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2)

回本書目錄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2)

1. 論寸關尺所主脈法

左寸下指,如六菽之重,為心與小腸之本位。同感交合,故小腸為腑,脈從心。

心居肺下,主血脈,故診其脈,如六菽之重乃得曰心。又曰:近指升為陰,為心,其脈浮大而散者是也。在指節為陽,為小腸,其脈浮滑而長者是也。凡指升屬臟,指節屬腑,下仿此。

左關以十二菽為肝膽之本位,肝膽同竅,故膽為肝腑,而脈從肝。

肝主筋,在脾下,故診其脈如十二菽之重乃得之。又曰:近指節為肝,弦細而長,在指節為膽,弦緊而短者是也。

左尺以至骨,為腎膀胱之本位,同主精徑,故膀胱腎腑,而脈從腎。

腎主骨,在肝下,故診其脈,至骨乃得之。沉而有力者,腎也;沉而稍疾者,膀胱也。

右寸以三菽,為肺大腸本位。同氣通泄,故大腸為肺腑。

肺主皮毛,居上,故診其脈,三菽之重,即得之,浮澀而短者,是也。浮短而疾者,大腸也。

右關以九菽,為脾胃本位,同化穀味,故脾臟胃腑。

脾主肌肉,在心下,診其脈,如九菽之重,乃得之。緩而大者,脾也;緩而疾者,胃也。

右尺以至骨,為命門三焦本位。右尺命門,又云:手厥陰心包絡。

命門與腎脈通,沉而實者命門,沉實而疾者三焦。

脈分左右者,左手三部主左體,右手三部主右體。

脈分寸關尺者。

左寸主胸以上,左關主膈,左尺主臍。

右寸,主至頭分,右關至臍,右尺至足。

脈分人迎氣口者。

左寸後關前為人迎,謂足陽明胃,受穀氣而養五臟,故陽經取決於斯。

右寸後關前為氣口,為手太陰肺,朝百脈而定權衡,故陰經取決於斯。

一每日十二經,合十二辰用事歌。

每日寅時肺氣生,卯時傳入大腸經,辰胃巳脾心居午,小腸未上細推尋,申屬膀胱酉臨腎,戌居包絡亥焦存,子膽醜肝須定位,流注其間仔細論。

附註

凡人經脈,行血氣,通陰陽,以榮於身,始於中焦。飲食入胃,其精微之化,以次相傳。初注手太陰肺、陽明大腸;次注足陽明胃、太陰脾;再次手少陰心、太陽小腸;依次注足太陽膀胱、少陰腎、手厥陰心包絡、少陽三焦、足少陽膽、厥陰肝,由足厥陰復注於手太陰肺。以平旦為紀者,上合天雞鳴,下合地潮水。

2. 診脈法

夫脈者,稟二五之精以為體,資氣血之充以為用。經云:血非氣則滯而不行,氣非血則散而無依,氣如橐籥,血如波瀾,氣暢血流而脈因之充周也。然血氣生於胃之飲食,飲食之多少,根於元氣之盛衰。

飲食入胃,由肺而貫通於十二經之脈,清者為榮血,心主之,史於左手,寸口人迎而下二部,濁者為衛氣,肺主之,充於右手,寸口氣口而下二部,故氣血盛則脈亦盛,氣血衰則脈亦衰,氣血熱則脈數,氣血寒則脈遲,氣血微則脈,氣血治則脈平。長人脈長,宜疏排指;矮人脈短,宜密排指;性急人氣稟偏盛,其脈急,陽之燥也;性緩人血稟偏盛,其脈緩陰之靜也。人瘦小,輕取之;人肥大,重取之。

男子尺脈常弱;女子尺脈常盛。小兒三五歲,脈常八九至,皆其常也。有反關脈,在三部之後,或在臂側,若過寸口至魚際者,名魚際脈。有左大右小者,在男子為順;有左小右大者,在女子為順;有兩手清微,如無脈者,此皆未可一例論也。但診脈者,先須靜其心,目無他視,耳無別聽,均調呼吸,男左女右,先以中指向掌後高骨處,認定關位。然後下前後二指,以定寸尺,卻診左寸心與小腸。

脈輕手於皮膚之上消息之,謂之浮候,以辨其表,脈應於腑也;次稍重於肌肉之間,如上所云,參菽之重消息之,謂之中候;以探其胃氣,即所云半表半裡之間,再次重按於筋骨之間消息之,如上所云六菽之重,謂其沉候,以探其里,脈應於臟也。如此三候畢,方診關部肝膽脈,亦如上浮中沉三候,又診尺部腎與膀胱脈,亦如上浮中沉三候。

三部共成九候,復診右寸肺與大腸脈,關部脾胃脈,尺部心包絡三焦脈,俱如左手九候,逐部尋求,大約一呼一吸之間,脈行四至,呼出心與肺,脈動二至,吸入腎與肝,脈動二至,共四至也。再至為脾脈,脾受穀味,概諸臟,諸臟皆受氣於脾土,土性和順,其脈常緩,以參於四臟之中,故五至也。

叔和曰:一息四至號平和,更加一至大無疴,如加一至則為數為熱,減一至則為遲為寒,病所由生焉。

3. 平脈賊脈歌

浮大而散心脈平。

心脈循血脈而行,按至血脈而得曰浮,稍重脈粗大曰大,再重脈闊軟曰散。此心之平脈也。

若因水克便滑沉。

沉滑,腎脈也。心部反得腎脈,是腎水克心火,不治。

肺脈平兮浮澀短。

肺循皮毛而行,按至皮毛而得曰浮。稍加力,脈道不利曰澀,不及本位曰短。

勃然洪大火剋金。

肺部得心脈,由心火克肺金也。

脾宮緩大為本脈。

脾脈循肌肉而行,按至肌肉如春風舞柳曰緩;加重,脈道敦實曰大。

一沾弦急木來浸。

四時皆以胃為本,弦急,是肝之乘脾,木剋土也。

弦細而長肝本等。

肝脈旺於春,循筋而行,按至筋而得脈道如箏弦曰弦;加力,脈道迢迢曰長。

但逢浮澀便不仁。

肝部得浮澀脈,是肺之乘肝,金剋木也。

沉濡而滑腎之治。

腎脈旺於冬,循骨而行,按至骨而得曰沉;無力曰濡;往來流利曰滑。

驟加緩大土來乘。

脾之乘腎,土剋水也。

此為賊脈干平脈。

已上本脈得克脈曰賊,大逆不治。

智者臨之辨認真。

知其平脈,又知賊脈,生死昭然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