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11)

回本書目錄

中卷(感證類要) (11)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化結之湯推妙用。(花粉五錢,神麯、麥芽、天冬、桑皮各三錢,枳殼一錢、陳皮五分,即名化結湯。水煎服一劑,結開而液生矣。此方用花粉以代瓜蔞,不致陷胸過猛。枳殼消食寬中,麥芽與桑皮同用,而化導更速,神麯、陳皮調胃,天冬生津液,佐花粉有水乳之合,故能化痞、化食,有勝於陷胸之峻也。)

凡病人,素有飲,誤下胸滿痞煩增,小便如艱譫語甚,轉側維難身重評。(凡素挾飲之人,太陰本虛,適或外邪宜從疏解。今誤下之,有傷少陽樞機。表裡俱病,脈或有力,還從表裡並治。)

小柴(去黃芩)龍牡(龍骨、牡蠣)鉛丹(即飛丹主,)桂枝苓配大將軍。(即製大黃,一名將軍,即仲景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脅間素痞繞臍庭,痛牽小腹入陰筋,(小腹之旁,有筋硬痛。)人靜舌胎惟白滑,臟結無陽死症形。(此陰邪結於陰也,多致不救。惟陳士鐸云:速投散結救臟湯、可十救二、三。方用人參一兩,白朮五錢,甘草一錢,附子一錢,當歸五錢,肉桂五分。)

壯若結胸食似常,(其飲食如常。)時時下利寸浮詳,(脈狀如此。)關中細小並沉緊,白滑胎形命亦亡。(或舌左邊白胎叢起,名曰雪花胎。乃脾閉之象,亦所謂臟結。以上二症治法互參。)雖與溫中邪可散,(人參、附子斷不可少。)必須胎退保無妨。(若胎不退,或退而復起,終必死也。)

頭不疼,項不強,寸脈微浮桂枝樣,(狀似太陽中風症。)痞硬心間氣上衝,咽喉不息胸寒狀。(仲景論中無痰字,此寒字作痰字解。是症乃寒邪挾痰結於上焦。)

脈如乍緊胸中滿,厥冷心煩邪結戰,高者越之古秘方,吐法無疑瓜蒂貫。(以上兩症須要互參。甜瓜蒂、赤小豆各一分,炒黃為末,即名瓜蒂散。香豉一合,生搗煎汁,調服得快吐乃止。仲景云:諸亡血虛家禁之。)

傍流

微熱神昏微渴干,便溏(大便溏泄時,至此謂旁漏,乃熱結於中,逼注大腸,非關脾也。)舌燥色豬肝,(或殷紫色。)養血滋陰合白虎,(養血滋陰乃生地、當歸之類,此症須加黃芩。)旁流得止便才安。(止後數日得正便而方愈。)

小便閉時須解熱,熱解自通莫性急,木通若並車前利,易竭陰陽無救訣。(先哲云:自利之症,如若發汗,則內外皆虛,此症亦云,利水則陰陽易竭,俱是不刊之論。)

如熱甚,失汗下,舌燥唇焦且莫呀,小便赤而大便堅,(時有稀糞水利出者,此內有燥矢結聚,乃旁漏之物,非冷利也。再審有矢氣極臭者,是也。)再審脈沉或力滑。(其脈雖沉,切之必滑而有力。或時躁熱,不欲衣被,或揚手擲足,或譫語有力,此陽氣亢極。)人參白虎小柴胡,(再合黃連解毒湯主之。

白話文:

感證傳變,病狀相似但治法不同

(一) 化結湯的巧妙運用:這個方子叫做化結湯,裡面有花粉五錢、神麯、麥芽、天冬、桑皮各三錢,枳殼一錢、陳皮五分。用水煎服一劑,就能化解身體裡的結塊,並產生津液。這個方子用花粉代替瓜蔞,不會像用瓜蔞那樣過於猛烈地攻破胸部。枳殼能幫助消化、寬暢胸膈,麥芽和桑皮一起用,能更快地疏導積滯;神麯和陳皮能調理腸胃,天冬能滋潤津液。配合花粉使用,能達到水乳交融的效果,所以能化解痞塊、消除積食,比用攻破胸部的藥物更有效。

(二) 有宿疾的人,如果誤用瀉下藥,可能會導致胸悶、腹脹、心煩等症狀加重,小便困難,胡言亂語,翻身困難,身體感覺沉重。這種人通常體內有積飲,本身就虛弱,如果又受到外邪侵擾,應該用疏散的方式來治療。如果誤用瀉下藥,會傷害少陽經的樞機功能,導致表裡都有病。雖然脈象可能很有力,但仍應同時治療表裡。

(三) 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黃芩)加上龍骨、牡蠣、鉛丹(飛丹)和桂枝茯苓配製的大黃(製大黃,又名將軍)。這其實是張仲景的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四) 如果胸脅之間有硬塊,繞著肚臍,疼痛會牽引到小腹,甚至延伸到陰部,而且患者安靜時舌苔是白色濕潤的,這表示身體內部陰寒凝結,沒有陽氣,多半是無法救治的重症。但陳士鐸說,如果馬上用散結救臟湯,或許能救回十分之二、三的病人。這個方子用人參一兩、白朮五錢、甘草一錢、附子一錢、當歸五錢、肉桂五分。

(五) 如果病人看起來很強壯,飲食也正常,但時常拉肚子,而且脈象浮在表面,中間卻細小而沉緊,舌苔是白色濕潤的,這也表示病情嚴重。如果舌頭左邊出現像雪花一樣的白色舌苔,稱為雪花苔,是脾臟閉塞的象徵,也是所謂的臟結。以上兩種情況的治療方法可以互相參考。雖然可以用溫中散寒的方法來治療,但人參和附子是絕對不能少的。而且必須要看到舌苔退去,才能保證病人安全。如果舌苔不退,或是退了又出現,病人最終還是會死亡。

(六) 如果病人頭不痛、脖子也不僵硬,寸脈稍微浮起,像桂枝湯證狀,但卻感到胸部有硬塊、氣往上衝,喉嚨不順暢、胸部發冷的感覺。張仲景的理論中沒有提到痰,這裡的“寒”字應該解釋為痰。這是因為寒邪挾帶痰液凝結在上焦。

(七) 如果脈象突然變得緊繃,胸部感覺脹滿,手腳冰冷、心煩意亂,這是邪氣在身體裡相互鬥爭的表現。這時可以用古人「高者越之」的秘方,用吐法,也就是用瓜蒂散來治療。 甜瓜蒂和赤小豆各一分,炒黃研成末,就叫做瓜蒂散。再用一合豆豉,搗爛煎汁,用汁調服瓜蒂散,讓病人吐出來,病症就會緩解。張仲景說,有失血、身體虛弱的人不能用這個方法。

(八) 還有另一種情況,病人會有微熱、神智不清、口渴但不是很嚴重、大便稀溏。這表示熱邪結在中焦,逼迫大腸排泄,並不是脾臟的問題。這時舌頭會乾燥,顏色像豬肝(或是紫紅色)。應該用養血滋陰的藥物配合白虎湯來治療(養血滋陰的藥物像是生地、當歸等,這個情況還要加上黃芩)。等旁流的情況停止後,大便才會恢復正常。

(九) 小便不通的時候,一定要先清熱,等熱退了小便自然就會通暢,不要急著用利尿的方法。如果用木通和車前子來利尿,容易耗竭陰陽,這樣就沒救了。古人說,腹瀉的時候,如果發汗會導致身體內外都虛弱;小便不通時利尿,也容易導致陰陽耗竭,這些都是不能改變的真理。

(十) 如果熱邪很嚴重,發汗後又用了瀉下藥,導致舌頭乾燥、嘴唇焦裂,這時不要慌。如果小便赤黃、大便堅硬,但有時也會排出稀糞水,這表示腸道裡有燥屎結聚,那些稀糞水是燥屎的殘留物,並不是真的拉稀。仔細檢查的話,可以發現有很臭的矢氣。再診脈,會發現脈象沉而滑有力,或是出現躁熱,不喜歡蓋被子,手舞足蹈,或是說胡話但很有力氣,這表示陽氣亢盛到了極點。這時候應該用人參白虎湯和小柴胡湯來治療,同時配合黃連解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