌,詳載後集之中。

上八法,雖覺瑣瑣,然天和稍違,須藥力與攝養禁忌,兼收其功,在輕微小恙,或可不用,而疑難重大之症,非此莫能竟其功也,敬贅之於篇。

白話文:

禁忌是指避免使用與疾病特性相反的事物。例如,五臟有病,就有五臟的禁忌;男子氣血失衡,就有調氣的禁忌;懷孕期間也有懷孕的禁忌,詳細內容記載在後集。

以上八法雖然看似繁瑣,但當人體稍微失去平衡時,就需要依靠藥物的力量和飲食禁忌來共同恢復健康。對於輕微的小毛病,可能不用這些禁忌,但對於疑難雜症,則必須遵循這些禁忌才能達到療效。因此,特地將這些禁忌列舉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