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四卷 (7)

回本書目錄

第四卷 (7)

1. 胸滿胸痛胸痹

肝虛則胸痛引背脅,實則胸痛不能轉側,喜太息。仲景曰:肝中寒者,兩臂不舉,舌本燥,喜太息。胸中痛不能轉側,食則吐而出汗也。肝著,其人常欲踏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

《素問》曰:陽明所謂胸痛短氣者,水氣在臟腑也。水者,陰氣也。陰氣在內,故胸痛少氣也。

仲景治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短氣,寸口脈沉而遲,關上小緊數者,宜以,瓜蔞薤白白酒湯,主之。

大瓜蔞(一個,搗碎),薤白(半斤),白酒(七升)

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一婦人,患胸中痞急,不能喘息,按之則痛,脈數且澀,此胸痹也。因與小陷胸湯二劑而愈。

支飲胸滿者,,枳樸大黃湯,主之。

厚朴(一兩),大黃(六兩),枳實(一兩)

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

斗門方,治胸腹壅滯,去痰開胃。

半夏泡淨,焙乾為末,生薑自然汁和為餅子,用濕紙包,於慢火中煨令香熟,水一盞,用餅子一塊,如彈子大,入鹽半錢,煎取一盞,溫服。大能去胸膈壅逆,大壓痰毒,及治酒食所傷,其功效大矣。

一人年二十三歲,膈有一點相引痛,吸氣皮覺急,此有汙血也。

滑石(一兩),桃仁(五錢),黃連(五錢),枳殼(一兩,炒),甘草(炙,二錢)

為末,每服一錢半,以蘿蔔自然汁煎熟飲之,一日五六服。

一人因服溫補藥,又妄自學吐納,以致氣亂血熱,嗽血,消瘦,膈間有一點氣梗痛,似有一條系垂映在腰與小腹皆痛,大率偏在左邊,此肝部有惡血也。

滑石,枳殼(炒。各一兩),黃丹(炒,三錢),黃連,柴胡(各五錢),紅花(一錢),桃仁(二兩),甘草(生,二錢)

為細末,每服錢半,以蘿蔔汁煎沸服之。有寒邪干於胸中者,宜發散之。如紫蘇、前胡、杏仁、防風、桂枝、葛根之類。

茯苓杏仁甘草湯,治胸痹,胸中氣塞,短氣。

茯苓(二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

水一斗,煮五升,溫服一升,一日三服。橘枳薑湯治同上。

陳皮(一斤),枳實(二兩),生薑(半斤)

水五升,煮二升,分溫再服。

《千金方》治胸痹,氣滿壅,心膈不利。

枳實(二兩)

麩炒,為末,清米飲下二錢。

仲景,薏苡附子湯,治胸痹緩急。

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個,炮)

為末,每服方寸匕,日三服。

旋覆花湯,治胸中嘈雜,汪洋,常覺冷涎泛上,兀兀欲吐,飽悶。

旋覆花,橘紅,半夏,茯苓,甘草,厚朴,芍藥,細辛

姜三片,水煎服。

白話文:

[胸滿胸痛胸痹]

肝臟虛弱會導致胸痛牽連到背部和脅肋,如果肝氣過盛則會胸痛到無法翻身,喜歡長嘆息。張仲景指出,肝臟受寒的人,兩臂難以舉起,舌頭感覺乾燥,也喜歡嘆息。胸口疼痛到無法翻身,吃東西就吐,還會出汗。肝臟功能異常時,患者常常想要按壓胸部。在尚未感到痛苦之前,只想喝熱水,可以用旋覆花湯來治療。

《素問》說,陽明經所說的胸痛、呼吸困難,是因為水氣聚集在臟腑。水屬陰氣,在體內積聚,所以會胸痛和呼吸短促。

張仲景治療胸痹病,症狀包括喘息、咳嗽、胸背呼吸困難,寸口脈象沉遲,關上脈象緊數,適合用瓜蔞薤白白酒湯來治療。

主要成分包括:大瓜蔞一個(搗碎)、薤白半斤、白酒七升。將這三種材料一起煮,取兩升的量,分次溫服。

有一名婦女,患有胸中痞滿、呼吸困難,按壓胸部會痛,脈搏數且澀,這是胸痹的症狀。服用小陷胸湯兩劑後病情得到改善。

治療胸中水氣鬱結的支飲,可以用枳樸大黃湯。

主要成分有:厚朴一兩、大黃六兩、枳實一兩。加五升的水煮,取兩升的量,分次溫服。

鬥門方,可以治療胸腹阻塞,去除痰液,開胃。

半夏浸泡淨化,烘乾研磨成粉,用生薑汁和成餅狀,用濕紙包好,在微火中煨至香熟,一盞水加入一塊餅子,如彈珠大小,加入半錢的鹽,煎煮至一盞,溫服。能有效去除胸膈堵塞,抑制痰毒,並治療因酒食引起的傷害,效果顯著。

一名23歲的男子,膈肌有一點疼痛,吸氣時皮膚感覺緊繃,這是污血的徵兆。

滑石一兩、桃仁五錢、黃連五錢、枳殼一兩(炒)、甘草(炙)二錢。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半,用蘿蔔汁煎煮飲用,一天五六次。

一名男子,因服用溫補藥物,又自行學習呼吸調節法,導致氣亂血熱,咳嗽出血,身體消瘦,膈肌有一點氣梗痛,像有一條線垂掛在腰部和小腹都感到疼痛,大多偏向左側,這是肝臟部位有惡血。

滑石、枳殼(炒,各一兩)、黃丹(炒,三錢)、黃連、柴胡(各五錢)、紅花(一錢)、桃仁(二兩)、甘草(生,二錢)。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錢半,用蘿蔔汁煎煮後服用。若胸中有寒邪,應使用發散的藥物,如紫蘇、前胡、杏仁、防風、桂枝、葛根等。

茯苓杏仁甘草湯,治療胸痹,胸中氣塞,呼吸短促。

茯苓(二兩)、杏仁(五十個)、甘草(一兩)。加一斗的水煮,取五升的量,溫服一升,每天三次。橘枳薑湯的治療效果相同。

陳皮(一斤)、枳實(二兩)、生薑(半斤)。加五升的水煮,取兩升的量,分次溫服。

《千金方》治療胸痹,氣滿鬱結,心膈不順暢。

枳實(二兩)。用麩炒,研磨成粉,用清米飲送服二錢。

張仲景的薏苡附子湯,治療胸痹緩急。

苡仁(十五兩)、大附子(十個,炮)。研磨成粉,每次服用方寸匕,每天三次。

旋覆花湯,治療胸中嘈雜,常感覺冷涎上湧,想要嘔吐,飽悶。

旋覆花、橘紅、半夏、茯苓、甘草、厚朴、芍藥、細辛。加三片薑,水煎服。

2. 蟲痛

蟲本濕熱所生,臟腑虛則侵蝕。

療寸白蟲。錫灰、蕪荑、檳榔極佳。宜和中一人,每覺心中多嘈雜,意欲作飲,又疑蟲漫,依此方,翌日下長蟲二條,一長二尺五寸,頭扁闊,尾尖銳,每寸作二節,斑如錦紋,一條皆寸斷矣。

《千金方》云:勞則生熱,熱則生蟲。心蟲曰蛔,脾蟲曰寸白,腎蟲如刀截絲縷,肝蟲如爛杏,肺蟲如蠶,皆能殺人。惟肺蟲為急,居肺葉內,蝕人肺系,故成瘵疾。咯血聲嘶,藥所不到,治之為難。《道藏》中載:諸蟲頭皆向下行,惟自初一至初五日以前,頭上行,故服藥多取月出以前,蓋為此也。

取寸白蟲方

錫灰(一兩),木鱉子,蘆薈(二十文),黃丹(十文),輕粉(十文)

為末,豬膏油丸,桐子大,先一日食素,晚莫吃飲,次早五更,溫水調下,分二服。

又方

畫粉,密陀僧

各等分,為末,每二錢,用麻油調服,空心下,頃刻成涎取下。

蟲䘌之生,由飲食不節,任飢過飽,喜啖腥膾,多食生冷,酷嗜麴櫱,愛食肥甘,臟腑虛弱,濕熱內淫,則生蟲積也。

三蟲者,謂長蟲、赤蟲、蟯蟲也。乃有九種,而蟯人多病之。寸白蟲從食牛肉、飲白酒所成,相連一尺則殺人。服藥下之盡出乃佳。蟯蟲多小兒患之,大人亦有,令人口吐清汁,心痛煩躁,乍作乍止。其餘各種,總不利於人,胃中若有者,宜化蟲丸速除之。

腹內熱,腸胃虛,蟲行求食。上唇有瘡曰惑,蟲食其臟。下唇有瘡曰狐,蟲食其肛。得此疾者,十無一生也。

寸白蟲,上半月蟲頭向上,易治。下半月向下,難治。先以肉汁或糖蜜引蟲頭向上,然後用藥。

集效丸

木香,鶴蝨(炒),檳榔,訶子(曲包煨,去核),蕪荑(炒),附子(炮,去臍),乾薑(各七錢半),大黃(一兩半),烏梅(十四個,去核)

上末,煉蜜丸,麻子大,每三四十丸,陳皮湯或淡醋湯下。

秘方,萬應丸,大人小兒腹內有蟲,及積氣塊痛,小兒疳病。

三稜,莪朮(各醋炒),陳皮(麩炒),橘紅,使君子肉,麥櫱曲(炒),神麯(炒),雷丸,乾漆(炒煙盡。各五錢),檳榔(一兩),蕪荑(二錢半),鶴蝨(略炒),胡黃連(炒),甘草(炙。各三錢),木香,良薑(陳壁土炒),砂仁(各二錢)

上末,醋米糊為丸,綠豆大,每三五十丸,空心淡薑湯下。

靈礬散,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末(二錢),白礬(枯,五錢)

每服二錢,水煎服,不拘時,蟲出即愈。

安蟲散,凡蟲不可盡,宜安之。

檳榔,胡粉(炒黃),川楝子(去皮核),鶴蝨(炒。各二兩),枯礬(一錢半)

上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

川楝丸,上中二焦虛,或胃寒,蟲動作痛。

乾漆(炒煙盡,二分),雄黃(五分),巴豆霜(一錢)

白話文:

蟲痛

蟲是濕熱所生,臟腑虛弱則容易受蟲侵蝕。

治療寸白蟲,錫灰、蕪荑、檳榔效果最好。曾有一人,經常覺得心裡煩躁不安,想喝水,又懷疑有蟲,用了這個方子,第二天就排出兩條長蟲,一條長二尺五寸,頭扁寬,尾尖銳,每寸分成兩節,斑紋像錦緞,另一條則斷成幾段。

《千金方》說:勞累會產生熱,熱則生蟲。心蟲叫蛔蟲,脾蟲叫寸白蟲,腎蟲像刀切的絲線,肝蟲像爛杏,肺蟲像蠶,都能致人死命。其中肺蟲最危險,住在肺葉裡,腐蝕肺部,導致肺癆。咯血、聲音嘶啞,藥物難以到達病灶,治療很困難。《道藏》記載:所有蟲子頭都向下走,只有初一到初五這幾天,蟲頭向上,所以服藥多在月出以前,就是這個原因。

寸白蟲方

錫灰一兩,木鱉子、蘆薈二十文,黃丹、輕粉各十文。

磨成粉末,用豬油做成丸藥,桐子大小。服用前一日吃素食,晚上不要吃喝,第二天五更天,溫水送服,分兩次服用。

另一個方子

滑石粉、密陀僧各等份,磨成粉末,每次服二錢,用麻油調服,空腹服用,很快就會產生唾液,蟲就會排出。

蟲病的產生,是因為飲食不節制,飢飽不定,喜歡吃生冷腥辣的食物,嗜酒貪吃肥甘厚膩,臟腑虛弱,濕熱內侵,就會導致蟲積。

三種常見的蟲,是指長蟲、赤蟲、蟯蟲。總共有九種蟲,其中蟯蟲患者最多。寸白蟲是由吃牛肉、喝白酒引起的,長到一尺長就會致命。服藥後將蟲全部排出才算痊癒。蟯蟲多見於兒童,成人也會患病,會引起口吐清水、心痛煩躁,時發時止。其餘各種蟲子,對人體都有害,如果胃中有蟲,應該服用化蟲丸迅速清除。

腹部發熱,腸胃虛弱,蟲子就會到處尋找食物。上嘴唇長瘡叫惑,是蟲子吃掉了嘴唇內部的組織;下嘴唇長瘡叫狐,是蟲子吃掉了肛門附近的組織。得了這種病,十個病人也活不了一個。

寸白蟲,上半個月蟲頭向上,容易治療;下半個月蟲頭向下,難以治療。先用肉湯或糖蜜引誘蟲頭向上,然後再用藥。

集效丸

木香、鶴蝨(炒)、檳榔、訶子(曲包煨,去核)、蕪荑(炒)、附子(炮,去臍)、乾薑(各七錢半)、大黃(一兩半)、烏梅(十四個,去核)

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丸藥,麻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陳皮湯或淡醋湯送服。

秘方,萬應丸,大人小孩腹內有蟲,以及積氣腹痛,小兒疳積。

三稜、莪朮(各醋炒)、陳皮(麩炒)、橘紅、使君子肉、麥芽曲(炒)、神曲(炒)、雷丸、乾漆(炒煙盡,各五錢)、檳榔(一兩)、蕪荑(二錢半)、鶴蝨(略炒)、胡黃連(炒)、甘草(炙,各三錢)、木香、良薑(陳壁土炒)、砂仁(各二錢)

磨成粉末,用醋米糊做成丸藥,綠豆大小,每次服用三五十丸,空腹用淡薑湯送服。

靈礬散,治療小兒蟲咬,心痛欲絕。

五靈脂末二錢,白礬(枯)五錢

每次服二錢,水煎服,不拘時間,蟲排出即痊癒。

安蟲散,凡蟲不能完全清除,宜用此方安蟲。

檳榔、爐甘石(炒黃)、川楝子(去皮核)、鶴蝨(炒,各二兩)、枯礬(一錢半)

磨成粉末,每次服一錢,米湯送服。

川楝丸,治療上焦、中焦虛弱,或胃寒,蟲子活動引起疼痛。

乾漆(炒煙盡,二分),雄黃(五分),巴豆霜(一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