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研悅》~ 附刻小兒推拿卷之十 (8)

回本書目錄

附刻小兒推拿卷之十 (8)

1. 治男女諸般症候並治法

口中插舌,乃心經有熱,退六腑,水裡撈明月,清天河為主。

四肢冷弱,推三關,補脾土四橫紋為主。

頭向上,運八卦,補脾土為主。

眼翻白,推三關擦五指節為主。

四肢亂舞,掐五指節,清心經為主。

口渴是虛氣,大推天河水為主。

肚腹響是虛氣,分陰陽推脾為主。

口吐有痰白涎,推肺經為主。(吐法急用)

四肢掣跳,寒熱不勻,掐五指節,分陰陽為主。

啞子不言,是痰迷心竅,推肺經為主。

眼不開氣血虛,推腎水為主。

眼白,推腎水,運八卦為主。

眼翻白,偏左右,拿二人上馬,小天心為主。

頭偏左右有風,分陰陽,擦五指節為主。

面虛白唇紅,推脾土腎水為主。

氣吼虛熱,補脾土,推腎水為主。

遍身潮熱,乳食所傷,推脾土腎水為主。

口唇白,氣血虛,補脾為主。

肚腹脹氣虛血弱,補脾土,分陰陽為主。

青筋裹肚,是有風,補脾土,掐五指節為主。

吐乳有寒,分陰陽,補脾土為主。

飲食雖進,人瘦弱,有火,退六腑,清天河水為主。

眼向上,分陰陽,推腎水,運水入土為主。

哭聲號叫,推心經,分陰陽為主。

鼻流清水,推肺經為主。

四肢向後,推肺經脾土擺尾為主。

眼黃有痰,清肺經推脾土為主。

口歪有風,推肺經掐五指節為主。

掐不知痛,有風麻木,推脾土,掐五指節為主。

大小便少,退六腑,清腎水為主。

到晚昏迷,推肺經為主。

咬牙,補腎水分陰陽為主。

哭不出聲,清心經,分陰陽,掐威靈穴為主。

哭聲不出,推肺經擦四橫紋為主。

遍身掣,有風,補脾掐五指節,鳳凰單展翅為主。

臉青,推三關,推肺經為主。

手抓人,推心經,退六腑為主。

身寒掣,推三關,揉湧泉為主。

臨晚啼哭,心經有熱,清天河水為主。

大叫一聲死,推三關拿合谷穴,清天河水,撈明月為主。

肚痛,擦一窩風,並拿肚角穴為主。

乾嘔,推精寧穴為主。

鼻流鮮血,是五心熱,退六腑,清天河水,撈明月為主。

兩眼看地,補脾土,推腎水,擦四橫紋為主。

一掣一跳,推心經,掐五指節補脾為主。

卒中風,急筋吊頸,拿合谷穴,掐威靈穴為主。

以上治法雖各有主,然各經俱要推之,偏推偏妙,有益無損,醫者留心焉。

白話文:

這些病症的治療方式如下:

  1. 如果舌頭在嘴裡不停活動,這通常是心臟過熱的跡象,應當採用退六腑的手法,像在水中撈月一樣清涼心臟,主要手法為清天河。

  2. 若四肢感到冰冷無力,應該推按三關,補充脾臟的能量,主要手法為補脾土和四橫紋。

  3. 若頭部抬高,可運行八卦,補脾土為主。

  4. 眼睛上翻,露出眼白,主要手法為推按三關和擦五指節。

  5. 若四肢不自主的舞動,應掐五指節,清心經為主。

  6. 若感到口渴,這是虛氣的表現,主要手法為大推天河水。

  7. 肚子發出響聲,表明虛氣存在,應分陰陽,推脾經為主。

  8. 若口中有大量白痰,主要手法為推肺經。(此法需緊急使用)

  9. 若四肢抽搐,寒熱不均,主要手法為掐五指節,分陰陽。

  10. 若無法說話,可能是痰阻塞了心竅,主要手法為推肺經。

  11. 若眼睛不能睜開,可能是氣血虛弱,主要手法為推腎水。

  12. 若眼睛泛白,主要手法為推腎水,運行八卦。

  13. 若眼睛上翻,偏向左右,主要手法為拿二人上馬,小天心。

  14. 若頭部偏向左右,可能有風邪,主要手法為分陰陽,擦五指節。

  15. 若面色蒼白,嘴脣紅潤,主要手法為推脾土和腎水。

  16. 若聲音嘶啞,伴隨虛熱,主要手法為補脾土,推腎水。

  17. 若全身潮熱,可能是因飲食造成的傷害,主要手法為推脾土和腎水。

  18. 若口脣變白,可能是氣血虛弱,主要手法為補脾。

  19. 若肚子脹氣,氣血虛弱,主要手法為補脾土,分陰陽。

  20. 若腹部有青筋,可能是風邪,主要手法為補脾土,掐五指節。

  21. 若吐奶,可能是受寒,主要手法為分陰陽,補脾土。

  22. 若雖然食慾正常,但人卻瘦弱,可能是火旺,主要手法為退六腑,清天河水。

  23. 若眼睛上翻,主要手法為分陰陽,推腎水,運水入土。

  24. 若孩子哭聲大叫,主要手法為推心經,分陰陽。

  25. 若鼻涕流清水,主要手法為推肺經。

  26. 若四肢向後伸展,主要手法為推肺經、脾土,擺尾。

  27. 若眼睛泛黃,有痰,主要手法為清肺經,推脾土。

  28. 若嘴巴歪斜,可能有風邪,主要手法為推肺經,掐五指節。

  29. 若身體麻木,主要手法為補脾土,掐五指節。

  30. 若大小便量少,主要手法為退六腑,清腎水。

  31. 若晚上精神恍惚,主要手法為推肺經。

  32. 若咬牙,主要手法為補腎水,分陰陽。

  33. 若哭聲微弱,主要手法為清心經,分陰陽,掐威靈穴。

  34. 若哭不出聲音,主要手法為推肺經,擦四橫紋。

  35. 若全身抽搐,可能有風邪,主要手法為補脾,掐五指節,鳳凰單展翅。

  36. 若面色蒼白,主要手法為推三關,推肺經。

  37. 若手抓人,主要手法為推心經,退六腑。

  38. 若身體寒冷,主要手法為推三關,揉湧泉。

  39. 若晚上啼哭,可能是心經過熱,主要手法為清天河水。

  40. 若突然大叫一聲後死亡,主要手法為推三關,拿合谷穴,清天河水,撈明月。

  41. 若肚子疼痛,主要手法為擦一窩風,拿肚角穴。

  42. 若乾嘔,主要手法為推精寧穴。

  43. 若鼻流鮮血,可能是五心熱,主要手法為退六腑,清天河水,撈明月。

  44. 若雙眼向下看,主要手法為補脾土,推腎水,擦四橫紋。

  45. 若四肢抽搐,主要手法為推心經,掐五指節,補脾。

  46. 若突然中風,主要手法為拿合谷穴,掐威靈穴。

以上的治療方法雖然各有主導,但每個經絡都應當被推拿,偏重某個手法會有奇效,對病人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醫生們應當用心學習。

2. 諸經症候並推治法

胎驚落地,或硬或軟,不開眼,不作聲,胎中多毒,每次分陰陽五七十,推三關五七十,退六腑五七十,推脾土五七十。

上用熱水推,如再不醒,用燈火於腦頂,並二湧泉穴,各一焦,又不醒,不治。又俗傳呼其父之乳名即醒者,一試之可也。

白話文:

寶寶出生後,無論身體是硬是軟,如果眼睛不張開,也不發出聲音,可能是因為母體中的毒素影響。應依照孩子的體質分為陰性或陽性,然後進行適當的按摩治療。具體方法為:先推三關五到七十次,再退六腑五到七十次,最後推脾土五到七十次。

上述按摩應在溫暖的環境下進行,最好使用熱水輔助。如果寶寶仍未甦醒,則可用燈火燒灼腦頂及雙腳湧泉穴,每個穴位燒灼一次。若寶寶仍無反應,情況可能較為嚴重,治療效果有限。此外,民間有種說法,呼喚寶寶父親的小名可以讓寶寶甦醒,這方法值得試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