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上卷(醫學補遺) (11)

回本書目錄

上卷(醫學補遺) (11)

1. 附錄西塘論治感證大法

董廢翁曰:愚按治感證大法,始終照管胃中津液為第一奧旨。蓋邪所感,皮毛閉塞,氣不外達,鬱而成熱,熱積皮毛不解,漸而肌肉熱矣,漸而各經絡無不熱矣,漸而熱氣皆壅塞陽明,腑中熱矣,此必然之勢也。又況後代血氣未衰,早御酒肉厚味,胃中素有濕熱者多,(年將半百,血氣漸衰。

古云:五十非肉不飽,今人氣壯之時,惟縱酒食,焉得胃中無濕熱乎。)一旦客熱交併,區區陰津,幾何能當此烈焰燎原乎?

凡感症之死,皆由胃汁乾枯。是以古人立法,及其邪之在表,血氣未傷之時當汗,汗之(所謂開鬼門也)。欲熱從汗解,則清寧安固,而氣血全保不傷矣。其當邪之在裡,血氣漸虧之際可下,下之(所謂潔淨府也)。故熱隨便通,則焦灼頓除,而氣血可徐俟其來復矣。其有血氣素虧之人,三、四、五日之後,不論表症解與未解,里症急與不急,一見口乾唇裂,舌胎焦黑燥硬,全用滋養清涼。

虛甚者並涼藥勿用,純陰重劑加人參數錢,升發運用,但救得胃中津液不竭,其人必不即死。及津液漸充,汗自能來,宿物自下。至所謂胃中之津液非他,即周身血氣所化,積疊胃底,此後天之本也。

凡人平日之強弱,及遇外感賊邪之難治易治,可治不可治,強半憑此。粗工不知,無論新久,虛實表裡,苟見身熱,風藥混表。一覺悶滿,攻中破氣,亂投不效,大黃、枳、樸繼進,必求一便,以畢其技能。豈慮熱得風而益熾,陰被劫而速亡。(二語是感證致死根苗。)何其與先賢之意適相反哉。

茲集所說,先後緩急不爽,輕重攻補適宜。大旨所在,總始終照顧陰津,以勝邪回生之術。(二語是感症治法主腦。)學者由此,更遍參先賢之書,以盡其精微,極其變化,則感證之道備,而於他症亦思過半矣。

按:西塘治感證之法,惟救胃陰為主。蓋緣腎水乾枯,不能上供陽明之意,故所用皆養陰藥耳。明眼宗之,無不桴應。俗工效顰,間或反劇。輒云:鼓峰之書,不可信。甚有《醫林指月》中之胡念庵專斥鼓峰不學,是皆未明其義。夫人身全賴精氣神充足而全活,若或損一,必無生理。

故高氏有三元之說,三元者,精氣神也。然腎主藏精,董氏獨論滋水以救胃中之津液,止高氏三元中之一耳。其神氣二者之根由,尚未詳悉,以致粗工不察,漫施無效,宜乎病者反受其害。今予著「鉤玄論」發揮神氣二者之病源,以補前人之未發,而合三元成全璧。臨診之下,神而明之,則治感之法可獲大全。

而高氏之書,益可信矣。記昔吾友吳南陽嘗謂予曰:人若讀書,潛心默悟,理會貫通。書若讀人,拘文牽義,終老木偶。旨哉斯言,洵不誣也。

白話文:

董廢翁說:根據我的理解,治療感染病症的首要原則,始終應關注並維護胃中的津液。因爲疾病侵入時,皮膚毛孔會被封閉堵塞,體內的氣無法向外散發,積聚而產生熱,熱量在皮膚和毛髮間積累無法散去,逐漸地,肌肉開始發熱,接着全身經絡無處不熱,最後熱氣都壅塞於陽明腑中,導致體內發熱,這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而且現代人血氣未衰之前,就經常飲酒吃肉,胃中常存溼熱的人很多,到了五十歲左右,血氣開始衰退。

古人說:五十歲以後,沒有肉食難以飽腹,然而現代人在身體壯健時,只知縱情飲酒飲食,胃中怎會沒有溼熱呢?一旦外來熱邪與體內溼熱交併,體內微弱的陰津,如何抵擋得了如此猛烈的火焰燎原呢?

所有感染病症導致死亡的情況,都是因爲胃中的津液乾涸。因此古人立法,當邪氣尚在表層,血氣未受損時,應該出汗,通過出汗(即所謂的開鬼門)讓熱從汗中散出,從而達到清寧安固的狀態,氣血得以完全保持不受損傷。當邪氣深入體內,血氣開始虧損時,可以採取下法,通過下法(即所謂的清潔腑)讓熱隨排泄而出,這樣燒灼感頓時消除,氣血可以慢慢恢復。對於血氣原本就虧損的人,在三、四、五天後,無論表面症狀是否已經緩解,裏症是否緊急,只要出現口乾脣裂,舌苔焦黑乾燥堅硬的情況,應全部採用滋養清涼的方法。

如果虛損嚴重,甚至不應使用涼藥,而應使用純陰性質的重劑加上幾錢人參,以此提升和運用,只要能救得胃中津液不至於枯竭,病人必定不會立即死亡。等到津液逐漸充盈,自然能出汗,體內廢物自然排出。所謂的胃中津液並非其他,正是全身血氣轉化而來,累積於胃底部,這是人體後天的根本。

人的強弱,以及遇到外來病邪時疾病的難易程度,能否治癒,大部分取決於這一點。粗淺的醫生並不瞭解這一點,無論病情的新舊,虛實內外,只要看到發熱,就隨意使用風藥。一旦感到悶滿,就攻擊內部破壞氣血,亂投藥物無效後,就繼續使用大黃、枳、樸等藥,一定要求一次見效,以展示自己的技能。豈不知熱得風助反而更加熾熱,陰被劫掠而迅速消亡。

這兩句話是感染病症致死的根源。這與先賢的意圖恰恰相反。

現在所講的,先後緩急不失時機,輕重攻補恰到好處。其核心思想,始終在於照顧陰津,以此戰勝邪氣,恢復生機。(這兩句話是治療感染病症的主要原則。)學者從此入手,再全面參閱先賢的書籍,以窮盡其中的精微,掌握其變化,那麼感染病症的治療之道就完備了,對於其他病症的治療也能領悟一半以上。

根據:西塘治療感染病症的方法,主要在於拯救胃陰。這是因爲腎水枯竭,無法向上供給陽明的意思,所以使用的都是養陰藥。明眼人遵循這種方法,無不立竿見影。但一些庸醫模仿不當,有時反而加劇病情。他們就說:鼓峯的書不可信。甚至在《醫林指月》中,胡念庵專門指責鼓峯不學無術,這些都是因爲他們未能明白其中的意義。人身全靠精氣神的充足才能存活,如果其中任何一項受損,必定無法生存。

因此高氏提出了三元的說法,三元就是精氣神。然而腎主藏精,董氏單獨討論滋養水分以拯救胃中的津液,這只是高氏三元中的一方面。關於神氣兩者的來源,尚未詳細闡述,導致一些粗淺的醫生不明真相,隨意用藥無效,病患反而受害。現在我著“鉤玄論”,發揮神氣兩者的病源,以補充前人的不足,將三元結合成完整的體系。在臨牀上,靈活運用,那麼治療感染病症的方法就可以獲得全面的理解。

而高氏的書,也因此更值得信賴。記得昔日我的朋友吳南陽曾經對我說:讀書若能潛心默悟,理解貫通,就像書讀人一樣,拘泥於文字,牽強附義,終老木偶。這話真有深意,確實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