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用和

《嚴氏濟生方》~ 嘔吐翻胃噎膈門 (4)

回本書目錄

嘔吐翻胃噎膈門 (4)

1. 五膈散

治五膈,胸膈痞悶,諸氣結聚,脅肋脹滿,痰逆噁心,不進飲食。(李憲德生堂經驗方云:治五般膈氣結胸,膈痰逆滿,噁心,嘔呃。)

枳殼(去瓤,麩炒),木香(不見火),青皮(去白),大腹子,白朮,半夏曲(銼,炒),丁香(不見火),天南星(湯泡,去皮),乾薑(炮),麥櫱(炒),草果仁(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生薑五片,煎至六分,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五膈散,是治療五種膈症的藥方,主要針對胸口、膈膜部位感到堵塞、悶脹,各種氣結聚在一起,導致兩側脅肋脹滿,痰液上湧引起噁心想吐,吃不下東西等症狀。(李憲德生堂的經驗方說:這藥方能治療五種因氣機阻塞導致胸部結塊,痰液逆流於膈膜,引起噁心、想吐、打嗝等症狀。)

藥方組成有:枳殼(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木香(不經火烤)、青皮(去除白色內皮)、大腹子、白朮、半夏曲(切碎,炒過)、丁香(不經火烤)、天南星(用熱水浸泡,去皮)、乾薑(炮製過)、麥芽(炒過)、草果仁(各一兩),以及甘草(烤過,半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一中碗水,加入五片生薑一起煎煮到剩六分,溫熱服用,服用的時間不拘。

2. 栝蔞實丸

治胸痞,胸中痛徹背,喘急妨悶。

栝蔞實(別研),枳殼(去瓤,麩炒),半夏(湯泡七次),桔梗(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薑汁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用淡薑湯送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栝蔞實丸」是用來治療胸部痞塞不舒,胸痛連及背部,呼吸急促、胸悶的症狀。

藥材組成:栝蔞實(另外研磨成粉)、枳殼(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桔梗(炒過)。以上四味藥材各使用一兩。

製作方法:將上述藥材磨成細粉,用薑汁攪拌成糊狀,搓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五十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3. 咳逆論治

夫咳逆之病,考詳諸書,無該載者。唯孫真人云:咳逆遍尋方論,無此名稱。但古人以咳逆為噦耳。多因吐利之後,胃中虛寒,遂成此證。亦有胃虛膈上熱,噦至八、九聲相連,收氣不回者,卻當仔細看脈與證,施以治法。大抵老人、虛人、久病人及婦人產後,有此證者,皆是病深之候,非佳兆也。

白話文:

關於咳逆這種疾病,查閱各類醫書,都沒有相關的記載。只有孫思邈說過:翻遍各種醫方和理論,都找不到「咳逆」這個名稱。不過古人把「咳逆」當作是「噦」來看待。這種病大多是因為嘔吐或腹瀉之後,導致胃部虛寒而引起的。也有因為胃虛而導致膈上發熱,噦的聲音連續不斷,而且氣無法收回的情況,這時候就應該仔細觀察脈象和症狀,來施用治療方法。大體來說,老年人、體虛的人、久病的人以及產後的婦女,如果出現這種情況,都是病情加深的徵兆,並不是好現象。

4. 羌活附子散

治吐利後,胃寒咳逆。

羌活(去蘆),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乾薑(炮,去土),丁香(各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鹽少許,煎至七分,空心,熱服。

白話文:

此方劑用於治療嘔吐腹瀉後,因胃部虛寒引起的咳嗽、氣逆上衝等不適症狀。

藥材組成:羌活(去除蘆頭)、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及臍部)、炒過的茴香,各取半兩;炮製過的乾薑(去除泥土)、丁香,各取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以一杯水加入少許鹽一起煎煮至七分,在空腹時趁熱服用。

5. 橘皮湯

治吐利後,胃中虛,膈上熱,咳逆者。

橘皮(去白,二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竹茹一小塊,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個方劑治療嘔吐腹瀉後,胃部虛弱、胸膈以上有熱感、並且有咳嗽氣逆的狀況。

藥材組成:

陳皮(去除白色內層,二兩)、人參、炙甘草(各半兩)

將以上藥材切碎混合,每次取四錢,加入一碗半水,再加入一小塊竹茹、五片生薑、兩枚紅棗,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溫服,服用時間不限。

6. 柿蒂湯

治胸滿,咳逆不止。

柿蒂,丁香(各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熱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治療胸悶脹滿,咳嗽不止,甚至會嘔吐。

使用柿蒂和丁香,各一兩。

將藥材稍微搗碎,每次取四錢,加水一碗半,生薑五片,一起煎煮至剩七分時,去除藥渣,趁熱服用,服用時間不限。

7. 灸法

其法婦人屈乳頭向下盡處骨間是穴,丈夫及乳小者以一指為率,正男左女右,與乳相直間陷中動脈處是穴,艾炷如小豆許,灸三壯。

白話文:

這種灸法的位置,婦女是將乳頭向下彎曲,盡頭處的骨頭縫隙之間就是穴位。男子或乳房較小的婦女,則以自己一根手指的寬度為標準,男子取左邊、女子取右邊,與乳頭相對應的兩點之間,凹陷處並且可以摸到動脈搏動的地方就是穴位。艾絨柱就像小豆子那麼大,灸三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