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26)
中卷(感證類要) (26)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腎陽不鼓難升液,熱煩外現燥兼枯,(此症嘗有認作陽明,而竟誤投斃命者多。可不慎乎。)悟徹仲景真妙諦,汗下兼溫反掌瘥。(喻嘉言以附子助陽,擬投附子、黃芩、黃連、大黃,以溫法兼下法。一藥同用,即仲景附子瀉心湯也。)
厥陰初氣主風木,(凡逐年主之六氣,初厥陰,二少陰,三少陽,四太陰,五陽明,六太陽,此為地盤,其位不易。)客氣加臨感冒觸,(凡逐年客之六氣,初厥陰,二少陰,三太陰,四少陽,五陽明,六太陽,此為天盤,其位旋轉不定,以左手掌輪之於值年司天之位,上從右退,二起推順數。
假如子年少陰,君火司天,從子位退二在戌位上,初氣即太陽,寒水二氣在亥位上,即厥陰風木,余仿此例。凡逐年客之三氣,即是當年司天,其司天在泉之法,注於疫癘條下。易記歌主氣云:厥少少,少陽太。客氣云:厥少太,少陽太。)病似傷寒形樣同,(治法大旨,兼參主客之氣,及用藥之宜忌。
經云:必先歲氣,毋伐天和,此之謂也。)春溫醫說俗稱疫。(俗謂時氣,傷寒以訛傳訛之談。仲景以冬月所受風邪,以寒統之,定名傷寒。治法分別寒傷營、風傷衛,至春時令,和煦其氣,亦溫所感之邪,以溫統之,謂無風不入太陽,故所感之邪,溫字上加一風字,以別太陽風傷衛之不同。若作冬月傷寒治法,誤人不淺。
喻嘉言云:病溫之人,有發表三、五次,而外症不除者,有攻裡三、五次,而內症不除者。)
傷寒之邪表傳裡,傳盡六經病亦已,(仲景《傷寒論》中有傳解法。盧子繇《金鈚》中有傳經論。學者宜參讀之。)此是溫邪內達外,留伏募原畏補劑,治須疏滯達原參,(歌曰:達原飲內檳榔樸,草果芩知白芍甘。此吳又可之達原飲也。)審明虛實陰陽異,柴胡清燥(歌曰:柴胡清燥燈心地,歸芍芩知草粉陳。
即柴胡清燥湯。)參白虎,(白虎湯配人參,)毒防瘀胃大承氣。(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即仲景大承氣湯,吳又可《傷寒三注》云:此邪從口鼻而入,舍於伏脊之內,去表不遠,附胃亦近,乃表裡之分界,即《內經》虐論所謂橫連募原者也,非若傳經之症。如脈雖數未至洪大,其邪尚在募原,宜投達原飲以透其邪。
如蒸蒸汗出,氣微液涸,宜投人參白虎湯。如應下失下,陽伏時厥,既下厥回,脈大而數,此里邪去而鬱陽暴伸,舌已生津,宜柴胡清燥湯去花粉、知母,加葛根,隨其性而升泄之。其有毒邪復合,瘀留胃中,急投三承氣,酌量以下之。設緩拘滯,必無救矣。每見二、三日即死者,此類是也。
臨診者潛心細察,慎毋大意。)
痙症
太陽發熱脈沉細,項強足寒面赤際,口噤反張背角弓,汗因誤過虛亡液。(此即風傷衛之變局也。經云:肉之大會為谷,肉之小會為溪,溪谷之間以行營衛。沈堯封云:夫衛行脈外,即在肌肉腠理間,風邪中衛,由太陽而入壅肌腠之間,脈道擠小,所以沉而細也。脈道時通時塞,所以卒口噤,背反張也。
白話文:
腎陽虛弱,無法推動體液上升,導致體內熱氣外散,出現煩躁、皮膚乾燥等現象。(這種情況,常常有人誤以為是陽明病,而錯誤地使用治療方法,導致死亡的例子很多。能不謹慎嗎?)如果能徹底領悟張仲景的真正精髓,用汗法、下法,並配合溫補的方法,就能很快痊癒。(喻嘉言認為可以用附子來幫助陽氣,打算使用附子、黃芩、黃連、大黃,以溫法兼下法。多種藥物同時使用,就類似張仲景的附子瀉心湯了。)
厥陰之氣是每年主導氣候變化的開始,屬風木之性。(每年主導的六種氣候,按順序依次是:厥陰、少陰、少陽、太陰、陽明、太陽,這是固定不變的「地盤」。)如果遇到外來的邪氣侵襲,就會引發感冒。(每年流行的外來邪氣,按順序依次是:厥陰、少陰、太陰、少陽、陽明、太陽,這是旋轉變化的「天盤」。可以用左手掌來推算,以值年主氣為基準,從右向左倒退,第二個開始順時針推算。)
例如,子年是少陰君火司天,從子位倒退兩位到戌位,初氣就是太陽寒水。第二個氣在亥位上,就是厥陰風木,其他年份依此類推。每年外來的第三個氣,就是當年的司天之氣。司天之氣和在泉之氣的推算方法,會在疫病篇中詳細說明。用歌訣來記憶主氣:厥少少,少陽太。客氣:厥少太,少陽太。)這些疾病看起來很像傷寒,症狀也差不多。(治療方法要同時參考主氣和客氣,以及用藥的適宜和禁忌。
醫書上說:「一定要先了解每年的氣候變化,不要違背自然規律。」就是這個意思。)春季的溫病,民間俗稱瘟疫。(民間把這種病叫做時氣,是把傷寒以訛傳訛的說法。張仲景認為冬天感受風邪,屬於寒邪,所以稱為傷寒。治療方法要區分寒邪傷營和風邪傷衛。到了春季,氣候溫和,感受的邪氣也是溫邪,所以稱為溫病。因為沒有風不能進入太陽經,所以溫邪的溫字上加個風字,用來區別太陽風傷衛的不同。如果用治療冬天傷寒的方法來治療,會耽誤病情。
喻嘉言說:患溫病的人,有發汗三五次,外症沒有消除的;有攻下三五次,內症也沒有消除的。)
傷寒的邪氣是由表入裡,傳遍六經,病就好了。(張仲景的《傷寒論》中有詳細的傳解法。盧子繇的《金鈚》中有傳經的理論。學者應該仔細研究。)而溫病卻是從內向外擴散,邪氣潛伏在募原部位,最怕用補藥。治療時應該疏通氣機,驅散邪氣,參看吳又可的達原飲。(歌訣說:達原飲內檳榔樸,草果芩知白芍甘。)要仔細辨別虛實和陰陽的不同,用柴胡清燥湯來清除燥熱。(歌訣說:柴胡清燥燈心地,歸芍芩知草粉陳。也就是柴胡清燥湯。)可以配合使用白虎湯。(白虎湯配合人參。)如果邪毒淤積在胃中,要用大承氣湯來治療。(大黃、芒硝、厚朴、枳實,就是張仲景的大承氣湯。吳又可在《傷寒三注》中說:這種邪氣是從口鼻進入,潛伏在背部,離體表不遠,也靠近胃部,是表裡之間的分界線,也就是《內經》裡說的「橫連募原」的地方,並不是像傷寒那樣傳經的病症。如果脈象雖然快但沒有達到洪大的程度,說明邪氣還在募原,應該用達原飲來透散邪氣。
如果出現蒸蒸汗出,氣息微弱,體液枯竭的情況,應該用人參白虎湯。如果應該用下法而沒有使用,導致陽氣潛伏,出現四肢冰冷,一旦用下法,四肢冰冷好轉,脈象變大變快,這是裡面的邪氣被排出,鬱積的陽氣伸張,舌頭也開始有津液,應該用柴胡清燥湯,去掉花粉和知母,加入葛根,順應藥性升散邪熱。如果同時有毒邪,淤積在胃中,就要趕緊用三承氣湯,根據病情輕重來決定用藥劑量。如果緩慢拘泥,肯定沒有辦法救治。常常看到兩三天就死的人,就是屬於這種情況。
醫生在診斷時要潛心仔細觀察,千萬不能大意。)
痙症
太陽病發熱,脈象沉細,頸項僵硬,腳冰冷,面色發紅,口噤,身體反張成弓形,這是因為發汗過多,虛脫導致體液虧損。(這就是風邪侵犯衛氣導致的病變。醫書上說:肌肉的大會合處是谷,肌肉的小會合處是溪,營衛之氣就是在溪谷之間運行。沈堯封說:衛氣在脈外運行,也就是在肌肉的腠理之間,風邪侵犯衛氣,從太陽經進入,壅塞在肌肉腠理之間,導致脈道變窄,所以脈象沉而細。因為脈道時通時塞,所以會突然口噤,身體反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