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下卷(中厥條辨) (4)
下卷(中厥條辨) (4)
1. 厥僕辨治歌
酒厥
體質魁梧飲酒頻,突然舌強語難清,喎斜口眼痰聲湧,煨葛山梔曲六君。
風厥
脅脹先疼肢不收,淋漓自汗便齊流,
牙關目瞤方犀角,草術參耆歸棗投。
二活芎防芩枳殼,姜膏麻菊配羚周,
怒多能食如前證,再繼逍遙病定廖。
虛厥
目睜上視僕如昏,溲汗無時脈少倫,久病陰虛陽暴絕,關元急灸獨參生。
血厥
無疾平居忽冒眩,驟然默默口無言,惡聞人語時方寤,鬱冒更名血厥煎。
此症宜倉公白薇散,其病名又謂之煎厥。
薄厥
怒氣傷肝火上奔,胸中氣亂厥呈形,證名薄厥蒲黃主,清酒加煎須飲溫。
屍厥
五屍穢氣暴淫人,離亂陰陽不順承,狀若死屍形似厥,調中正氣莫留停。
食厥
上身腹悶熱心煩,臍下如冰烘已寒,氣阻陽明為食厥,保和平胃自能安。
濕厥
大便稀溏小水黃,頭疼膝腫體拘傷,挾痰中濕由生熱,內外分消虛實詳。
此症宜與《感證類要》疫癘條下,軟腳瘟並參。
暑厥
面垢肢寒倒悶沉,渴來喘嘔利猶增,三陰中暑宜辛熱,大順香薷及臭靈。
靜而得之謂之中暑,名曰陰暑厥症。其有或納涼於廣廈,或過食於生冷,頭疼惡寒,肢節疼痛,大熱無汗,此陰寒所遏,陽氣不得發越,亦多厥僕。二者俱宜溫散。如輕者,香薷飲。重者,大順散,或研蒜水灌之。
熱厥
勞役長途赤日中,汗多氣少渴相從,躁煩頭痛名陽暑,膚熱昏迷白虎功。
動而得之謂之中熱,中熱者,陽症也。熱傷元氣,非形體受病也。或行役於長途,或務農於赤日,頭痛躁熱,肌膚大熱,大渴、多汗、少氣,宜蒼朮白虎湯主之。
痰厥
痰厥昏迷不省事,喉中卻似水雞聲,白礬牙皂研吹鼻,一盞香油灌即醒。
此症醒後,審明虛實,宜理氣消痰。
氣厥
氣厥依稀似中風,惟茲身冷不相同,有痰四七導痰飲,術桔芩連六子功。加用星蔞與蘇葉,或如正氣藿香逢,木沉香配檳榔枳,烏藥磨沖白酒濃。
蛔厥
蛔厥分明屬胃寒,吐蛔疼痛理中參,乾薑參朮休甘草,加入椒梅道豈凡。
此症理中湯主之。但蟲遇甜味更覺要痛,故方內要去甘草。蟲見酸辛則安,宜加川椒、烏梅。如痛甚者,可加苦楝樹根皮。
祟厥
忽倒塵埃暈不知,脈來兩手各參差,頃時灌醒喃喃語,大指須將艾灸施。下劑精詳原有秘,降檀豆蔻洎桃枝,藿烏姜草陳蒼樸,鹿角砂仁邪避馳。
是症宜灸大指鬼哭穴。病人床前可多焚降香。
惡厥
腸鳴寒粟起肌膚,客忤狂言面帶烏,厥逆迷沉口自噤,香丸蘇合灌能蘇。
蘇合丸,昔日廣東周少川制者,四遠馳名,用者立效。近日佛山鎮潘務本修合者,比眾更佳。
凡逢卒僕覺狐疑,湯用生薑且探迷,略待神思稍定後,認明證治擬方宜。
白話文:
酒厥
體型壯碩之人常飲酒,忽然間舌頭僵硬說話不清,口眼歪斜痰音不斷,可用煨葛根、山梔、六君子湯加曲藥治療。
風厥
脅脹先痛,四肢不能活動,大量自汗,大小便失禁,牙關緊閉,眼睛不停眨動,可用犀角、甘草、白朮、人參、黃耆、當歸、大棗。二活、川芎、防風、黃芩、枳殼、生薑、厚朴、麻黃、菊花、羚羊角等藥物組合治療。若是怒氣多,食慾旺盛,出現上述症狀,再服用逍遙散,病情會穩定。
虛厥
雙眼向上看,突然倒地如昏迷,尿汗不定,脈象紊亂,長期陰虛,陽氣驟然消失,需急灸關元穴,單用人參補氣。
血厥
無病狀態下突然頭暈,突然默不出聲,不喜聽人說話,此症被稱為血厥,可用倉公白薇散治療。
薄厥
怒氣傷肝,火氣上沖,胸中氣亂,此症名為薄厥,可用蒲黃主藥,清酒煎服溫飲。
屍厥
穢氣突然侵犯人體,陰陽失調,像死屍一樣,此症需調中正氣,不可延誤。
食厥
上身腹部悶熱,心煩,肚臍下冰冷,這是陽明經氣阻塞,屬於食厥,可用保和平胃湯治療。
濕厥
大便稀,小便黃,頭痛,膝蓋腫,身體受傷,挾痰,中濕,導致生熱,需詳細分辨虛實,內外兼治。
暑厥
臉色污垢,四肢冰冷,倒地悶沉,口渴喘息,嘔吐,三陰中暑,宜用辛熱藥物,如大順香薷散和臭靈香。
熱厥
勞累在炎熱的太陽下,汗水多,氣少,口渴,煩躁頭痛,名為陽暑,皮膚熱,昏迷,可用白虎湯。
痰厥
痰厥昏迷,喉嚨像水雞聲音,可用白礬和牙皁研磨吹鼻,一杯香油灌入即可清醒。
氣厥
氣厥像中風,但身體冷,有痰可用四七導痰飲,白朮、桔梗、黃芩、黃連、六子等藥物。
蛔厥
蛔厥因胃寒引起,吐蛔蟲,疼痛,可用理中湯,去甘草,加花椒和烏梅。
祟厥
忽然倒地,失去知覺,脈搏異常,片刻後醒來喃喃自語,需急灸大拇指鬼哭穴。
惡厥
腸鳴,寒戰,皮膚起粟,面色烏黑,口齒緊閉,可用蘇合丸灌服。
遇到突然倒地,可用生薑湯試探,待神志稍定,再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