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小便門 (1)
小便門 (1)
1. 萆薢丸
治小便頻數,日夜無時。
川萆薢(洗)
上不拘多少,為細末,酒和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鹽湯鹽酒任下。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小便次數頻繁,白天晚上都想小便的情況。
藥材使用川萆薢(洗淨),不限制用量,磨成細粉,用酒調和做成藥丸,像桐子(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七十丸,在空腹、吃飯前服用,可以用鹽水或鹽酒送服。
2. 破故紙丸
治腎氣虛冷,小便無度。
破故紙(鹽炒),茴香(鹽炒)
上等分,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一百丸,空心,鹽酒鹽湯下。
白話文:
治療腎氣虛弱、寒冷,導致小便頻繁失禁。
使用破故紙(用鹽炒過)和茴香(用鹽炒過),兩種藥材等量,磨成細末,用酒調和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般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五十丸或一百丸,空腹時以鹽酒或鹽湯送服。
3. 縮泉丸
治脬氣不足,小便頻數。
天台烏藥,益智仁
上等分,為細末,酒煮山藥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臨臥,用鹽湯送下。
白話文:
治療膀胱氣虛,導致小便次數頻繁。
使用天台烏藥、益智仁,將兩者等份磨成細末,用酒煮過的淮山藥粉糊製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睡前用鹽水送服。
4. 白濁赤濁遺精論治
素問云:夫精者,身之本也。蓋五臟六腑皆有精。腎為都會,關司之所,聽命於心,人能法道清靜,精氣內持,火來坎戶,水到離扃,陰平陽秘,精元密固矣。若夫思慮不節,嗜欲過度,遂使水火不交,精元失守,由是為赤濁白濁之患焉。赤濁者,心虛有熱也,多因思慮而得之,白濁者,腎虛有寒也,過於嗜欲而得之。
其狀漩而如油,光彩不定,漩腳澄下,凝如膏糊,皆嗜欲思慮之所致耳。各分受病之由,施以治法,使坎離既濟,陰陽協和,然後火不上炎而神自清,水不下滲而精自固,安有赤濁白濁之患哉!雖然思慮過度,不特傷心,亦能病脾,脾生虛熱而腎不足,故土邪乾水亦令人便下渾濁。
史載之云:夏則土燥而水濁,冬則土堅而水清,醫多峻補則疾愈甚,若以中和之藥療之,水火既濟,脾土自堅,其流清矣。又論:遺精白濁二證,脈息多澀,傷精脈也。醫經曰:男子二八腎氣盛,天癸至。天癸者精也,精者身之本也。腎藏精,藏精者不可傷。皆由不善衛生,喜怒,勞逸,憂愁,思慮,嗜欲過度,起居不常,遂致心火炎上而不息,腎水散漫而無歸,上下不得交養,心腎受病。心受病者令人遺精白濁,腎受病者亦令人遺精白濁。
此皆心腎不交,關鍵不牢之所致也。腎病者當禁固之,心病者當安寧之。更有少壯之人,情動於中,所願不得,意淫於外,而有是證者,施治之法,不宜秘固,秘固則愈甚,惟當以後方豬苓丸主之。蓋半夏有利性,豬苓導腎水,導氣使通之意也。許學士詳言之矣。但虛損精滑之人,卻不宜服此藥。
方並載於後,臨病之際,更宜加審焉。
白話文:
《黃帝內經》說:「精,是身體的根本。」其實五臟六腑都有精,腎臟是精氣匯集的地方,掌管精的開合,聽從心臟的指揮。人如果能遵循自然的規律,保持清靜,精氣就會內守,火能下降溫暖腎水,水能上升滋養心火,陰陽平衡,精元自然堅固。
如果思慮過多,慾望過度,就會導致水火不相交,精元失守,於是就產生了赤濁和白濁的毛病。赤濁是因為心虛有熱,多由思慮過度引起;白濁是因為腎虛有寒,多由慾望過度引起。
它們的症狀像漩渦一樣,像油一樣發光,光澤不定,漩渦的邊緣會沉澱下來,凝結成膏狀,這些都是慾望和思慮過度造成的。應該根據不同的病因,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使腎水和心火能夠互相協調,陰陽調和,這樣火就不會上炎,精神自然清明;水就不會下滲,精氣自然固守,哪還會有赤濁白濁的毛病呢?雖然思慮過度,不僅會傷害心臟,也會損害脾臟,脾臟產生虛熱,導致腎臟不足,所以脾土的邪氣也會使水變得渾濁,導致小便混濁。
史書記載:「夏天土乾燥,水就會渾濁;冬天土堅實,水就會清澈。如果醫生過於使用猛烈的補藥,病情會更加嚴重。如果用平和的藥物來治療,使水火相濟,脾土自然堅固,濁液就會變清。」還有說法認為:遺精和白濁兩種病症,脈象大多澀滯,這是損傷精氣的脈象。醫書說:「男子十六歲時腎氣旺盛,天癸到來。」天癸就是精,精是身體的根本。腎臟藏精,藏精是不能損傷的。這些病都由於不注意養生,喜怒無常,勞逸失度,憂愁思慮過多,慾望過度,起居不規律,導致心火上炎而無法平息,腎水渙散而無歸宿,上下無法互相滋養,心腎都生了病。心臟生病會導致遺精白濁,腎臟生病也會導致遺精白濁。
這都是心腎不交,關竅不牢固造成的。腎臟有病應該禁慾以固守精氣,心臟有病應該保持安寧。還有一些年輕人,情慾衝動,渴望而不得,就產生邪淫的想法,因此得了這種病,治療的方法不宜用閉藏固澀的藥物,閉藏固澀反而會使病情加重,應該用後面的豬苓丸來治療。因為半夏有疏通的作用,豬苓能引導腎水下行,有疏通氣機的含義。許學士已經詳細闡述了這些。但是身體虛弱、精液滑洩的人,就不適合服用這種藥。
藥方都記載在後面,在臨床治療的時候,更要仔細審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