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20)

回本書目錄

中卷(感證類要) (20)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振慄

氣血俱虛振戰慄,(振者,責其虛寒,虛則不至於爭,故振聳耳。戰者,為正與邪爭,爭則鼓慄而戰矣。戰雖重於振,而慄重於戰也。戰者,正氣勝,慄者,邪氣勝也,皆邪正之相爭也。大抵氣血俱虛,不能榮養筋骨為之振,振而不能主持也。)調榮養衛方無別。(歌曰:養榮草芍歸陳志,地味參耆桂術苓。薑、棗引。虛寒甚者,加附子更效,即人參養榮湯。)

若遇身搖不得眠,十味溫膽憑斯啜。(此心虛膽怯,氣鬱生涎,涎與氣搏,變生驚惕不眠等症。歌曰:枳實夏苓陳味草,棗仁熟地誌人參。即《三因》十味溫膽湯,姜,棗引。)

惕瞤

如傷寒,未經汗,筋惕肉瞤潮熱犯,手按臍旁硬甚疼,只消加減大柴散。(二便皆澀。歌曰:柴芩蔞粉玄明實,地麥丹皮草首烏,薑、棗引。即加減大柴胡散。)

屢經發表汗太過,惕瞤人參養榮附。(是症皆因攻表,發汗太過,邪熱未解,血氣虛奪,筋肉失養所致。或不因此,由稟素血少,邪熱傳於血脈之中,火性動惕故也。)

汗後虛煩瞤不眠,加味溫膽湯須輔。(歌曰:芎歸芍地芩連草,柴夏茹姜橘棗參,即加味溫膽湯。)

撮空

循衣摸床謂撮空,總云宜補不宜攻。(多是大虛之候,乃精神耗散,不能主持也。不問傷寒雜症,以大劑補之,多有得生者。)脈辨弦生澀者死,(《傷寒論》曰: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微喘直視,脈弦者生,澀者死。此乃以脈之弦澀,辨胃氣之存亡。然脈弦則迢迢而長,知胃氣尚在也,故可以大承氣下之而愈,然亦危極矣,必脈實症實者,方可行之,下後即當隨症大補。)存亡胃氣要宣通。

(務要慎思明辨。)

斑疹

咳嘔心煩身痛束,耳聾足冷(或有肚腹痛者)發斑推,(斑者,有觸目之色而無礙手之質,即稠如錦紋,稀如蚊跡之象也。總之,以鮮紅起發者為吉色,紫成片者為重色,黑者為凶色,青者謂之藍斑,不治。痧者,疹之通稱。有頭粒如粟象癮者,即疹之屬。腫而易癢,須知出要周勻,沒要徐緩。

不外乎手太陰足陽明之患,故繆仲淳專以肺胃論治為精也。予著有「時疹療元」一論,列於「補遺」條內,學者並宜參究。)升麻葛根治法主,(乃解陽明風熱之毒,如斑疹已露勿服,恐重虛其表也。初發斑疹時,或大便熱泄一、二次,不可止之,惟熱解自能止也。若脈弱食少,大便溏者,可加生白朮。

歌曰:升麻葛根白芍草,此是仲陽錢氏方。)弱熱參芩並可隨。(虛弱之脈,如或有熱,可加人參、黃芩。若血熱者,犀角、地黃俱可入酒炒芩、連,桔梗、連翹、元參、薄荷、花粉、蘆根之類。)

舌胎黃燥須白虎,(石膏、知母、甘草、粳米。)脈伏心煩斑欲露,(謂之欲斑,煩止神靜,肌膚中無隱隱之狀,始為斑盡也。)已出脈洪反口乾,竹葉石膏丹地助。(脈如洪而無力,兼體虛煩渴,加人參、麥冬、知母、令汗出自愈。)

白話文:

震顫

氣血都虛弱,身體會顫抖戰慄。(顫抖是因為虛寒,虛弱到無法對抗,所以只是顫動而已。戰慄則是因為正氣與邪氣交戰,交戰時身體會震動發抖。戰慄比顫抖嚴重,顫慄時邪氣較強。這些都是正邪交戰的表現。總的來說,氣血虛弱,無法滋養筋骨就會顫抖,顫抖時身體無法自主。)需要調理氣血,滋養身體,沒有其他方法。(可用人參養榮湯加減,虛寒嚴重可加附子。)

如果身體搖晃無法入睡,就用十味溫膽湯來調理。(這是因為心虛膽怯,氣鬱產生痰,痰與氣交搏,導致驚悸失眠等症狀。可用十味溫膽湯加減。)

抽搐

如果像傷寒一樣,沒有發汗,出現筋脈抽動,肌肉顫抖,並有潮熱,手按壓肚臍旁邊會很硬且疼痛,就用加減大柴胡湯。(如果有大小便困難可用加減大柴胡湯。)

如果多次發汗,汗出太多,導致抽搐,就要用人參養榮湯加附子來調理。(這些症狀都是因為攻表發汗太過,邪熱沒有解除,血氣虛弱,導致肌肉失養。也可能是因為本身血少,邪熱進入血脈,火性躁動引起的抽搐。)

發汗後出現虛煩,抽搐,無法入眠,要用加味溫膽湯來輔助治療。(可用加味溫膽湯。)

亂抓

摸索衣物,亂抓床鋪,這是因為身體極度虛弱,要用補益的方法,不能再攻伐。(這多是大虛的表現,是精神耗散,無法控制身體。不論傷寒或其他疾病,都要用大劑量的補藥,通常可以救回性命。)如果脈象是弦而有力,或澀而無力,則有生死之別。(脈弦表示胃氣尚存,可使用大承氣湯攻下,但也是很危急的情況,必須是脈實症狀實者才可以使用。攻下之後要立即補養。)總之,要仔細思考分辨。

斑疹

咳嗽、嘔吐、心煩、身體疼痛,耳朵聽力下降,腳冷(或者肚子痛),出現斑疹。(斑疹是指有顏色,但摸起來沒有突起,像錦紋一樣密集,或者像蚊子咬過的痕跡。總之,鮮紅色是好轉的跡象,紫紅色成片是重症,黑色是凶險的跡象,青色斑點是不治之症。痧疹是疹子的統稱,出現像粟米大小的顆粒,像隱藏的疹子一樣,腫脹且容易發癢,要注意疹子出得均勻,消退時要緩慢。斑疹多與手太陰肺經和足陽明胃經有關,所以治療要以肺胃為主。可以參考《時疹療元》的理論。)可以用升麻葛根湯來治療。(這是為了解除陽明經的風熱毒邪,如果斑疹已經出現就不要服用,以免使虛弱的身體更虛。剛發斑疹時,如果大便熱瀉一兩次,不要阻止,等熱退了自然會停止。如果脈象虛弱,食慾不佳,大便稀溏,可以加白朮。升麻葛根湯是治療斑疹的常用方。)如果身體虛弱又有熱,可以加入人參、黃芩。(如果血熱,可以用犀角、生地黃等藥材。並可加入酒炒黃芩、黃連、桔梗、連翹、元參、薄荷、花粉、蘆根等藥。)

如果舌苔黃而乾燥,要用白虎湯。(白虎湯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組成的。)如果脈象沉伏,心煩,斑疹即將出現,(這是“欲斑”的情況,心煩停止,精神平靜,皮膚不再有隱隱約約的斑點時,才算斑疹完全消退。)如果斑疹已經出現,脈象洪大,卻又口乾,要用竹葉石膏湯加丹皮、生地來輔助治療。(如果脈象洪大但無力,同時身體虛弱,口渴,可以用竹葉石膏湯加人參、麥冬、知母,使汗液排出,病就會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