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嘔吐翻胃噎膈門 (2)
嘔吐翻胃噎膈門 (2)
1. 竹茹湯
治胃受邪熱,心煩喜冷,嘔吐不止。
葛根(三兩),半夏(湯泡七次,二兩),甘草(炙,一兩)
白話文:
葛根(三兩),半夏(用熱水泡七次,二兩),甘草(經過炙烤,一兩)
上㕮咀,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竹茹棗許大,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取清汁,微冷,細細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治療咳嗽的藥方:上㕮咀,每次服用五錢,加水二杯,放入竹茹、大棗各一錢,薑五片,煎至剩七分之一,濾去渣滓,取清汁,稍稍放涼,慢慢服用,不拘時間。
2. 赤芍藥湯
治瘀血蓄胃,心下滿,食入即嘔血,名曰血嘔。
赤芍藥(二兩),半夏(湯泡七次,一兩半),橘紅(一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七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
赤芍藥(二兩):也稱赤芍,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涼血止痛、消腫止痛的功效。
-
半夏(湯泡七次,一兩半):半夏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化痰止咳、消脹止嘔、燥濕祛風的功效。通常需要經過湯泡七次,以去除其毒性,降低副作用。
-
橘紅(一兩):橘紅是一種中藥材,具有化痰止咳、理氣健脾、消脹止痛的功效。
3. 玉浮丸
治男子婦人,脾胃虛弱,一切嘔吐,及久新翻胃,不問得病之由,皆可服之,真良方也。
白話文:
治療男女脾胃虛弱引起的所有嘔吐症狀,以及無論是長期還是新近出現的胃反病症,不論病因如何,都可以服用此方,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處方。
人參,白殭蠶(炒去絲),白朮,乾薑(炮),丁香,肉豆蔻(麵裹煨),橘紅,白豆蔻仁,麥櫱(炒),附子(炮,去皮臍),木香(不見火),南星(炮),檳榔,半夏(湯泡七次),甘草(炙)
白話文:
-
人參:增強體力,補氣益血。
-
白殭蠶(炒去絲):養陰清熱,化痰息風。
-
白朮:健脾益氣,燥濕利水。
-
乾薑(炮):溫中止瀉,回陽通脈。
-
丁香:溫中散寒,止嘔止瀉。
-
肉豆蔻(麵裹煨):溫中止瀉,行氣活血。
-
橘紅:理氣化痰,健脾開胃。
-
白豆蔻仁:溫中止瀉,行氣化痰。
-
麥櫱(炒):化痰止咳,理氣消食。
-
附子(炮,去皮臍):溫中止瀉,回陽救逆。
-
木香(不見火):行氣止痛,溫中止瀉。
-
南星(炮):化痰止咳,消積止嘔。
-
檳榔:行氣止痛,殺蟲消積。
-
半夏(湯泡七次):化痰止咳,降逆止嘔。
-
甘草(炙):補氣益血,調和諸藥。
上等分,為細末,每藥二分,用生面一分和勻,入百沸湯煮令浮,攪和,再取生薑自然汁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錢,用淡薑湯下,不拘時候。病甚者,不過三服。惡熱藥者,去附子;大便秘者,去肉豆蔻。
白話文:
上等分,是指藥物研磨成細末,每種藥物用二分,加入生麵粉一分,均勻攪拌,放入沸騰的湯水中煮至藥物浮起,攪拌均勻,再取生薑汁和丸,丸的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二錢,用淡薑湯送服,不受時間限制。病情嚴重的,服用三服即可。怕熱藥的人,去除附子;大便祕結的人,去除肉豆蔻。
4. 胃丹
(方見五臟門脾胃虛實論治)
5. 翻胃論治
夫翻胃者,本乎胃,食物嘔吐,胃不受納,言胃口翻也。多因胃氣先逆,飲酒過傷,或積風寒,或因憂思悒怏,或因蓄怒抑鬱,宿滯痼癖,積聚冷痰,動擾脾胃,不能消磨穀食,致成斯疾。原其所自,女人得之,多由血氣虛損;男子得之,多因下元冷憊。有才食而便吐者,有食久而後翻胃者,受病既若異同,醫療固宜審察。
白話文:
所謂翻胃,是胃的毛病,食物嘔吐出來,胃部不能接納,就叫做胃口翻了。大多數是胃氣先前逆亂,或是因為飲酒過量而造成內傷,或者是積聚了風寒,或者是因為憂思抑鬱,或者是積聚了怒氣導致抑鬱,導致宿食滯留,形成了痼疾,積聚了寒痰,擾亂了脾胃,不能消化食物,造成了這個疾病。追究其原因,女人得這個疾病,大多是血氣虛弱;男人得這個疾病,大多是下元虛弱。有的人才吃了東西就吐,有的人吃了很久以後才翻胃,得病的原因既然有不同,治療的方法當然要仔細辨別。
如前所載玉浮丸、胃丹等藥,後方所載入藥靈砂、丁附散之類,皆可對證選而用之。服藥未應者,宜灸中脘、足三里二穴。中脘一穴在臍上四寸,足三里一穴,在膝下三寸,各灸七壯或九壯,其效尤著焉。其諸嘔吐,備載前方,不復再敘也。
白話文:
先前所記載的玉浮丸、胃丹等藥物,以及後面所記載加入藥靈砂、丁附散等藥材,都可以根據不同的證狀選擇適合的藥物來服用。如果服用藥物後效果不佳,可以灸中脘和足三里的穴位。中脘穴位於肚臍上四寸的位置,足三里穴位於膝蓋下三寸的位置,各灸七到九壯,效果顯著。各種嘔吐的症狀都記載在前述的內容中,不再重複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