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九卷 (5)

回本書目錄

第九卷 (5)

1. 咯血,唾血,痰涎血

咯血者,喉中常有血腥,一咯血即出,或鮮或紫者是也。又如細屑者,亦是也。治法:四物入薑汁、童便、青黛之類。有咯出痰帶血絲者同治,但宜加痰火藥。

唾血者,鮮血隨唾而出者是也。二者皆出於腎,也有瘀血內積,肺氣壅逼不能下降。用天門冬知母、貝母、桔梗黃柏熟地遠志,或加炮姜。

生生子曰:唾血癥,曾見二人,口中津唾皆是紫黑血水,如豬血之色,晦而不鮮,形瘦體熱,盜汗,為有怫鬱所致,如此者年餘。治以清痰、降火、開鬱等藥,或止或發,其一乃侄婦也。後因注舡大吐痰涎數碗,其症再不復萌。由是觀之,唾血亦有木鬱之症,不可不知。

痰涎血出於脾,以葛根黃連黃耆、芍藥、當歸甘草沉香之類主之。

丹溪曰:咯血痰帶血絲出者,用薑汁、青黛、童便、竹瀝,入血藥中用。如四物湯地黃膏牛膝膏之類。

滑伯仁曰:寒涼之溢水,乃瀉火也。溫熱之助火,乃折水也。衄血,手陽明循手經上行入清氣道中。咯血乃入於所合也,所合肺也。

又曰:咯血為病最重,且難治者。以肺手太陰之經,氣多血少。又肺者金象,為清肅之臟,今為火所制,迫而上行以為咯血,逆之甚矣。上氣見血,下聞病音,謂喘而咯血且咳嗽也。

唾血責在下焦陽火煎迫而為之也。腎主唾,為足少陰,少血多氣,故其證亦為難治。

恩袍散,治咯血、吐血、唾血,及煩躁咳嗽。

蒲黃,乾荷葉,茅根(各等分)

為末,每服三錢,濃煎桑白皮湯,食後溫服。

丹溪方,治咯血。

桑白皮(一錢五分),半夏(炒),知母,貝母,茯苓(各一錢),生地黃陳皮(各一錢),阿膠(炒),甘草,杏仁(炒。各五分),山梔子,桔梗(各七分),柳桂(二分,入此以治上焦)

薑、蔥白,水煎服。

又方,治咯血、衄血。

白芍藥(一兩),犀角(二錢五分)

各為末,新汲水調服一錢,血止為限。

又方,治咯血。

荷葉,焙乾,為末,米湯調下二錢。

又方,治痰中血。

白朮(一錢五分),貝母,芍藥,桑白皮桃仁(各一錢),甘草(三分),山梔(炒黑,一錢二分),牡丹皮(一錢五分),水煎服。

又方,治痰中血。

橘紅(一錢五分),半夏,茯苓,貝母,牡丹皮,桃仁(各一錢),黃連,甘草,大青(各五分)

姜三片,水煎服。

又方,治痰中血。

橘紅(二錢),半夏,茯苓,白朮,枳殼黃芩,桑白皮(各一錢),五味子(十五粒),甘草(三分),人參(五分),或加青黛(五分),水煎服。

地黃散,治一切吐血、咯血,能解一切毒及諸熱煩躁。

茜草根(四錢),大豆子,黃藥子,甘草(各二兩)

上為末,每服二錢,新汲水調下,加人參二兩,治痰嗽有血。

又方,治吐血熱渴。

茅根一味,絞汁飲之,一日三服,效。治虛勞久嗽咯血。

五倍子(炒,為末)

每服一錢,溫茶調勻,米飲送下。

白及散,治咯血。

白及(一兩),藕節(五錢)

為細末,每服一錢,白湯調下,神效。或云白及下咽,直至血竅,竅為之填而血止也。《醫說》云:治肺損咳血,殊效。

四血散,治衄血、吐血、便血。

益元散加當歸、井泉石。淋者加梔子,莖中痛加蒲黃,水瀉加車前子。米湯調下。

《元戎》方,治鼻血、口血,大小便血。服時隨病上下、食前、後服。

丹參,蒲黃,紫蘇,滑石(等分)

為末,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