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31)

回本書目錄

中卷(感證類要) (31)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如依時師,再用攻邪,則元氣復虛,熱邪益熾,索然而死矣。)大劑當歸六子投,(六君子加當歸。若芩、連退邪,枳、樸消食,必死無疑。)邪食交攻熱更劇,守過三日汗來瘳。(縱有病愈增而熱愈甚者,乃是邪與食為元氣所攻發將出之候也。守不出三日,復戰而汗解矣。

或曰:汗至七、八分而餘邪何以復歸陽明?曰:胃主肌肉、元氣薄故也。元氣厚者,則無此病。如留泊肌肉筋骨,則為餘毒,治法亦先補正。)

陰虛勞復挾風微,(或奔走傷力,或微挾食,或微冒風寒。)劉氏地黃飲子奇,(歌曰:二地骨皮耆芍杞,芩防枳草配天冬。即劉松石之地黃飲子。)素壯火多愈勞復,(若其人素壯實,平日多火,病愈勞復者,亦不得用攻伐。)蔥冬七味湯宜速。(歌曰:流水生薑蔥葛豉,麥冬懷熟其成方。即名七味蔥白湯。)

損庵專法麥門冬,(用斤許,此王肯堂法。)再入香豉和淡竹,頻頻飲去自為佳,海藏門冬皆可活。(麥冬、甘草、粳米、大棗、竹葉,名海藏麥冬飲子。治勞復氣欲絕者,用之有效,能起死回生,易老加人參尤妙。)

遺毒

汗後仍然熱結深,(此汗出不徹,仍然熱結之。)耳間一寸二三分,(毒發耳後,或連耳下,俱腫硬者。)名為頤毒頻頻腫,(此為遺熱成毒。)速散消遲膿必成。(初起速宜消散,若緩則成膿,又為害也。一法用槐米四、五兩炒微黃,乘熱入酒二碗,煎十餘沸去渣,熱服。

未成者。二、三服。已成者,一、二服。胃弱者忌之。一法用忍冬藤四、五兩,甘草節一兩,先用水二碗煎至一碗,再入酒一碗,煎十餘滾去渣,飲之,渣可敷患處。又三煎酒方,頭一次以銀花一兩,蒂丁一兩,河水兩大碗,井水兩大碗,煎至兩碗去渣聽用。第二次,加廣皮、甘草節、白芷、當歸各一錢,再配後開引經藥,將前汁煎至一碗去渣聽用。

第三次,加乳香、沒藥,去油,研末各一錢,炒甲片研末三錢,將煎汁配紹酒一碗煎至八分,溫服暖睡,汗出即瘥。引經藥列後,頭面加川芎,犀角各一錢,兩手臂加桂枝一錢,兩乳加蒲公英一錢,兩肋加木瓜一錢,下部加牛膝一錢,遍身加藁本一錢。)

初起連翹敗毒散,(歌曰:連翹敗毒獨羌防,升草芎柴歸尾襄,蘇木紅藍大力子,天花粉配集成方。水酒各半煎,徐徐溫服。如未消,加蛤粉、炒穿山甲一錢。腫至面者,加香白芷二錢、漏蘆五分。大便燥實者,加酒浸大黃一錢五分,壯者倍之。凡內有熱,寒熱交作者,倍用柴胡,加酒洗黃芩,酒炒黃連各一錢。

)膿成內托理須明,(宜內托消毒散。歌曰:升耆參草歸柴桔,銀花防芷共翹芎。水酒各半煎,徐徐溫服。治發頤有膿不可消,已破未破皆可服。)感證如初便發癰,(發熱三,四日後,便發癰者。)陽明兼或少陽通。(有一起便發癰者,治皆不外陽明、少陽兩經。竟有失於汗下,中宮伏熱鬱極,發為胃癰者,須細審之。

白話文:

如果按照一般的醫生,繼續使用攻邪的藥物,那麼元氣會更加虛弱,熱邪會更加旺盛,最終就會突然死亡。應該使用大量當歸六子湯(就是六君子湯加上當歸)。如果用黃芩、黃連來退熱邪,用枳實、厚朴來消除食積,必定會導致死亡。如果邪氣和食積互相攻擊,熱勢會更加劇烈,只要耐心等待三日,等到發汗,病就會好轉。(即使有病況加劇、發熱更甚的情況,那也是邪氣和食積被元氣驅趕、準備發出來的徵兆。只要耐心等待,不出三日,就會再次發汗而痊癒。)

有人問:汗出了七八分,為什麼剩餘的邪氣又會回到陽明經呢?回答說:這是因為胃主肌肉,而且元氣虛弱的緣故。元氣強盛的人,就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如果邪氣停留在肌肉筋骨中,就會變成餘毒,治療方法也要先補足正氣。

陰虛勞累後,又稍微夾雜風邪(可能是奔波勞累傷了氣力,也可能是稍微吃了東西,或者稍微感受了風寒),這種情況用劉氏地黃飲子最有效(藥方歌訣:熟地、生地、骨皮、黃耆、白芍、枸杞,黃芩、防風、枳實、甘草,再配上麥門冬。)。如果平時體質強壯,火氣旺盛的人,病癒後又勞累復發,也不可以用攻伐的藥物。應該迅速使用蔥冬七味湯(藥方歌訣:流水生薑、蔥白、葛根、豆豉、麥冬、懷熟地,組成這個藥方,就叫做七味蔥白湯)。

損庵(指明醫)特別使用大量麥門冬(用一斤左右,這是王肯堂的用法)。再加入淡豆豉和淡竹葉一起煎服,頻頻飲用,效果很好。海藏(指李杲)的麥門冬飲子也能救命(麥門冬、甘草、粳米、大棗、竹葉,名為海藏麥門冬飲子。治療勞累復發,氣息奄奄一息的人,用它很有效,能起死回生,易老(指朱丹溪)再加上人參效果更佳)。

遺毒

發汗後仍然有很深的熱結(這是發汗不徹底,仍然有熱邪鬱結)。在耳朵前後一寸二三分的地方(毒發在耳後,或連帶耳朵下方,都出現腫硬),叫做頤毒,經常會腫起來(這是剩餘的熱邪變成毒)。應該迅速疏散消腫,如果拖延就會化膿(初期應該盡快消散,如果拖延就會化膿,造成更大的危害)。有一個方法是用炒至微黃的槐米四五兩,趁熱倒入兩碗酒中煎十幾沸,去渣,趁熱服下,還沒化膿的,服用兩三次即可,已經化膿的,服用一兩次即可。胃弱的人要忌用。另一個方法是用忍冬藤四五兩,甘草節一兩,先用水兩碗煎至一碗,再倒入一碗酒,煎十幾滾去渣,飲用,藥渣可以敷在患處。還有一個三煎酒的方子,第一次用銀花一兩,丁蒂一兩,河水兩大碗,井水兩大碗,煎至兩碗去渣備用。第二次,加入廣陳皮、甘草節、白芷、當歸各一錢,再配上後面提到的引經藥,將第一次煎的藥汁煎至一碗去渣備用。第三次,加入乳香、沒藥(去掉油脂)、磨成粉各一錢,炒甲片磨成粉三錢,將煎好的藥汁配上一碗紹興酒煎至八分,溫服後蓋被子睡覺,發汗就會痊癒。引經藥如下:頭面加川芎、犀角各一錢,兩手臂加桂枝一錢,兩乳加蒲公英一錢,兩脅加木瓜一錢,下部加牛膝一錢,全身加藁本一錢。

初期可以使用連翹敗毒散(藥方歌訣:連翹、敗毒散、獨活、羌活、防風,升麻、甘草、川芎、柴胡、當歸尾,蘇木、紅藍花、大力子,天花粉配伍組成藥方。用水和酒各一半煎服,慢慢溫服。如果沒有消腫,可以加入蛤粉、炒穿山甲一錢。腫到臉上的,可以加入香白芷二錢、漏蘆五分。大便乾燥的,可以加入酒浸大黃一錢五分,體格強壯的人可以加倍。凡是體內有熱,寒熱交錯發作的,要加倍用柴胡,加入酒洗黃芩、酒炒黃連各一錢。)。

如果已經化膿,就應該使用內托的方法(應該使用內托消毒散。藥方歌訣:升麻、黃耆、人參、甘草、當歸、柴胡、桔梗、銀花、防風、白芷、連翹、川芎。用水和酒各一半煎服,慢慢溫服。治療發頤已經化膿但不能消腫,無論破潰或未破潰都可以服用)。如果感冒症狀像最初一樣,就會開始長癰(發熱三四天後,就開始長癰),通常是陽明經和少陽經的問題(也有一起就長癰的,治療都離不開陽明和少陽兩條經絡。竟然有因為發汗或瀉下錯誤,導致中焦伏熱鬱積,爆發成胃癰的,需要仔細辨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