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傷暑全書卷之二 (10)

回本書目錄

傷暑全書卷之二 (10)

1. 名醫類案

羅謙甫治蒙古百戶因食酒肉、飲潼乳得霍亂吐瀉症,從朝至午精神昏憒。已困急來告。羅視之,脈皆浮數,按之無力,所傷之物已出矣。即以新汲水半碗調桂苓白朮散,徐徐服之。稍得安靜,又於牆陰掘地約二寸,貯以新水在內,攪動,待一時澄定,用清者一杯再調服之。漸漸氣調,吐瀉遂止。

至夜安臥,翌日微煩渴,遂煎錢氏白朮散,時時服良愈。或曰:用地漿者何也?坤屬地,地屬陰,土平曰靜。煩感至陰之氣,又於牆陰貯新汲水,以收重陰之氣也。陰中之陰能瀉陽中之陽。陽霍亂,因暑熱內傷所得,故用地漿之意也。

提舉父年近八十。六月中暑毒,霍亂吐瀉,昏冒終日不省人事。時夜參半,請羅視之。脈七八至,洪大有力,頭熱如火,足冷如冰,半身不遂,牙關緊急。蓋年高氣弱,當暑氣極盛,陽明得令之際,況陰得而動之,中暑明矣。非甘辛大寒之劑不能瀉其暑熱,墜浮流之火,安神明也。

遂以甘露散甘辛大寒瀉熱補氣,加茯苓以分陰陽。約一兩水調灌之。漸漸省事,諸證悉去。慎言語,節飲食三日。以參朮補中湯,以意增減,旋服理正氣愈。十日平復。

滑伯仁治一人病自汗如雨,面赤身熱,口燥心煩,盛暑中宜帷幕周密,自以自虛亡陽,服朮附數劑。脈虛而洪數,舌上胎黃。伯仁曰:前藥誤矣。熱病熱治,醫者死之。《素問》云:必先歲氣,勿伐天和。朮附豈可輕用,以犯時令?又云:脈虛身熱,得之傷暑。暑家本多汗,加剛劑,脈洪數而汗甚,乃令撤幔開窗。

少頃漸覺清爽,以黃連人參白虎湯三進而汗止大半,諸症亦減,兼以既濟湯。渴用冰水調天水散,二日而愈。

孫兆治一人,自汗,兩足冷至膝下,腹滿,不省事。孫診六脈小弱而急。問其所服藥,取視,皆陰病藥也。孫曰:此非受病重,藥能重病耳。遂用五苓散、白虎湯十餘貼。病少蘇,再服全愈。或問治法。孫曰:病人傷暑也。始則陽微厥而脈小無力。醫謂陰病,遂誤藥。其病厥用五苓散利小便,則腹消。

白虎湯解利邪熱則病愈。凡陰脛冷,則臂亦冷。汝今脛冷,臂不冷,則下厥上行,是如陽之微厥也。此症乃先傷濕後傷暑,為濕之症也。

丹溪治一人,夏大發熱譫語,肢體莫舉,喜冷飲,脈洪大而數。以黃耆、茯苓濃煎如膏,用涼水調服三四次後,昏臥如死,氣息如常,次日方醒而愈。

一人夏發大熱,大汗惡寒,戰慓不自禁持,且煩渴,此暑病也。脈虛微細弱而數。其人好賭致勞而虛。以人參竹葉作湯調辰砂四苓散,數劑而安。

項彥章治一人病甚,醫皆以為瘵,盡愕束手。項診之,脈細數而且實。細數者暑也。暑傷氣宜虛,今不虛而反實,乃熱傷血,藥為之也。家問死期,曰:何得死?為作白虎湯,飲即瘥。

吳茭山治一婦人,冬月偶感,患洒洒惡寒、翕翕發熱、惡食乾嘔,大便欲去不去。諸醫皆以虛弱痰飲治之,以二陳補心等藥服不效。延及半月,吳診其脈,虛而無力,類乎傷暑,眾不然之。究問其病因,其婦曰:因天寒換著綿衣,取綿套一床蓋之,須臾煩渴,寒熱嘔吐,綿延至今耳。吳曰:誠哉傷暑也。

蓋綿套曬之盛暑夾熱,收入笥中,必有暑氣尚未開泄。今人體虛,得之易入。故病如是。其婦曰:然。遂制黃連香薷飲連進二服而愈。

逢年歲熱甚,凡道路城市昏作而死者,此皆虛人勞人,或飢飽失節,或素有病,一為暑氣所中不得泄,即關竅皆窒。非暑氣使然,氣閉塞而死也。古方治暑無他,但用辛甘發散,疏導心氣,與水流行,則無害矣。崇寧乙酉,吳為書局時,一馬伕馳馬出局下,忽仆地絕,急以五苓大順白虎湯人參五錢服下,嘔噦即止,鼾睡五鼓,方醒,索粥。連進二三服,乃減參稍輕,調理數劑而愈。

白話文:

[名醫案例]

羅謙甫治療一位蒙古百戶,他因為過量食用酒肉,喝了牛乳後,出現了嚴重的霍亂吐瀉症狀,從早上到中午精神一直處於恍惚狀態。患者病情危急,於是來尋求羅醫生的幫助。經過檢查,發現他的脈搏雖然浮動快速,但是力量微弱,顯示身體已經將不適的食物排出體外。羅醫生立刻用新打來的井水,調合桂苓白朮散,讓他慢慢服用。患者逐漸感到安靜,之後醫生在牆壁陰影處挖了約二寸深的小坑,注入新鮮的井水,攪拌後等待一段時間讓水質澄清,再用澄清的水再次調和藥物給患者服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的氣色逐漸恢復,吐瀉的症狀也停止了。

到了夜晚,患者能夠安穩入睡,隔天雖然有些許煩躁口渴,但是情況已經大為改善。接著,羅醫生煎煮錢氏白朮散,隨時供患者服用,最終病情完全康復。有人問:為什麼要使用地漿水呢?因為地屬陰,地氣平靜。在炎熱的夏季,人體受到暑氣的影響,通過地陰的氣息可以平衡體內的熱度。同時,在牆壁陰影處儲存新鮮的井水,可以吸收更多的陰氣。陰氣中的陰性成分,可以有效調節體內的陽性能量。對於陽性的霍亂症狀,由於夏季高溫導致的體內熱度,使用地漿水正是為了達到這種調節效果。

一位接近八十歲的長者,在六月份遭受了暑熱的侵襲,出現了霍亂吐瀉的症狀,整日昏沉,失去了意識。夜間,羅醫生被請來診斷。患者脈搏快速有力,頭部熱如火爐,腳部卻冰冷如冰,半邊身體無法活動,牙關緊閉。考慮到年齡高,氣力衰弱,在酷熱的夏季,正值陽明經旺盛的時候,加上陰寒的影響,中暑的情況顯而易見。除非使用甘辛大寒的藥物,否則無法有效降低暑熱,抑制浮動的火氣,安定心神。

因此,羅醫生使用甘露散,這是一種甘辛大寒的藥物,可以清熱補氣,並加入茯苓以調節陰陽平衡。大約一兩的水調和後,讓患者服用。隨著時間的推移,患者逐漸恢復意識,所有症狀都消失了。在接下來的三天裡,患者需要控制語言和飲食。之後,服用參朮補中湯,根據病情的需要進行調整,持續服用以鞏固病情。十天後,患者完全康復。

滑伯仁治療了一位大量出汗的患者,他面色紅潤,身體發熱,口乾舌燥,心情煩躁。在炎熱的夏季,應該保持環境的通風,但是患者自己認為是體虛亡陽,服用了一些附子和白朮的藥物。檢查後發現,患者脈搏虛弱但頻率快,舌苔呈黃色。滑伯仁指出,之前的治療方法是錯誤的。對於熱性疾病,使用熱性的治療方法會導致病情加重。《素問》中提到:必須考慮到季節的氣候特徵,避免破壞自然的和諧。附子和白朮這樣的藥物,不能輕易使用,以免違反季節的規律。另一個觀點認為:脈搏虛弱且身體發熱,是由於暑熱所致。患者本來就容易出汗,再加上使用強烈的藥物,導致脈搏加速,出汗更為嚴重。於是,滑伯仁讓患者撤掉帷幕,打開窗戶。

不久,患者開始感覺清爽,滑伯仁使用黃連、人參和白虎湯,分三次服用,患者汗液減少了一半,其他症狀也減輕。此外,還配合使用了既濟湯。當患者口渴時,使用冰水調和天水散,兩天後病情完全康復。

孫兆治療了一位自汗不止的患者,他的雙腳冰冷至膝蓋下方,腹部膨脹,失去意識。孫醫生檢查了患者的六脈,發現它們微弱而急促。詢問患者之前服用的藥物,發現都是用於陰虛疾病的藥物。孫醫生表示,這不是疾病本身嚴重,而是藥物的副作用導致病情加重。於是,孫醫生使用五苓散和白虎湯,讓患者連續服用十多帖。病情逐漸緩解,再次服用後完全康復。有人問孫醫生治療的方法。孫醫生解釋說:這是暑熱所致的疾病。最初,陽氣微弱,導致脈搏微弱無力。醫生誤判為陰虛,使用了錯誤的藥物。對於這種疾病,應使用五苓散以利尿,使腹部消腫。

使用白虎湯可以清除邪熱,從而治癒疾病。通常情況下,如果小腿冰冷,手臂也會冰冷。然而,你現在小腿冰冷,手臂卻不冷,這表明下肢的寒冷是由於上半身的問題引起的,類似於陽氣微弱的情況。這種症狀是由於先受潮濕後再遭受暑熱,屬於濕熱類型的疾病。

丹溪治療了一位患者,在夏天突然發高燒,說話不清,四肢無力,喜歡喝冷飲,脈搏洪大而頻率快。丹溪使用黃耆和茯苓煎煮成濃稠的膏狀,用涼水調和後讓患者分多次服用。幾次後,患者進入昏迷狀態,看似死亡,但呼吸仍正常,第二天才甦醒,病情痊癒。

有一位患者在夏天突然發高燒,大量出汗,畏寒,戰慄不停,並且感到煩躁口渴。這是由於暑熱所致的疾病。脈搏虛弱、細微而頻率快。患者因為好賭導致身體勞累虛弱。醫生使用人參、竹葉煎煮成湯,調和辰砂四苓散,多次服用後病情穩定。

項彥章治療了一位病情嚴重的患者,其他醫生都認為他是消耗性疾病,束手無策。項醫生檢查後,發現患者脈搏細微而實。細微表示暑熱,而實則表示熱氣傷害血液,這是因為藥物的副作用。家人詢問預後,項醫生回答:怎麼可能死亡呢?他給患者服用白虎湯,病情隨即得到緩解。

吳茭山治療了一位婦女,她在冬天偶爾感到寒冷,出現寒戰、發熱、食慾不佳和嘔吐的症狀,想要排便卻又排不出。許多醫生都認為她是體虛和痰飲,使用二陳補心等藥物治療,但沒有見效。病情持續了半個月,吳醫生檢查她的脈搏,發現虛弱無力,類似於暑熱所致的疾病,但其他醫生不同意這個診斷。進一步詢問她的病史,婦女回憶說:因為天氣寒冷,她換上了厚衣服,蓋上了一牀棉被,不久後感到煩躁口渴,出現寒熱交錯和嘔吐,病情持續至今。吳醫生表示:確實是暑熱所致的疾病。

棉被在炎熱的夏季曬太陽,吸收了熱氣,放入箱中時熱氣尚未完全散發。當人體虛弱時,這些熱氣容易進入體內,導致疾病。婦女表示:確實如此。於是,吳醫生使用黃連香薷飲,讓患者連續服用兩次,病情得到康復。

在極度炎熱的年份,路上和城裡的人常常會昏倒甚至死亡,這些都是體虛或勞累的人,或者飲食不規律,或者本來就有疾病,一旦受到暑氣的影響無法及時排出,就會導致關節和孔道堵塞。這並不是暑氣本身的緣故,而是氣體閉塞造成的死亡。古方治療暑熱沒有其他方法,主要使用辛甘的發散藥物,以疏導心氣,促進水液的流通,這樣就不會造成危害。在崇寧乙酉年,吳醫生在書局工作時,一名馬伕騎馬出門,突然倒地不省人事。吳醫生立即使用五苓大順白虎湯和五錢人參,讓患者服用。嘔吐停止後,患者陷入深度睡眠,直到五更時分才醒來,要求喝粥。吳醫生讓患者繼續服用兩三帖,逐漸減少人參的用量,並進行適當的調理,最終病情得到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