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用和

《嚴氏濟生方》~ 宿食門 (2)

回本書目錄

宿食門 (2)

1. 黑丸子

治脾胃怯弱,飲食過傷,留滯不化,遂成痢下,宜速進此藥推導,更須斟酌受病深淺,增損丸數,還當逐盡積滯方佳。卻徐徐補養之。(方見宿食門)

白話文:

這個藥方「黑丸子」是用來治療脾胃虛弱、因為吃太多或吃壞東西導致消化不良,食物積滯在腸胃而引起的腹瀉。應該趕快服用這個藥來幫助消化排泄,但也要考慮病人病情的輕重,來調整服用丸子的數量。必須要完全清除積滯才能算痊癒。之後,還要慢慢地補養身體。(詳細的藥方內容請參考宿食門的記載)

2. 四味阿膠丸

治協熱下利,其色黃,煩躁多渴,臍腹疼痛,小便不利。

黃連(去須,四兩),茯苓(去皮,二兩),赤芍藥(三兩),阿膠(蛤粉炒,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飲下。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治療因為熱邪與腸胃不協調導致的腹瀉,症狀是腹瀉物呈現黃色,容易煩躁口渴,肚臍周圍疼痛,小便不順暢。

藥方組成如下:

黃連(去除鬚根,四兩),茯苓(去除外皮,二兩),赤芍藥(三兩),阿膠(用蛤粉炒過,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米糊做成藥丸,大小像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十丸,在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3. 駐車丸

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日夜無度,腹痛不可忍者。

黃連(去須,六兩),阿膠(蛤粉炒),當歸(去蘆,焙,洗。各三兩),乾薑(炮,二兩)

上為細末,醋煮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白話文:

治療寒熱不調,拉肚子,出現紅、白痢,一天到晚次數不定,肚子痛到無法忍受的症狀。

黃連(去除鬚根,六兩),阿膠(用蛤粉炒過),當歸(去除蘆頭,烘乾後洗淨。各三兩),乾薑(炮製過,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煮過的米糊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可以加到七十丸,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4. 胃風湯

治風冷乘虛入客腸胃,水穀不化,泄瀉注下,臍腹虛滿,腸鳴㽲痛,及腸胃受濕,下如豆羹汁,或下瘀血,日夜無度,並宜服之。(方見泄瀉門)

白話文:

此方劑[胃風湯]是用來治療因風寒侵襲,趁著腸胃虛弱時進入,導致消化不良,腹瀉如注,肚臍腹部脹滿虛空,腸鳴作響並伴隨疼痛,以及腸胃受濕邪影響,大便如豆羹汁,或排出瘀血,日夜不止等症狀。這些情況都適合服用此藥。(藥方詳見泄瀉門相關章節)

5. 烏梅丸

治熱留腸胃,下痢純血,臍腹㽲痛,或先經下痢未斷服熱藥,蘊毒伏熱,滲成血痢,皆治之。

烏梅肉(二兩),黃連(去須,三兩),當歸(去蘆),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食前,米飲送下。

白話文:

治療熱邪停留在腸胃,導致拉肚子且全是血,肚臍周圍腹部絞痛,或是先前拉肚子還沒好就吃了熱性藥物,導致毒素和熱邪潛伏體內,滲透形成血痢,這些情況都可用此方治療。

烏梅肉(二兩)、黃連(去除鬚根,三兩)、當歸(去除蘆頭)、枳殼(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各一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和米糊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般,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飯前用米湯送服。

6. 當歸丸

治冷留腸胃,下痢純白,腹痛不止。

當歸(去蘆,酒洗),芍藥,附子(炮,去皮臍),白朮,乾薑(炮),厚朴(薑汁製),阿膠(蛤粉炒。各一兩),烏梅肉(二兩)

上為細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白話文:

治療因寒氣滯留在腸胃,導致腹瀉拉出純白色糞便,並且腹痛不止的症狀。

藥材包含:當歸(去除根部蘆頭,用酒洗過),芍藥,附子(炮製過,去除外皮和中心部分),白朮,乾薑(炮製過),厚朴(用薑汁炮製過),阿膠(用蛤粉炒過,以上各一兩),烏梅肉(二兩)。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用醋調製成的糊狀物將藥末製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一般。每次服用五十丸,在空腹時用米湯送服。

7. 香茸丸

治下痢危困。

麝香(半錢,別研,臨時入),鹿茸(燎去皮毛,酥炙,一兩)

上鹿茸為細末,方入麝香,以燈心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用米飲送下。若每料添滴乳香半兩尤有效。

白話文:

治療腹瀉危急的狀況。

麝香(磨成粉末,半錢,要臨時加入),鹿茸(烤過去除皮毛,再用奶油稍微煎過,一兩)

將鹿茸磨成細粉,再加入麝香,用燈心草煮過的棗肉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丸,空腹吃飯前用米湯送服。如果每份藥材再加入半兩乳香,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