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九卷 (4)

回本書目錄

第九卷 (4)

1. 咳血

(咳嗽有聲,而痰內有血者是也。或咳出純是血痰。)

丹溪云:乃火升痰盛。身熱多是血虛,四物湯加減用。丹溪云:痰帶血絲出,童便竹瀝止之。經血逆行,或血腥,吐血、唾血,韭汁服,立效。咯血用薑汁、童便、青黛,入血藥中,加四物湯、牛膝膏、地黃膏之類。

又方,用韭汁、童便二物,加鬱金研細末,合和服之,其血自消。

脈大發熱,喉中痛者,是氣虛。用參、耆蜜炙,黃柏、荊芥、地黃、當歸、韭汁、童便、薑汁,磨鬱金飲之,其血自消。(此補兼解鬱也。)

白話文:

咳嗽伴隨痰中帶血,或咳出純粹的血痰,屬於火氣上炎,痰火旺盛。若伴隨身體發熱,多半是血虛,可以用四物湯加減治療。痰中帶血絲,可以服用竹瀝止咳。如果經血逆行,或血腥味重,出現吐血或唾血的情況,可以服用韭汁,效果顯著。咯血可以將薑汁、童便、青黛加入血藥中,並搭配四物湯、牛膝膏、地黃膏等藥物。

另外,可以用韭汁、童便,加上鬱金研磨成細末,混合服用,可以止血。

如果脈象洪大,發熱,喉嚨疼痛,則屬於氣虛。可以用人參、黃芪蜜炙,搭配黃柏、荊芥、地黃、當歸,再加入韭汁、童便、薑汁,磨鬱金飲用,可以止血。此法既能補氣,又能解鬱。

《統旨》云:嗽出痰內有血者名咳血。又云:嗽血其因有二:熱壅於肺者易治,不過涼之而已;久嗽損於肺者難治,此已成勞也。熱嗽有血,宜金沸草散加阿膠。痰盛加瓜蔞仁、貝母。勞嗽有血,宜補肺湯加阿膠、白及。嗽血而氣急者,加杏仁。痰中帶血絲者,此是陰虛火動,勞傷肺臟,宜滋陰保肺湯。

又方

香附(童便浸),北杏仁(童便浸,去皮尖,炒),山梔仁(炒),青黛,海粉,瓜蔞仁,訶子,馬兜鈴

白話文:

《統旨》中記載:咳嗽時痰液帶血,稱為咳血。

咳血的原因有兩種:

  • 熱氣鬱積於肺部引起的咳血比較容易治療,只需用涼性的藥物即可;
  • 久咳損傷肺部引起的咳血則較難治療,已經屬於勞損範疇。

熱咳帶血,建議服用金沸草散加阿膠。痰多者,可加瓜蔞仁、貝母。勞咳帶血,宜用補肺湯加阿膠、白及。咳血伴隨氣喘者,可加杏仁。痰中帶血絲者,這是陰虛火旺,勞傷肺臟,建議服用滋陰保肺湯。

以下是另一個方劑:

香附(用童子尿浸泡),北杏仁(用童子尿浸泡,去皮尖,炒製),山梔仁(炒製),青黛,海粉,瓜蔞仁,訶子,馬兜鈴。

為細末,入白硼砂少許,煉蜜少加薑汁為丸。噙化一丸,白湯下。

天一丸,此壯水之主,以鎮陽光劑也。與前方相兼服,治陰虛火動咳血等症,甚效。

懷地黃,牡丹皮,黃柏(童便浸,曬乾),知母(童便浸,曬乾),枸杞子,五味子,麥門冬,牛膝,白茯苓

為末,煉蜜為丸,梧子大。空心,白湯吞下八九十丸。

白話文:

「天一丸」,這是一種壯水之主、用來鎮定陽光的藥方。和前面的藥方一起服用,可以治療陰虛火動、咳嗽出血等症狀,效果非常顯著。

材料包括:懷地黃、牡丹皮、黃柏(用童子尿浸泡,然後曬乾)、知母(用童子尿浸泡,然後曬乾)、枸杞子、五味子、麥門冬、牛膝、白茯苓。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再加入煉製過的蜂蜜做成藥丸,大小如梧桐子。空腹時,用白開水吞服80-90顆藥丸。

天門冬丸,潤肺止嗽。治咯血、吐血、咳血。(方在嗽咳門。)

丹溪,鹿黃丸,治酒色過度,飢飽失時,吐血、咳血、痰血,神效。

枇杷葉,款冬花,北紫菀,杏仁(去皮尖),木通,鹿茸(炙),桑白皮(各一兩),大黃(五錢)

為末,煉蜜為丸,臨睡含化。

白話文:

【天門冬丸】,滋潤肺部,止住咳嗽。用於治療咯血、吐血、咳血。

【丹溪鹿黃丸】,治療因飲酒和房事過度,以及進食不適時刻導致的吐血、咳血、痰血,效果神妙。

材料包括:天門冬、枇杷葉、款冬花、北紫菀、杏仁(去皮尖)、木通、鹿茸(炙烤)、桑白皮(各一兩)以及大黃(五錢)。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然後加入煉製的蜂蜜製成藥丸。在臨睡前含服。

七傷散,治血汙、血鬱、血熱,勞嗽吐血,血痰。(丹溪方。)

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芍藥(七錢五分),玄胡索,知母(各五錢),鬱金(二錢半),當歸(五錢),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為末,每服二錢,茶湯下。

(《綱目》云:肺熱此方極有效。《本草》云:白藥子、黃藥子治肺熱大有功。一方紅花、當歸煎湯調下。)

白話文:

七傷散可以治療血瘀、血滯、血熱,以及因勞累引起的咳嗽吐血、咳血痰。這個方子出自丹溪先生。

藥方:黃藥子、白藥子各一兩,赤芍藥七錢五分,玄胡索、知母各五錢,鬱金二錢半,當歸五錢,山藥、乳香、沒藥、血竭各二錢。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熱茶送服。

本草綱目記載,七傷散對於肺熱效果顯著。本草經記載,白藥子、黃藥子能有效治療肺熱。另有一方是以紅花、當歸煎湯服用。

海藏甘桔加阿膠紫菀湯,治肺痿咳唾膿血。(方見《綱目》傷寒咽痛門。)

羅太無,大阿膠丸,治血虛嗽血、吐血。

阿膠(微炒),卷柏,生地,熟地,大薊,山藥,雞蘇葉,五味子(各一兩),柏子仁(另研),麥門冬,茯苓,百部,遠志,人參,防風(各五錢)

白話文:

海藏的甘桔加阿膠紫菀湯,可以治療肺痿咳嗽並吐出膿血。羅太無的大阿膠丸,則可以治療因血虛而引起的咳嗽、咳血和吐血。阿膠微炒,搭配卷柏、生地、熟地、大薊、山藥、雞蘇葉、五味子、柏子仁、麥門冬、茯苓、百部、遠志、人參和防風,各取適量,可以治療相關症狀。

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煎小麥、麥門冬湯,嚼下一丸。

(《綱目》云:保養精血純補劑也。血虛有潮熱者宜之。)

劫勞散,治肺痿痰嗽,痰中有紅線,盜汗發熱,過則冷,飲食減少。(方在咳嗽門。)

(陳日華云:有一女子及笄,病症甚危,百藥不效,偶得此,只一料除根。)

羅太無,五味黃耆散,治嗽咯血成勞,眼痛,四肢困倦,腳膝無力。

麥門冬,熟地,黃耆,桔梗(各五錢),白芍藥,五味子(各二分),人參(二錢),甘草(一分)

白話文:

將藥材製成末,再用蜂蜜煉成丸子,大小如彈珠。將小麥和麥門冬煎成湯,然後嚼下一粒藥丸。

(《本草綱目》記載:此方是保養精血的純粹補劑,適合血虛、容易出現潮熱的患者。)

劫勞散,用於治療肺痿痰嗽,痰中帶有紅色血絲,盜汗發熱,過後又感到寒冷,食慾不振。(此方在咳嗽門中。)

(陳日華記載:一位女子成年後患病,病情十分危重,百藥無效,偶然得到此方,只用了一劑就根治了。)

羅太無,五味黃耆散,用於治療咳嗽咳血導致虛勞,眼痛,四肢疲倦乏力,腳膝無力。

麥門冬、熟地黃、黃耆、桔梗(各五錢)、白芍藥、五味子(各二分)、人參(二錢)、甘草(一分)

每服五錢,水煎服,一日三服。

人參黃耆散,治虛勞客熱,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乾,頰赤,心忡潮熱,盜汗,減食,咳嗽膿血。

人參(一兩),秦艽,茯苓(各二兩),知母(二錢五分),桔梗(一兩),桑白皮(一兩五錢),紫菀,柴胡(各二兩五錢),半夏(洗,一兩五錢),黃耆(三兩五錢),鱉甲(去裙,酥炙,二兩)

每服五錢,水煎服。

白話文:

人參黃耆散

功效: 治療虛勞客熱,表現為肌肉消瘦、四肢倦怠、五心煩熱、咽喉乾燥、臉頰泛紅、心慌心悸、潮熱盜汗、食慾減退、咳嗽帶膿血等症狀。

組成:

  • 人參 一兩
  • 秦艽 二兩
  • 茯苓 二兩
  • 知母 二錢五分
  • 桔梗 一兩
  • 桑白皮 一兩五錢
  • 紫菀 二兩五錢
  • 柴胡 二兩五錢
  • 半夏 一兩五錢 (洗淨)
  • 黃耆 三兩五錢
  • 鱉甲 二兩 (去裙,酥炙)

用法: 每服五錢,水煎服,一日三次。

人參蛤蚧散,治二三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吐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蛤蚧(一對,全者,河水浸五宿,逐日換水,洗去腥氣,酥炙黃色。),杏仁(去皮尖,炒,五兩),甘草(炙,三兩),人參,茯苓,貝母,知母(各三兩),桑白皮(二兩)

為細末,每日如茶點服,神效。

海藏云:蛤蚧補肺勞虛嗽,治久嗽不愈。肺間積虛熱久則成瘡,故嗽出膿血,曉夕不止,喉中氣塞,胸膈噎痛,用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膠外,皆為屑,次入膠,分四服,每服用河水三升,於銀石器內,慢火煮至半升,去渣,臨臥微溫細細呷之。其渣候服盡,再捶,都作一服,以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前服。

白話文:

[人參蛤蚧散] 方劑,治療二三年間肺氣上喘、咳嗽、咯吐膿血、滿面生瘡、遍身黃腫。

藥材:

  • 蛤蚧(一對,完整者,用河水浸泡五個晚上,每天換水,洗去腥味,用文火烘烤至黃色。)
  • 杏仁(去皮尖,炒,五兩)
  • 甘草(炙,三兩)
  • 人參,茯苓,貝母,知母(各三兩)
  • 桑白皮(二兩)

用法:

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每日服用,如同茶點般食用,效果顯著。

**海藏云:**蛤蚧可以補肺虛勞,治久嗽不愈。肺部積聚虛熱日久則形成瘡瘍,因此會咳嗽吐出膿血,早晚不停,喉嚨氣塞,胸膈噎痛,可用蛤蚧、阿膠、生犀角、鹿角膠、羚羊角,各一兩。除了膠之外,其餘藥材皆研磨成粉末,再加入膠,分為四份,每份用河水三升,在銀石器中以小火慢慢煮至半升,去渣,臨睡前微溫細細喝下。剩下的藥渣等藥湯喝完後,再研磨成粉,全部作為一服,用水三升,煎至半升,如同前述服用。

病人久虛不喜水,當減水。(蛤蚧系補中有通,久嗽不愈者宜之。)

麥門冬湯

治傷寒後傷肺,咳唾膿血,胸脅滿,上氣羸瘦。

麥門冬,桑白皮,生地黃(各一兩),紫菀,竹茹,半夏(洗),桔梗(炒),麻黃(去根節。各七錢五分),五味子,甘草(各五錢)

為粗末,每服五七錢,加棗二枚去核,姜三片,水煎服。

羅太無,續斷散,治骨蒸勞熱,傳屍瘦病。潮熱煩躁,喘嗽氣急,身疼盜汗。兼治咳嗽吐膿血。

白話文:

病人長期虛弱,不喜歡喝水,應該減少水的攝取。蛤蚧具有補益和通利的作用,長期咳嗽不癒的人適合服用。

麥門冬湯用於治療傷寒後損傷肺部,出現咳嗽咳出膿血、胸脅滿悶、呼吸急促、體質虛弱消瘦等症狀。

藥方:麥冬、桑白皮、生地黃(各一兩)、紫菀、竹茹、半夏(洗)、桔梗(炒)、麻黃(去根節,各七錢五分)、五味子、甘草(各五錢)

將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到七錢,加入去核紅棗兩枚、生薑三片,水煎服。

羅太無、續斷散,用於治療骨蒸勞熱、傳屍瘦病,表現為潮熱煩躁、呼吸急促、身體疼痛、盜汗等症狀,也能治療咳嗽吐膿血。

續斷,紫菀,桔梗,竹茹,五味子(各三錢),生地,桑白皮(各五兩),甘草(炙,二兩),赤小豆(半斤)

每服五七錢,入小麥五十粒,水煎,日三服。

海藏紫菀湯,治咳嗽吐血,虛勞症,肺痿變癰。(方在咳嗽門。)

《本事方》云:治勞瘵吐血損肺,及血妄行。神傳膏,,用剪草一斤,婺台州皆有,惟婺州者可用,狀如茜草,又如細辛。每用一斤,淨洗為末,加入生蜜一斤和為膏,以器盛之,不得犯鐵,九蒸九曬,日一蒸曝。病人五更起,面東坐,不得語,用匙挑藥如粥調,每服四匙,良久用稀粟米粥壓之。

白話文:

藥方:續斷、紫菀、桔梗、竹茹、五味子(各取3錢)、生地、桑白皮(各取5兩)、甘草(炙後取2兩)、赤小豆(取半斤)。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量為5到7錢,加上50個小麥粒,用水煎煮,每日分三次服用。

海藏紫菀湯:此方適用於治療咳嗽和吐血,以及虛勞症和肺部疾病。

《本事方》中提到:此方適用於治療勞瘵所引起的吐血,以及血液無故流動的情況。神傳膏:此膏使用剪草一斤(婺州產的剪草最好,外觀類似茜草,也像細辛),淨洗後磨成粉末,加入一斤生蜜混合成膏,裝入容器中,避免與鐵接觸,進行九次蒸煮和九次曬乾,每天一次蒸煮和晾乾。患者在五更時起牀,面向東方坐下,不說話,用湯匙挖出如粥狀的藥膏,每次服用四匙,接著喝稀飯幫助消化。

藥冷服,粥飲亦不可太熱,或吐或下皆不妨。如久病肺損咯血,只一服愈。尋常咳嗽血妄行,每服一匙可也,神驗。

治肺經嘔咳諸血,及痰中有血。初生用蘿蔔汁半盞,入鹽少許,服之立效。如無生蘿蔔,用蘿蔔子一錢,紫蘇葉一錢同煎服。次用雞蘇散加阿膠治之。(《本草》云:蘿蔔大下氣,氣下則血亦下也。)

經驗方,治咳嗽甚者,或有吐血。

鮮桑白皮(一斤,米泔浸三宿,淨刮去上黃皮)

上銼細,入糯米四兩,焙乾,同搗為末,每日一二錢,米飲調下。

白話文:

藥物應冷後服用,粥類飲品也不宜過熱,若有嘔吐或下痢的情況發生,並不會影響療效。對於長期患病導致肺部損傷並出現咯血的狀況,一劑藥物就能痊癒。對於日常的咳嗽伴隨血液妄行的情況,每次服用一匙量即可,此法神效。

此方專治肺經引起的嘔咳和各種出血現象,以及痰中帶血的情況。對於新生兒,可用半杯蘿蔔汁,加入少量鹽,服下後立即見效。若沒有鮮蘿蔔,可用一錢蘿蔔子和一錢紫蘇葉一同煎煮服用。接著使用雞蘇散配合阿膠進行治療。(《本草》記載,蘿蔔能大量排出氣體,氣流下移則血氣也會跟著下降。)

以下是一種經驗方,用於治療咳嗽嚴重的情況,或是有咯血現象:

取鮮桑白皮(一斤,用米泔浸泡三晚,淨颳去表面黃色皮層)

將其切碎細碎,加入四兩糯米,烘乾後與其一同研磨成粉末,每日服用一二錢,用米湯調服。

《本事方》治久嗽咯血成肺痿,及吐白涎,胸膈滿悶不食。扁豆散。

扁豆,生薑(各五錢),枇杷葉(去毛),半夏,人參,白朮(各一分),白茅根(三分)

上水三升,煎一升,去渣,加檳榔末一錢,和勻分作四服,不拘時候。

《千金方》治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物,唾血。

生薑汁,杏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豬膏(二合)

上五味,先以豬膏煎杏仁,色黃出之,以紙拭令淨,搗如膏,和薑汁、蜜糖等合煎,令可丸。每服杏仁一枚,日夜服六七次,漸次增加。

白話文:

《本事方》中記載,治療久咳咯血導致肺痿,以及吐白痰,胸膈滿悶不食,可以用扁豆散。扁豆、生薑(各五錢)、枇杷葉(去毛)、半夏、人參、白朮(各一分)、白茅根(三分),用水三升煎煮至一升,去渣,加入檳榔末一錢,充分混合後分為四服,不限時間服用。

《千金方》中記載,治療上氣咳嗽、喘息、喉中有異物、吐血,可以用生薑汁、杏仁(各二升)、糖、蜜(各一升)、豬膏(二合)製作藥丸。先以豬膏煎杏仁至黃色取出,用紙擦拭乾淨,搗碎成膏狀,與薑汁、蜜糖等一起煎煮至可成丸。每次服用杏仁一枚,一日夜服用六七次,逐漸增加劑量。

款花補肺湯

人參,麥門冬(各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款冬花,紫菀,桑白皮(炒。各一錢),當歸(一錢五分),芍藥,知母,貝母,茯苓,橘紅(各八分),甘草(五分),水煎服。

寧嗽湯

五味子(十五粒),茯苓(一錢),桑白皮(一錢二分),陳皮(一錢),知母(一錢),馬兜鈴(一錢五分),川芎(一錢),麥門冬(一錢二分),粉草(五分),水煎服。

白話文:

款花補肺湯由人參、麥門冬、五味子、款冬花、紫菀、桑白皮、當歸、芍藥、知母、貝母、茯苓、橘紅、甘草組成,水煎服用。寧嗽湯則由五味子、茯苓、桑白皮、陳皮、知母、馬兜鈴、川芎、麥門冬、粉草組成,同樣水煎服用。

滋陰保肺湯

黃柏(鹽水炒),知母,天門冬(各一錢二分),當歸(一錢五分),芍藥,生地,橘紅,紫菀,桑白皮(炒。各八分),大粉草(五分),阿膠(一錢二分,蛤粉炒),五味子(十五粒),水煎服。

白話文:

黃柏用鹽水炒過,知母、天門冬各一錢二分,當歸一錢五分,芍藥、生地、橘紅、紫菀、桑白皮炒過,各八分,大粉草五分,阿膠用蛤粉炒過,一錢二分,五味子十五粒,加水煎煮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