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34)
中卷(感證類要) (34)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予遇三、四病家,信任專托,依法用之,多得全活。但此症常有,故錄數言以告同志。凡遇此項脈症,莫認作痢疾,誤治殺人,且標目似痢二字,蓋似者疑似之義,原與滯下之痢不同,宜辨明治之。)
娠妊胎產
婦女傷寒按《準繩》,(王肯堂所著。)六經治例等平人,經期時候須明辨,(婦女諸病須參《薛立齋醫案,》陳臨川《婦女良方》,武叔卿《濟陰綱目》等書,言之最詳。業醫者宜考。)惟有妊娠四物君。(生地、當歸、白芍、川芎。)
初起黃芩白朮佐,(《已任編》云:使熱邪不能深入血分,以觸犯胎氣為異耳。)行攻滑破莫相侵,(滑潤如半夏,滑石之類,行血如肉桂、附子之類,破血如桃仁、牛膝、丹皮之類,攻下如大黃、芒硝之類,俱宜慎之。)若還產後身如熱,外感血虛須認明。(吳綬云:產後傷寒不可輕易發汗,蓋有產時傷力發熱者,有去血過多發熱者,有惡露不盡發熱者,有三日乳蒸發熱者,或早起勞動,飲食停滯,皆有發熱,狀類傷寒而須詳辨。劉完素云:大抵產病,天行從增損柴胡,雜症從增損四物,宜詳察脈症而用之。
王海藏云:凡婦人傷寒,六經治例皆同。有懷妊者,則以四物為君養血安胎。又云:娩後露體中風,傷衛自汗,宜桂枝湯加紅花,或配黑魚頭骨更妙。朱丹溪云:產後諸病當大補氣血為主,余作末治。張介賓云:此言雖是,然亦不必拘泥。余有辨論在全書內婦人類中,學者亦考。
產後中風,危急屢驗。方以黑豆一茶鍾,連須蔥頭五個,先將黑豆焙至有煙時,再入蔥頭,黃酒一鍾,水一鍾半,煎至一鍾,服之汗出即愈。傳之救人,莫大陰功,此方從古北陳杰《回生集》抄附於此。云:是牛欄山楊醫所授,系葛仙翁乩傳之方也,寶之寶之。經脈胎產等疾,予另編有《資生別傳》一帙,裒採《達生產寶》諸書,韙論而成集。
仍遵景岳之法,證分九類,方列八陣,後附仙授牡丹等方。)
華岫云曰:傷寒症仲景立法於前,諸賢註釋於後。今觀葉天士先生擬其治法,其所以異於庸醫者,在乎能辨症耳。不以冬溫、春溫、風溫、溫熱、濕溫、伏暑、內傷勞倦、瘟疫等症,誤認為傷寒。其治溫熱、暑濕諸症,專辨邪之在衛在營,或傷氣分或傷血分,更專究三焦,故能述前人溫邪忌汗,濕家忌汗,當用手經之方,不必用足經之藥等。明訓垂示後人,此乃先生獨擅見長之處也。
華玉堂云:古人有言曰:仲景之法,不但治傷寒,苟能悉明其理,即治一切六氣之病與諸雜症,皆可融會貫通,無所不宜。此誠屬高論,固深知仲景者也。然予謂六淫之邪,頭緒甚繁,其理甚奧,即彙集河間、東垣、丹溪及前賢諸法而治之,猶慮未能兼括盡善。若沾沾焉必欲但拘仲景之法而施治,此乃見聞不廣,膠柱鼓瑟,不知變通者矣。
白話文:
我曾遇到三、四位病患,他們非常信任我,將病情完全託付給我,我依照病情使用正確的治療方法,大多都能讓他們痊癒。但這種病症常常出現,因此我記錄一些話來告訴同道。凡是遇到這種脈象和症狀,千萬不要認為是痢疾,如果誤診就會害死人。我之所以在標題上寫上「似痢」兩個字,是因為「似」是相似、疑似的意思,它原本就和腹瀉不止的痢疾不同,應該要分辨清楚並正確治療。
懷孕與生產
婦女罹患傷寒的治療方法,按照王肯堂《準繩》的說法,和一般人六經辨證的治療方法相同。但是,必須要清楚辨別婦女的經期狀況。(婦女的各種疾病,必須參考薛立齋的醫案、陳臨川的《婦女良方》、武叔卿的《濟陰綱目》等書籍,這些書中都有詳細的說明。從事醫療工作的人應該仔細研究。)只有在懷孕期間,要以四物湯(生地、當歸、白芍、川芎)為主要用藥。
初期發病時,可以用黃芩和白朮來輔助治療。(《已任編》中說: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熱邪不能侵入血分,以免影響胎氣。)治療時,要謹慎使用攻伐、滑利、破血的藥物。(滑潤的藥物如半夏、滑石等,行血的藥物如肉桂、附子等,破血的藥物如桃仁、牛膝、丹皮等,以及攻下的藥物如大黃、芒硝等,都應該小心使用。)如果產後身體發熱,需要辨明是外感還是血虛引起的。(吳綬說:產後傷寒不可輕易發汗,因為有的是生產時用力過度導致發熱,有的是失血過多導致發熱,有的是惡露沒有排乾淨導致發熱,有的是產後三天乳汁分泌導致發熱,還有的是因為早起勞動或飲食停滯導致發熱,這些都會出現類似傷寒的發熱症狀,必須仔細辨別。劉完素說:產後疾病,如果是天行時疫引起的,可以加減柴胡湯治療;如果是其他雜病引起的,可以加減四物湯治療,應該詳細觀察脈象和症狀來用藥。)
王海藏說:婦女罹患傷寒,六經辨證的治療方法都相同。如果有懷孕,就要以四物湯為主要用藥,用來養血安胎。他又說:產後如果身體暴露在外而受風,導致衛氣虛弱而自汗,可以使用桂枝湯加紅花來治療,或者搭配黑魚頭骨效果更好。朱丹溪說:產後各種疾病應該以大補氣血為主,其他治療方法都是次要的。張介賓說:雖然這種說法是對的,但是也不必過於拘泥。我對此的辨論,都寫在《全書》的婦人類中,學者們可以參考。
產後中風是非常危急的狀況,我有一個屢試屢驗的藥方。使用黑豆一茶匙,連鬚蔥頭五個,先將黑豆炒到冒煙,再加入蔥頭,用黃酒一盅和水一盅半一起煎煮到剩下一盅,服用後如果出汗就會痊癒。把這個藥方傳出去可以救人,這是非常大的功德。這個藥方是從古代北陳杰的《回生集》中抄錄下來的,據說是牛欄山楊醫所授,是葛仙翁乩童傳授的藥方,要好好珍惜這個藥方。關於經脈、胎產等疾病,我另外編寫了一本《資生別傳》,收集了《達生產寶》等書籍,經過詳細論證而集結成冊。
我仍然遵循張景岳的方法,將病情分為九類,治療藥方分為八陣,後面還附有仙人傳授的牡丹等藥方。
華岫雲說:關於傷寒的治療,張仲景在前面制定了治療原則,後面的醫學家則對這些原則進行了註解。現在看葉天士先生提出的治療方法,他和庸醫的不同之處,在於他能準確地辨別病症。他不會把冬溫、春溫、風溫、溫熱、濕溫、伏暑、內傷勞倦、瘟疫等病症,都誤認為是傷寒。他在治療溫熱、暑濕等病症時,會專門辨別邪氣是在衛分還是在營分,是傷氣分還是傷血分,更會深入研究三焦的情況,因此他能夠遵循前人提出的溫邪忌汗、濕家忌汗的原則,使用手經的藥方,而不需要使用足經的藥物等。這些都是他教導後人的明確指示,也是先生獨到的長處。
華玉堂說:古人說過,仲景的治療方法,不僅僅能治療傷寒,如果能完全了解其中的道理,就能夠融會貫通,用來治療一切六氣引起的疾病和各種雜病,都能夠應對自如。這確實是高明的見解,也說明他非常了解仲景。然而我認為,六淫引起的邪氣,頭緒非常繁雜,其中的道理非常深奧,即使匯集了河間、東垣、丹溪以及前賢的各種治療方法,也未必能做到面面俱到、盡善盡美。如果一味地拘泥於仲景的方法來進行治療,那就說明見識不廣,就像膠柱鼓瑟一樣,不知道變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