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12)
中卷(感證類要) (12)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原方止此四味。相傳此方為太倉公火劑。而崔氏治劉護軍又云:其自制者,皆不可考。)內熱實潮還可下。(大柴胡加芒硝主之。歌曰:白芍柴黃枳半芩。)
厥逆
初熱頭疼久便秘,手揚擲足昏譫語,此為陽厥甚參微,(此乃邪熱抑伏不達,則煩躁不寧。時或昏憒,四肢厥冷,經所謂熱深厥亦深矣。)大小柴胡承氣取。(看微甚,酌下之。)
四肢厥逆脈細沉,惡寒下利此為陰,(或引衣蓋覆,不欲飲水或下利清穀。)指或微寒脈不至,(此陰陽之氣,不相順接使然。)理中四逆望回生。(四逆加蔥莖,即名通脈四逆湯。如腹痛去蔥加白芍,嘔加生薑,咽痛去白芍加桔梗,利止脈不出者加人參。)
內有久寒兼少血,當歸四逆吳萸的。(當歸、通草、桂枝、甘草、白芍、細辛、生薑、大棗,即仲景當歸四逆湯,此症再加吳萸。歌曰:當歸四逆生薑棗,通草細辛芍桂甘。)
煩躁肌寒吐利兼,(手足厥逆,肌膚亦冷。)喘促脈伏吳茱益。(人參、吳茱、薑、棗,即仲景吳茱萸湯。)
寒熱厥,色不澤,忽然冒昧手無脈,邊有邊無綿可包,麻黃各半湯汗得。(症必寒熱而厥,面色不澤,冒昧之際,兩手忽無脈,或一手無脈,必自有正汗也。多用綿衣裹手足,服五味子湯。氣壯者,兼服麻黃桂枝各半湯,須臾大汗而解。生脈飲加杏仁、陳皮、生薑、大棗,即是五味子湯。)
病者還言不結胸,按之小腹隱疼攻,手足逆寒渾似厥,冷結膀胱法灸通。(宜關元穴灸之,穴在臍下一寸三分。)
厥逆凡如灸不回,人參不用可扶危,(此為貧者畫策。)姜附(炮薑、附子)三星(各三錢)術四兩,(白朮,東壁土拌炒焦。)一劑能蘇法永垂。(乃《石室秘錄》所傳奇治法。)
發喘
氣喘抬肩宜汗表,(肺主氣,肺氣逆而上行,沖沖而氣急,喝喝而息數,張口抬肩,搖身滾肚,是為喘也。有表症者,宜汗,然心腹必濡軟。)或飲停胸用五苓。(此病人劇飲水,致停飲心下,結滿而喘者。葉天士云:五苓散去肉桂加桂枝,自開太陽之腑,亦仲景和表裡之法。)
喘而汗出脈促者,(邪氣內攻,故脈見促,宜利之。)葛根黃連湯草芩。(仲景之法。)
汗出而喘無大熱。杏膏麻黃薑棗平。(即仲景麻杏石膏湯之法,發之之意。蓋病與脈氣,皆未虛耳,而喘亦是微。)
勞碌感寒醫誤投,(凡勞碌之輩,裡氣定虛,復感寒邪,身必發熱。醫不審察,誤投涼藥,遂變大喘。)遂致大喘汗如油。診之脈若加浮軟,人參五味麥冬儔。(即生脈散,須重用,喘乃定。)
膈中煩熱滯不行,喘促咽乾瀉白論。(或渴者,加減瀉白散主之。歌曰:桑桔瓜蔞芩二母,橘紅甘草骨皮勷。)
白話文:
感冒證狀變化相似,但治療方法不同
黃連、黃芩、黃柏、梔子,原本的方子只有這四味藥。據說這方子是太倉公用的清熱藥。而崔氏治療劉護軍的病時,說他自己配製的藥方都無法考證。(體內發熱而且有實熱症狀,可以考慮用瀉下的方法。可以用大柴胡湯加芒硝來治療。口訣是:白芍柴胡黃芩枳殼半夏。)
厥逆
初期發熱頭痛,久了便秘,手亂動、腳亂踢、意識不清胡言亂語,這是陽厥比較嚴重的表現。(這是因為邪熱被壓制,無法發散,所以煩躁不安。時而意識模糊,四肢冰冷,就像醫書說的「熱邪越深,厥逆也越深」)。可以用大柴胡湯或承氣湯來治療。(要看病情的輕重來決定瀉下的藥量。)
四肢冰冷,脈搏微弱沉細,怕冷又拉肚子,這是陰厥的表現。(可能會想蓋被子,不想喝水,或是拉出清稀的大便。)手指冰冷,脈搏微弱到摸不出來。(這是因為陰陽之氣不協調的緣故。)可以用理中湯或四逆湯來治療,看看能不能恢復生機。(四逆湯加蔥白,就是通脈四逆湯。如果肚子痛就去掉蔥白加白芍,想吐就加生薑,喉嚨痛就去掉白芍加桔梗,如果腹瀉停止但脈搏還是摸不到就加人參。)
體內有長久的寒氣加上血虛,可以用當歸四逆湯加吳茱萸來治療。(當歸、通草、桂枝、甘草、白芍、細辛、生薑、大棗,就是仲景的當歸四逆湯,這個情況再加吳茱萸。口訣是:當歸四逆生薑棗,通草細辛芍桂甘。)
煩躁、怕冷、又吐又拉,(手腳冰冷,皮膚也冰冷。)喘氣急促、脈搏微弱,可以用吳茱萸湯來治療。(人參、吳茱萸、生薑、大棗,就是仲景的吳茱萸湯。)
忽冷忽熱的厥逆,臉色不好,突然意識不清,手摸不到脈搏,有時有有時無,可以用棉被包住手腳,服用麻黃桂枝各半湯發汗來治療。(症狀是忽冷忽熱的厥逆,臉色不好看,意識不清時,雙手忽然摸不到脈搏,或是一手摸不到脈搏,通常會有發汗的現象。可以用棉衣裹住手腳,服用五味子湯。如果體質強壯,可以同時服用麻黃桂枝各半湯,過一會兒大量出汗就會好轉。生脈飲加杏仁、陳皮、生薑、大棗,就是五味子湯。)
病人說不是胸悶,但是按壓小腹會隱隱作痛,手腳冰冷像厥逆一樣,是膀胱受寒導致的,可以用艾灸來疏通。(適合灸關元穴,位置在肚臍下方一寸三分的地方。)
厥逆如果用艾灸沒有效果,可以不用人參,改用其他方法來救急。(這是針對貧困者的應急措施。)用炮薑、附子各三錢,白朮四兩(用東壁土拌炒焦),這個方子一劑就能救命,這個方法可以流傳後世。(這是《石室秘錄》中記載的神奇治療方法。)
喘氣
喘氣、抬肩,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來治療。(肺主呼吸,肺氣往上衝,所以呼吸急促、喘氣、張口抬肩、身體搖晃,這就是喘的症狀。如果有表證,應該用發汗的方法,但心腹必須是柔軟的。)如果胸中停積水飲,可以用五苓散來治療。(這種病人大量飲水,導致水停留在心下,積聚脹滿而喘。葉天士說,五苓散去掉肉桂加桂枝,可以打開太陽經的通道,也是仲景表裡同治的方法。)
喘氣又出汗,脈搏急促,(邪氣往體內攻,所以脈搏急促,應該用利的方法。)可以用葛根黃連湯加黃芩來治療。(這是仲景的方法。)
出汗但喘氣,沒有明顯發熱,可以用杏仁石膏湯加麻黃、生薑、大棗來治療。(這是仲景麻杏石膏湯的用法,發汗的意思。因為病情和脈象都還沒虛弱,喘氣也只是輕微的。)
勞累又受寒,醫生又誤用寒涼的藥物,(勞累的人,體內氣血虛弱,又受寒邪,身體一定會發熱。如果醫生沒有仔細診斷,誤用寒涼藥,就會變成大喘。)就會導致大喘而且大量出汗。如果診斷時發現脈搏浮軟,就應該用人參、五味子、麥冬來治療。(就是生脈散,要大量使用,才能讓喘停下來。)
胸膈中煩熱,氣機不順暢,喘氣急促、咽喉乾燥、又拉稀水。(如果口渴,可以服用加減瀉白散來治療。口訣是:桑葉桔梗瓜蔞黃芩知母,橘紅甘草地骨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