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33)

回本書目錄

中卷(感證類要) (33)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狐惑

唇瘡上下忽生來,臟惑狐肛蟲作災,聲啞喜眠須治熱,犀連桃核用無乖。(李士材云:狐惑失汗,所致食少胃空,蟲齧五臟,故唇口生瘡,其名曰惑。蟲蝕其肛,上唇生白點,其名曰狐。其候齒燥、聲啞、惡食,面目乍赤乍白而眸黑,舌上白胎,唇黑、四肢沉重喜眠。清熱宜用黃連、犀角、木香、烏梅。

治䘌宜用桃仁、梔子、艾葉、大棗。殺蟲宜用雄黃、銳散、桃仁、苦參、青箱子、黃連等分為末,以艾葉煎汁,搗和成膏,捏如小指大,用絹裹納入穀道中。)

陰陽易

傷寒未愈輒交媾,體重眼花艱小溲,散亂精神膝脛拘,熱沖少氣陰攣湊。更兼裹急外邪無,欲火恣情自作受,男女裩襠互換嘗,陰陽易病古非謬。(柯韻伯云:此症無內外因,本非傷寒而冠以傷寒者。原其因也,無惡寒發熱之表症,無胃實自利之裡症,因淫情之不禁,而餘邪得以投其隙,移禍於不病之人,頓令一身精氣神形,皆受欲火之害,是不病於傷寒而病於陰陽之易也。

裩襠者,即褲襠也,男女陰陽之衛,陰陽之以息相吹,氣相聚,精相向者也,衛乎外者自能清乎內,感於無形者,以之治有形,故取其近隱處燒灰,水服之。形氣邪感得其隱曲,小便即利。陰頭微腫,濁陰走下竅,清陽出上竅,欲火平而諸症悉除矣。男服女褌,女服男褌。仍合陰陽交易之理。

至穢之品為至奇之方,以意相求,有知此者。《金匱要略》云:陰陽易病,凡診有離經脈見者,死。離經者,乍大乍小,忽有忽無,參差不齊者是也。治以豭鼠糞湯,用韭菜根一大握,兩頭尖,十四粒以水煎服。)

內傷感熱似痢

勞倦內傷外感熱,身如燔炭便膿血,脈來洪數與無倫,(甚者散亂,忽有忽無。)譫語更兼舌燥黑。

此屬陽明症甚危,熟地一兩杞冬歸,芍甘相佐(再配生地)見微汗,(有汗可治,其脈亦須接續分明,洪數鼓指,見汗又必前方去生地,加棗仁、山藥、萸肉、丹皮,連服七八劑,)俟脈平和方下推。(俟脈必斂而圓,再用當歸、白芍、甘草、薄荷,此四味名四順清涼飲子。加酒蒸大黃五錢熟地一兩,下黑矢而愈。)

一二日來復熱譫,原因作汗喘狂端,(前已下黑矢而愈。一、二日後復發熱,狂譫、喘急、口渴,此欲作汗解也。)乾薑歸芍草耆朮,(乾薑、歸、芍各三錢,耆、術各一兩,甘草一錢。)其汗如淋病霍然。(以上三韻統講一症。董廢翁曰:或問陽明熱甚,當速解其毒,今先補後下何也?曰:毒火燔熾,涼膈承氣症也。

而其原起於勞倦,陽邪內灼,脈已無陰,若驟下之,則毒留而陰絕,死不治矣。曰:復病又以他藥治何也,曰:病從陽入,必從陽解,今陰氣已至而無以鼓動之,則營衛不洽,汗無從生,不汗則虛邪不得外達,故內沸而復也。此乃里虛勞倦之輩,感挾時令燥氣之變局也。初起壯熱,狀若腸澼,若執治痢成法,多致不救。

白話文:

狐惑病

嘴唇上下突然長瘡,這是因為臟腑裡有狐肛蟲作怪。患者會聲音沙啞、嗜睡,治療要用清熱的藥物。可以使用犀角、黃連、桃核等藥材,效果很好。(李士材說:狐惑病是因為身體失去汗液,導致食慾不振、胃部空虛,蟲子啃食五臟,所以在嘴唇生瘡,這種病稱為「惑」。蟲子啃食肛門,上唇會出現白點,稱為「狐」。症狀是牙齒乾燥、聲音沙啞、厭食、臉色忽紅忽白、眼珠發黑、舌苔發白、嘴唇發黑、四肢沉重、嗜睡。治療上要用黃連、犀角、木香、烏梅來清熱。)

治療肛門部位的潰瘍,可以用桃仁、梔子、艾葉、大棗。殺蟲可以用雄黃、銳散、桃仁、苦參、青箱子、黃連等藥材磨成粉,用艾葉煎汁,搗成藥膏,捏成小指頭大小,用絹布包好塞入肛門中。

陰陽易病

傷寒還沒好,就發生性行為,導致身體沉重、眼花、小便困難、精神散亂、膝蓋和小腿抽筋、熱氣上衝、呼吸短促、陰部抽搐。同時可能出現身體發緊、沒有外邪的症狀。這是因為慾火過盛導致的。男女之間交換穿著內褲,是古人說的陰陽易病。(柯韻伯說:這種病不是由內因或外因而來,本身不是傷寒,卻被稱為傷寒。原因是沒有惡寒發熱的表症,也沒有胃實自利的裡症,而是因為性慾無法控制,讓殘留的邪氣趁虛而入,把禍害轉移給本來沒病的人,導致全身精氣神都受到慾火的傷害。這不是因為傷寒而病,而是因為陰陽交錯而病。

內褲是男女陰陽的屏障,陰陽之氣互相呼應、聚集、吸引。保護體外就能清淨體內,對於無形的邪氣,要用有形的方式治療,所以取內褲靠近隱私處燒成灰,用水服下。當形體和氣血受到邪氣侵襲,小便就會順暢。陰莖頭部稍微腫脹,濁陰會向下排出,清陽會向上排出,慾火平息,所有症狀都會消失。男性穿女性的內褲,女性穿男性的內褲,也符合陰陽交替的道理。

最污穢的東西,可能是最神奇的藥方,要用心領會。知道這個道理的人,《金匱要略》中說:陰陽易病,如果診斷發現離經脈象,就代表病重將亡。離經脈象是指脈搏忽大忽小、時有時無、不均勻。治療方法是用豬糞湯,加上一把韭菜根,兩頭尖,十四粒,用水煎服。)

內傷感熱,症狀類似痢疾

因為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內部損傷,又感受外邪而發熱,身體像被火燒一樣,大便帶膿血,脈搏快而有力,甚至散亂,忽有忽無,胡言亂語,舌頭乾燥發黑。

這屬於陽明經熱症,非常危險。可以用熟地一兩、枸杞、麥冬、當歸,再加上白芍、甘草輔助(再加入生地),可能會稍微出汗(有汗就可以治療,脈象也必須連續清晰,快而有力,如果出汗,就要把藥方中的生地去掉,加入棗仁、山藥、山茱萸肉、丹皮,連續服用七八劑),等脈搏平和了才能用瀉藥(等脈搏收斂平和,再用當歸、白芍、甘草、薄荷,這四味藥稱為四順清涼飲子。再加入酒蒸大黃五錢、熟地一兩,大便排出黑色糞便就會痊癒。)

如果一兩天後又發熱、胡言亂語,是因為想出汗卻喘不過氣、精神狂躁(前面已經排出黑色糞便而痊癒,如果一兩天後又發熱、胡言亂語、喘氣急促、口渴,這是想出汗的表現)。可以用乾薑、當歸、白芍、黃耆、白朮(乾薑、當歸、白芍各三錢,黃耆、白朮各一兩,甘草一錢)。汗出後病情就會好轉。(以上三段文字講述同一種病症。董廢翁說:有人問,陽明熱很嚴重,應該趕快解毒,為什麼先補後瀉?回答說:毒火太旺盛,應該用涼膈散、承氣湯來治療,但是這種病是因為過度勞累導致的,體內陽氣過盛,脈象已經沒有陰氣,如果馬上瀉火,毒素就會殘留,陰氣衰竭,導致死亡。又問:為什麼復發後要用其他藥治療?回答說:病從陽氣而入,必須從陽氣來解,現在陰氣已經到了,但是沒有辦法鼓動它,導致營衛不和,無法出汗,不出汗虛邪就無法排除,所以身體內部又開始發熱。這是因為體內虛弱又勞累的人,感受了時令乾燥之氣的變化。剛開始發病時,身體壯熱,症狀像痢疾,如果用治療痢疾的方法來治療,大部分都會導致無法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