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用和

《嚴氏濟生方》~ 諸瘧門 (2)

回本書目錄

諸瘧門 (2)

1. 紅丸子

專治食瘧。

莪朮,京三稜(醋煮。各二兩),胡椒(一兩),青皮(炒香,三兩),阿魏(一錢,醋化)

上為末,別用陳倉米末同阿魏醋煮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百丸,用薑湯吞下,或因食生果成瘧,用麝香湯吞下。

白話文:

專門治療因飲食不潔引起的瘧疾。

用莪朮、京三稜(用醋煮過,各二兩)、胡椒(一兩)、青皮(炒香,三兩)、阿魏(一錢,用醋化開)。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另外用陳年穀倉米粉和用醋化開的阿魏一起煮成糊狀,做成丸子,像梧桐子那麼大。每次服用五十丸,可以增加到一百丸,用薑湯送服。如果是因為吃了生水果而得瘧疾,就用麝香湯送服。

2. 加味香薷飲

治伏暑成瘧,煩悶多渴,微微振寒,寒罷大熱,小便黃赤,或背寒面垢。(方見諸暑門中暑論治)

白話文:

這個方子是治療潛伏性暑熱導致的瘧疾,症狀包括心煩胸悶、口渴,稍微感到發冷,發冷過後會發高燒,小便呈現黃色或紅色,有時會感到背部發冷、臉色看起來髒髒的。(這個方子的詳細內容可以在討論暑熱的篇章中找到。)

3. 鱉甲飲子

治瘧疾久不愈,脅下痞滿,病人形瘦,腹中結塊,時發寒熱,名曰瘧母。

鱉甲(醋炙),白朮,黃耆(去蘆),草果仁,檳榔,芎藭,橘紅,白芍藥,甘草(炙),厚朴(薑製,炒)

上等分,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七片,棗子一枚,烏梅少許,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這個藥方是用來治療瘧疾久治不癒,導致兩脅下方感覺痞塞脹滿,病人身體消瘦,腹部內有結塊,時常發冷發熱,這種情況被稱為「瘧母」。

藥方組成: 鱉甲(用醋炮製過)、白朮、黃耆(去除蘆頭)、草果仁、檳榔、芎藭、橘紅、白芍藥、甘草(炙烤過)、厚朴(用薑汁炮製後炒過)

將以上藥材等份研碎,每次取四錢,用水一碗半,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一枚、烏梅少許,煎煮至剩七分,去除藥渣,溫熱服用,服用時間不拘。

4. 七棗湯

治五臟氣虛,陰陽相勝作為痎瘧,不問寒熱先後,與夫獨作、疊作、間日,悉主之。

附子(一枚,炮裂,以鹽水浸再炮,如此七次。不浸,去皮臍)

上㕮咀,水半碗,生薑七片,棗七枚,煎至八分盞,當發日,去滓,空心溫服,川烏亦可用。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七棗湯」是用來治療五臟氣虛,導致陰陽失調而引起的瘧疾,無論發作時是先發冷還是先發熱,還是單獨發作、連續發作或間隔一天發作,這個藥方都能治療。

藥材包含: 附子(一枚,經過炮製,以鹽水浸泡後再炮製,如此重複七次。如果沒有浸泡過,就要去除外皮和臍部)

將上述藥材切碎,加入半碗水,再加入生薑七片、紅棗七枚,一起煎煮至剩八分滿的量。在瘧疾發作當天,將藥渣去除,空腹溫服。也可以使用川烏代替附子。

5. 果附湯

治脾寒瘧疾不愈,振寒少熱,面青不食,或大便溏泄,小便反多。

草果仁,附子(炮,去皮臍)

上等分,㕮咀,每服半兩,水二盞,生薑七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此方劑治療因脾胃虛寒引起的瘧疾,久久不癒,症狀為發冷顫抖但發熱輕微,臉色青白沒有食慾,或者大便稀溏,小便反而增多。

使用草果仁和炮製過的附子(去除外皮和中心),兩者等量。將藥材稍微搗碎,每次服用半兩,加入兩碗水,七片生薑和一顆紅棗,煎煮至剩七分。去藥渣,溫熱服用,服用時間不拘。

6. 灸法

治瘧疾久不愈,不問男女,於大椎中第一骨節處,灸三七壯,立效,或灸第三骨節亦可。

白話文:

治療瘧疾很久都沒好,不論男女,在大椎穴(脊椎第七頸椎棘突下方凹陷處)的第一個骨節處,灸二十一壯(即艾炷灸二十一次),就能見效。或者灸第三個骨節處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