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四卷 (12)

回本書目錄

第四卷 (12)

1. 胃風

胃風之症,治嘔愈嘔者是也。用川烏一兩,洗淨,去皮臍,不去尖,以漿水一碗,煮乾,每枚切作二片,復用漿水一碗,煮盡,更切作四片,每細嚼一片,以少溫水下。少傾嘔遂止。此皆好食甘甜之物,膏粱之味,積久成熱,因而生風,非一朝一夕之故也。

雜方,碧霞丸,治吐逆立效。

黃丹四兩,篩過,用好米醋半斤,用藥入銚內,煎乾卻,用炭火三斤,就銚內煅透紅,冷取出,研細末,用粟米飯搗為丸,梧子大,煎酵湯下,七丸效。

木瓜湯,主嘔啘風氣,又吐而轉筋者,煮木瓜汁飲之甚良。此酸收之劑,欲吐不吐者是也。

白話文:

[胃風]的病症,指的是治療嘔吐後再嘔吐的情況。具體的療法是使用一兩的川烏,先清洗乾淨,然後去除外皮和中心部分,但保留尖端,接著用一碗漿水煮乾。之後,將每一塊川烏切成兩片,再用一碗漿水煮至汁液蒸發,再切成四片。每次細嚼一片,再以少量溫水送服。不久後,嘔吐便會停止。這種病通常是由於長期大量食用甘甜的食物或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食物,積累久了形成熱毒,進而產生風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形成的。

另外有一個綜合配方,叫做碧霞丸,對於治療反胃嘔吐有立即的效果。

具體的製法是:取四兩的黃丹,過篩後,加入半斤的好米醋,一起放入鍋中煎煮至乾,然後在炭火上煅燒至通紅,待其冷卻後,研磨成細末,再用粟米飯揉成梧桐籽大小的丸子,服用時以酵湯煎煮,每次服用七粒,效果顯著。

另一個療法是「木瓜湯」,主要用來治療因風氣引起的嘔吐,或是嘔吐後轉筋的症狀,可以煮木瓜汁飲用,效果非常好。這是一種酸性收斂劑,適用於想要嘔吐卻又嘔吐不出的情況。

2. 噁心

丹溪云:噁心有熱有痰,皆用生薑,隨症用藥。

仲景,生薑半夏湯,治胸中似喘不喘,似嘔不嘔,似噦不噦,撤心中憒憒然無奈者。

半夏(半斤),生薑(一斤,取汁)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內生薑汁同煮二升半,少冷,分四服,日三夜一,如病止,住後藥,此濕痰症也。

東垣,茯苓半夏湯,胃風,虛弱身重,有痰,惡風欲吐。是邪氣羈絆於脾胃之間,當先實其脾胃。

炒曲(三錢),大麥芽(炒黃,五錢),陳皮,天麻(各二錢),白朮,茯苓,半夏(各一兩)

每五錢,姜五片,煎熱服。

柴胡半夏湯,治舊有風症,不敢見風,眼澀眼黑,胸中有痰,噁心,兀兀欲吐。但遇風覺皮肉緊,手足難舉動,重如石。若在暖室,少出微汗,其症隨減。再遇風,病復如是。(方見痰門。)

白話文:

丹溪說:噁心的原因可能是體內有熱氣或是有痰,這兩種情況都可以使用生薑,但要根據具體病情來配搭其他藥物。

仲景的生薑半夏湯,可以治療一種狀態,這種狀態類似喘息但又不是喘息,類似想嘔吐但又沒有嘔吐,類似打嗝但又不是打嗝,會讓人感覺心中非常煩悶,無可奈何。

藥方為:半夏半斤,生薑一斤榨汁。

將上述兩味藥材加三升水煮,先煮半夏至剩二升水,再加入生薑汁一同煮至剩二升半水,稍涼後分四次服用,日間三次,夜間一次。如果病情得到控制,就可以停止後續的藥物,這是針對濕痰的病症。

東垣的茯苓半夏湯,用於治療因胃風引起的身體沉重、有痰、怕風想吐的症狀。這是因為邪氣纏繞在脾胃之間,所以首先應該強化脾胃。

藥方為:炒麴三錢,炒黃的大麥芽五錢,陳皮、天麻各二錢,白朮、茯苓、半夏各一兩。

每次取五錢藥材,加上五片生薑,煎煮後熱服。

柴胡半夏湯,用於治療長期有風症的人,他們不敢見風,眼睛幹澀甚至視力模糊,胸中有痰,噁心,有時想吐。只要遇到風就會覺得皮膚肌肉緊繃,手腳難以活動,好像被重石壓著。但如果待在暖和的房間,微微出汗,症狀就會減輕。然而再次遇到風,病情又會恢復原樣。(該方劑詳細內容請參照痰門部分。)

3. 嘔苦水

丹溪治一婦人,清早嘔苦水,脈澀而微,起轉如常,此胃弱而上脘有濕。

黃芩(七錢),滑石,蒼朮(炒),陳皮,山楂,半夏(各一兩),桔梗(五錢),飛礬(二兩),姜水煎服。

二陳湯加山梔子一倍,黃連減半,香附、撫芎、白豆仁,煎服,或臨服時磨檳榔末少許。治鬱火噁心。

白話文:

丹溪治療了一位婦人,這位婦人在清晨會吐出苦味的液體,她的脈象細微且有些滯澀,但平時活動並無異狀,這是因為她的胃機能較弱,而且上胃部有濕氣。

藥方如下:黃芩(七錢),滑石,炒過的蒼朮,陳皮,山楂,半夏(各一兩),桔梗(五錢),飛礬(二兩),用薑和水一起煎煮後服用。

或者,可以使用二陳湯,其中山梔子的份量加倍,黃連的份量減半,再加入香附、撫芎、白豆蔻,煎煮後服用,或者在服用前加入少量的檳榔粉。這對於治療鬱火引起的噁心有很好的效果。

4. 嘔沫

(反胃症、沫大吐者多死,予目擊十數人矣。)

仲景治乾嘔吐逆,吐涎沫,,半夏乾薑散,主之。

半夏,乾薑(各等分)

二味為末,取方寸匕,漿水一升,煎七合,頓服之。

白話文:

[嘔沫]

(過去我見過十多個因嚴重反胃,大量吐沫的人,大多都去世了。)

張仲景治療乾嘔、反胃,以及吐出唾沫的症狀,他使用的是半夏乾薑散來治療。

藥方材料為半夏和乾薑(兩者份量相同)。

將這兩種藥材研磨成粉,每次取用相當於方寸匕的份量,加入一升漿水煎煮至剩下七合,然後一次性服用完畢。

5. 嘔膿

(予一族嫂,中年患此半載,咳嗽嘔膿血,後竟無事,此亦肺癰症也。膿盡即愈。)

仲景云:嘔家有癰膿,不可治嘔,膿儘自愈。

白話文:

(曾有一位我家族中的嫂嫂,在中年時患有這種病症長達半年,她持續咳嗽並嘔吐出膿血,但後來竟然康復了,這也是一種肺部疾病的情況。當膿血吐盡後,病就會好轉。)

張仲景說:如果病人嘔吐且體內有膿瘍,不應該針對嘔吐進行治療,因為當膿瘍中的膿血排盡後,病人自然會恢復健康。

6. 嘔長蟲

丹溪治吐蟲。用黑錫灰、檳榔末,米飲調下。

仲景治蛔厥,當吐蛔,今病靜而復時煩,此為臟寒。蛔上入膈,故煩,須臾復止,得食而嘔,又煩者,聞食臭出,其人當自吐蛔。

蛔厥者,烏梅丸主之。又主痢。(方在厥證門。)

白話文:

丹溪在治療病人嘔吐出蟲的情況時,使用了黑錫灰和檳榔磨成的粉末,並以米湯調合後讓病人服下。

仲景在處理由蛔蟲引起的突然痙攣情況,若病人原本平靜,但偶爾會出現煩躁的情況,這通常是由於體內臟腑虛寒所致。蛔蟲會上移至膈肌,導致病人感到煩躁,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會消失。當病人進食後嘔吐,且再次感到煩躁,同時能嗅到食物的氣味,這時病人很可能會自行嘔吐出蛔蟲。

對於由蛔蟲引發的突然痙攣情況,烏梅丸是主要的治療方式。此外,烏梅丸也適用於痢疾的治療。(烏梅丸的具體配方可在描述突然痙攣病症的章節找到。)

7. 傷酒嘔吐

東垣葛花解酲湯(方見傷飲門。)

益元散,薑汁為丸,治酒熱嘔惡殊驗。

乾薑丸,治酒癖成飲,吐酸水。

乾薑,葛根,枳殼,橘紅,前胡(各五錢),半夏曲,白朮(各一兩),吳茱萸,甘草(各二錢半)

上末,煉蜜丸,桐子大,每三十丸,米飲下。

白話文:

[酒後過度嘔吐]

使用東垣葛花解酲湯可以治療因飲酒過量導致的不適,此處方可在處理酒精中毒相關症狀的章節找到。

益元散,用薑汁製成藥丸,對於酒精引起的熱感及嚴重噁心嘔吐有很好的療效。

乾薑丸,用於治療長期飲酒造成的消化系統疾病,如反酸水的症狀。

藥方如下:乾薑、葛根、枳殼、橘紅、前胡(各五錢)、半夏曲、白朮(各一兩)、吳茱萸、甘草(各二錢半)。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入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粒,以米湯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