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中卷(感證類要) (9)
中卷(感證類要) (9)
1. 感證傳變病似相同治法有別
蓋人身陰陽相為依附者也。陰亡於下則諸陽之上聚於頭者,紛然而動,所以頭眩,時時自冒。陽脫於上而主死也。可見陽回利止者生;陰盡利止者則死矣。)
三五日後腹遂痛,便溏不止小便艱,若帶膿血桃花主,(恐陽明有開無合,陰氣下泄,故主此方固陰氣。)赤石乾薑粳米全。(此三味,即仲景桃花湯。仲景云:少陰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喻嘉言云:腹痛小便不利,少陰熱邪也。
而下利不止便膿血,則下焦滑脫矣。滑脫即不可用寒藥,故取乾薑、石脂之辛澀以散邪固脫。而加粳米之甘,以益中虛。蓋治下必先中,中氣不下墜,則滑脫無源而自止也。注家見用乾薑,謂是寒邪傷胃,欠清。蓋熱邪挾少陰之氣填塞胃中,故用乾薑之辛以散之,若混指熱邪為寒邪,寧不貽誤後人耶。
)
咽痛胸滿心煩苦,(少陰下利,必有見此諸證。仲景云:少陰病,下利,咽痛,胸滿,心煩者,豬膚湯主之。喻嘉言云:下利,咽痛,胸滿,心煩、少陰熱邪充斥,上下中間無所不到,寒下之藥不可用矣。又立豬膚湯一法,以潤少陰之燥,與用黑驢皮之意頗同。若以為燖豬皮外毛根薄,膚則逆劣無力,且與熬香之說不符。
但用外皮,去其肉層之肥白為是,此藥大不可忽。陽微者用附子溫經,陰板者用豬膚潤燥,溫經潤燥中同具散邪之意。比而觀之,思過半矣。)白粉豬膚共蜜煎。(此三味,即仲景豬膚湯。)
厥陰之證初不利,忽然大下熱反劇,汗出不止近死期,腹脹身痛四逆理。(用四逆湯先救其里。)
次攻其表桂枝湯,此是前賢玄妙秘。(先里後表之法,須讀仲景全論自明。)
利後心煩按且軟,(胸膈必軟。)梔子淡豉病可轉。(此二味,即仲景梔子香豉湯。)
心下痞時醫誤攻,(痞是寒邪與無形之氣磐結。)下利不止與理中,(理中者,理中焦之氣,兼散寒邪。)反甚禹余加赤石,(禹餘糧,赤石脂二味,以飯丸服。)不應須將小便通。(金匿腎氣、五苓之類。)
喘滿直視譫語利,胃火焚心欲脫氣。(譫語者,心火亢極也,加以直視,則腎水垂絕,心火愈無制,故主死也。喘滿者,邪聚陽位而上爭,正不勝邪,氣從上脫,故主死也。下利者,邪聚陰位而下奪,正不勝邪,氣從下脫,故主死也。陳遠公云:喘滿,直視,譫語,下利,一齊同見者,故當主死。
若有一症未見者,猶可望生。宜投挽脫湯。)竹茹羔芍揀門冬,重配人參方克濟。(石膏五錢,人參一兩,麥冬一兩,白芍一兩,竹如三錢,名挽脫湯。此乃欲脫未脫之危症,故重用人參以救脫,石膏以平火,麥冬以定喘,芍藥止利,竹茹清心,服之自然氣不絕,而可得生也。蓋此方貧者,斷不能備,或豪貴之家,自可措辦,姑錄之。
白話文:
人體的陰陽是互相依存的。如果下焦的陰氣耗盡,陽氣就會上聚於頭部,導致頭暈目眩,時常感到昏沉。而如果上焦的陽氣脫失,人就會死亡。因此,可以看出陽氣恢復並且腹瀉停止,表示人能活下來;陰氣耗盡並且腹瀉停止,則表示人將死亡。
病發三五天後,腹部開始疼痛,腹瀉不止,小便困難,如果大便帶有膿血,像桃花一樣的顏色,這是因為陽明之氣有出無入,陰氣向下洩漏,所以要用赤石脂、乾薑、粳米這三味藥來固攝陰氣。這三味藥就是張仲景的桃花湯。張仲景說,少陰病二、三天到四、五天時,出現腹痛、小便不利、腹瀉不止且帶膿血的情況,就用桃花湯來治療。喻嘉言認為,腹痛、小便不利是少陰的熱邪導致的;而腹瀉不止、大便帶膿血,則是下焦滑脫的表現。滑脫的情況不能使用寒涼藥物,所以用乾薑、赤石脂的辛溫收澀來散邪固脫,再加入粳米來補益中虛。因為治療下焦的疾病必須先調理中焦,中焦之氣不下墜,滑脫的情況自然就會停止。注釋的人看到使用乾薑,就認為是寒邪傷胃,不夠清熱,這是錯誤的。實際上,是熱邪挾帶少陰之氣填塞胃中,所以才用乾薑的辛溫來散邪。如果把熱邪誤認為寒邪,豈不是會誤導後人嗎?
接著會出現咽喉疼痛、胸悶、心煩的症狀。少陰的腹瀉,常常會伴隨這些症狀。張仲景說,少陰病出現腹瀉、咽痛、胸悶、心煩時,要用豬膚湯來治療。喻嘉言認為,腹瀉、咽痛、胸悶、心煩,是少陰的熱邪充斥全身,上下內外無處不到,所以不能使用寒涼的瀉下藥。他創立了豬膚湯來滋潤少陰的燥熱,與使用黑驢皮的道理相似。如果認為豬皮的毛根太薄,表皮的效力太弱,而且與熬煮時要香的做法不符,那是不對的。應該只用豬的外皮,去除肉層的肥白部分才是正確的。這個藥非常重要,不能忽視。陽氣虛弱的人要用附子來溫經,陰液枯竭的人要用豬膚來滋潤燥熱。溫經和潤燥的藥物都具有散邪的功效。對比這些來看,就能理解一半的道理了。豬膚湯的組成是白粉、豬膚和蜂蜜一起煎煮。
厥陰病的初期表現可能不大順利,但如果突然出現劇烈腹瀉、發熱反而加重、汗出不止,接近死亡時,會出現腹脹、身體疼痛、四肢厥冷的症狀,這時候要先用四逆湯來救治體內。
然後再用桂枝湯來調理體表,這是前人留下的玄妙秘訣。先調理體內,後調理體表的方法,必須讀過張仲景的全部著作才能明白。
腹瀉之後如果出現心煩,而且胸部按下去柔軟,就用梔子、淡豆豉來治療,病情就可以好轉。這兩味藥就是張仲景的梔子豉湯。
如果心下痞塞不通,醫生誤以為是實證而攻下,就會導致腹瀉不止,此時要用理中湯來調理中焦之氣,同時驅散寒邪。如果情況反而加重,就要加入禹餘糧、赤石脂,做成藥丸服用。如果情況還沒有好轉,就要考慮用五苓散之類的藥物來通利小便。
如果出現氣喘、胸滿、眼睛直視、胡言亂語、腹瀉不止的症狀,這表示胃火太旺,心氣將要脫散。胡言亂語是心火亢盛到了極點的表現,加上眼睛直視,表示腎水已經枯竭,心火更加失去控制,所以會導致死亡。氣喘、胸滿,是邪氣聚集在陽位而向上爭奪,正氣無法抵抗邪氣,所以氣從上脫散,導致死亡。腹瀉不止,是邪氣聚集在陰位而向下侵奪,正氣無法抵抗邪氣,所以氣從下脫散,也導致死亡。陳遠公說,氣喘、胸滿、眼睛直視、胡言亂語、腹瀉不止同時出現時,就應該判斷為死亡。
如果這些症狀沒有同時出現,還可能有生還的希望。這時候要使用挽脫湯來治療。挽脫湯的組成是石膏五錢、人參一兩、麥冬一兩、白芍一兩、竹茹三錢。這是處於即將脫離卻還沒完全脫離的危急情況,所以要重用人參來救脫,石膏來平息火氣,麥冬來平定喘息,芍藥來止瀉,竹茹來清心。服下此藥,自然氣息不會斷絕,就可以活下來。這個藥方,貧窮的人家沒有辦法準備,但富貴人家,自然可以籌辦。在這裡先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