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14)

回本書目錄

中卷(感證類要) (14)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如畏寒者,可加煨姜。)證名氣脫甚傾危。(婦人血海常空及亡血之人,常多此症。如新產之後,忽現喘咳氣急,多因血去過多所致。若用青、陳、樸、杏、蘇、前之類,利氣消痰,多致不救。臨診者,宜細審之。凡內外各證,或有相似而治法有大不同者,予悉採類是編,以惠後學。

呃逆

感證呃聲接續聯,(呃逆一症,古無是名。在《內經》本謂之噦,因其呃呃連聲,故今人以呃逆名之也。觀《內經》治噦之法,以草刺鼻,嚏嚏而已。)或因火遏氣衝炎。(尤有可治。)隔久復聲終不治,(虛寒之極。)灸之不止命由天。(治呃逆不止,用灸取穴法。婦人以乳頭垂下到處是穴。

男子無可垂者,以乳餅下一指為率,與乳頭相直骨間陷中是穴。男左女右,灸一處,艾炷如小麥大,著火即止。灸三壯不止者,不治。)

呃逆傷寒脈散亡,(王海藏云:傷寒呃逆,脈散,死。仲景之言不虛偽。大抵原因失下,致生陰消將盡,火熱奔急上行,而肺陰不納也,是為陽極。)瀉心(仲景瀉心止大黃、黃連。《金匱》瀉心加黃芩。)涼膈(《局方》涼膈散。歌曰:硝黃竹葉草,翹芩薄蜜和。)去硝黃。

(脈微將盡者,便或軟,不宜下,宜服瀉心湯以養陰退陽。涼膈去硝黃亦可,此法極穩。)便硬猶宜大承氣,(此陽明燥矢,火結沖呃,脈必有力者,方可議下。)二藥神工作者良。(乃是東垣潔古之方。)

壯實庸人守勿藥,縱然去矢噦鬚髮。(有一種人,或恃身壯,或守不藥之說,或乏醫治,傷寒五、六日後,大去燥矢而呃逆者,但其噦必緩,其脈亦不甚數。

熱伏胃腸郁不宣,下竅得通上透達,(譬如爐底壅塞,火焰不光,迨一透達而炎炎上行矣,衝動肺陰而呃也。)投補寒涼俱不可,火抑還防痞脹作。(治法不宜純用寒涼,寒涼則遏抑其火,且肺胃之氣漸向衰憊,奚能禁此猛劑?亦不宜大補,大補則熱邪方盛,勢必邪正糾纏,變為痞塞脹滿之病。)

脈虛生術參苓的,寒熱相兼柴膏葉。(脈實宜之。)

平治只消退噦煎,(歌曰:歸芍芩連俱酒炒,橘紅知母炒丹梔。此董廢翁之方也。)陰汁充肌汗瘳吉。(此症有小心過甚,初用上方一、二劑,或見身微汗,或大便略行,即改養陰滋潤之藥,其人雖愈,期年之間必憒憒如癡,此乃熱邪伏於心胃,不得透出故也。)

水氣凌心犯絡包,隨成呃逆命難逃。召號五臟齊來救,止呃湯功獨擅標。(此乃水濕侵脾,發腫致喘變呃,氣凌心包,故有是症,最為危急,速投止呃湯救之。薏苡一兩,茯神一兩,人參、白朮、蒼朮各三錢,芡實五錢,丁香五分,廣皮、半夏各一錢,吳茱三分,服二劑,諸症潛安。即《石室秘錄》之止呃湯也。)

白話文:

感冒病症變化相似,但治療方法不同

比如怕冷的人,可以加入煨過的生薑。證候名稱是「氣脫」,情況非常危險。(婦女的血海經常空虛,以及失血的人,常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例如產後,突然出現氣喘咳嗽、呼吸急促,多半是因為失血過多所導致。如果使用青皮、陳皮、厚朴、杏仁、紫蘇、前胡等藥材來疏通氣機、化痰,往往會導致病情無法挽回。所以,醫生在診斷時,一定要仔細審查。凡是內科或外科的各種病症,有的症狀相似但治療方法卻大相逕庭,我會將類似的狀況收集整理,以便後人學習。)

呃逆

感冒時出現連續不斷的呃逆聲(這種病症,古代並沒有這個名稱,在《內經》中稱為「噦」,因為它會發出「呃呃」的聲音,所以現在人稱之為「呃逆」。觀察《內經》治療噦的方法,是用草刺激鼻子,打噴嚏就好了)。有時是因為火氣被遏制,導致氣往上衝,引起發炎。(這種情況還算可以治療)。如果呃逆持續很久才出現聲音,最終難以治癒。(這是虛寒到了極點)。用艾灸來治療仍然無法停止,那就只能聽天由命了。(治療呃逆不止,可以使用灸穴位的方法。婦女可以從乳頭向下垂直找到穴位,男人因為乳頭沒有下垂,所以用乳餅下緣一指的位置,與乳頭垂直的骨頭之間的凹陷處,就是穴位。男性灸左側,女性灸右側,艾炷像小麥粒大小,點燃就停止。灸三次仍然不止的,就無法治癒了。)

傷寒出現呃逆,脈象散亂,代表病情危急。(王海藏說:傷寒出現呃逆,脈象散亂,代表死亡。張仲景的話並不是假的。大致原因是因為沒有及時排泄,導致陰液耗盡,火熱之氣急劇上行,而肺部無法接受,這就是陽氣過度。)可以用「瀉心湯」(張仲景的瀉心湯包含大黃、黃連。《金匱》的瀉心湯會加入黃芩)或「涼膈散」(《局方》的涼膈散,歌訣是:硝黃竹葉草,翹芩薄蜜和。需要去掉芒硝和黃連)。(脈象微弱,將要耗盡的,大便可能是軟的,不適合使用攻下的藥物,應該服用瀉心湯來滋養陰液、退掉陽氣。涼膈散去掉芒硝和黃連也可以,這個方法非常穩妥)。如果大便堅硬,就適合使用大承氣湯。(這是陽明腑實的症狀,火熱結聚,上衝引起呃逆,脈象必定有力,才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這兩種藥物都非常有效。(這是李東垣和張潔古的方子)。

身體強壯的人,可以不使用藥物,即使排泄大便後,呃逆也會緩解。(有的人,仗著身體強壯,或者抱持著不用藥的觀念,或者沒有得到醫師治療,傷寒五六天之後,排泄出乾燥的大便而出現呃逆的,呃逆會比較緩和,脈象也不會太急促)。

熱邪潛伏在胃腸,無法散發出來,下竅疏通後,熱邪就可以上達。(譬如爐底被堵塞,火焰就不旺盛,等到疏通之後,火焰就旺盛向上,衝擊肺陰而引發呃逆。)如果使用補藥或寒涼藥物都不合適,因為遏制火熱,反而會導致痞滿脹氣。(治療方法不適合單純使用寒涼藥物,因為寒涼會遏制火熱,而且肺胃之氣逐漸衰弱,怎麼能承受猛烈的藥物呢?也不適合大補,因為大補會使熱邪更加旺盛,勢必導致邪正糾纏,變成痞塞脹滿的疾病。)

脈象虛弱的,可以使用白朮、人參、茯苓等藥物,寒熱交雜的,可以使用柴胡、青蒿等藥物。(脈象強實的,可以使用攻下的方法)。

一般治療,只需要使用退呃煎。(歌訣是:當歸、白芍、黃芩、黃連都用酒炒,橘紅、知母炒過、丹皮、梔子,這個是董廢翁的方子)。陰液充盈,身體出汗,病症就會痊癒。(這種病症,有些人過於小心,剛開始服用上方一兩劑,或許身體微微出汗,或者大便稍微通暢,就改用滋養陰液的藥物,雖然病情看似痊癒,但是過了一年左右,必定會神志不清,這就是因為熱邪潛伏在心胃,沒有徹底清除的緣故。)

如果水氣侵犯心包絡,隨即就會形成呃逆,而且難以治癒。這時,需要呼喚五臟一起來救助,而止呃湯的功效獨樹一幟。(這是因為水濕侵犯脾臟,導致腫脹、氣喘,然後變成呃逆,氣機侵犯心包,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非常危險,要趕緊服用止呃湯來救治。用薏苡仁一兩,茯神一兩,人參、白朮、蒼朮各三錢,芡實五錢,丁香五分,廣陳皮、半夏各一錢,吳茱萸三分,服用兩劑,各種病症就會痊癒。這是《石室秘錄》中的止呃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