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28)
中卷(感證類要) (28)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治法當分天時,寒暄燥濕,病者虛實勞逸,因時制宜,不可拘執。久旱天時多燥,熱疫流行,忌用燥劑,宜解毒潤燥。天久霪雨,濕令大行,脾土受傷,民多寒疫,多兼瀉痢,忌用潤劑,宜滲濕理脾。子午年,少陰君火司天,陽明燥金在泉。卯酉年,陽明燥金司天,少陰君火在泉。
寅申年,少陽相火司天,厥陰風木在泉。己亥年,厥陰風木司天,少陽相火在泉。辰戌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丑未年,太陰濕土司天,太陽寒水在泉。其五運六氣,天符歲會,九宮八風,超神接氣等論,須參張介賓《類經》言之最詳。張子和《儒門事親》云:病如不是當年氣,看得何年運氣同,只向值年求活法,方知卻在至真中。其義甚深業醫者,不可不知。
)
上中清邪從鼻息,(人之鼻氣通於天,故陽中霧露之邪者,為清邪,從鼻息而上入於陽,入則發熱,頭疼,腮腫,喉痹,失音。經云。上焦加霧,升而逐之,兼以解毒。)頭疼頤腫喉音失,大頭普濟法東垣,(如世俗所稱大頭瘟者,頭面腮頤腫如瓜𪃿者是也,宜普濟消毒飲主之。歌曰:普濟消毒飲人參,芩連柴桔橘藍根,元參翹簿殭蠶勃,牛蒡升麻甘草勻。
此李東垣之方也。)咳喚蛤蟆另一策。(俗稱哈蟆瘟,又名捻頸瘟。喉痹、失音、咳聲不爽,頸筋脹大者是也,宜荊防敗毒散主之。薛立齋加元參、馬屁勃、牛蒡子。歌曰:荊防羌獨前柴草,枳桔芎苓翹薄姜。即汪訒庵《醫方集解》中之荊防敗毒散也。)
中焦邪注未分布,(經云:中焦如漚。疏而逐之。兼以解毒。)營衛不通病變夥,脅起胸高嘔血如,遍身腫塊色紅裹。(俗稱爪瓤溫者,胸高脅起,嘔血如汁者是也,宜生犀飲主之。麻油炒蒼朮、犀角、黃連、芥茶,即苦丁茶、金汁,即糞清黃土,乃是生犀飲也。俗稱疙瘩瘟者,遍身紅腫,發塊如瘤者是也,宜人中黃散主之。
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共為末,以桔梗薄荷湯調下二錢,日三服,夜二服。)
水土之邪從口入,(人之口氣通於地,故陰中水土之邪,從舌而下於陰。下焦為濁陰。故濁邪從下入。經云:下焦如瀆,決而逐之兼以解毒。)腹鳴湫痛逆寒生,便清足重難移步,此屬陰經治別分。(俗稱絞腸瘟者,腹痛、乾嘔、便溺、下重、水泄不通,臍築湫痛者,宜雙解散主之。
此症又宜探吐。如人虛脈弱者,吐法忌之。陶節庵雙解散,即小柴胡加白芍,陳皮是也。俗稱軟腳瘟者,便清泄白,足重難移,膝冷內慄者是也,宜人參白虎湯加蒼朮主之。鄒滋九曰:疫癘一症,多從口鼻而入,直行中道,流布三焦,非比傷寒六經可表可下。夫疫為穢濁之氣,古人所以飲芳香採蘭草,以襲芬芳之氣者,重滌穢也,及其傳變,上行極而下,下行極而上,是以邪在上焦者,為喉啞、為口糜。若逆傳膻中者,為神昏舌絳,為喉痛丹疹。
白話文: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治療方法應考慮時節、氣候、患者體質
治療疾病要區分天氣變化,像是寒冷、溫暖、乾燥、潮濕,以及病人本身的虛弱、強壯、勞累、安逸等狀況,要根據當時的情況來調整,不能固守成規。例如,久旱的時候天氣多乾燥,容易發生熱性傳染病,這時要避免使用燥熱的藥物,應該用清熱解毒、滋潤乾燥的藥物。而連日陰雨,濕氣盛行,容易傷害脾胃,民眾多患寒性傳染病,常伴隨腹瀉,這時要避免使用滋潤的藥物,應該用利濕健脾的藥物。
子午年,少陰君火掌管天時,陽明燥金主導地氣;卯酉年,則反過來,陽明燥金掌管天時,少陰君火主導地氣。
寅申年,少陽相火掌管天時,厥陰風木主導地氣;己亥年,則反過來,厥陰風木掌管天時,少陽相火主導地氣。辰戌年,太陽寒水掌管天時,太陰濕土主導地氣;丑未年,則反過來,太陰濕土掌管天時,太陽寒水主導地氣。
至於五運六氣、天符歲會、九宮八風、超神接氣等理論,可參考張介賓《類經》,裡面有詳細說明。張子和在《儒門事親》中說:「如果疾病不是當年氣候所致,那就要看是哪一年的運氣相同,只要依照當年的情況來治療,才能找到真正的治病方法。」這句話的含義非常深遠,從事醫療的人不可不知。
上焦邪氣:從鼻吸入
上焦的邪氣,像是霧露之類的陽性邪氣,會從鼻孔進入體內。進入後會發熱、頭痛、腮腫、喉嚨痛、聲音沙啞。正如經書所說,上焦受到霧露邪氣侵襲,應當疏散驅逐,並兼顧清熱解毒。
頭痛、腮腫、喉嚨痛:用普濟消毒飲
像民間所說的「大頭瘟」,就是頭面、腮部腫得像瓜一樣,可以用李東垣的普濟消毒飲來治療。藥方組成是:人參、黃芩、黃連、柴胡、桔梗、橘紅、板藍根、元參、連翹、薄荷、殭蠶、牛蒡子、升麻、甘草。
咳嗽、聲音沙啞、頸部腫脹:用荊防敗毒散
另一種常見的疾病,俗稱「蛤蟆瘟」或「捻頸瘟」,表現為喉嚨痛、聲音沙啞、咳嗽、頸部筋脈腫脹,可以用荊防敗毒散來治療。薛立齋在此方中加入了元參、馬勃、牛蒡子。藥方組成是:荊芥、防風、羌活、獨活、前胡、柴胡、甘草、枳殼、桔梗、川芎、茯苓、連翹、薄荷、生薑。這就是汪訒庵《醫方集解》中的荊防敗毒散。
中焦邪氣:停滯不散
中焦的邪氣,像是積聚不散的水濕,應當疏通導散並兼顧解毒。
胸脅高起、嘔血、全身腫塊:用生犀飲和人中黃散
民間所說的「爪瓤瘟」,表現為胸部高起、脅肋脹滿、嘔吐的血像汁液一樣,可以用生犀飲來治療。藥方組成是:麻油炒蒼朮、犀角、黃連、芥茶(也就是苦丁茶)、金汁(也就是糞清、黃土)。另外,民間所說的「疙瘩瘟」,表現為全身紅腫、長出像腫瘤一樣的塊狀物,可以用人中黃散來治療。藥方組成是:辰砂、雄黃各一錢五分,人中黃一兩,研成細末,用桔梗薄荷湯調服二錢,一天三次,晚上兩次。
下焦邪氣:從口攝入
下焦的邪氣,像是水土之類的陰性邪氣,會從口中進入體內。下焦屬於濁陰,所以濁邪從下侵入。正如經書所說,下焦像排水溝,應當疏導使其排出,並兼顧解毒。
腹鳴、腹痛、發冷、便清、腳重:用雙解散和人參白虎湯
民間所說的「絞腸瘟」,表現為腹痛、乾嘔、排便困難、大便不清、臍部疼痛,可以用雙解散來治療。這個病也適合用催吐的方法,但如果病人虛弱,就不適合使用催吐法。陶節庵的雙解散,其實就是小柴胡湯加上白芍、陳皮。民間所說的「軟腳瘟」,表現為大便清稀、足部沉重難以移動、膝蓋發冷、腿部發抖,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加上蒼朮來治療。
鄒滋九說:「瘟疫這種病,大多是從口鼻進入,直接侵入身體,散布在三焦,不同於傷寒那樣可以從六經來治療。瘟疫是污濁的邪氣,所以古人飲用芳香的草藥、採集蘭草,都是為了用香味來驅除穢氣。瘟疫傳變,上到極點就會下行,下到極點就會上行。所以邪氣在上焦會出現喉嚨啞、口腔潰爛。如果逆傳入膻中,就會出現精神昏迷、舌頭絳紅、喉嚨痛、皮膚出現丹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