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九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九卷 (6)

1. 鼻衄

陳無擇曰:衄者,因傷風寒暑濕,流傳經絡,湧泄於清氣道中而致者,皆外所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皆能動血,隨氣上溢而致者,皆內所因。飲酒過多,啖炙煿辛熱,或墜墮車馬傷損而致者,皆不內外因也。

《原病式》曰:衄者,陽熱怫鬱干於陽明,而上熱則血妄行而鼻衄也。

丹溪云:衄與吐血同,涼血行血為主。犀角地黃湯加鬱金。

又曰:衄血出於肺,以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菀、丹參、阿膠之類主之。(愚謂言肺者,以竅言也。言陽明者,以血海言也。其治亦多相須。)

白話文:

陳無擇說,鼻出血是因為風寒暑濕入侵經絡,向上衝擊清氣通道而導致的,屬於外因。積怒傷肝,積憂傷肺,煩思傷脾,失志傷腎,暴喜傷心,這些都會導致氣血逆行,隨氣向上溢出而引起鼻出血,屬於內因。喝酒過量,吃辛辣炙烤的食物,或者跌落車馬造成損傷也會導致鼻出血,這兩種情況既不屬於內因也不屬於外因。

《原病式》中說,鼻出血是因為陽熱鬱積在陽明經,上熱導致血液妄行而從鼻孔流出。

丹溪先生認為,鼻出血與吐血類似,治療以涼血止血為主,可以用犀角地黃湯加鬱金。

丹溪先生還說,鼻出血是由於肺氣所致,可以用犀角、升麻、梔子、黃芩、芍藥、生地黃、紫菀、丹參、阿膠等藥物治療。但我的看法是,說肺氣是指鼻孔的氣,說陽明經是指血液的海洋,兩種說法其實互相補充,治療方法也很多相同之處。

戴元禮曰:鼻通於腦,血上溢於惱,所以從鼻而出,治宜茅花湯調止衄散服之。有頭風自衄,頭風才發則血不止,治頭風兼止衄之劑。有因虛致衄者,此為下虛上熱,不宜過用涼劑,宜四物湯加參、耆、沉香磨服。傷濕而衄,腎著湯加川芎。伏暑而衄,茅花湯調五苓散。上膈極熱而衄,犀角地黃湯加黃芩、茅花、荊芥,虛者茯苓補心湯。

白話文:

戴元禮說:鼻子與腦部相通,血液上湧溢出於腦部,所以才會從鼻子流出來。治療這種情況,應該服用茅花湯,並配合止衄散一起服用。

如果出現頭痛引發鼻出血,頭痛剛開始就流血不止,應當使用治療頭痛和止血的藥物。

如果因為虛弱導致鼻出血,這是由於下虛上熱,不宜過度使用寒涼藥物,應當服用四物湯,加入人參、黃耆、沉香,研磨後服用。

因受寒濕而導致鼻出血,應當服用腎著湯,加入川芎。

因伏暑而導致鼻出血,應當服用茅花湯,配合五苓散。

如果上膈極度燥熱而導致鼻出血,應當服用犀角地黃湯,加入黃芩、茅花、荊芥。如果是虛弱體質,則應當服用茯苓補心湯。

飲酒過多而衄,茅花湯加川芎、乾葛。病衄愈後,血因舊路,一月或三四衄,又有洗而面衄,日以為常,四物湯加阿膠、蒲黃,仍佐以蘇子降氣湯,使血隨氣下。

《統旨》謂:風行水動,氣行血流。治衄者,則知血藥以治衄,而不知氣降則血歸經。古人所以血藥中必加氣藥一二味,如上所謂蘇子降氣湯之類是也。前人謂身熱則死,寒則生,亦是大概言之耳。豈無熱生而寒死者乎,必兼詳脈症而後可也。

【治風寒之劑】

白話文:

如果因為喝酒太多而流鼻血,可以用茅花湯加上川芎和乾葛治療。但如果流鼻血好了之後,血液又沿着舊路流出來,一個月或三四次,甚至洗臉時也流鼻血,每天都這樣,就要用四物湯加上阿膠和蒲黃,再配合蘇子降氣湯,讓血液隨著氣往下走。

《統旨》說:風行水動,氣行血流。治療流鼻血,只知道用藥止血,卻不知道氣下降了血才能歸經。古代人因此在止血藥裡一定會加一兩味降氣藥,就像上面說的蘇子降氣湯一樣。以前的人說身體發熱就會死,身體發寒就會活,這只是大概的說法。難道沒有熱而生的,寒而死的嗎?一定要詳細地觀察脈象和症狀才能下判斷。

以下是治療風寒的藥方。

桂枝湯(方見傷寒。)

【治熱之劑】

犀角地黃湯(方見吐血門。)

茜根散,治鼻衄不止。

茜根,阿膠(蛤粉炒),黃芩,側柏葉,生地(各一兩),甘草(五錢)

加姜三片,水煎服。

黃芩芍藥湯,治鼻血不止。

黃芩,芍藥,甘草,水煎服。

川芎三黃散(《直指方》。),治實熱衄血。

大黃(濕紙煨),川芎,黃連,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桂枝湯(方見傷寒。)屬於治熱之劑。犀角地黃湯(方見吐血門。)可以治療鼻出血不止。茜根散,由茜根、阿膠(蛤粉炒)、黃芩、側柏葉、生地(各一兩)、甘草(五錢)組成,加姜三片,水煎服。黃芩芍藥湯,由黃芩、芍藥、甘草組成,水煎服,也可以治療鼻血不止。川芎三黃散(《直指方》),由大黃(濕紙煨)、川芎、黃連、黃芩(各等分)組成,可以治療實熱引起的鼻出血。

上為末,每服二錢,井水調下,食後服。

黃連散(《經驗方》。),治大人小兒盛熱,乘於血,血隨熱氣散溢於鼻,謂之鼻衄。凡血得寒則凝澀結聚,得熱則流散妄行。

黃連,黃芩,柏葉,甘草(各等分),豆豉(三十粒)

上每服一兩,水煎服。

治血衄、血汗,以人中白新瓦上焙乾,為末,入麝香少許,酒調下。

生地黃湯,治榮中有熱,及肺壅鼻衄生瘡,一切丹毒等疾。

生地,赤芍,當歸,川芎(各等分)

白話文:

上藥研末,每次服用兩錢,用井水調和服下,飯後服用。這方子出自《經驗方》,用於治療成人和小兒因熱盛而導致血液上溢鼻腔,也就是鼻出血。凡是血液遇到寒氣就會凝結,遇到熱氣就會散溢。方子由黃連、黃芩、柏葉、甘草(各等分)、豆豉(三十粒)組成,每次服用一兩,水煎服。另外,針對血衄和血汗,可以用人中白新瓦上焙乾研末,加入少許麝香,用酒調和服用。生地黃湯用於治療血分有熱,以及肺氣壅塞導致鼻出血、生瘡,以及各種丹毒等病症,由生地、赤芍、當歸、川芎(各等分)組成。

水煎,食後溫服。若鼻衄加蒲黃。生瘡加黃芩。丹毒加防風。

《濟生》,麥冬飲,治衄血不止。

麥門冬,生地黃(各等分)

每服一兩,水煎服。

一方,治鼻衄,及酒疸黃,沙淋。

萱草根搗汁一盅,生薑汁相和,時時細呷。

貫眾散,治鼻衄。

貫眾根,為細末,水調一錢,立止。

羅太無,寸金散,治鼻衄不止。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飯後溫熱服用。若鼻出血,可加入蒲黃;若生瘡,可加入黃芩;若患丹毒,可加入防風。

《濟生》中記載的麥冬飲,可治療鼻出血不止。

麥門冬和生地黃各取等量,每次服用一兩,用水煎煮服用。

另一種方法,可治療鼻出血、酒疸黃和沙淋。將萱草根搗汁一杯,加入生薑汁混合,分次慢慢飲用。

貫眾散可以治療鼻出血。將貫眾根研磨成細末,用清水調和一錢,即可止血。

羅太無的寸金散,也可治療鼻出血不止。

黃藥子(五錢),土馬鬃(五錢,有足者),生甘草(一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水調下,未止再服,立瘥。(《本草》云:土馬鬃即苔與垣衣之類,垣衣生牆垣之側,土馬鬃生牆垣之上,背陰古牆上有。)

一方,治衄血。蛀竹,末,米糊調下二錢,效。

茅花湯,治衄。

茅花一大握,銼,水煎,飲之立止。

【清熱帶補之劑】

生地黃散,治咯血、衄血、吐血,諸血證皆治之。

枸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藥,甘草,黃芩,生地黃,熟地

白話文:

黃藥子五錢,土馬鬃五錢(如果有足者),生甘草一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新水調服,如果效果不佳可再次服用,很快就能痊癒。《本草》記載:土馬鬃指的是苔蘚和垣衣之類,垣衣生長在牆壁的側面,土馬鬃生長在牆壁的上面,背陰的古老牆壁上會有。

另一個方法是治療鼻出血。取蛀竹研磨成粉,用米糊調服,每次二錢,效果很好。

茅花湯可以治療鼻出血。取一把茅花,切碎,用清水煎煮,飲用即可止血。

【清熱帶補之劑】

生地黃散可以治療咯血、鼻出血、吐血等各種出血症狀。配方包括枸杞子、柴胡、黃連、地骨皮、天門冬、白芍、甘草、黃芩、生地黃、熟地。

各等分,水煎服。治便血加地榆。

海藏,龍腦雞蘇丸,治上焦熱,除煩解勞,去肺熱咳衄,血熱驚悸,脾胃口疳,吐血,肝膽熱,泣出口苦,腎熱神志不定。上而酒毒,膈熱,消渴。下而血滯,五淋,血崩等疾。

蒲荷(一斤),麥門冬(去心),阿膠(炒),黃耆,薄黃(炒),人參(已上俱淨藥),木通,銀柴胡(各二兩,銼,同木通浸一宿,絞出汁),生地黃(六兩),甘草(一兩五錢),黃連(一兩)

白話文:

各種份量的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若要治療便血,可以加入地榆。

海藏的龍腦雞蘇丸,可以治療上焦的熱症,消除煩躁,解除勞累,清除肺部熱氣引起的咳嗽和鼻血,治療血熱導致的心驚,改善脾胃功能障礙引起的口腔潰瘍,治療吐血,以及肝膽熱引起的口苦,治療腎部熱症導致的精神不定。對於酒毒、膈熱、消渴等上部疾病也有療效。對於下部疾病如血液滯留、尿路感染、月經過多等症狀也有治療效果。

蒲荷(一斤)、麥門冬(去心)、阿膠(炒)、黃耆、薄黃(炒)、人參(以上都是清潔的藥材)、木通、銀柴胡(各二兩,切碎,與木通一起浸泡一夜,榨出汁液)、生地黃(六兩)、甘草(一兩五錢)、黃連。

上為細末,好蜜二升,先煎一二沸,然後下生地黃末,不住手攪勻,加木通、柴胡汁浸熬成膏,勿冷火緊焦了,然後加前藥末和丸,如豌豆大。每服二十丸,白湯下。虛勞、虛煩,梔子湯下。肺熱,黃芩湯下。心熱驚悸恍惚,人參湯下。咯、唾、吐衄,麥門冬湯下。肝熱,防風湯下。

腎熱,黃柏湯下。治五淋及婦人漏下,車前子湯下。痰嗽者,生薑湯吞下。莖中痛,蒲黃、滑石,水一盅,調下。氣逆者,橘皮湯下。室女虛勞,寒熱潮作,柴胡人參湯下。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蜂蜜兩升先煎煮至沸騰兩次,然後加入生地黃末,不停攪拌至均勻,再加入木通、柴胡汁浸泡熬製成膏狀,過程中要注意火候,不可冷火或燒焦。之後加入先前研磨的藥末,製成如豌豆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白湯送服。

針對不同的病症,需配合不同的湯劑服用:

  • 虛勞、虛煩:用梔子湯送服。
  • 肺熱:用黃芩湯送服。
  • 心熱驚悸恍惚:用人參湯送服。
  • 咯血、吐血、鼻出血:用麥門冬湯送服。
  • 肝熱:用防風湯送服。
  • 腎熱:用黃柏湯送服。
  • 五淋及婦人漏下:用車前子湯送服。
  • 痰嗽:用生薑湯送服。
  • 莖中痛:用蒲黃、滑石,加水一盅調服。
  • 氣逆:用橘皮湯送服。
  • 室女虛勞,寒熱潮作:用柴胡人參湯送服。

地黃飲,治衄血往來久不愈者,甚效。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蜜湯調下,日三服。

【補虛之劑】

止衄散

黃耆(六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生地,阿膠(炒。各三錢)

為末,以黃耆湯調下三錢。

白話文:

【地黃飲】,用於治療反復出血長時間未能痊癒的情況,效果顯著。

生地黃,熟地黃,枸杞子,地骨皮(各等份)

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蜂蜜水調和,每日三次。

【補虛之劑】

【止衄散】

黃耆(六錢),赤茯苓,白芍藥,當歸,生地,阿膠(炒)。各三錢

研磨成粉末,用黃耆湯調和,每次服用三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