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三信編》~ 上卷(醫學補遺) (9)
上卷(醫學補遺) (9)
1. 時疹療元
傷寒諸證,仲景倡論於前,諸賢闡發於後,固無餘蘊矣。獨時疹一案,尚少詳悉,未免混淆,不可不辨。
嘗考《內經》天時氣運,不獨嚴冬肅厲之氣為能致害,即三時災變之異,亦能殺人。今見三時感證初起,狀類傷寒,或見咳嗽心煩,顴紅耳赤,或見壯熱骨疼,發厥等症,其脈或洪,或數,或伏,至七、八日續發疹子,本非重症,奈調治失宜,往往致殞,非氣塞痰迷而絕,即汗泄液涸而亡,良可憫也。
間嘗竊揣此證,初不過外受六淫之邪,內動拂鬱之火,及其成證,世人皆曰時疹,視若非常,不投發散,即用苦寒,遂成敗壞。獨不聞傷寒斑疹已見,忌服升麻、葛根,恐傷正氣。況羚羊、角刺、芩、連、梔、柏乎。夫邪之所湊,其氣必虛。苟重於發散,津液必枯,再用苦寒,脾胃必損。
由是觀之,六淫所感,其始未必就發斑疹,皆緣治乖成法,邪踞陽明,腎水不能上達,心火亢甚,凌爍肺金,肺受火邪無由疏泄,鬱於皮毛而發疹也。故凡邪之初感尚在肌腠,宜汗宜和,引而出之。邪入陽明,宜潤宜清,便而通之。至若疹形既露,急當調榮養衛,助正屏邪。
其或胸腹病後,中氣虧損,虛火遊行,亦能發疹,須用建中。在表在裡,在氣在血,虛實緩急,先後次第,不可失一。如謂疹出六腑,六腑屬陽,症多實熱,故宜發散苦泄,盡驅其邪。豈知氣壯者被攻,猶且遷延時日。若氣虛者誤攻,鮮有不殞其命。甚有見其昏迷、痰塞、喘急者,猶云初起攻透藥輕,疹反內陷,故致無救,不誠誤歟。
總之將斃之候,治同感證,宜參「鉤玄論」之三法以救之。惟誤下而致劇者,必須重用人參、乾薑煎服以拯之。更有痰盛欲絕者,用導痰湯加人參。如毒甚疹色紫黑而欲悶死者,必須解毒、溫中二法並行,始無邪陷之患。臨症務宜詳細,必得其術為善也。
觀高士宗治疹之論,但云:調其經絡,和其榮衛。虛者補之,寒者溫之。寒涼攻發,概不妄用,亦可謂深知治疹之本源矣。
白話文:
自古以來,張仲景在《傷寒論》中對各種疾病的描述已經非常全面,後世的醫學家們也進一步闡述了這些理論,對於疾病的研究已經十分深入。然而對於時疹這一疾病,卻相對較少有詳細的討論,容易與其他疾病混淆,因此我們必須仔細區分。
根據《黃帝內經》中的描述,不僅冬天的嚴寒會對人體造成傷害,一年四季中任何季節的異常氣候變化,也可能導致疾病。我們觀察到,在春夏秋三個季節中,有些病人初次感染病症時,症狀類似傷寒,可能出現咳嗽、心煩、臉頰紅、耳朵紅等症狀,或者有高燒、骨頭疼痛、發冷等情況,脈搏可能變得洪大、快速或是隱藏不見。到了第七、第八天,身體上開始長出疹子。其實這種病情並不嚴重,但由於治療方法不當,常常導致患者死亡。有的是因為氣滯痰塞而死亡,有的則是因為大量出汗導致體液流失而喪生,令人感到惋惜。
我們試著分析這種病症,起初只是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加上體內鬱火的問題,但一旦形成病症,人們通常稱之為時疹,認為這是不同尋常的疾病,不是用發汗的方式治療,就是使用苦寒的藥物,最終導致病情惡化。然而,如果傷寒病中已經出現斑疹,就不應該使用升麻或葛根,因為這可能會傷害正常的體質。更何況使用羚羊角、牛蒡子、黃芩、黃連、梔子、黃柏等藥物呢?當邪氣侵入身體,必定是身體的防禦力減弱了。如果過度使用發汗的藥物,體內的津液就會枯竭;再使用苦寒的藥物,脾胃功能也會受損。
由此可見,當身體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時,不一定會立即爆發出斑疹,這通常是因為治療方法錯誤,使得邪氣佔據陽明經脈,腎臟無法向上供應水分,心臟的火氣太旺盛,進而侵害肺臟,肺臟受到火氣的影響無法正常排解,鬱積在皮膚表面,最後形成疹子。所以,當邪氣剛開始進入身體時,應該使用發汗或調和的方法,讓邪氣從體內排出。當邪氣進入陽明經脈時,應該使用滋潤或清熱的方法,讓邪氣順利排出。當疹子已經出現,應該調整營養和保護身體,增強體質抵抗邪氣。
有時候,患者在胸腹部疾病後,中氣損失,虛火流動,也可能引發疹子,這種情況應該使用建中湯。不管是體表還是體內,氣血虛實,緩急先後,都不能忽略。有人認為疹子是由六腑所產生,六腑屬於陽性,症狀多為實熱,所以應該使用發汗和苦寒的藥物來驅除邪氣。然而,他們不知道體質強壯的人被攻擊後,病情仍然會持續一段時間。如果體質虛弱的人被誤診,很可能會因此喪命。更有一些患者在出現昏迷、痰塞、呼吸急促的情況下,仍然堅持說是因為藥物太輕,疹子反而往內部擴散,導致無法挽救,這種說法是完全錯誤的。
總之,對於即將死亡的患者,應該採用感證的治療方式,參考「鉤玄論」中的三種方法來進行急救。如果因為誤診導致病情惡化,必須大量使用人參和乾薑煎煮飲用來拯救生命。對於痰多瀕死的患者,可以使用導痰湯加上人參。對於疹子顏色深紫、黑色,且出現昏厥的患者,必須同時使用解毒和溫中兩種方法,才能避免邪氣深入體內的危險。在治療時,必須詳細瞭解病情,並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方式。
高士宗在治療疹子的理論中提到,應該調節經絡和營衛,對於虛弱的患者要補充體力,對於寒冷的患者要溫暖身體,對於寒涼和發汗的藥物,不要隨意使用,這樣才能真正理解治療疹子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