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38)
中卷(感證類要) (38)
1. 四明心法(附註楊云峰驗舌指南)
誠學者之階梯,救世之津梁也。予遵用之,頗多得力,故附錄於此。惟願同志誦記於心,幸勿諼爾。嘗覽《山海經》,西海有月林山,其石光瑩明皎,能照徹人之肺腑。以上驗舌之法。視其胎色,則知病有各臟之因由。觀其嫩老,更明邪正陰陽之互異。可謂隔垣而洞悉人之肝膽;一望無遺,猶如月林石能照徹人之五臟也。
故予取以喻此,並勉世人。若如用試金石治病,莫若以月林石更效也。)
不論四時與六經,須知發熱感寒因,(其脈亦不浮緊而急。)逍遙散郁使邪達,(此乃外感寒而內發熱,以火為寒邪所郁,既為火鬱,則逍遙散自可以統治矣。)兼食小柴合六君。(合小柴則六君全矣。兼可助脾消食之妙。然此是為兼食未經表散者定論。)
發表已經八九朝,只須竟用黑逍遙,(逍遙散加熟地,即薛氏之黑逍遙也。)氣粗胎厚按胸痛,潤下滋陰法論高。(視其微甚,用逍遙散加熟地四、五錢,可用至一、二兩,此就已經發表者言。蓋發表既多,則津液乾枯,宿物燥結而不能出,故必重用熟地,使陰血下潤,則宿物自下。)
攻裡若多莫再下,勢輕四子加歸芍,(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湯。是症再加當歸、白芍。)甚投附子與人參,(人參鬚要重用,再加煨姜以發其汗。)發汗回陽論亦確。(下多則亡陽,故用參、附以回其陽,陽回而汗自作矣。)
冬月傷寒起畏寒,(此乃感受天時客令之風寒,非隆冬主氣之嚴寒,如果冒犯肅殺之寒威,仍遵仲景之法,辨明寒傷營,風傷衛,酌以麻黃、桂枝等湯,分別治之。)主方卻用前胡湯,歌曰:前胡蘇草陳皮桔,半芷還須加棗姜,即潔古老人之前胡湯。)不愈小柴加枳桔,(如不應手,換小柴胡湯再配枳殼、桔梗。
)繼續逍遙無不安。(初感者,以上法治之,無不愈也。)
熱覺脅疼與耳聾,口乾舌黑燥生風,(火燥生風,屬邪不清。)疏肝益腎如無應,(六味飲加柴胡、白芍,即高鼓峰之疏肝益腎湯。)柴芍歸脾立建功。(已燥不宜再燥,須去木香,並用米泔泡蒸白朮為妙。歌曰:當歸志棗香耆朮,參草苓圓薑棗同。即《濟生方》之歸脾湯也。)
熱甚忽然手足腫,更兼頭面塊瘰聳,風淫末疾燥生疼,此為風淫末疾也。熱甚而痛,手足亦有腫者,竟有瘰塊如頤者。)滋腎生肝涼忌用。(此症忌用涼藥,上方可加熟地一兩主之。歌曰:地術柴胡山五味,瀉萸歸草配丹苓。此《已任編》之滋腎生肝飲,即趙養葵《醫貫》中之滋水清肝飲也。)
痞滿實堅燥矢硬,(凡大便硬者,除合仲景痞滿燥實堅全見者,方議下。)雖宜承氣須三省,(還要六脈沉實有力者,才可議下。歌曰:大承氣內硝黃草,枳實還須樸棗姜。即仲景之大承氣湯也。大黃、厚朴、枳實,此三味即小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此三味即調胃承氣湯。
白話文:
這是學習中醫的階梯,也是救濟世人的重要途徑。我遵循這些方法應用,獲益良多,所以將其附錄於此。希望同道之人能夠牢記於心,不要忘記。我曾讀過《山海經》,裡面提到西海有座月林山,山上的石頭光亮透明,能照徹人的五臟六腑。這可以用來比喻驗舌的方法。觀察舌苔的顏色,就能知道疾病是由哪個臟腑引起的。觀察舌苔的嫩或老,更能明白邪氣與正氣、陰與陽的差異。可以說,不用看到病人也能清楚了解其肝膽狀況;一看就能明瞭,就像月林山的石頭能照徹人的五臟一樣。
所以,我用它來比喻,並以此勉勵世人。如果說用試金石來治療疾病,不如用月林石效果更好。
無論是春夏秋冬的四季變化,還是六經的病變,都要知道發熱和畏寒的原因。(它的脈象不是浮緊而是急促。)用逍遙散來疏散鬱結,使邪氣透達。(這是外感寒邪卻內生發熱,因為火被寒邪鬱住。既然是火鬱,那麼逍遙散就可以治療。)同時搭配小柴胡湯和六君子湯。(搭配小柴胡湯就等於包含了六君子湯的功效。還可以幫助脾胃消化食物。然而這是針對沒有經過發散治療的患者而言。)
如果發散治療已經進行了八九天,只需要使用黑逍遙散。(逍遙散加上熟地,就是薛氏的黑逍遙散。)如果出現氣粗、舌苔厚、按壓胸部疼痛的症狀,就應該使用滋陰潤下的方法來治療。(視病情的輕重,用逍遙散加熟地四、五錢,甚至可以用到一兩、二兩,這是針對已經進行過發散治療的病人而言。因為發散過多,會導致津液虧損,宿食燥結難以排出,所以必須大量使用熟地,使陰血下行,滋潤腸道,宿食自然能排出。)
如果攻下的藥物使用過多,就不要再攻下,病情較輕微的,可以用四君子湯加上當歸和白芍。(四君子湯包括人參、白朮、茯苓、甘草。這個病症可以再加上當歸和白芍。)如果病情嚴重,可以使用附子和人參。(人參用量要大,再加入煨姜來幫助發汗。)發汗回陽的方法也很有效。(攻下過多會導致陽氣耗損,所以要用人參和附子來恢復陽氣,陽氣恢復,汗液自然會出來。)
冬天感受風寒引起的畏寒。(這是感受天時客令的風寒,而不是嚴冬的主氣寒冷。如果冒犯了肅殺的寒威,仍然要遵循張仲景的方法,辨明寒邪傷營還是風邪傷衛,選用麻黃湯、桂枝湯等湯劑,分別治療。)主要用前胡湯,方歌是:「前胡蘇草陳皮桔,半芷還須加棗姜」,也就是潔古老人的前胡湯。)如果沒效,可以改用小柴胡湯加上枳殼和桔梗。(如果沒有效果,可以換成小柴胡湯,再配上枳殼和桔梗。)
繼續服用逍遙散,就能痊癒。(剛開始感受風寒的病人,用以上方法治療,沒有治不好的。)
如果出現發熱、脅肋疼痛、耳鳴、口乾舌黑、乾燥生風等症狀,(這是因為火熱乾燥而生風,屬於邪氣未清。)疏肝益腎的方法如果沒有效果,(可以使用六味地黃飲加上柴胡、白芍,也就是高鼓峰的疏肝益腎湯。)改用柴芍歸脾湯就能見效。(已經乾燥的病症不宜再用燥熱的藥物,必須去掉木香,並且使用米泔水泡過的白朮來蒸。方歌是:「當歸志棗香耆朮,參草苓圓薑棗同」,也就是《濟生方》的歸脾湯。)
如果發熱嚴重,突然出現手足腫脹,甚至頭面出現結塊或瘰癧,這是風邪侵襲末梢經絡,導致乾燥疼痛,(這種情況稱為風邪侵襲末梢經絡。發熱嚴重且疼痛,手足也有可能腫脹,甚至出現類似頸部瘰癧的腫塊。)應該滋養腎陰、疏理肝氣,忌用寒涼藥。(這個症狀忌用寒涼藥,可以用上方加上熟地一兩來治療。方歌是:「地術柴胡山五味,瀉萸歸草配丹苓」,這是《已任編》的滋腎生肝飲,也就是趙養葵《醫貫》中的滋水清肝飲。)
如果出現腹部痞滿、堅硬、乾燥、大便乾硬的症狀,(凡是出現大便乾硬的,除非像張仲景所說痞滿、燥實、堅硬的症狀都出現,才可以考慮使用攻下藥。)雖然可以用承氣湯,但必須謹慎。(還要六脈沉實有力,才可以考慮使用攻下藥。方歌是:「大承氣內硝黃草,枳實還須樸棗姜」,就是張仲景的大承氣湯。大黃、厚朴、枳實,這三味藥就是小承氣湯。大黃、芒硝、甘草,這三味藥就是調胃承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