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22)
中卷(感證類要) (22)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水濕傷脾寒現外,脈沉身冷是陰黃,四苓散配茵姜附,五苓散去肉桂,即四苓散。是症再配茵陳,乾薑、附子也。)冷傷寒中理中湯。(佐以茵陳,脈必虛弱。)
太陽太陰遇司天,下之太過陰黃變,(王海藏云:傷寒症遇太陽,太陰司天,若下之太過,往往變為陰黃。一則寒水太過,水來侮土,一則土氣不足,水來侵之。)治法如左茵陳主,對病加增醫佔先。(以下諸症,茵陳為主,所加不拘。)
小水不利煩躁渴,二苓(茯苓、豬苓)滑石桂歸煎。(韓祗和名茵陳茯苓湯。)
喘嘔不渴惟煩躁,苓夏生薑陳術添。(韓氏名茵陳陳皮湯。)
四肢偏冷腰如汗,炙草乾姜附子痊。(韓氏名茵陳四逆湯。)
冷汗旋旋時不止,制附乾薑必要兼。(韓氏名茵陳姜附湯。)
姜附不已脈尚遲,木通歸芍吳茱施,(韓氏名茵陳吳茱湯。)宗顏刊定千年秘,(趙秀才,字宗顏。以上治法出自彼定。)依法次第效誠如。(次第用藥者,先投茵陳茯苓湯,次茵陳陳皮湯,又次茵陳附子也。有下早,病黃,寸微尺弱,身冷,次第用至茵陳四逆,大效。)
面目皆黃及遍身,(驟然所發,遲治必死。)初不醫之久必傾,(傾者,頹敗之謂。)苓苡(茯苓、薏苡)車前各三兩,桂(桂心三錢)茵(茵陳三錢)相佐達權衡。
連連四劑潛消退,減半依方法論深,白朮(一兩土炒)加添仍繼服,(減半加朮,再服四劑。)濕熱宣除體漸亨。(此法系《石室秘錄》大治救命之方也。)
疸症多緣起內傷,汗瀉猶防精氣亡,陳(陳皮五分)術(白朮一兩)茵(茵陳二錢)苓(茯苓一兩)梔(梔子二錢)薏(即米仁一兩)等,守服旬天病即康。(此是內傷挾感成黃,連服十劑,去梔子再服五劑。乃陳遠公之法,用之頗效。)
產婦身黃濕熱壅,醫家遇此法難窮,白朮(一兩)車前(五錢)荊芥(一錢)佐,茵陳(五分)薏苡(二兩)茯苓(五錢)同。(症雖濕熱起,本於虛。陳遠公云:補虛治黃,未為不可,醫人不究其因,束手聽其死亡。予遵用之多效。)
小便自利急膀胱,(腎氣不納,小水急下。)御女多勞額黑量。(名女勞疸,如寸口無脈,形如薰黑,鼻出油汗而冷者,皆不治。)
酒疸雙眸綠影形,心痛時常酸水噴,葛花枳椇茵陳主,(枳椇子,一名雞距子,一名萬字果,又名金鉤梨。經霜,赤而味甘,其葉入酒,酒化為水。門外植此樹者,屋內釀酒多不佳。)肝鬱相逢合左金。(黃連六兩,薑汁炒吳茱萸一兩,水泡三次焙乾,共研細末,以粥糊為丸,即東垣左金丸,又名茱連丸。按:肝居於左,肺居於右,方名左金者,謂使金令得行於左而平肝也。
)
邪熱在胃不相傳,(邪入在胃,仲景所謂邪並陽明,萬物歸土之義,無復他傳也。)挾食薰蒸黃髮纏,症名谷疸宜清熱,莫使留連起變端。(此症乃挾外濕與胃中食飲之濕交併,鬱蒸不達以致發黃,即丹溪所謂如造麴然。何惠川《文堂集驗方》有云:傷寒五、六日,周身發黃,以麻油半盞,水半盞,入雞子清一枚,服之即退,按:此方用麻油以潤腸,使大便易於下行。雞蛋清功專利濕,其效尤捷。
白話文:
感證傳變,病症相似但治療方法不同
如果因為水濕侵襲脾胃而出現寒象在外,表現為脈象沉、身體冰冷,這是屬於陰黃的症狀。可以使用四苓散搭配茵陳、乾薑、附子來治療;若用五苓散,則要去掉肉桂,就等同於四苓散。針對此症,再加入茵陳、乾薑、附子。若是因受寒而導致的寒證,則可以使用理中湯來治療,並佐以茵陳,此時脈象通常會虛弱。
太陽與太陰兩經同時受邪,若使用瀉下藥過度,可能會轉為陰黃。這是因為寒水過多,水來侵犯脾土,或是脾土本身虛弱,導致水邪更容易侵入。治療方法以茵陳為主,並根據病情增減其他藥物。
若出現小便不順暢、煩躁口渴的症狀,可以使用茯苓、豬苓、滑石、桂枝煮水服用。
如果出現喘、嘔吐,但不口渴,只有煩躁,則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半夏、生薑、陳皮、白朮。
如果出現四肢冰冷、腰部出汗的症狀,則可使用炙甘草、乾薑、附子來治療。
如果冷汗不斷,則必須加入炮製過的附子與乾薑。
如果使用乾薑附子後脈象仍然遲緩,則需加入木通、當歸、白芍、吳茱萸來治療。這是趙秀才整理出來的千年秘方,只要依照順序用藥,效果確實。用藥順序是先用茵陳茯苓湯,再用茵陳陳皮湯,最後使用茵陳附子湯。如果過早使用了瀉下藥,導致出現黃疸、脈弱、身體冰冷等症狀,則可按順序使用這些方劑,效果顯著。
如果面部和全身都發黃,這是病情突然發作,若延誤治療則會致命。初期若不治療,時間久了會導致病情惡化。可以使用茯苓、薏苡仁、車前子各三兩,搭配桂枝三錢、茵陳三錢來治療。
連續服用四劑後,黃疸會逐漸消退。之後劑量減半,再按此方服用,並加入白朮一兩(炒過的),再服用四劑。濕熱之邪祛除後,身體就會逐漸康復。
黃疸大多是因為內傷引起的。出汗或腹瀉也要注意,可能會耗損精氣。可以使用陳皮五分,白朮一兩、茵陳二錢、茯苓一兩、梔子二錢、薏苡仁一兩等藥材,連續服用十天,病情就會康復。這是內傷夾雜外感而引起的黃疸,連續服用十劑後,再去掉梔子服用五劑。這是陳遠公的方法,效果顯著。
產婦出現黃疸,多是因為濕熱壅盛,這是醫家難以治療的疾病。可以使用白朮一兩、車前子五錢、荊芥一錢,搭配茵陳五分、薏苡仁二兩、茯苓五錢來治療。雖然是濕熱引起的,但根本原因是虛。陳遠公說:補虛治療黃疸是可行的,醫家若不追究病因,只能眼睜睜看著病人死亡。我遵照他的方法,效果很好。
如果小便順暢但頻繁,這是腎氣不固導致。如果過度縱慾,導致額頭發黑,就屬於女勞疸。如果脈象微弱,臉色像被燻黑一樣,鼻子上出現油汗且冰冷,都是無法醫治的。
如果因為喝酒而引起的黃疸,會看到雙眼有綠色影像,並且經常心痛、吐酸水。可以使用葛花、枳椇子、茵陳為主來治療,若是肝氣鬱結,則可搭配左金丸來治療。
如果邪熱停留在胃,沒有傳到其他臟腑。如果同時吃太多,導致食積薰蒸,使頭髮變黃,這種黃疸稱為谷疸。應該用清熱的方法來治療,不要拖延,以免病情產生變化。這種情況是外濕和胃中飲食的濕氣相互結合,導致濕熱鬱積不散而引發黃疸。可以用水和麻油各半,加入雞蛋清一枚,服用後黃疸即可消退。麻油可以潤腸,使大便容易排出。雞蛋清則能有效利濕,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