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2)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2)
1. 論寸關尺所主脈法
左寸下指,如六菽之重,為心與小腸之本位。同感交合,故小腸為腑,脈從心。
心居肺下,主血脈,故診其脈,如六菽之重乃得曰心。又曰:近指升為陰,為心,其脈浮大而散者是也。在指節為陽,為小腸,其脈浮滑而長者是也。凡指升屬臟,指節屬腑,下仿此。
左關以十二菽為肝膽之本位,肝膽同竅,故膽為肝腑,而脈從肝。
肝主筋,在脾下,故診其脈如十二菽之重乃得之。又曰:近指節為肝,弦細而長,在指節為膽,弦緊而短者是也。
左尺以至骨,為腎膀胱之本位,同主精徑,故膀胱腎腑,而脈從腎。
腎主骨,在肝下,故診其脈,至骨乃得之。沉而有力者,腎也;沉而稍疾者,膀胱也。
白話文:
左側的寸部,像是六豆般重量,這代表心與小腸的基礎位置。兩者互相影響,因此小腸被認為是腑,其脈象與心相連。
心位於肺之下,主導血液循環,所以我們可以通過診察脈搏來判斷心的情況。如果脈搏感覺起來像是六豆般重量,那麼就可以說是心的脈象。另外,靠近指尖的部分上升為陰性,這裡代表心,其脈象通常為浮大且散開。在指節處為陽性,代表小腸,其脈象則為浮滑且較長。
一般來說,指節部分代表的是內臟,而指節代表的是腑,以此類推。
左側的關部以十二豆為基礎,這是肝與膽的基礎位置。肝與膽共享同一個通道,因此膽被視為肝的腑,其脈象與肝相連。
肝主導筋肉的活動,位於脾的下方,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診察脈搏來瞭解肝的情況。如果脈搏感覺像是十二豆般重量,那麼就是肝的脈象。此外,靠近指節的部分代表肝,其脈象為弦細且較長。在指節處代表膽,其脈象為弦緊且較短。
左側的尺部直到骨頭,代表腎與膀胱的基本位置。兩者共同主管精液的運輸,因此膀胱和腎被視為腑,其脈象與腎相連。
腎主導骨骼,位於肝的下方,所以我們可以透過診察脈搏來瞭解腎的情況。如果脈搏深沈且有力,則代表腎;如果脈搏深沈但稍微快一些,則代表膀胱。
右寸以三菽,為肺大腸本位。同氣通泄,故大腸為肺腑。
肺主皮毛,居上,故診其脈,三菽之重,即得之,浮澀而短者,是也。浮短而疾者,大腸也。
右關以九菽,為脾胃本位,同化穀味,故脾臟胃腑。
脾主肌肉,在心下,診其脈,如九菽之重,乃得之。緩而大者,脾也;緩而疾者,胃也。
右尺以至骨,為命門三焦本位。右尺命門,又云:手厥陰心包絡。
命門與腎脈通,沉而實者命門,沉實而疾者三焦。
脈分左右者,左手三部主左體,右手三部主右體。
脈分寸關尺者。
左寸主胸以上,左關主膈,左尺主臍。
右寸,主至頭分,右關至臍,右尺至足。
白話文:
右邊手腕寸口脈位置,相當於三粒豆子的重量,代表肺和大腸的本位。肺和大腸氣息相通,互為表裡,所以大腸是肺的腑。
肺主宰皮毛,位置在上,所以診脈時,輕輕按壓三粒豆子的重量就能觸摸到。脈象浮、澀、短就是肺的表現。浮、短、疾則是代表大腸。
右邊手腕關脈位置,相當於九粒豆子的重量,代表脾和胃的本位。脾胃共同消化食物,所以脾是臟,胃是腑。
脾主宰肌肉,位置在心臟下方,診脈時,按壓九粒豆子的重量就能觸摸到。脈象緩、大就是脾的表現;緩、疾則是代表胃。
右邊手腕尺脈位置,直到骨頭,代表命門和三焦的本位。右尺命門,又稱為手厥陰心包絡。
命門與腎脈相通,脈象沉、實就是命門的表現;沉、實、疾則是代表三焦。
脈象分左右,左手三部脈象主宰左側身體,右手三部脈象主宰右側身體。
脈象分寸、關、尺,
左邊寸脈主宰胸部以上,左邊關脈主宰橫膈膜,左邊尺脈主宰肚臍。
右邊寸脈主宰頭部,右邊關脈主宰肚臍,右邊尺脈主宰足部。
脈分人迎氣口者。
左寸後關前為人迎,謂足陽明胃,受穀氣而養五臟,故陽經取決於斯。
右寸後關前為氣口,為手太陰肺,朝百脈而定權衡,故陰經取決於斯。
一每日十二經,合十二辰用事歌。
每日寅時肺氣生,卯時傳入大腸經,辰胃巳脾心居午,小腸未上細推尋,申屬膀胱酉臨腎,戌居包絡亥焦存,子膽醜肝須定位,流注其間仔細論。
附註
凡人經脈,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始於中焦。飲食入胃,其精微之化,以次相傳。初注手太陰肺、陽明大腸;次注足陽明胃、太陰脾;再次手少陰心、太陽小腸;依次注足太陽膀胱、少陰腎、手厥陰心包絡、少陽三焦、足少陽膽、厥陰肝,由足厥陰復注於手太陰肺。以平旦為紀者,上合天雞鳴,下合地潮水。
白話文:
脈象可以分為人迎和氣口。左邊寸口脈後關前為人迎,对应足陽明胃經,負責接收谷氣滋養五臟,所以陽經的脈象變化可以從這裡觀察。右邊寸口脈後關前為氣口,对应手太陰肺經,掌管百脈氣血的運行,所以陰經的脈象變化可以從這裡觀察。
一天之中,十二經脈按照十二時辰的順序運作。寅時肺氣生,卯時傳入大腸經,辰時胃經,巳時脾經,午時心經,未時小腸經,申時膀胱經,酉時腎經,戌時包絡經,亥時三焦經,子時膽經,醜時肝經,依次流注運行,循環往復。
2. 診脈法
夫脈者,稟二五之精以為體,資氣血之充以為用。經云:血非氣則滯而不行,氣非血則散而無依,氣如橐籥,血如波瀾,氣暢血流而脈因之充周也。然血氣生於胃之飲食,飲食之多少,根於元氣之盛衰。
飲食入胃,由肺而貫通於十二經之脈,清者為榮血,心主之,史於左手,寸口人迎而下二部,濁者為衛氣,肺主之,充於右手,寸口氣口而下二部,故氣血盛則脈亦盛,氣血衰則脈亦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氣血治則脈平。長人脈長,宜疏排指;矮人脈短,宜密排指;性急人氣稟偏盛,其脈急,陽之燥也;性緩人血稟偏盛,其脈緩陰之靜也。人瘦小,輕取之;人肥大,重取之。
白話文:
脈象的奧秘:古代醫學智慧
脈象,是人體精氣神的外在表現,由先天稟賦和後天精氣血的充盈程度共同決定。 古籍記載:「血非氣則滯而不行,氣非血則散而無依。」如同風箱鼓動氣流,波浪起伏推動水流,氣血相互依賴,暢通無阻,才能使脈象充盈周流。
人體氣血的來源,是飲食精華在胃中消化吸收,再由肺臟輸送到全身十二經脈。 清澈的精華稱為「榮血」,由心臟主宰,流動於左手的寸口脈、人迎脈等部位。濁重的部分稱為「衛氣」,由肺臟主宰,流動於右手的寸口脈、氣口脈等部位。
氣血充盈,脈象則強盛;氣血衰弱,脈象則微弱。 氣血熱盛,則脈象跳動頻快;氣血寒冷,則脈象跳動緩慢。氣血虛弱,則脈象微弱難以觸摸;氣血調和,則脈象平穩和緩。
觀察脈象時,也要考慮個人的體質特徵。 身高較高的人,脈象較長,宜用較寬鬆的指力;身高較矮的人,脈象較短,宜用較緊密的指力。性情急躁的人,氣血偏盛,脈象跳動較快,屬於陽氣偏燥;性情溫和的人,血氣偏盛,脈象跳動較緩,屬於陰氣偏靜。
此外,還要根據體型調整取脈的力度。 身體瘦小的人,應輕輕觸摸;身體肥胖的人,應重力按壓。
通過以上觀察,可以初步判斷患者的氣血狀況,為診治疾病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小兒三五歲,脈常八九至,皆其常也。有反關脈,在三部之後,或在臂側,若過寸口至魚際者,名魚際脈。有左大右小者,在男子為順;有左小右大者,在女子為順;有兩手清微,如無脈者,此皆未可一例論也。但診脈者,先須靜其心,目無他視,耳無別聽,均調呼吸,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向掌後高骨處,認定關位。然後下前後二指,以定寸尺,卻診左寸心與小腸。
脈輕手於皮膚之上消息之,謂之浮候,以辨其表,脈應於腑也;次稍重於肌肉之間,如上所云,參菽之重消息之,謂之中候;以探其胃氣,即所云半表半裡之間,再次重按於筋骨之間消息之,如上所云六菽之重,謂其沉候,以探其里,脈應於臟也。如此三候畢,方診關部肝膽脈,亦如上浮中沉三候,又診尺部腎與膀胱脈,亦如上浮中沉三候。
白話文:
男性尺脈通常較弱,女性尺脈通常較強。小孩三到五歲時,脈搏通常每分鐘跳動八九下,都是正常的。有一些脈象叫做「反關脈」,它在三部之後,或在手臂側邊,如果超過寸口位置到達魚際,就叫做「魚際脈」。有些人左手脈搏較大,右手脈搏較小,男性這樣就是正常的;有些人左手脈搏較小,右手脈搏較大,女性這樣就是正常的。有些人兩手脈象都微弱,幾乎摸不到,這些情況都不能一概而論。
診脈時,首先要靜心,目光不要亂看,耳朵不要亂聽,呼吸要均勻,男性左邊,女性右邊,先用中指按住手掌後方高骨的位置,確定關位。然後下放前後兩指,確定寸尺位置,從而診斷左手寸口位置的心臟和小腸。
輕輕把手放在皮膚上,感覺脈搏的跳動,叫做浮候,可以診斷表症,脈象與腑臟有關;接下來稍微加重力道,感覺肌肉間的脈象,像上面說的那樣,用參菽的重量去感覺脈搏,叫做中候,可以診斷胃氣,也就是表裡之間的狀態;再次加重力道,按在筋骨之間感覺脈搏,像上面說的那樣,用六菽的重量去感覺脈搏,叫做沉候,可以診斷裡症,脈象與臟腑有關。這樣三候診完畢後,再診斷關部的肝膽脈象,也同樣用浮中沉三候的方法,然後診斷尺部的腎膀胱脈象,也同樣用浮中沉三候的方法。
三部共成九候,復診右寸肺與大腸脈,關部脾胃脈,尺部心包絡三焦脈,俱如左手九候,逐部尋求,大約一呼一吸之間,脈行四至,呼出心與肺,脈動二至,吸入腎與肝,脈動二至,共四至也。再至為脾脈,脾受穀味,概諸臟,諸臟皆受氣於脾土,土性和順,其脈常緩,以參於四臟之中,故五至也。
叔和曰: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大無疴,如加一至則為數為熱,減一至則為遲為寒,病所由生焉。
白話文:
診脈時,將手腕分為三段,每段又分為九個部位,依序診斷右手寸關尺三部,分別对应肺、大腸、脾胃、心包絡和三焦等臟腑。診脈方法與左手相同,逐一尋找脈象,大約在一呼一吸之間,脈搏流動四次,呼氣時心肺脈動兩次,吸氣時腎肝脈動兩次,共計四次。再往後推算,脾脈第五次跳動,脾臟負責吸收食物精華,並將營養輸送到其他臟腑,脾土平和,所以脾脈較緩,因此脈搏共跳動五次。
叔和说:一次呼吸心跳四次称为平和,多跳一次则为无病,再多跳一次则为数,代表熱證;少跳一次则为迟,代表寒證,疾病的產生皆由此而来。
3. 平脈賊脈歌
浮大而散心脈平。
心脈循血脈而行,按至血脈而得曰浮,稍重脈粗大曰大,再重脈闊軟曰散。此心之平脈也。
若因水克便滑沉。
沉滑,腎脈也。心部反得腎脈,是腎水克心火,不治。
肺脈平兮浮澀短。
肺循皮毛而行,按至皮毛而得曰浮。稍加力,脈道不利曰澀,不及本位曰短。
勃然洪大火剋金。
肺部得心脈,由心火克肺金也。
脾宮緩大為本脈。
脾脈循肌肉而行,按至肌肉如春風舞柳曰緩;加重,脈道敦實曰大。
一沾弦急木來浸。
四時皆以胃為本,弦急,是肝之乘脾,木剋土也。
弦細而長肝本等。
肝脈旺於春,循筋而行,按至筋而得脈道如箏弦曰弦;加力,脈道迢迢曰長。
白話文:
浮大而散的心脈平:
心脈循著血脈運行,按壓到血脈而感受到的脈象為浮,稍微加重則脈象粗大,再加重則脈象寬軟,這就是心脈平和的脈象。
若因為水克(抑制)導致便滑沈:
沈滑的脈象是腎脈的特徵。但在心脈處得到腎脈,表示腎水克心火,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治療會有問題。
肺脈平和為浮澀短:
肺脈循著皮毛運行,按壓到皮毛而感受到的脈象為浮。稍微加大力度,脈象運行不暢為澀,不在原本位置的脈象為短。
勃然洪大火克金:
肺脈出現心脈的脈象,表示心火剋制了肺金。
脾宮緩大為本脈:
脾脈循著肌肉運行,按壓到肌肉像春風中的柳樹般緩和,加重力度則脈象堅實,這就是脾脈平和的脈象。
一沾弦急木來浸:
四季都以胃為主,弦急的脈象是肝氣乘脾,木克土的表現。
弦細而長肝本等:
肝脈在春天最旺盛,循著筋骨運行,按壓到筋骨感受到的脈象像箏弦般細長;加大力度,脈象遠遠延伸,這是肝脈的基本脈象。
但逢浮澀便不仁。
肝部得浮澀脈,是肺之乘肝,金剋木也。
沉濡而滑腎之治。
腎脈旺於冬,循骨而行,按至骨而得曰沉;無力曰濡;往來流利曰滑。
驟加緩大土來乘。
脾之乘腎,土剋水也。
此為賊脈干平脈。
已上本脈得克脈曰賊,大逆不治。
智者臨之辨認真。
知其平脈,又知賊脈,生死昭然矣。
白話文:
在診脈時,若遇到脈象浮而澀,則表示病人可能心神不寧或情緒異常。如果在肝部脈象出現浮澀,這是因為肺氣壓制肝氣,即金克木,導致肝氣受阻。脈象沈濡滑表示腎氣旺盛,循行於骨髓,按至骨處可感脈象沈,脈搏無力為濡,脈來流暢為滑。
突然脈象從急促轉為緩和,甚至增大,這可能是土(脾胃)之氣來壓制腎氣。
脾氣壓制腎氣,即土克水,表示脾胃功能失調,影響腎的正常運作。
脈象被稱為「賊脈」,當主脈受到剋制,這種情況被稱為「賊脈幹平脈」。如果脈象與正常的脈象相悖,且逆轉嚴重,通常無法治療。
有智慧的醫生應該能分辨這些脈象,並判斷病人生死的結果。瞭解正常脈象和賊脈的特徵,就能清楚地預測病人的生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