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小便門 (1)
小便門 (1)
1. 淋利論治
(附:尿血)
膀胱不利為癃閉,此由飲酒房勞,或動役冒熱,或飲冷逐熱,或散石發動,熱結下焦,遂成淋閉。亦有溫病後,餘熱不散,霍亂後當風取涼,亦令人淋閉。淋閉之為病種凡有五,氣、石、血、膏、勞是也。
白話文:
膀胱小便不利叫做癃閉,這是由於飲酒房事過多,或者勞動後受熱,或者喝冷水後又吃熱食,或者散步石頭路後使疾病復發,熱氣積聚在下腹部,於是形成了小便不通。也有溫病以後,餘熱不消,霍亂病以後當風受涼,也會導致小便不通。造成尿閉的原因總共可分為五種,即氣虛、結石、血瘀、膏淋、勞倦。
氣淋為病,小便澀,常有餘瀝;石淋為病,莖中痛,溺卒不得出;膏淋為病,尿似膏出;勞淋為病,勞倦即發,痛引氣衝;血淋為病,熱即發,甚則尿血,候其鼻頭色黃者,小便難也。
白話文:
氣淋的症狀是:小便澀痛,常常有餘瀝。石淋的症狀是:莖中疼痛,小便突然不能排出。膏淋的症狀是:尿液像膏脂一樣排出。勞淋的症狀是:勞累過度即發作,疼痛牽引氣衝。血淋的症狀是:發熱即發作,嚴重時尿血,觀察患者鼻頭顏色發黃的,小便困難。
又論:夫淋利兩證,醫經曰:膀胱不利為癃,不約為遺尿。又云: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氣化則能出矣。人之有生,將理失宜,役用過度,勞傷腎經,腎藏有熱,熱留膀胱,流入脬臟,遂成淋病。腎藏有寒,寒積膀胱,注於脬臟,小便頻數或遺尿而不禁,遂成利病。
治療之法,熱則清利之,寒則溫固之,清利之法,已具前論,溫固之策,備載後方,臨病之際,更在詳酌焉。
白話文:
再討論:淋病和遺尿症這兩種疾病,《醫經》說:膀胱的功能不正常,就會出現小便閉塞不暢的症狀; 膀胱不好,就會出現遺尿的現象。《醫經》還說:膀胱是人體中儲存津液的地方, 水液經過膀胱的氣化作用, 從而排出體外。人活著,最怕身體失衡;使用超過負荷,就會傷害腎經。腎臟有熱,熱氣積存在膀胱;熱氣流入小腸,就會變成淋病。腎臟受寒,寒氣積聚在膀胱,影響小腸,就會出現小便頻繁或遺尿的症狀,也就是利病。
2. 地膚子湯
治下焦結熱,小便赤黃不利,數起出少,莖痛或血赤,溫病後餘熱及霍亂後當風取涼過度,飲酒房勞,及行步冒熱,冷飲逐熱,熱結下焦,及散石熱動關格,小腹堅,胞脹如斗,諸有此淋,悉皆治之。
白話文:
治療下焦結熱、小便赤黃不利、尿少頻繁、莖部疼痛或血尿,因溫病後餘熱未清、霍亂後因吹風取涼過度、飲酒房事過多、行路冒熱、喝冷飲導致熱氣被逼壓、熱結下焦、或因散石導致熱動而關門受阻,小腹堅硬、輸尿管脹大如鬥等症狀,都能以這個方法治療。
地膚子(一兩),知母,黃芩,豬苓(去皮),瞿麥(去莖葉),枳實(麩炒),升麻,通草,葵子,海藻(洗。各半兩)
白話文:
地膚子(一兩):清熱涼血,解毒消腫。
知母:清熱滋陰,生津潤燥。
黃芩:清熱燥溼,瀉火解毒。
豬苓(去皮):利水滲溼,消腫解毒。
瞿麥(去莖葉):清熱利尿,消腫解毒。
枳實(麩炒):行氣消積,導滯散結。
升麻:升陽舉陷,透疹解毒。
通草:利水通淋,清熱解毒。
葵子:潤腸通便,清熱解毒。
海藻(洗):軟堅散結,化痰平喘。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忌甘草。
白話文:
上盛咀,每次取四錢,加入一杯半水,加五片生薑,煎煮至七分(約剩七分之一的水量),去除渣滓,溫服,不限時間。忌服甘草。
3. 通草湯
治諸淋。
通草,王不留行,葵子,茆根,桃膠,瞿麥,當歸(去節,洗),蒲黃(炒),滑石(以上各一兩),甘草(炙,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通草、王不留行、葵子、茆根、桃膠、瞿麥、當歸(去掉節,清洗乾淨)、蒲黃(炒過)、滑石(以上各一兩)、甘草(炙過,半兩)
4. 琥珀散
治小便不通。
琥珀(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用萱草根煎湯調服,燈心湯調服亦可。
白話文:
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萱草根煎煮的湯劑調和服用,用燈心草煎煮的湯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