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附刻小兒推拿卷之十 (9)
附刻小兒推拿卷之十 (9)
1. 臍風驚
初生一二日,舌硬托乳,頭搖眼閉,哭不出聲,口吐白沫,左右牙根上下並口上齶,俱覺有硬梗帶藍白色,如雞魚脆骨樣,或白點如粟米大,初生但見有此症,急速宜治,然此症初起,人多不覺,在一二日間,就要留心。凡嬰初生下地,受風即生此症,治之在三日內外即可愈。
若至四五日便費手,越五日,斷不治矣。近日此症極多,先尋糖雞屎同好香墨研之聽用,先以大針將根齶間硬梗,一一劃破,重些不妨,即用青絹布片水濕扭干,包食指頭,蘸屎擦劃破處,輕者一次即愈,重者如前法,再用一次即愈,重甚如前法,再用一次無不愈矣。如兒口不開,大人用左手大指二指,拿其牙關穴即開,便於用針,若拿不開,則重矣。
其病端在四日,何不趁早防之。
每次分陰陽五七十,推三關五七十,退六腑五七十,運八卦五十,推肺經五十,重者,天心穴臍上兩大指面顛各用燈火一壯,推臍上三壯,輕者不必燈火,予屢試屢驗,活人甚多,上用蔥薑湯推之。
白話文:
【臍風驚】
新生兒在一兩天內,如果出現舌頭僵硬,無法正常吸吮母乳,頭部搖晃且眼睛緊閉,哭聲嘶啞甚至無法出聲,口角流出泡沫,牙齦上下及口腔上部感覺有堅硬的梗狀物,呈現藍白色,質感類似雞或魚的脆骨,或者出現如粟米大小的白點。一旦新生兒出現這種症狀,應立即治療。然而,這種病症剛開始時,往往不易被人察覺,因此在出生的一兩天內,要特別留意。
通常,新生兒接觸到風邪後,就會產生這種病症,只要在三天內接受治療,病情就能得到控制和痊癒。
但如果拖延到四五天才治療,病情就會變得棘手,超過五天,基本上就難以治療了。近期這種病症發生頻率極高,應先準備雞糞與好品質的香墨,研磨待用。首先,使用大號針具將口腔硬梗處一一劃破,力度稍重也無妨,隨後用水濕潤一小塊青色絹布,擰乾後包裹食指,蘸取雞糞擦拭劃破部位。輕微的病例,一次治療即可痊癒;病情較重的,可按照前述方法再進行一次治療,一般也能痊癒;對於非常嚴重的情況,同樣的方法再進行一次,亦能達到療效。
如果新生兒的嘴巴緊閉,大人可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按住其牙關穴,使其張開,以便進行針刺。若牙關穴無法使嘴張開,病情可能已較為嚴重。
這種病症通常在第四天發作,應盡早預防。
在治療過程中,需分別對陰陽穴位進行五十到七十次的按摩,並對三關、六腑等穴位進行同樣次數的刺激,八卦穴需按摩五十次,肺經穴也要推拿五十次。對於病情嚴重的個案,可在天心穴(位於臍上兩大指的位置)使用艾灸,每邊進行一次壯灸,臍上位置需進行三次壯灸。病情輕微的個案,無需使用艾灸。此療法經過多次實踐,確有效果,已成功救治眾多患者。最後,使用蔥薑湯進行推拿,以增強治療效果。
2. 蛇絲驚
口中舌常吐,四肢冷,乃心經有熱。
每次分陰陽一二百,推三關一二百,退六腑一百,清天河水二百,運八卦一百,撈明月五十,汗吐法先用。
上麝香水或蔥薑湯推之,將老米泔水洗口,蛤粉搽太陽並湧泉穴二處。
白話文:
【蛇絲驚】
內容翻譯爲現代漢語爲:[經常看到舌頭伸出嘴外,四肢卻冰冷,這表示心臟經絡有熱氣。
每次治療時,分別做陰陽推拿一至二百次,推三關穴一至二百次,退六府穴一百次,清除天河水穴兩百次,運八卦穴一百次,撈明月穴五十次,這是汗吐法的初步使用。
然後使用麝香或蔥薑湯進行推拿,用老米泔水清潔口腔,將蛤粉塗抹在太陽穴和湧泉穴這兩個位置。]
以上翻譯僅供參考,具體治療方法需諮詢專業醫生。
(注:中醫學理論中的"穴位"、"推拿"等概念,在現代醫學中可能沒有直接對應的概念,上述翻譯儘可能保持了原文的意思。)
3. 馬蹄驚
頭向上,四肢亂舞,感風被嚇,推脾土為主。
每次分陰陽一二百,推三關二百,退六腑一百,脾土推補各一百,運八卦一百,擦四橫紋五十,清天河水一百,揉太陽五次,搖頭二十,掐二人上馬五十
汗吐法先用。
上用姜水推,將薑蔥杵爛,敷膝腕,取微汗,用布裹之,一二時,忌乳食半日。
白話文:
【馬蹄驚】
症狀表現為頭部抬高,四肢無序揮動,可能是因為感受到風邪或受到驚嚇所導致。治療上應以調理脾胃為主要目標。
具體療程如下:首先,分別對陰陽兩脈進行調理,每次操作一兩百次;再來是推拿三關兩百次,以及退六腑一百次;接著是對脾臟和胃部進行推拿補養,各一百次;運轉八卦一百次,擦抹四橫紋五十次;然後是清天河水一百次,揉搓太陽穴五次;再搖晃頭部二十次,並以掐壓二人上馬穴五十次結束。
治療初期可先採用發汗與催吐的方法。
使用薑水進行推拿,將薑和蔥搗碎,敷於膝蓋和手腕處,使其微微出汗,再用布包裹住,持續一到兩個小時,治療後半日內應避免飲食。
4. 水泄驚
肚響,遍揣軟,眼翻白,口作渴,因乳食所傷,寒熱不調,以脾土大腸為主。
每次分陰陽二百陽邊多分,推三關一二百,推大腸一二百,脾土推補各一百,板門推向橫紋五十,摩臍及腰眼氣龜尾各二三百,用右掌心,輕輕於臍腰龜尾摩蕩左右旋轉各五十,男要左旋多些,女要右旋多些,(四六分用),推委中後承山各五七十。
上姜水推之,將蒜搗爛,隔火紙敷臍,量人大小,大者,敷一飯時,小者敷一茶時,大者禁乳食兩時,小者禁一時,以茶湯洗口,然須分寒熱,此治寒法。若熱,方具雜症內。(龜尾即尾脊穴)。
白話文:
標題:[水樣腹瀉與驚厥]
內容:[患者腹部發出響聲,腹部柔軟無力,眼睛翻白,口渴,這是由於飲食不當傷害了腸胃,身體的寒熱調節失衡,主要影響到了脾臟和大腸。
在進行治療時,需要區分陰陽,陽邊的刺激次數較多,通常爲兩百次;然後分別對三關和大腸穴位進行推拿,次數各爲一二百次;對脾土穴位進行推拿和補養,各一百次;將板門穴向橫紋方向推拿五十次;對臍部、腰部以及龜尾穴進行按摩,次數各爲二三百次。使用右手掌心,在臍部、腰部和龜尾部位輕輕按摩,旋轉各五十次,男性應更多地進行左旋,女性則更多地進行右旋,比例爲四比六,同時對委中和承山穴進行推拿,次數各爲五七十次。
在進行上述操作時,可以使用姜水作爲潤滑劑,將蒜搗碎,用火紙隔開後敷在臍部,根據患者體型大小調整敷貼時間,較大的患者敷貼時間爲一頓飯的時間,較小的患者敷貼時間爲一杯茶的時間。對於較大的患者,治療期間需禁食兩小時,較小的患者需禁食一小時,使用茶湯漱口,但必須根據患者體質的寒熱程度來決定治療方式,以上是治療寒性體質的方法。如果患者爲熱性體質,治療方法會有所不同,具體方法請參照雜症部分。(龜尾穴即尾椎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