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1)

回本書目錄

脈理原始全書研悅卷之三 (1)

1. 論人稟天地及脈行應天之由

甚哉!脈之難言矣。苟不求其故,縱行於斯,習於斯,只如瞽之冥行耳。人之生也,稟陰陽之靈氣,得五行之變化,故《易》曰: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而資始資生,無一不本之天地。

試以其肖形天地處言之,頭員肖天,足方肖地,兩目肖日月,四肢肖四時,五臟肖五行,六腑肖六氣,呼吸肖氣機,寤寐肖晝夜,血脈肖江河,毛髮肖草木,一身之中,臟五而腑六,猶之十五而支六,聲五而律六,皆陰陽自然之理也。人有十二經,十二絡,猶天時十有二月,地支十有二辰,音之十有二律。

天周二十八宿,人經絡二十八脈,氣周五十度,而乃復會於手太陰,即漏水下百刻,分晝夜,為次日之平旦也。故人一呼一吸為一息,脈行六寸。十呼十吸為十息,脈行六尺。凡二刻,約呼吸二百七十息,脈行十六丈二尺,營衛一周於身。凡四刻,約呼吸五百四十息,脈行三十二丈四尺,營衛二周於身。

白話文:

啊!脈象的描述真是困難。如果不尋求其原因,即使在這方面進行實踐,習慣於此,也只是如同盲人闖行一般。人生來就承繼了陰陽的靈氣,得到了五行的變動,所以《易經》說:乾卦代表男性,坤卦代表女性。而生命的開始和成長,沒有任何一件事不是來自天地。

試著從它與天地相應的角度來說,頭部圓潤類似天,腳部方正類似地,兩眼類似日月,四肢類似四季,五臟類似五行,六腑類似六氣,呼吸類似氣機,醒與睡類似日夜,血液脈搏類似江河,毛髮類似草木,全身之中,五臟六腑,猶如十五與六肢,聲音五個節奏與六個律調,都是陰陽自然的道理。人有十二條經脈,十二條絡脈,猶如一年有十二個月,一天有十二個時辰,音律有十二個調度。

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人的經絡有二十八條脈,氣流週環五十次,然後又匯聚於手太陰,就像水漏下一百刻,分隔白天與黑夜,為新的一天的黎明。因此,人每呼氣一次,脈搏跳動六寸。十次呼氣十次吸氣為十次脈搏,脈搏跳動六尺。平均兩刻鐘,約計每次呼吸二百七十次,脈搏跳動十六丈二尺,營養與衛生在全身週轉一圈。平均四刻鐘,約計每次呼吸五百四十次,脈搏跳動三十二丈四尺,營養與衛生在全身週轉兩圈。

凡二十刻,約呼吸二千七百息,脈行一百六十二尺,營衛十周於身。一晝一夜,約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息,營衛五十周於身,脈行八百零十丈焉。自子至午屬陽,脈行於陽者,計二十五度;自午至亥屬陰,脈行於陰者,計二十五度。是陰陽脈絡,如水之流,如日月之運行。陰脈營臟,陽脈營府,流溢之氣,外濡腠理,若環之無端,終而復始,此人所以成形之理。

不侔於天地如此,乃知天地萬物,一氣所分,為位為育,一氣之運行也。《中庸》曰: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孟子》曰:唯聖人,然後可以踐形。蓋聖人得醫之最上義者也,軒轅致中和之聖人也。命伶倫截溪谷之竹,作黃鐘律管,以候天地之節氣,而歲運緣之以不忒,使岐伯取氣口作脈法,以候人之動氣,而一身之休咎亦於指下,此《素》、《難》所以為千古不易之經也。後秦越人、晉叔和,尊《素》、《難》為經者。

白話文:

一天十二時辰,約莫呼吸兩千七百次,脈搏跳動一百六十二尺,氣血循環十次全身。一日一夜,約莫呼吸一萬三千五百次,氣血循環五十次全身,脈搏跳動八百零丈。從子時到午時屬於陽,脈搏運行在陽經,計二十五段;從午時到亥時屬於陰,脈搏運行在陰經,計二十五段。因此,陰陽脈絡如同水流,如同日月運行。陰脈滋養臟腑,陽脈滋養四肢,氣血流通,滋潤肌膚,周而復始,這就是人體成形的原因。

天地如此運行不息,可見天地萬物,皆由一氣所化,分佈定位,滋養生長,皆是氣的運行。 《中庸》說:「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孟子》說:「唯聖人,然後可以踐形。」可見聖人掌握醫學至高境界,黃帝就是致中和的聖人。他命伶倫截取溪谷的竹子,製作黃鐘律管,用來測量天地的節氣,使一年四季循環無誤。同樣地,他讓岐伯觀察氣口,制定脈法,用來觀察人體的動氣,使人體的吉凶禍福也能從指尖掌握,這就是《黃帝內經素問》、《難經》成為千古不變經典的原因。後世的秦越人、晉叔和,都尊崇《黃帝內經素問》、《難經》為經典。

至五代時,有高陽生,托叔和著《脈訣》,雜以潔古《傷寒入式歌》,繼而,褚儲趙氏,不思脈隨五臟之氣,行千經隧之間,欲以男女臟腑顛倒部位,戴同父言褚氏倒裝五臟,皆緣議論錯出之故,幸有張仲景、李東垣、朱彥修諸君子,立法分類,原病處方,以集醫學之大成,而後訛以傳訛者始正。第諸書充棟,學者望洋,安得起群公而就正刪述之。

唯期尊《素》、《難》如六經,以諸子為羽翼,使醫道不淪於遠泥,而有以達中和位育之功者,是在今日巳。

白話文:

到了五代時期,高陽生依託叔和所著的《脈訣》,並將潔古的《傷寒入式歌》融入其中。之後,褚儲趙氏等人,沒有去思考脈象隨著五臟之氣在經脈中流動的道理,反而執意將男女臟腑位置顛倒,並沿襲了父輩的錯誤觀點,認為褚氏將五臟位置倒置。這些都是由於他們議論失誤造成的。幸好有張仲景、李東垣、朱彥修等醫學大家,建立了醫學理論,分類辨證,針對病因開出藥方,將醫學發展推向頂峰,才讓那些以訛傳訛的錯誤觀點逐漸得到糾正。然而,醫學典籍浩如煙海,後人望洋興嘆,難以向這些醫學巨匠請教,並整理他們的著作。

如今,我們只能期盼後人像敬畏六經一樣尊重《素問》和《難經》,並將諸子百家的醫學理論視為輔助,讓醫道不被遺忘,並發揮醫學在促進人體健康和社會發展中的作用。這正是當今醫學發展的目標。

2. 變化考

《易》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注曰:一變生水,而六化成之,水猶未有渣滓也。二化生火,而七變成之,火則薰灼混濁矣。三變生木,而八化成之,木則剛柔各半,體質凝焉。四化生金,而九變成之,金則至剛,體質堅實。五變生土,而十化成之,土則廣大厚實,而成形矣。

白話文:

《易經》說:天為一,地為二,天為三,地為四,天為五,地為六,天為七,地為八,天為九,地為十。

註解說:一變化生水,而六變化而成之,水還未有雜質。二變化生火,而七變化而成之,火則會燻燒混濁之物。三變化生木,而八變化而成之,木則剛柔相濟,物質凝結。四變化生金,而九變化而成之,金則極為堅硬,物質堅實。五變化生土,而十變化而成之,土則廣闊厚實,而形成形狀。

3. 地支從變化生

寅卯屬(木),巳午屬(火),申酉屬(金)

亥子屬(水)四行皆二支

獨辰戌丑未屬(土)四支

共十二支。

白話文:

寅卯屬於木,巳午屬於火,申酉屬於金,亥子屬於水。這四個五行都由兩個地支組成。只有辰、戌、醜、未四個地支屬於土。總共有十二個地支。

4. 十二經從變化生

手太陰肺、陽明大腸,屬(金),足厥陰肝、少陽膽,屬(木),足太陰脾、陽明胃,屬(土)

足太陰腎、太陽膀胱,屬(水),手少陰心、太陽小腸、手厥陰心包、少陽三焦,屬(火)。

共十二經。

白話文:

肺和大腸屬於金,肝和膽屬於木,脾和胃屬於土,腎和膀胱屬於水,心、小腸、心包和三焦都屬於火。總共有十二條經絡。

5. 臟腑考

臟者藏也。心藏神,肝藏魂,脾藏意,肺藏魄,腎藏精。

腑者,府也。膽為清淨府,胃為水穀府,膀胱為精液府,小腸為受盛府,大腸為傳道府。

白話文:

內臟的意思是隱藏的地方。心隱藏著精神,肝隱藏著靈魂,脾胃隱藏著意念,肺隱藏著魄力,腎隱藏著精氣。 外臟的意思是府庫。膽是乾淨的府庫,胃是儲存水和食物的府庫,膀胱是儲存精液的府庫,小腸是接受並分離物質的府庫,大腸是傳送排泄物的府庫。

6. 三焦考

三焦者,上焦、中焦、下焦也,上焦司納,中焦司化,下焦司出,為諸氣運行之府。

白話文:

這段古文中醫文字是說:「三焦是指上焦、中焦和下焦。上焦負責吸收營養,中焦負責消化食物,而下焦則負責排泄廢物。三焦是所有氣息運行的地方。」換句話說,人體有三個主要部位,分別掌管著不同的生理功能,這些地方也是身體內氣息流動的重要通道。

7. 經絡考

直行曰經,旁行曰絡,絡,兜也,如絡之兜物也。

8. 脈行考

每二刻,脈行十六丈二尺,終於足厥陰肝,復會於手太陰肺也。

歌曰:陽五陰三五。

手三陽從手至頭,長五尺五六三丈;手三陰從手至胸,長三尺五寸,合二丈一尺。

足八陰六五

足三陽從足至頭,長八尺,六八合四丈八尺;足三陰從足至胸,長六尺五寸,合三丈九尺。

曰手者,以其並營俞經合等穴,皆始於手;曰足者亦然。

陰蹺丈五分

兩足蹺脈,從足至目,長七尺五寸,合一丈五尺。

督任九尺勻。

督任二脈各長四尺五寸合九尺。

白話文:

每隔兩刻鐘,脈搏流動十六丈二尺,最終到達足厥陰肝經,然後再匯合於手太陰肺經。

歌訣說:陽經五臟,陰經三臟,合起來是八臟。

手三陽經從手部開始,一直延伸到頭部,長度為五尺五六三丈;手三陰經從手部開始,一直延伸到胸部,長度為三尺五寸,合起來是二丈一尺。

足部八陰經六五。

足三陽經從足部開始,一直延伸到頭部,長度為八尺,六個八尺合起來是四丈八尺;足三陰經從足部開始,一直延伸到胸部,長度為六尺五寸,合起來是三丈九尺。

所謂「手」指的是手部經絡,因為所有手部的經絡,包括營氣、俞穴、經脈等,都起始於手部;所謂「足」也是同樣道理。

陰蹺脈長度為一丈五尺。

兩條足蹺脈,從足部開始,一直延伸到眼睛,長度為七尺五寸,合起來是一丈五尺。

督脈和任脈各長四尺五寸,合起來是九尺。

9. 論寸關尺

夫漏下百刻,為次日之平旦,脈周五十度復會於手太陰肺,是肺者,臟腑之所終始,脈絡之所會歸也。古人於魚際下,定為寸口;尺澤中定為尺部。又於寸下尺前定為關者,取寸為陽,尺為陰,關者陰陽之界限也。人一身從肘腕橫紋至掌魚際,得同人尺之一尺一寸,於尺內,十分之取第十寸,為脈之尺位。

尺者,十也,老陰之數終於十,故陰得尺內一寸,退不致過肘腕之九寸,又於一寸中十分之,取第九分,為脈之寸口,陽窮於九,故陽得寸內九分,九乃老陽之數也,前不及魚際一分,此寸關尺之所由分也。

白話文:

夜晚十二點過後,直到第二天清晨,脈象會循環五十次回到手太陰肺經,因為肺是臟腑的起點和終點,也是脈絡匯聚的地方。古人將魚際下定為寸口,尺澤中定為尺部。又在寸下尺前定為關,取寸為陽,尺為陰,關為陰陽的界限。從肘腕橫紋到掌魚際,正好與人尺的尺一寸相符。在尺內,取第十寸為脈的尺位。

尺代表十,老陰之數終止於十,所以陰取尺內一寸,不至於超過肘腕的九寸。在一寸中取第九分,為脈的寸口,陽氣窮盡於九,所以陽取寸內九分,九為老陽之數,不至於超出魚際一分,這就是寸關尺的劃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