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用和

《嚴氏濟生方》~ 五臟門 (6)

回本書目錄

五臟門 (6)

1. 補真丸

大抵不進飲食,以脾胃之藥治之多不效者,亦有謂焉。人之有生,不善攝養,房勞過度,真陽衰虛,坎火不溫,不能上蒸脾土,沖和失布,中州不運,是致飲食不進,胸膈痞塞,或不食而脹滿,或已食而不消,大腑溏泄,此皆真火衰虛,不能蒸蘊脾土而然。古人云:補腎不如補脾。

余謂:補脾不若補腎,腎氣若壯,丹田火經上蒸脾土,脾土溫和,中焦自治,膈開能食矣。

白話文:

大多數不吃東西,用脾胃藥治療的往往沒有效果,也有人這樣說。人的一生,如果不注意保養,房事過度,真陽衰虛,腎陽不足,不能溫暖脾土,作用失衡,中焦運化失常,導致飲食不下,胸膈痞塞,或不吃東西而脹滿,或吃了東西不消化,大便溏瀉,這都是真火衰虛,不能溫暖脾土所致。古人說:補腎不如補脾。

葫蘆巴(炒),附子(炮,去皮臍),陽起石(煅),川烏(炮,去皮),菟絲子(淘淨酒蒸),沉香(不見火,別研),肉豆蔻(麵裹煨),肉蓯蓉(酒浸,焙)五味子(各半兩),鹿茸(去毛酒蒸,焙)川巴戟(去心),鍾乳粉(各一兩)

白話文:

葫蘆巴(炒熟),附子(焙製後去除外皮和肚臍),陽起石(煅製),川烏(焙製後去除外皮),菟絲子(淘洗乾淨,用酒蒸),沉香(不經火炒,研磨成粉),肉豆蔻(用麵粉包裹後煨熟),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烘焙),五味子(各半兩),鹿茸(去除茸毛,用酒蒸後烘焙),川巴戟(去除果核),鍾乳粉(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羊腰子二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爛,入少酒杵和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飲鹽湯任下。

白話文:

將羊肉腎切成碎末,用兩個羊腎。將蔥、辣椒、酒煮熟後,用少許酒將其搗碎,混合成丸子,將丸子做成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時服用,用米湯或鹽湯送服。

2. 瀉黃散

治脾胃壅實,口內生瘡,煩悶多渴,頰痛心煩,唇口乾燥,壅滯不食。

白話文:

治療脾胃積食導致的症狀,如口腔潰瘍、煩躁不安且常感口渴、臉頰疼痛、心情煩躁、嘴唇和口腔乾燥、消化不良而沒有食慾。

藿香葉(七錢),石膏(煅),縮砂仁,山梔子仁,甘草(炙。各半兩),防風(去蘆,四兩)

白話文:

  • 藿香葉(七錢):七錢重的藿香葉。

  • 石膏(煅):煅燒過的石膏。

  • 縮砂仁:縮砂仁是一種中藥,具有化痰止咳、理氣健胃的功效。

  • 山梔子仁:山梔子仁是一種中藥,具有清熱瀉火、涼血止血的功效。

  • 甘草(炙。各半兩):炙過的甘草,各半兩。

  • 防風(去蘆,四兩):去掉蘆頭的防風,四兩。

上銼碎,用蜜酒炒香,焙,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把上等藥材搗碎,用蜂蜜酒炒香,然後烘烤,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用一大杯水煎煮,直到水份減少至七分之一,去渣後溫熱服用,不用拘泥於服用時間。

3. 枳殼丸

治脾實心腹壅滯,四肢疼悶,兩脅脹滿,大小便不利。

皂角(一挺去黑皮,微炒,),枳殼(去瓤,麩炒),川大黃(二兩,銼,微炒),羌活(去蘆),木香(不見火),橘紅,桑白皮(蜜水炙),香白芷(各二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薑湯任下。

白話文:

皁角(一個,去除黑皮,微炒),枳殼(去除果肉,麩皮炒製),川大黃(二兩,切碎,微炒),羌活(去除蘆根),木香(不經火炒),橘紅,桑白皮(用蜂蜜水炙烤),香白芷(各二兩)。

4. 橘皮竹茹湯

治胃熱多渴,嘔噦不食。

赤茯苓(去皮),橘皮(去白),批杷葉(拭去毛),麥門冬(去心),青竹茹,半夏(湯泡七次,各一兩),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赤茯苓(去皮):去除赤茯苓的外皮。

橘皮(去白):去除橘皮的白瓤。

枇杷葉(拭去毛):去除枇杷葉上的茸毛。

麥門冬(去心):去除麥門冬的種子。

青竹茹:使用青竹茹。

半夏(湯泡七次,各一兩):將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每次取一兩。

人參:使用人參。

甘草(炙。各半兩):將甘草炙製後,取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