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用和

《嚴氏濟生方》~ 脹滿門 (1)

回本書目錄

脹滿門 (1)

1. 脹滿論治

脹滿者,俗諺所謂膨亨是也。內經問:人有病,旦食不能暮食,此為何病?歧伯對曰:名曰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至二劑已。治法雖詳,而不論其病之所由生,故切有疑焉。大抵人之脾胃,主於中州,大腹小腹是其候也。若陽氣外強,陰氣內正,則臟氣得其平,病何由生。

白話文:

腹脹,俗話說的就是「膨亨」。《內經》中提問:一個人患有疾病,早上吃飯,晚上卻吃不下了,這是什麼病?歧伯回答說:這叫做「鼓脹」。治療方法是服用雞矢醴一劑到兩劑即可。雖然治療方法很詳細,但並沒有論述這種疾病產生的原因,所以感到很疑惑。大體而言,人的脾胃,主掌著中焦,大腹小腹是它的範圍。如果陽氣強盛,陰氣正常,那麼臟腑之氣就能夠保持平衡,疾病又怎麼會產生呢?

苟或將理失宜,風寒暑濕得以外襲,喜怒憂思得以內傷,食啖生冷,過飲寒漿,擾動沖和,如是陰氣當升而不升,陽氣當降而不降,中焦痞結,必成脹滿。脹滿不已,變證多端,或腸鳴氣走漉漉有聲,或兩脅腰背痛連上下,或頭痛嘔逆,或胸悶不食,或大小便為之不利,未有不因脹滿而使焉。更有五疸、水氣、腳氣及婦人血膨,令人脹滿。

若論其脈,脈浮者可治,脈虛小者為難治。

白話文:

如果身體虛弱、體質不佳,被風寒暑濕之邪所侵襲,或者由於喜怒憂思之情志內傷,又或是飲食生冷、過量飲用冷飲,擾亂了身體的陰陽平衡,導致陰氣無法升發,陽氣無法下降,中焦痞結,必然會出現脹滿。脹滿如果不能及時消除,就會演變出各種各樣的症狀,如腸鳴氣走、漉漉有聲,或者兩脅腰背疼痛、上下連接,或者頭痛嘔吐,或者胸悶不思飲食,或者大小便不通暢,沒有哪一個不是因為脹滿而引起的。此外,五疸、水氣、腳氣以及婦女的血膨,也會導致脹滿。

2. 平肝飲子

治喜怒不節,肝氣不平,邪乘脾胃,心腹脹滿,連兩脅妨悶,頭暈嘔逆,脈來浮弦。

白話文:

治療因為情緒過度喜怒導致肝氣不平,邪氣影響脾胃,出現心腹部脹滿、兩側肋部悶痛、頭暈和嘔吐等症狀,脈象呈現浮弦的情況。

防風(去蘆),桂枝(不見火),枳殼(去瓤,麩炒),赤芍藥,桔梗(去蘆,銼,炒。各一兩),木香(不見火),人參,檳榔,當歸(去蘆,酒浸),川芎,桔紅,甘草(炙。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薑五片,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防風(去除蘆葦)、桂枝(不要用火烤)、枳殼(去除果肉,麩炒)、赤芍藥、桔梗(去除蘆葦,銼碎,炒熟。各一兩)、木香(不要用火烤)、人參、檳榔、當歸(去除蘆葦,用酒浸泡)、川芎、桔紅、甘草(炙烤。各半兩)

3. 紫蘇子湯

治憂思過度,邪傷脾肺,心腹膨脹,喘促胸滿,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緊而澀。

白話文:

治療因過度憂慮思慮,導致邪氣傷害脾肺,出現心腹部腫脹、呼吸急促胸悶、腸鳴且有氣流動的聲音、大小便不順暢,脈象虛弱緊張且帶有澀感的情況。

紫蘇子(一兩),大腹皮,草果仁,半夏(湯泡七次),厚朴(去皮,薑製,炒),木香(不見火),桔紅,木通,白朮,枳實(去瓤,麩炒),人參,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紫蘇子(一兩)、大腹皮、草果仁、半夏(用熱水浸泡七次)、厚朴(去皮、用生薑醃製,炒製)、木香(不經過火)、桔紅、木通、白朮、枳實(去瓤,用麩子炒製)、人參、甘草(經過烘烤。各半兩)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白話文:

每次以四錢上滍子,加上半碗水、五片生薑和兩枚棗子,煎熬至剩七分時去除藥渣。溫服,不拘時間。

4. 枳實湯

治腹脹發熱,大便秘實,脈多洪數,此名熱脹。

枳實(去瓤,麩炒,半兩),厚朴(薑製,炒,一兩),大黃(酒蒸),甘草(炙。各三錢),桂心(不見火,二錢半)

白話文:

枳實(先將瓤肉取出後,用麩皮拌炒,半兩),厚朴(用薑汁炮製後,再炒,一兩),大黃(用酒蒸製),甘草(先以火炙過,各三錢),桂心(不經過火,二錢半)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棗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嘔者加半夏一兩。

白話文:

用上等的木鱉子,每次服用四錢,加入一盞半的水、五片生薑和兩枚大棗,煎至剩七分,過濾去除渣滓,溫熱飲用,不受時間限制。如果有嘔吐的症狀,可以額外加入一兩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