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氏濟生方》~ 大便門 (2)
大便門 (2)
1. 加味五苓湯
治伏暑熱二氣及冒濕泄瀉注下,或煩、或渴、或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皮),澤瀉,木豬苓(去皮),肉桂(不見火),白朮(各一兩),車前子(半兩)
白話文:
赤茯苓(去除外皮),澤瀉,木豬苓(去除外皮),肉桂(未經過火烤),白朮(各一兩),車前子(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進來復丹亦可。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上方藥物四錢,加上半杯水和五片生薑,煎煮至八分滿,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不受服用時間限制。或服用來復丹也可以。
2. 戊巳丸
治脾胃不足,濕熱乘之,泄瀉不止,米穀不化,腸鳴腹痛。
黃連(去須),吳茱萸,白芍藥(各等分)
上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用米飲送下。
白話文:
黃連(去除根鬚),吳茱萸,白芍藥(分量相等)
3. 火輪丸
治腸胃虛寒,心腹冷痛,泄瀉不止。
乾薑(炮),附子(炮,去皮臍),肉豆蔻(麵裹煨)
上等分,為細末,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送下。
白話文:
-
乾薑:將乾薑炮製。
-
附子:將附子炮製,去除外皮和肚臍。
-
肉豆蔻:用麵粉裹住肉豆蔻,放進灰燼中煨熟。
4. 白朮附子湯
治腸胃虛濕,腸鳴泄瀉,或多自汗。
白朮(二兩),附子(炮),茯苓(去皮。各一兩)
白話文:
白朮(兩百公克),炮附子(一百公克),茯苓(去皮,各一百公克)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上㕮嘴四錢,加入一杯半的水,七片生薑和一粒紅棗,煎煮至七分熟,濾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5. 四柱散
治元臟氣虛,真陽耗散,兩耳常鳴,臍腹冷痛,頭旋目暈,四肢怠倦,小便滑數,泄瀉不止。
白話文:
治療元臟氣虛,真陽耗散的症狀,包括兩耳經常嗡嗡作響,腹部冷痛,頭暈眼花,四肢無力倦怠,小便頻繁且控制不住,以及持續腹瀉。
白茯苓(去皮),附子(炮,去皮臍),人參,木香(不見火。各一兩)
白話文:
白茯苓(去除外皮),附子(經過砲製,去除外皮和肚臍),人參,木香(未經炒製)。各取一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入鹽少許,煎至七分,食前溫服。滑泄不止,加肉豆蔻、訶子煎,名曰六柱散。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一杯半的水,五片生薑片,少許鹽,一起煎煮至藥液剩下七分之一,在飯前溫熱服用。如果腹瀉不止,可以加入肉豆蔻、訶子一起煎煮,稱為「六柱散」。
6. 加味治中湯
治脾胃不足,飲食不節,過食生冷,腸鳴腹痛,泄瀉注下。
乾薑(炮),白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縮砂仁(各一兩),人參(去蘆),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乾薑(經過炮製),白朮和青皮(去除外皮),陳皮(去除白色內皮),縮砂仁(各一兩),人參(去除根須),甘草(經過炙烤。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或兼進感應丸。
白話文:
上氣喉部位的草藥,每次服用四錢,加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子一枚,煎到七分熟,去除渣滓,溫熱服用,不限時間,或同時服用感應丸。
7. 棗肉丸
治脾腎虛寒,或腸鳴泄瀉,腹脅虛脹,或胸膈不快,飲食不化。
破故紙(四兩,炒)木香(不見火,秤一兩),肉豆蔻(二兩,麵裹煨香,去面不用)
白話文:
-
破故紙(四兩,炒過)
-
木香(不經過火,秤一兩)
-
肉豆蔻(二兩,用麵粉包裹後煨香,去除麵粉不用)
上為細末,燈心煮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用薑鹽湯送下,空心食前。
白話文:
首先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再用燈心草煮棗肉,將煮好的棗肉搓成梧桐子般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70丸,用薑鹽湯送服,空腹飯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