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九卷 (3)
第九卷 (3)
1. 嘔吐血
生生子曰:吐血成碗吐出者,甚至有出而盈盆者。丹溪云:多是陽盛陰虛,故血不得下行。因火炎上之勢,而上出,脈必大而芤,大者發熱,芤者血滯與失血也。
又曰:有氣虛中寒,陰陽不相守,血乃妄行而吐出者,經所謂陽虛陰必走者是也。當用四物理中湯加乾薑、甘草煎服。中溫則血自歸經矣。切不可投苦寒之劑。
丹溪云:山梔子最能清胃脘之血。先吐紅,後見痰嗽,多是陰虛火動,痰不下降,四物湯加痰藥、火藥。先痰嗽,後見紅,多是痰積熱,降痰火為急。痰嗽涎帶血出,此是胃口清血,熱蒸而出,重者梔子,輕者藍實。或暴吐紫血一碗者,無事,吐出為好,此熱傷血死於中,用四物湯、解毒湯之類。
白話文:
古人說,吐血量大的人,甚至能吐滿一碗,甚至一盆。丹溪先生認為,這多半是陽氣過盛,陰氣不足,導致血液無法正常下行,因火氣上炎而向上噴出,脈象必定又大又虛,脈大代表發熱,脈虛代表血滯或失血。
還有人是因氣虛體寒,陰陽失衡,血液亂竄而吐出,就像經書上所說的「陽虛則陰必走」一樣。這時應該服用四物湯加乾薑、甘草煎服,溫暖身體,血液自然就會回到經絡中。絕對不能服用寒涼藥物。
丹溪先生也說,梔子最能清熱胃血。先吐血再咳嗽,多半是陰虛火旺,痰液無法下降,可以用四物湯加上化痰藥和清火藥。先咳嗽再吐血,多半是痰熱積聚,應以降痰火為先。痰液夾雜血絲,是胃部清血受熱蒸發而吐出,嚴重者用梔子,輕者用藍實。如果突然吐出一碗紫血卻沒事,吐出來反而更好,這是因為熱傷血液而導致淤血,可以用四物湯、解毒湯之類的藥物治療。
吐血挾痰積,吐一二碗者,亦只補陰降火,四物湯加火劑之類。挾痰若用血藥,則泥而不行,只治火自止,吐血乃火病也。大吐血不止,以乾薑炮黑為末,童便調,從治。喉脘痰血,荊芥散妙。又云:嘔吐血出於胃也,實者犀角地黃主之,虛者小建中湯加黃連主之。
《千金方》云:吐血有三種:有內衄,有肺疽,有傷胃。內衄者出血,如鼻衄,不從鼻孔出,是近在心肺間,津液出還流入胃中,或如豆羹汁,或如切𧗐血,凝停胃中,因即滿悶,便吐,或出數斗至一石者是也,得之於勞倦飲食過常也。(按《韻書》:𧗐音勘,凝血也。)肺疽者,或飲酒後熱毒滿悶,吐之時血從吐後出,或一合、半合,半升、一升是也。
白話文:
吐血伴随痰积,即使吐出两三碗,也只用补阴降火的方子,比如四物汤加上一些清热药。如果痰多还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会使痰液更粘稠,无法排出,只会治标不治本,因为吐血本身就是热症。如果大量吐血不止,可以用黑干姜研末,用童尿调服治疗。喉咙和胃部痰血,用荆芥散效果很好。有人说,呕吐血出自胃,如果是实证,可以用犀角地黄治疗,如果是虚证,可以用小建中汤加黄连治疗。
《千金方》中说,吐血分三种:内衄、肺疽、伤胃。内衄是指出血如同鼻衄,但并非从鼻孔流出,而是靠近心肺之间,津液流出又回流到胃中,看起来像是豆羹汁或凝血,停留在胃中,让人感到闷胀,进而呕吐,甚至吐出数斗甚至一石。内衄大多是劳累过度、饮食不节造成的。肺疽是指饮酒后热毒郁结,吐血时血液从吐出的痰液中流出,量可能是一合、半合、半升、一升不等。
傷胃者因飲食大飽之後,胃中冷,不能消化,便煩悶,強嘔吐,便所食之物,與氣共上,沖蹙因傷裂胃。今吐血色鮮正赤,腹亦絞痛,自汗出,其脈緊而數者,為難治也。
劉宗厚曰:凡治血必血屬之藥,欲求血屬之藥,其四物之謂乎。河間謂隨證輔佐,謂之六合湯者,詳言之矣。余故陳其氣味專司之要,不可不察。夫川芎,血中氣藥也,通肝經,性味辛散,能行血滯於氣也。地黃,血中血藥也,通腎經,性味甘寒,能補真陰之虛也。當歸分三,治血中主藥也,通肝經,性辛溫,全用能活血,各歸其經也。
白話文:
傷胃是因為暴飲暴食後,胃部冰冷,無法消化食物,導致胃部脹悶,劇烈嘔吐,吃進去的食物和氣一起往上衝,強行衝擊胃部,造成胃壁受損。現在患者吐出的血顏色鮮紅,肚子也絞痛,不斷冒汗,脈搏緊而快,這種情況很難治療。
劉宗厚說:治療出血症狀一定要用與血相關的藥物,所謂與血相關的藥物,就是四物湯中的藥材。河間先生說要根據病症輔助用藥,並提出了六合湯的藥方,已經詳細說明了。我想要說明一下這些藥材的氣味特性和作用機制,不可不察。川芎是血中氣藥,能通肝經,性味辛散,可以疏通因氣滯導致的血瘀。地黃是血中血藥,能通腎經,性味甘寒,可以補益真陰的虛損。當歸分為三種,是治療血症的主要藥物,能通肝經,性味辛溫,整株使用可以活血,各歸其經。
芍藥,陰分藥也,通脾經,味酸寒,能涼血,治血虛腹痛也。若救陰藥之屬,必於此而取則焉。《脾胃論》有云:若善治者,隨經損益,摘其一二味之所宜為主治可也。此特論治血病,而求血藥之屬者也。若氣虛血弱,又當從仲景,血虛以人參補之,陽旺則生陰血也。若四物湯者,獨能主血分受傷,為氣不虛也。
輔佐之屬,若桃仁、紅花、蘇木、血竭、丹皮者,血滯所宜。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櫚灰者,血崩所宜。乳香、沒藥、五靈脂、凌霄花者,血痛所宜。蓯蓉、鎖陽、牛膝、枸杞子、益母草、夏枯草、敗龜板者,血虛所宜。乳酪血液之物,血燥所宜。乾薑、桂者,血寒所宜。
白話文:
芍藥的藥性及應用
芍藥屬於陰分藥,能通脾經,味酸性寒,具有涼血功效,可用於治療血虛腹痛。若要治療陰虛症狀,芍藥是首選藥物。
《脾胃論》中提到,善於醫治的人,會根據經絡的損益,選取一到兩種最合適的藥物作為主治。這裡單獨論述治療血病,並尋找相關藥物。
若患者氣虛血弱,則應參考仲景的醫法,以人參補血,陽氣旺盛則能滋生陰血。若使用四物湯,則能專治血分受傷,而氣虛不虛的狀況。
其他輔助藥物包括:
- 桃仁、紅花、蘇木、血竭、丹皮:適合治療血瘀症狀。
- 蒲黃、阿膠、地榆、百草霜、棕櫚灰:適合治療血崩症狀。
- 乳香、沒藥、五靈脂、凌霄花:適合治療血痛症狀。
- 蓯蓉、鎖陽、牛膝、枸杞子、益母草、夏枯草、敗龜板:適合治療血虛症狀。
- 乳酪:屬於血液類食物,適合治療血燥症狀。
- 乾薑、桂:適合治療血寒症狀。
生地、苦參,血熱所宜。特取其證治大略耳,若能觸類而長,可謂應無窮之變矣。
《脈訣舉要》曰:諸症失血,皆見芤脈,隨其上下,以驗所出。大凡失血,脈貴沉細,設見浮大,後必難治。
【治火之劑】
大薊散,治辛熱傷肺,嘔吐血,或一碗,或半升,名曰肺疽。
大薊根,犀角屑,升麻,桑白皮,蒲黃,杏仁(去皮尖),桔梗(各二錢),甘草(炙,五分)
白話文:
生地、苦參適合治療血熱。這裡僅列舉主要的證治概要,若能舉一反三,變化無窮。
《脈訣舉要》記載:各種症狀導致失血,都會出現芤脈,根據脈象的上下位置,可以判斷出血的位置。一般來說,失血的脈象以沉細為貴,如果出現浮大,日後治療會很困難。
治療火熱症的藥方:
大薊散,用於治療辛熱傷肺、嘔吐血,每次用一碗或半升,稱為肺疽。
組成:大薊根、犀角屑、升麻、桑白皮、蒲黃、杏仁(去皮尖)、桔梗(各二錢)、甘草(炙,五分)。
上分作二服,每服姜三片,水煎服。
四生丸,治吐、衄,血熱妄行。
生荷葉,生艾葉,側柏葉,生地黃(各等分)
搗爛為丸,如雞子大。每服一丸,用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服。
犀角地黃湯,治血積胸中,吐血、衄血。
犀角(鎊),赤芍藥,牡丹皮,生地(各一錢)
白話文:
將藥方分成兩份,每份放三片薑,用水煎煮後服用。四生丸用於治療嘔吐、鼻出血,適用於血熱妄行。將生荷葉、生艾葉、側柏葉、生地黃等分搗碎製成丸藥,大小如雞蛋。每次服用一丸,用兩盅水煎煮至一盅,去渣後服用。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血積胸中,吐血、鼻出血。將犀角磨成粉末,與赤芍藥、牡丹皮、生地黃各一錢一起煎煮。
水煎服。此方若有痰者,及氣逆不降者,服之皆不效。予每用加枳殼、桃仁、滑石,效。
茜根湯,治吐血、咯血、嘔血等症。
四物湯加童便浸香附(一錢五分),茜草根(二錢半,忌鐵)
水煎服,二三服立愈。
治吐血。
大黃末(一錢),生地黃汁(一合)
水半盅,煎四五沸服,即愈。
又方,好墨,煨去膠氣,為細末,每服二錢,以白湯化阿膠清調服。
白話文:
水煎服藥。如果病人有痰或氣逆不降,服用此方就不會有效果。我通常會在這個方子裡加入枳殼、桃仁、滑石,效果很好。
茜根湯用來治療吐血、咯血、嘔血等症狀。
四物湯加入用童便浸泡的香附(一錢五分)和茜草根(二錢半,忌鐵),
水煎服,服用兩到三劑就能痊癒。
治療吐血。
大黃末(一錢),生地黃汁(一合)
用半盅水煎煮四五沸後服用,馬上就能治癒。
另一個方子是用好墨,去除膠氣,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和阿膠清調服下。
治吐血暴甚,昏運不止。
人參(一兩)
為末,用雞子清調如稀糊,以匙挑服,服盡效。五更服之尤妙。
治吐血。
生地黃(五斤,搗汁),生蜜(二斤半)
共以瓦器盛貯鍋內,重湯桑柴文武火熬三日夜,取出入人參末(四兩),茯苓末(六兩),攪勻,不拘時服,此即瓊玉膏也。
又方,加入青蒿汁熬膏,再加檳榔末一兩,以降其氣,使下行也。
奇方,治飲酒過多,蘊熱胸膈,以致吐血、衄血。
葛花(二兩),黃連(四兩)
白話文:
治療大量吐血、昏迷不醒的病人,可以用人參一兩研成粉末,用雞蛋清調成稀糊狀,以湯匙挑服,服完即可見效。凌晨五點服用效果最佳。
治療吐血,可用生地黃五斤搗汁,生蜜二斤半,一起放入瓦器中,用桑柴文武火熬煮三日夜,取出後加入人參末四兩、茯苓末六兩,充分攪拌,不限時間服用,這就是瓊玉膏。
另一種方法,在熬膏時加入青蒿汁,再加入檳榔末一兩,以降低氣逆,使血向下行。
治療因飲酒過多,熱氣鬱積胸膈而導致吐血、鼻出血,可用葛花二兩、黃連四兩。
上為末,以大黃末熬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溫湯下,或煎服亦可。
辰膠散,治大人小兒吐血。
阿膠(炒),蛤粉(各一兩),辰砂(少許)
上為末,藕節搗汁,和蜜調下,食後服。
龍腦雞蘇丸,治膈熱咳嗽,或吐血、衄血。(方在火熱門。)
茯苓補心湯,治心虛為邪氣所傷,吐血。(方在心痛門。)
藕節散,治吐衄不止。
白話文:
【辰膠散】,用於治療成人與兒童的吐血。
阿膠(炒)、蛤粉(各一兩),辰砂(少量)
以上材料磨成粉末,加入藕節搗出的汁液,再調和蜂蜜,飯後服用。
【龍腦雞蘇丸】,用於治療膈熱咳嗽,或者吐血、鼻出血。(具體配方見「火熱門」)
【茯苓補心湯】,用於治療心虛被邪氣侵害,導致吐血。(具體配方見「心痛門」)
【藕節散】,用於治療吐血或鼻出血不停止。
藕節汁,生地黃汁,生蜜(五匙),大薊汁(各三合)
上和勻,每服一小盅,不拘時服。
《拔萃》,犀角地黃湯,治熱甚而血積胸中。
生地黃(三兩),黃芩,黃連(各一兩),大黃(五錢)
每服一兩,水兩盅,煎一盅,食後服。
雙荷散,治卒暴吐血。
藕節(七個),荷葉頂(七個)
搗碎入蜜,用水二盅,煎八分,去渣溫服,或研末調下。
枇杷散,治暑毒攻心,嘔吐鮮血。(方在暑門。)
白話文:
將藕節汁、生地黃汁、生蜜(五匙)、大薊汁(各三合)混合均勻,每次服用一小盅,不限時間。
犀角地黃湯用於治療熱症嚴重且血瘀積聚在胸中的患者。將生地黃(三兩)、黃芩、黃連(各一兩)、大黃(五錢)一起煎服,每次服用一兩,水兩盅,煎成一盅,飯後服用。
雙荷散用於治療突然暴發的吐血。將藕節(七個)、荷葉頂(七個)搗碎,加入蜂蜜,用水二盅煎至八分,去渣溫服,或研磨成粉末服用。
枇杷散用於治療暑熱毒邪侵犯心臟,引起嘔吐鮮血的患者。詳細方劑請參閱暑門篇。
龍肝膏,治吐血不止。
伏龍肝(一兩),生地汁,麥冬汁,小薊汁,藕汁(各三合),薑汁(一合)
入蜜半匙,慢火熬成膏,每服一匙。
【帶補之劑】
奇方,治肺損,嗽血、吐血。
生地(四兩,取汁),鹿角膠(一兩,炒為末)
上以地黃汁拌和,每服三錢,童便加薑汁少許調下。
側柏散,治內損吐血、下血,或用酒太過,勞傷於內,其血妄行,出如湧泉,口鼻皆流。須臾不救則死。
白話文:
龍肝膏,可以治療吐血不止。用伏龍肝一兩,加上生地汁、麥冬汁、小薊汁、藕汁各三合,薑汁一合,再加入半匙蜜,慢火熬成膏,每次服用一匙。
這個方子還有補益的效果,可以治療肺部損傷,咳嗽出血、吐血。用生地四兩,取汁,加入炒成粉末的鹿角膠一兩,用地黃汁拌勻,每次服用三錢,用童便加少許薑汁調服。
側柏散,可以治療內傷引起的吐血、便血,或是因為飲酒過度、勞損過度導致的血管破裂出血,血流不止,口鼻都流血,如果不及時救治就會危及性命。
側柏葉(一兩半,蒸焙),人參,荊芥穗(燒灰存性。各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面一錢,新汲水調如糊,啜服。
麥冬飲子,治吐血久不愈者。
五味子(十粒),麥門冬,黃耆(各一錢),當歸,人參,生地黃(各五分),水煎服。
白朮散,治飲食過度,負重傷胃,吐血。
白朮,人參,黃耆(炙),白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山藥,百合,柴胡,前胡(各六錢)
白話文:
取側柏葉(一兩半,蒸過再焙乾)、人參、荊芥穗(燒成灰,保留其藥性,各一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入麵粉一錢,用新汲取的清水調成糊狀,慢慢喝下。這個方子叫做麥冬飲子,用於治療久吐血不止。
另外,取五味子(十粒)、麥門冬、黃耆(各一錢)、當歸、人參、生地黃(各五分),加水煎服。這個方子叫做白朮散,用於治療飲食過度、負重損傷胃部而導致的吐血。
最後,取白朮、人參、黃耆(炙)、白茯苓(各二錢)、炙甘草(一錢)、山藥、百合、柴胡、前胡(各六錢)等藥材。
分作三貼,每加薑棗,水煎服。
又方,治同上。理中湯加葛根。
雞蘇散,治勞傷肺經,吐紅,咽喉不利。
紫蘇葉,白茅花,黃耆,生地,阿膠(各二錢),麥門冬,桑白皮,桔梗,貝母,蒲黃(炒),甘草
加薑棗,煎服。
天門冬湯,治思慮傷心,吐衄不止。
天門冬,白芍藥,麥門冬,生地黃,遠志,藕節,黃耆,阿膠,沒藥,當歸,甘草(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
白話文:
將藥方分成三份,每份都加入生薑和大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另一個方子,治療方法與上相同,只是在理中湯裡加入葛根。
雞蘇散,用於治療勞損肺經導致的吐血、咽喉不適。
紫蘇葉、白茅花、黃耆、生地、阿膠(各二錢)、麥門冬、桑白皮、桔梗、貝母、蒲黃(炒)、甘草,加薑棗,煎服。
天門冬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傷心導致的吐血不止。
天門冬、白芍、麥門冬、生地黃、遠志、藕節、黃耆、阿膠、沒藥、當歸、甘草(各一錢五分)、人參(一錢)
分作二服,姜三片,煎服。
蓮心散,治同上。
蓮子心,糯米(各五十粒)
為末,空心,溫酒調服。
歸脾湯,治思慮傷脾,心多健忘,其血妄行,或吐或下。
白朮,茯神,黃耆(炙),人參,酸棗仁(炒。各二錢五分),木香(一錢),炙甘草(五分),圓眼肉(五枚)
姜一片,棗一枚,水煎服。
白話文:
將藥材分成兩份,每份加三片薑,煎煮服用。蓮心散也可用於治療同樣的症狀。取蓮子心和糯米各五十粒,研磨成粉末,空腹時用溫酒調服。歸脾湯可用於治療思慮過度傷脾,心神不寧,健忘,血行不暢,或吐血或腹瀉等症狀。藥材包括白朮、茯神、黃耆(炙)、人參、酸棗仁(炒),各二錢五分,木香一錢,炙甘草五分,圓眼肉五枚,加一片薑、一枚棗,水煎服用。
赤茯苓湯,治大怒傷肝,氣逆於胸,吐血衄血。
赤茯苓,人參,桔梗,陳皮(各三錢),麥門冬,芍藥,檳榔(各一錢五分)
分二服,姜三片,水煎服。
丹溪方,治見血後脾胃弱,精神少,血不止者。
人參(一錢),黃耆(二錢),五味子(十三粒),芍藥,甘草,當歸,麥門冬(各五分),加鬱金尤妙。水煎服。
又方,治同上。
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各一錢),甘草,川芎,半夏曲(各五分),神麯,青皮(各三分)
白話文:
赤茯苓湯,主治因大怒傷肝,氣逆於胸,導致吐血、鼻出血的症狀。藥方如下:赤茯苓、人參、桔梗、陳皮各三錢,麥門冬、芍藥、檳榔各一錢五分,分兩次服用,加入三片薑,水煎服。
丹溪方,專治見血後脾胃虛弱,精神不濟,且血止不住的情況。藥方如下:人參一錢,黃耆二錢,五味子十三粒,芍藥、甘草、當歸、麥門冬各五分,加鬱金更佳,水煎服。
還有另一個方,治法同上。藥方如下:人參、白朮、茯苓、陳皮各一錢,甘草、川芎、半夏曲各五分,神麯、青皮各三分。
水煎服。如胃不和加藿香。渴者加葛根五分。痰結塊者加貝母一錢,黃芩、橘紅各五分。小便赤加黃柏五分。大便燥結加當歸七分。心煩加酒炒黃連五分。小便滑加牡蠣。若見血多,去半夏,恐燥,加生地一錢,牡丹皮五分,桃仁三分。若胃中不足,飲食少進,加炒山梔仁五分。
若血溢入濁道,留聚膈間,滿則吐紅,蘇子降氣湯加人參、阿膠各五分。上膈熱壅、吐血者,以四物湯加荊芥、阿膠各五分,更不止,於本方中加大黃、滑石各五分。胃傷吐血,宜理中湯加川芎、乾葛各五分,此是飲酒傷胃也。吐血不止,茜根為末,用二錢,待冷,食後服,良。
白話文:
藥方用清水煎煮服用。如果胃不和,可以加入藿香。口渴者可以加葛根五分。痰結塊者可以加貝母一錢,黃芩、橘紅各五分。小便赤者可以加黃柏五分。大便燥結者可以加當歸七分。心煩者可以加酒炒黃連五分。小便滑者可以加牡蠣。如果出現血多症狀,則去掉半夏,擔心燥熱,可以加生地一錢,牡丹皮五分,桃仁三分。如果胃中不足,飲食少進,可以加炒山梔仁五分。
如果血溢入陰道,留聚在膈間,滿則吐紅,則可以在蘇子降氣湯中加入人參、阿膠各五分。如果上膈熱壅、吐血,則可以用四物湯加荊芥、阿膠各五分,如果仍不止,則在原方中加大黃、滑石各五分。如果胃傷吐血,宜用理中湯加川芎、乾葛各五分,這是因飲酒傷胃引起的。吐血不止,可以將茜根研末,每次服用二錢,待冷後飯後服用,效果很好。
必勝散,治男婦血妄流溢,或吐,或咳,或衄。
小薊,人參,蒲黃,當歸,熟地,川芎,烏梅(去核。各一兩)
每服六錢,水煎服。
大阿膠丸,治肺虛客熱,咳嗽咽乾,多唾涎沫,或有鮮血。勞傷脾胃,吐血,嘔血,並皆治之。(方在後咳血門。)
【止血之劑】
白及散,治吐血。
白及末,井花水調服,每服二錢。
地黃飲,治衄血、吐血。
白話文:
必勝散,用於治療男女因血氣不調而導致的出血,包括吐血、咳血、鼻出血。配方包括小薊、人參、蒲黃、當歸、熟地、川芎、烏梅(去核),各一兩。每次服用六錢,水煎服。
大阿膠丸,用於治療肺虛導致的熱症,症狀包括咳嗽、咽喉乾燥、唾液多、帶血絲,以及勞傷脾胃導致的吐血、嘔血。此方在咳血門中。
白及散,用於治療吐血。用白及研磨成粉末,用井水調服,每次服用二錢。
地黃飲,用於治療鼻出血、吐血。
新生地,搗煮,日服數升,三日愈。此方治經閉效甚。
乾薑散,治吐血不止。
薑炭為末,童便調服。
治諸血上行,用韭菜汁、薑汁、童便磨鬱金飲之。其血自清。如無鬱金,以山茶花代之。
又方,用血餘灰三錢,為末,冷水調下。
治吐血咯血,用藕節搗汁飲之。
花蕊石散,治勞證,五內崩損,湧噴血出成升斗者,服之立止。
花蕊石(煅過),為末,童便一盅,煎溫調藥末三錢,極甚者五錢,食遠服。如男子病則和酒一半,婦人病則和醋一半,與童便和調,服之立止。其瘀血化為黃水。服此藥後,患人心疏解其體,卻服獨參湯補之。
白話文:
新生的土地,搗碎煮水,每天喝幾升,三天就會好。這個方子治療經閉的效果非常好。
乾薑散可以治療吐血不止。
將薑炭磨成粉末,用童子尿調和服用。
治療各種血向上涌的症状,可以用韭菜汁、薑汁和童子尿磨碎鬱金飲用。這樣血就會自然清澈。如果沒有鬱金,可以用山茶花代替。
另一個方子是用血餘灰三錢,研磨成粉末,用冷水調和服用。
治療吐血咯血,可以用藕節搗碎取汁飲用。
花蕊石散可以治療勞累過度导致的五脏损伤,以及大量吐血的症状,服用后立即止血。
將花蕊石煅燒後磨成粉末,用一盅童子尿煎溫,调入藥末三錢,情况严重者可加至五錢,飯後服用。如果是男性病人,可以用一半酒,女性病人可以用一半醋,和童子尿一起調和服用,服用后立即止血,淤血会化成黄水。服用此藥後,患者精神會變得舒緩,身體也會變得輕鬆,可以接著服用獨參湯來補益身體。
【調氣止血之劑】
芎附散,治衄、吐血不歸經。
川芎(二兩),香附(四兩)
為末,每服二錢,茶湯調下。
《綱目》云:治怒氣傷肝氣而嘔血。以黃連、香附、青黛、柴胡、甘草,平其肝自愈。宜服赤茯苓瀉心湯。
大七氣湯入川芎煎調蘇合香丸。
白話文:
芎附散可以治療鼻出血和吐血不歸經,用川芎二兩、香附四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茶水送服。本草綱目記載,此方可以治療因怒氣傷肝而導致的嘔血,可以用黃連、香附、青黛、柴胡、甘草來平肝,也可以服用赤茯苓瀉心湯。此外,大七氣湯加入川芎煎,再用蘇合香丸調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