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四卷 (3)
第四卷 (3)
1. 脅痛門
2. 脅痛
有風寒。(脈浮弦而數者是也。)有食積。(脈沉弦而伏者是也。)有痰飲。(或弦,或滑,或結,或促。)有死血。(脈澀。)有虛。(脈弦而細數,或大而無力。)有氣鬱。(脈沉而細。)有火。(脈洪滑而數。)當分條類析,明別左右施治。
經曰:左右者陰陽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又曰:肝木氣實則脅痛,肝氣實則怒。夫謂實者,指邪氣而言。經曰:邪氣盛則實是也。
脅痛屬肝木,及膽火。木氣實者,以柴胡、川芎、青皮、蒼朮疏之。肝火盛者,以當歸龍薈丸瀉之。死血積者,以桃仁、紅花、香附、川芎破之。痰飲流注者,以南星、半夏、蒼朮、川芎豁之。郁宜開鬱,寒宜散寒,此大法也。
兩脅走痛是痰實者,可用控涎丹。(方見痰飲門。)
左脅痛為肝經受邪,宜枳芎散,或柴胡疏肝散。
右脅痛為肝經移病於肺,宜推氣散。
食積痛,凡痛有一條扛起者是也。當於積塊門檢治。
氣弱人脅痛,脈細緊或弦,多從勞役怒氣得者,八物湯加木香、青皮。
肥白人氣虛,發寒熱而脅下痛,用參耆補氣,柴胡、黃芩退熱,木香、青皮調氣。
瘦人發寒熱脅痛,多怒者,必有瘀血。宜桃仁、紅花、柴胡、青皮、大黃、滑石。
去滯氣必用青皮,乃肝膽二經之藥。若二經血不足者,先當補血,少加青皮可也。
脅痛發寒熱,似覺有積塊,必從飲食大飽,勞力所致,必用龍薈丸。
痰飲停伏脅痛,宜導痰湯。
脅下痛而大便秘結者,木香檳榔丸或龍薈丸。
亦有虛寒而作痛者。一人脅痛連膈,服氣藥不效。後用辛熱補劑,下黑鉛丹而愈。解痛外以琥珀膏貼之,或以白芥子水研敷之,或吳茱萸醋研敷之,韭菜炒熨亦佳。
當歸龍薈丸,肝木實火,兩脅痛之要藥。
當歸,龍膽草(各酒洗),山梔,黃連,黃芩(各一兩半),蘆薈,大黃(酒煨。各五錢),木香(一錢半),黃柏(一兩),青皮(一兩),柴胡(五錢),麝香(少許)
上末,神麯糊丸,梧子大,每薑湯下三五十丸。
枳芎散,左脅痛。
枳實(麩炒),川芎(各五錢),甘草(炙,一錢半)
為末,每二三錢,薑棗湯或酒調下。
推氣散,右脅痛。
片薑黃,枳殼(麩炒),桂心(各五錢),甘草(炙,三錢)
為末,每服二錢,薑湯調下。
雞鳴散,跌撲損傷,血瘀停積脅內,日久作痛。
復元活血湯,從高墜下,惡血流於脅下,疼痛不可忍。(二方見跌撲門。)
柴胡瀉肝湯,鬱怒傷肝,左脅痛。
柴胡(一錢二分),甘草(五分),青皮,芍藥(各一錢),黃連(炒),山梔(炒),龍膽草(各八分),川歸(一錢二分),水煎服。
死血作痛。瘦人多怒者常患此。
桃仁(九個),紅花,川芎,柴胡,青皮(各八分),芍藥,香附(各一錢),歸尾(一錢半),水煎服。
白話文:
[脅痛]
- 由風寒引起。(脈象爲浮弦且數。)
- 食積引發。(脈象爲沉弦且伏。)
- 痰飲導致。(脈象可能爲弦、滑、結或促。)
- 死血造成。(脈象澀。)
- 虛弱所致。(脈象弦細數,或大而無力。)
- 氣鬱引起。(脈象沉而細。)
- 火熱造成。(脈象洪滑且數。) 應按類別分析,明確左右側病因並分別治療。
經書指出:左右側爲陰陽的道路,是氣運行的起點和終點。又說:肝木氣實則脅痛,肝氣實則易怒。所謂實,指的是邪氣。經書說:邪氣盛則實。
脅痛主要與肝木和膽火相關。肝木氣實者,用柴胡、川芎、青皮、蒼朮疏理。肝火旺盛者,用當歸龍薈丸清瀉。死血積滯者,用桃仁、紅花、香附、川芎破血化瘀。痰飲流動者,用南星、半夏、蒼朮、川芎祛痰開結。鬱結宜開鬱,寒邪宜散寒,這是基本原則。
兩脅走痛屬痰實者,可用控涎丹治療。
左側脅痛爲肝經受邪,宜用枳芎散,或柴胡疏肝散。
右側脅痛爲肝經病變影響到肺,宜用推氣散。
食積引起的疼痛,表現爲一條狀腫塊,應在積塊門檢查治療。
體力虛弱者的脅痛,脈象細緊或弦,多因勞累和怒氣引發,用八物湯加木香、青皮。
肥胖白皙者氣血虛,出現寒熱交替且脅下疼痛,應用人參、黃芪補氣,柴胡、黃芩退熱,木香、青皮調氣。
消瘦者發寒熱脅痛,易怒,可能有瘀血。宜用桃仁、紅花、柴胡、青皮、大黃、滑石。
去除滯氣必須使用青皮,它是肝膽二經的藥物。如果二經血不足,應先補血,少量添加青皮即可。
脅痛伴隨寒熱,感覺有積塊,必定是飲食過飽和勞力過度所致,應使用龍薈丸。
痰飲停留脅痛,宜用導痰湯。
脅下疼痛且大便祕結者,可用木香檳榔丸或龍薈丸。
也有因虛寒而致痛的情況。某人脅痛連及膈肌,服用氣藥無效。後使用辛熱補劑,並下黑鉛丹而痊癒。外敷可使用琥珀膏,或白芥子水研敷,或吳茱萸醋研敷,韭菜炒熨也有良好效果。
當歸龍薈丸是治療肝木實火、兩脅疼痛的重要藥物。
配方:當歸、龍膽草(酒洗)、山梔、黃連、黃芩(各一兩半)、蘆薈、大黃(酒煨,各五錢)、木香(一錢半)、黃柏(一兩)、青皮(一兩)、柴胡(五錢)、麝香(少許)。將上述藥材磨粉,神曲糊丸,梧子大小,每次用薑湯送服三五十丸。
枳芎散用於左側脅痛。
配方:枳實(麩炒)、川芎(各五錢)、甘草(炙,一錢半)。磨粉後,每次二三錢,用姜棗湯或酒調服。
推氣散用於右側脅痛。
配方:片薑黃、枳殼(麩炒)、桂心(各五錢)、甘草(炙,三錢)。磨粉後,每次二錢,用薑湯調服。
雞鳴散用於跌撲損傷,血瘀停積脅內,日久作痛。
復元活血湯用於從高處墜落,惡血流於脅下,疼痛難忍。(這兩方可見於跌撲門。)
柴胡瀉肝湯用於怒氣傷肝,左側脅痛。
配方:柴胡(一錢二分)、甘草(五分)、青皮、芍藥(各一錢)、黃連(炒)、山梔(炒)、龍膽草(各八分)、川芎(一錢二分),水煎服。
死血引起的疼痛。消瘦者易怒,常患此症。
配方:桃仁(九個)、紅花、川芎、柴胡、青皮(各八分)、芍藥、香附(各一錢)、歸尾(一錢半),水煎服。
治療脅下氣痛的神方:
配方:小茴香(一兩,炒)、枳殼(五錢,炒)。磨粉後,每次二錢,用鹽湯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