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四卷 (13)

回本書目錄

第四卷 (13)

1. 嘔吐清水

許學士,神術丸,治嘔吐清水如神。

蒼朮一斤,去皮切片為末,用白芝麻半兩,水二盞,研濾取汁,大棗十五枚,煮爛,去皮核,以芝麻汁研勻,成稀膏,捏和入臼搗熟,丸如桐子大,每空心溫湯下五十丸,加至百丸。忌桃、李、雀、鴿。初服時,膈上微燥,且以茅朮制,覺燥甚,再進山梔子散一服,久之不覺燥也。

山梔散,山梔一味,干之為末,沸湯點服。

仲景,茯苓散,治心胸中有停痰宿水,自吐出水後,心胸間虛,氣滿不能食。清痰氣,能飲食。

人參,白朮,茯苓(各三兩),枳實(二兩),陳皮(五錢),生薑(三兩)

上水煎,溫服,如人行八九里許,又進之一日三服。

丹溪治兩手脈弦,飲後嘔清水。

神麯,蒼朮,香附(各五錢),益元散(一兩),半夏(七錢半)

上末,薑汁浸蒸餅為丸。

丹溪治一人,年四十,因灸艾火太多,病腸內下血糞,肚痛。今痛自止,善嘔清水,食不下,宜清胃口之熱。

黃芩,甘草,茯苓(各五分),陳皮,地黃(各一錢),白朮,連翹(各一錢半)

姜三片,水煎服。

仲景治渴欲飲水,水入則吐,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千金方》治痰飲,吐水無時節者。其原因冷飲過度,遂令脾胃氣羸,不能消於飲食,飲食入胃,則皆變成冷水,反吐不停,皆用赤石脂散主之。

赤石脂一斤,研細末,每服方寸匕,酒飲調下,時稍加至三匕,服盡一斤,終身不吐痰水,又不下痢。補五臟,令人肥健。有人痰飲服藥不愈,用此方愈。經云:諸病水液澄徹清冷,皆屬於寒是也。

白豆蔻散,治胃口痛,作吐,及作痛者。

白豆仁(三錢)

為末,酒送下效。

白話文:

[嘔吐清水]

許學士推薦了一種名爲"神術丸"的藥方,對治療嘔吐清水有神奇的效果。

藥方的成分如下:一斤的蒼朮,去皮後切成片並研磨成粉末;半兩的白芝麻,用水兩盞研磨過濾後取汁;十五枚的大棗,煮至爛熟後去皮核。將芝麻汁與大棗研勻成稀膏,然後加入搗熟的蒼朮粉末,搓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空腹時,用溫水服用五十丸,可逐漸增加到一百丸。需注意避免食用桃、李、雀、鴿等食物。剛開始服用時,可能會感到膈上有些乾燥,這時可以使用茅術來控制。如果覺得乾燥得厲害,可以再服用一劑山梔子散,長期服用後就不會感覺到乾燥了。

山梔子散僅由山梔一種藥材製成,將其乾燥後磨成粉末,用沸水沖泡服用。

張仲景的茯苓散,用於治療心胸間有停滯的痰和宿水,病人在吐出水後,心胸間感覺空虛,氣滿無法進食。此藥能清除痰氣,使患者能夠正常飲食。

所需藥材包括人參、白朮、茯苓各三兩,枳實二兩,陳皮五錢,生薑三兩。將上述藥材用水煎煮,待藥液溫度適中後服用。藥效發揮時間大約爲步行八九里的路程,一日內可服用三次。

丹溪治兩手脈弦,飲酒後嘔吐清水。

神曲、蒼朮、香附各五錢,益元散一兩,半夏七錢半。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薑汁浸泡蒸餅後製作成丸。

丹溪治一四旬男子,因灸艾過多,導致腸內出血,伴有肚痛。現肚痛已停止,但經常嘔吐清水,無法進食,應清除胃部的熱氣。

所需藥材包括黃芩、甘草、茯苓各五分,陳皮、地黃各一錢,白朮、連翹各一錢半。將上述藥材加入三片姜,用水煎煮後服用。

張仲景治療口渴想喝水,但水一入口就吐出,這被稱爲水逆,可用五苓散來治療。

《千金方》治痰飲,不定時嘔吐水。病因是過度冷飲,導致脾胃虛弱,無法消化飲食。飲食進入胃中,全部變成冷水,持續嘔吐不止,應使用赤石脂散。

赤石脂一斤,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方寸匕,用酒調服。逐漸增加至三匕,服用完一斤後,終身不再吐痰水,也不會腹瀉。此藥補五臟,使人強壯健康。有人因痰飲服藥無效,使用此方後痊癒。經書有云:所有疾病中,水液清澈冷冽,都屬於寒症。

白豆蔻散,用於治療胃痛嘔吐。

所需藥材爲白豆仁三錢,研磨成粉末後,用酒送服,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