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九卷 (1)
第九卷 (1)
1. 氣門
《內經》曰:百病皆生於氣。氣,一也,因所觸而為九: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也。故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靈則氣泄,驚則氣亂,思則氣結,勞則氣耗。
【九氣見症】
怒氣所至:為嘔血,為飧泄,為煎厥,為薄厥,為陽厥,為胸滿肋痛,食則氣逆而不下,為喘渴煩心,為消痹,為肥氣,為目暴盲,耳暴閉,筋縱,發於外為癰腫。
喜氣所至:為笑不休,為毛革焦,為肉病,為陽氣所收,甚則為狂。
悲氣所至:為陰縮,為筋攣,為肌痹,為脈痿,男為數溲血,女為血崩,為酸鼻辛頞,為目昏,為少氣不能報息,為泣則臂麻。
白話文:
《內經》說:所有的疾病都是由氣引起的。氣,本質上是一,但因受到不同的刺激而產生九種變化:怒、喜、悲、恐、寒、熱、驚、思、勞。因此,怒則氣往上走,喜則氣放鬆,悲則氣消散,恐則氣往下沉,寒則氣收縮,熱則氣外泄,驚則氣混亂,思則氣凝結,勞則氣消耗。
【九氣見症】
怒氣所導致的症狀:會嘔血、腹瀉、心悸、昏厥、陽氣虛脫、胸悶肋骨疼痛、吃東西後氣逆不下去、呼吸急促口渴心煩、肢體麻木、肥胖、眼睛突然失明、耳朵突然失聰、筋脈鬆弛,外在表現為癰腫。
喜氣所導致的症狀:會不停地笑、毛髮乾枯、肌肉疾病、陽氣收縮,嚴重則會發狂。
悲氣所導致的症狀:會陰部收縮、筋腱攣縮、肌肉麻痺、脈搏衰微,男性會頻尿且帶血,女性會血崩、鼻子酸痛且有異味、眼睛昏花、呼吸短促氣喘,哭泣時手臂會麻木。
恐氣所至:為破䐃脫肉,為骨痠痿厥,為暴下綠水,為面熱膚急,為陰痿,為懼而脫頤。
驚氣所至:為潮涎,為目睘,為口呿,為癡癇,為不省人事,為僵仆,久則為𤸷。(𤸷音裙痹也。)
勞氣所至:為噎病,為喘促,為嗽血,為腰痛骨痿,為肺鳴,為高骨壞,為陰痿,為唾血,為冥視,為耳閉,男為少精,女為不月。
思氣所至:為不眠,為嗜臥,為昏目,為中痞,三焦閉塞,為咽嗌不利,為痹疸嘔苦,為筋痿,為白淫,為不嗜食。
寒氣所至:為上下所出水液澄澈清冷。
炅氣所至:為喘嘔吐酸,暴注下迫。
凡此九氣,《內經》以五行相勝之理治之。故悲可治怒,以愴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謔浪褻狎之言娛之。恐可以治喜,以遽迫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汙辱欺罔之言觸之。思可以治恐,以虛彼亡此之言奪之。五者之外,炅可以治寒,寒可以治炅,逸可以治勞,習可以治驚,要在審證察脈而施治之,不可執一也。
白話文:
恐懼之氣入侵,會導致肌肉消瘦、骨頭酸痛無力、腹瀉排出綠色水液、臉頰發熱皮膚緊繃、陽痿、下巴脫落。
驚嚇之氣入侵,會導致流口水、眼球突出、嘴巴張開、癲癇、昏迷不醒、肢體僵硬倒地,時間久了會導致全身麻痺。
勞累之氣入侵,會導致吞咽困難、呼吸急促、咳血、腰痛骨頭軟弱無力、肺部發出聲音、骨頭脆弱易斷、陽痿、吐血、視力模糊、耳朵堵塞,男性會出現精液減少,女性則會出現月經不調。
思慮過度之氣入侵,會導致失眠、嗜睡、眼睛昏花、胃部脹滿、三焦不通暢、咽喉不適、水腫發熱嘔吐苦水、筋骨痿縮、白帶過多、食慾不振。
寒冷之氣入侵,會導致身體各處排出清澈冰冷的液體。
燥熱之氣入侵,會導致呼吸急促、嘔吐酸水、腹瀉急迫。
以上九種氣,《內經》根據五行相生相剋的道理來治療。所以,悲傷可以用憤怒來治療,可以用悲傷、痛苦的言語去感動他;喜悅可以用悲傷來治療,可以用詼諧幽默的言語去娛樂他;恐懼可以用喜悅來治療,可以用急迫死亡的言語去嚇唬他;憤怒可以用思慮來治療,可以用羞辱欺騙的言語去刺激他;思慮可以用恐懼來治療,可以用虛無飄渺的言語去迷惑他。除此之外,燥熱可以治療寒冷,寒冷可以治療燥熱,休息可以治療勞累,習慣可以治療驚嚇。重要的是要根據病症和脈象來治療,不能固執己見。
脈沉實者宜下,弦急者宜溫,虛細微弱者宜補。痛在上者宜散,痛在下者宜利。氣虛者宜鎮墜,氣結者宜疏順。
夫治氣之法,惟在適中。氣積於中,固宜疏順、疏導,過劑則又反耗元氣,元氣走泄,則下虛,中滿之證生焉。故曰疏啟於中,峻補於下,中滿既除,下虛斯實,此之謂也。
治有餘之證,脈沉實而中滿,大便秘,按之疼,則宜下法。當用大黃,然亦須入桂皮,以辛溫和其氣,以苦寒泄其實,氣得泄越,痛亦隨愈。
凡用利藥,其法有三:駛利則用大黃、芒硝,溫利則用硫黃、乳粉,瀉積則用巴豆、硇砂。他如磨積化結聚,則以三稜、蓬朮為先。導引閉塞,則以木香、檳榔先使。溫散凝滯,則以薑桂為主。疏順暴戾,則以蘇、橘為宜。補虛益氣則以人參、白朮為君。墜下輔陽者,以黑錫養正為鎮。
白話文:
脈搏沉實有力的人應該要瀉下,弦脈緊急的人應該要溫補,虛弱細微的脈象則需要補益。疼痛在上半身的人應該要散寒止痛,疼痛在下半身的人則應該要通利排泄。氣虛的人需要鎮定沉降,氣機阻滯的人需要疏通順暢。
治療氣機的方法,關鍵在於適度。氣機積聚在體內,確實應該疏通引導,但用藥過度又會反過來消耗元氣,元氣泄漏,就會導致下焦虛弱,而出現腹部脹滿的症狀。所以說要疏通調和中焦,峻補下焦,中焦的脹滿消除,下焦的虛弱就會得到填補,這就是治療的關鍵所在。
治療實證,例如脈搏沉實有力,腹部脹滿,便秘,按壓疼痛,就應該採用瀉下方法。可以服用大黃,但也要加入桂皮,以辛溫之性調和藥性,以苦寒之性瀉去積滯,氣機得以宣泄,疼痛也會随之消失。
使用利藥的方法,主要有三种:急迫通利可以用大黃、芒硝;溫和通利可以用硫磺、乳香;泻去積滯可以用巴豆、硇砂。其他像是磨碎積聚的結塊,可以用三稜、蓬朮先開路;引導閉塞的氣機,可以用木香、檳榔先使之通暢;溫散凝滯的寒氣,可以用生薑、桂枝為主藥;疏通暴躁的氣機,可以用蘇葉、橘皮為宜;補虛益氣則以人參、白朮為君藥;沉降下焦輔助陽氣,則以黑錫養正為鎮。
生生子曰:治氣之劑,東垣有法可准,如枳殼利肺氣,多服損胸中至高之氣。青皮瀉肝氣,多服損真氣。木香行中下焦氣。香附快滯氣。陳皮泄逆氣。紫蘇散表氣。厚朴瀉胃氣。檳榔瀉至高之氣。藿香馨香,上行胃氣。沉香升降真氣。腦麝散真氣。若此之類,氣實所宜。設認冷生氣,概以燥熱投之,是以火濟火,病日益甚。
白話文:
生生子說:治療氣的藥物,東垣(李杲)有方法可參考。例如枳殼可以利肺氣,但過量服用會損傷胸中向上之氣。青皮可以瀉肝氣,但過量服用會損傷真氣。木香可以行中下焦之氣。香附可以快滯氣。陳皮可以泄逆氣。紫蘇散可以散表氣。厚朴可以瀉胃氣。檳榔可以瀉至高之氣。藿香氣味芳香,可以上行胃氣。沉香可以升降真氣。腦麝可以散真氣。以上這些藥物,都是針對氣實者所用。
如果誤認為是寒氣導致的疾病,而一味用燥熱的藥物治療,就等於是用火去助長火勢,疾病只會越來越嚴重。
丹溪曰:氣有餘即是火,乃戒好用溫熱治氣者之誤也。
《原病式》曰:氣為陽,而主輕微,諸所動亂勞傷,乃為陽火之化。子和、河間治喜、怒、悲、恐、思之證,皆以平心火為主。至於勞者傷於動,動便屬陽。驚者駭於心,心便屬火。故治皆以平心火為主,深中病情。又曰:五志過極,皆為火也,若用香辛散氣,燥熱傷氣,真氣耗散,濁氣上騰。
猶曰:腎虛弗能攝氣歸原?遂用降氣鎮墜之劑,不悟肺受火炎,子氣亦弱,降令不行,火無所制。丹溪有曰:上升之氣,自肝而出,中挾相火,其熱為甚。自覺其冷,非真冷也。火極似水,積熱之甚,陽亢陰微,故有此證。認假作真,似是之禍,可勝言哉。又曰:氣無補法,俗論也。
白話文:
丹溪先生說:氣盛就是火,所以要戒除用溫熱方法來治療氣盛的錯誤。
《原病式》說:氣屬陽,以輕微為主,各種運動過度勞損,都是陽火轉化而來。子和、河間治喜怒悲恐思等症狀,都以平息心火為主要方法。至於勞累的人損傷在運動,運動就屬陽;驚嚇的人心神受驚,心就屬陽,所以治療都以平息心火為主,這就抓住了病情的根本。
又說:五志過度,都會導致火氣,如果使用香辛散氣的藥物,就會燥熱傷氣,真氣耗散,濁氣上騰。
就好像腎虛不能收納氣機回到本位,於是就用降氣鎮墜的藥物,卻不明白肺因火炎而受損,氣機也虛弱,降氣的命令無法執行,火氣無處制約。丹溪先生說:上升之氣,從肝臟而出,中間挾帶著相火,其熱氣很盛。雖然覺得身體冷,但這不是真正的冷,而是火盛似水,積熱過度,陽氣亢盛陰氣微弱,所以出現這種症狀。把假的當成真的,這種錯誤太可怕了,言語不足以形容。
又說:氣無補法,這是俗人的觀點。
痞悶壅塞,似難於補,不思正氣虛者,由七情勞傷所致。脾土受傷,轉輸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故陽升陰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濁相混,若不補養,邪何由行。
【脈法】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極沉則伏,澀弱難愈。其或沉滑,氣兼痰飲。滑者血多少氣,澀者少血多氣,大者氣血俱多。脈來大而堅者,血氣俱實,小者,血氣俱少。
七氣湯,治七情之氣鬱結,心腹絞痛。
人參,炙甘草,肉桂(各一錢五分),半夏(一錢)
白話文:
胸口悶塞,像是難以補充元氣,不是因為正氣虛弱,而是由於七情勞累所造成的傷害。脾臟受損,運輸功能失調,胃雖然進食了,卻無法消化運化。因此,陽氣上升陰氣下降的天地運行法則被破壞,清濁混雜在一起,如果不加以滋養,邪氣又怎麼能消除呢?
脈象沉而緊,就知道是氣虛,極度沉伏,則氣虛嚴重,難以治愈。脈象沉而滑,表示氣虛伴有痰飲。脈象滑,表示氣多而血少;脈象澀,表示血少而氣多。脈象大而堅,表示氣血俱實;脈象小,表示氣血俱少。
七氣湯,用於治療七情鬱結,導致的心腹絞痛。
人參、炙甘草、肉桂各一錢五分,半夏一錢。
姜三片,水煎服。
《指迷》,七氣湯,治同上。
香附(二錢),青皮,陳皮,桔梗,蓬朮,官桂,益智仁,藿香,半夏,甘草(炙。各等分)
姜三片,棗二枚,水煎服。
縮砂香附湯,調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香附(炒,十兩),烏藥(五兩),炙甘草(二兩),砂仁(二兩)
上為末,每服一錢,紫蘇葉三片,鹽少許,沸湯調下。大便秘,陳皮湯下,一方去烏藥,加沉香五錢。
白話文:
將三片生薑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指迷》書中記載的七氣湯,功效與此相同。
取香附二錢、青皮、陳皮、桔梗、蓬朮、官桂、益智仁、藿香、半夏、甘草(炙,各等分)
再加入三片生薑、兩枚大棗,用清水煎煮後服用。
縮砂香附湯能調和中氣,快速舒緩氣機,治療心腹刺痛。
取香附(炒,十兩)、烏藥(五兩)、炙甘草(二兩)、砂仁(二兩)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再取三片紫蘇葉、少許鹽,用沸水沖服。若大便秘結,可服用陳皮湯,另有一方去烏藥,加沉香五錢。
大七氣湯,治喜怒不節,至臟氣不平,心腹脹滿。
半夏,茯苓(各四錢),厚朴(三錢),紫蘇(二錢)
加姜,水煎服。
木香流氣飲,諸氣痞塞不湧,胸膈膨脹,面目虛浮,四肢腫滿。
半夏,厚朴,青皮,紫蘇,香附,甘草(各一錢),陳皮(二錢),桂,莪朮,丁皮,大腹皮,麥門冬,檳榔,木香,草果(各六分),木通(八分),藿香,白芷(四分),茯苓,白朮,木瓜,人參,石菖蒲
白話文:
「大七氣湯」用於治療情緒不穩定導致臟腑失衡,出現心腹脹滿的症状。配方包括半夏、茯苓(各四錢)、厚朴(三錢)、紫蘇(二錢),加入生姜,水煎服。
「木香流氣飲」用於治療氣機阻滯不通,導致胸膈膨脹、面容虛浮、四肢腫脹的症状。配方包括半夏、厚朴、青皮、紫蘇、香附、甘草(各一錢)、陳皮(二錢)、桂、莪朮、丁皮、大腹皮、麥門冬、檳榔、木香、草果(各六分)、木通(八分)、藿香、白芷(四分)、茯苓、白朮、木瓜、人參、石菖蒲。
加薑、棗,水煎服。
秘傳降氣湯,上盛下衰,氣不升降,頭目昏眩,痰實嘔逆,胸膈不快。怒則氣上,驚則氣亂尤宜。
骨碎補,訶子,草果,五加皮,半夏(各五分),桔梗(五分),桑白皮,地骨皮,枳殼,陳皮,甘草(各一錢),水煎服。
升陽順氣湯,七情所傷,及勞役,飲食不節,滿悶短氣。恐則氣下者尤宜。
白話文:
加薑、棗,用水煎煮後飲用。
這是祕傳的降氣湯,用於上部過盛而下部不足的情況,氣體不能正常升降,導致頭暈眼花,痰多反胃,胸部和腹部感到不舒適。在生氣的情況下,氣息會往上沖;受到驚嚇時,氣息會變得混亂,這款藥方特別適合這些情況。
骨碎補、訶子、草果、五加皮、半夏(各份量為五分)、桔梗(五分)、桑白皮、地骨皮、枳殼、陳皮、甘草(各份量為一錢),用水煎煮後飲用。
這是升陽順氣湯,用於情緒受到傷害,或者因勞累、飲食不當導致的滿腹不舒、短氣等症狀。對於擔心事情會使氣息下降的人,特別適用。
升麻,柴胡,陳皮(各一錢五分),半夏,人參(各三錢),黃耆(四錢),甘草,黃柏(各五分),川歸(一錢),神麯(炒,一錢五分),草豆仁(二錢)
每服五六錢,姜三片,水煎服。
蘇子降氣湯,治中脘不快,心腹脹滿,噎塞喘促,咳嗽痰涎,宿食留飲,脅下支結,及腳氣衝心。方在痰飲門。
分心氣飲,憂思留滯,致使心胸痞悶,脅肋脹滿,噫氣吞酸,頭目昏眩,日漸瘦弱,或大腸虛秘。
白話文:
升麻、柴胡、陳皮各一錢五分,半夏、人參各三錢,黃耆四錢,甘草、黃柏各五分,川歸一錢,神麯(炒)一錢五分,草豆仁二錢,每服五六錢,加薑三片,水煎服。此方名為蘇子降氣湯,可用於治療中脘不快、心腹脹滿、噎塞喘促、咳嗽痰涎、宿食留飲、脅下支結,以及腳氣衝心等症。此外,分心氣飲則可用於治療憂思留滯導致的心胸痞悶、脅肋脹滿、噫氣吞酸、頭目昏眩、日漸瘦弱,或大腸虛秘等症狀。
紫蘇(莖葉,四兩),羌活,半夏,肉桂,青皮,陳皮,桑白皮,大腹皮,木通,芍藥,炙甘草,赤茯苓(各一兩)
每服五六錢,姜三片,棗二枚,燈心十根,水煎。
四磨湯,治七情傷感,上氣喘息,妨悶不食。(方在喘門。)
推氣丸,治三焦痞塞,大便澀,小便赤黃。(方在脹滿門。)
神保丸,治諸氣刺痛,流入背膂及脅下,諸藥不效者。(方在脹滿門。)
白話文:
紫蘇莖葉四兩,羌活、半夏、肉桂、青皮、陳皮、桑白皮、大腹皮、木通、芍藥、炙甘草、赤茯苓各一兩。每次服用五六錢,加入生薑三片、大棗二枚、燈心草十根,水煎服。這個方子叫做四磨湯,可以治療七情傷感、上氣喘息、胸悶不食。另外,推氣丸可以治療三焦痞塞、大便乾燥、小便赤黃;神保丸可以治療各種氣刺痛,蔓延到背部和脅肋,其他藥物无效的情況。
檳榔木香丸,疏導三焦,破痰飲,快氣消食。
木香,檳榔,枳殼,杏仁(去皮,麩炒),青皮(各一兩),半夏曲,皂角(去白,酥炙),郁李仁(去皮。各二兩)
各為末,另以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成膏,更入熟蜜少許,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薑湯下。
九氣丸,治九氣。膈氣、風氣、寒氣、熱氣、憂氣、喜氣、驚氣、怒氣、瘴氣,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疼痛,時作時止。
白話文:
檳榔木香丸:
方劑組成: 檳榔、木香、枳殼、杏仁(去皮,麩炒)、青皮(各一兩)、半夏曲、皂角(去白,酥炙)、郁李仁(去皮,各二兩)
製法: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另取皂角四兩,用漿水一碗搓揉成膏狀,加入少量熟蜜,與藥粉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
功效: 疏通三焦,化痰除飲,消食理氣。
用法: 每服五十丸,用薑湯送服。
九氣丸:
主治: 針對九種氣虛,包括膈氣、風氣、寒氣、熱氣、憂氣、喜氣、驚氣、怒氣、瘴氣,以及積聚堅牢如杯,心腹疼痛,時作時止等症狀。
藥方: 這個部分沒有提供藥方內容。
薑黃,甘草,香附
為末,每服一錢,入鹽少許,百沸湯點,空心服,立效。
賺氣散,治胸膈痞悶,腹脅虛脹,氣不宣通,及傷寒兩脅刺痛攻心。
三稜,蓬朮(煨。各五錢),白朮(三錢),枳殼(一錢),木香(五分)
每服二錢,加姜三片,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用砂糖少許壓下。
分氣紫蘇飲,治心下脹滿,脅痛氣塞,嘔逆不止。(方在喘門)
勻氣散,胸膈脹滿,宿冷不消,心腹刺痛,嘔吐。
白話文:
薑黃、甘草、香附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一錢,加入少許鹽,用沸水沖服,空腹服用,效果顯著。此方名為賺氣散,用於治療胸膈痞悶、腹脅虛脹、氣不宣通,以及傷寒兩脅刺痛攻心。
三稜、蓬朮(煨)、白朮、枳殼、木香各取適量,每次服用二錢,加入薑片三片,用水煎煮,飯前服用,可加入少量砂糖調味。此方名為分氣紫蘇飲,用於治療心下脹滿、脅痛氣塞、嘔逆不止。
勻氣散則用於治療胸膈脹滿、宿冷不消、心腹刺痛、嘔吐。
丁香,檀香,木香,白豆仁(各二兩),藿香,甘草(炙。各八分),砂仁(四兩)
為末,每服兩錢,入鹽一字,沸湯調服。
復元通氣散,氣不宣通流利,並閃挫腰脅氣痛。
茴香(炒),穿山甲(蛤粉炒,二兩),延胡索(炒),白醜(炒),陳皮,甘草(各一兩),木香(一兩五錢)
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一方加乳香、沒藥。)
白話文:
丁香、檀香、木香、白豆仁各二兩,藿香、甘草(炙)各八分,砂仁四兩,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加入鹽少許,用滾水調服。此方名為復元通氣散,主治氣機不暢,不通利,以及閃挫腰脅氣痛。
茴香(炒)、穿山甲(蛤粉炒)、延胡索(炒)、白丑(炒)、陳皮、甘草各一兩,木香一兩五錢,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熱酒調服。另有一方加乳香、沒藥。
清膈丸,因濕熱氣滯。
黃芩,黃連(炒。各五錢),香附(一兩半),蒼朮(二兩)
為末,取黃熟瓜蔞去皮搗爛,和丸綠豆大,每服三五十丸。
桔梗枳殼湯,諸氣痞結滿悶。
桔梗,枳殼(各四錢),甘草(炙,一錢五分)
生薑五片,水煎服。
升降六一湯
白話文:
清膈丸,用於濕熱氣滯。配方為:黃芩、黃連(炒,各五錢)、香附(一兩半)、蒼朮(二兩),研磨成粉末,用黃熟瓜蔞去皮搗爛後混合,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五十丸。
桔梗枳殼湯,用於諸氣痞結滿悶。配方為:桔梗、枳殼(各四錢)、甘草(炙,一錢五分)、生薑五片,水煎服。
升降六一湯,……
香附(六兩,炒),藿香(一兩)
為末,每服二錢,白湯下。
二聖散,諸氣痛。
芫花(醋煮乾,五錢),延胡索(炒,一兩五錢)
二味為細末,每服一錢。
男子元臟氣痛,蔥酒調下。婦人血氣痛,川歸酒下。諸氣痛,薄荷湯下。小腸氣痛,茴香湯下。
勝金散,治男婦一切冷氣。
烏藥(酒浸,微炒),茴香(炒),青皮(去白),良薑(等分)
白話文:
香附六兩炒過,藿香一兩,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白湯送服。此方名為二聖散,主治各種氣痛。芫花用醋煮乾,五錢,延胡索炒過,一兩五錢,兩味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男子元臟氣痛,用蔥酒送服;婦人血氣痛,用川歸酒送服;各種氣痛,用薄荷湯送服;小腸氣痛,用茴香湯送服。此方名為勝金散,治療男女一切冷氣。烏藥用酒浸泡後微炒,茴香、青皮去白,良薑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空心溫酒調下。婦人用姜煎,童便調服。
半夏湯,治上氣嘔吐,不能下食。
半夏(三錢),陳皮,白朮,甘草(炙),桂心(各五錢),人參(一兩),厚朴(二兩)
每服五錢,姜五片,棗三枚,水煎服。
手拈散,一切氣痛。
草果,延胡索,乳香,沒藥,五靈脂(酒拌,炒)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好酒調下。(一方加良薑。)
一人病氣上衝,口中出如煙霧,耳內常鳴,此衝脈逆上。與八物湯加炒黃連(二分),黃柏(三分),數劑而愈。
白話文:
上藥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空腹時用溫酒送服。婦女服用時要用薑煎,小兒服用時用童尿調服。
半夏湯用來治療上氣嘔吐、不能進食。
半夏三錢,陳皮、白朮、甘草(炙)、桂心各五錢,人參一兩,厚朴二兩。
每次服用五錢,加入五片薑和三枚大棗,水煎服。
手拈散用來治療各種氣痛。
草果、延胡索、乳香、沒藥、五靈脂(酒拌炒)等分研成粉末,每次服用兩錢,用好酒送服。(也可以加一些良薑)。
假如有人患有氣上衝,口中呼出如煙霧,耳內常鳴,這是衝脈逆上所致。可以服用八物湯,再加入炒黃連二分、黃柏三分,服用幾劑就會痊癒。
蘇合香丸(《和劑方》。),專能順氣化痰,並治傳屍骨蒸癆瘵,卒暴心痛,鬼魅瘴瘧,赤白下痢,小兒驚搐等症。
沉香,麝香(研),丁香,青木香,訶梨勒(煨,用皮),安息香(另為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膏),香附子(炒,去毛),蓽茇,白朮,白檀香,硃砂(研飛),烏犀角(各二兩),薰陸香(另研),龍腦(研),蘇合油(入安息香膏內)
白話文:
蘇合香丸(《和劑方》)
功效: 此方專門用於順氣化痰,並且治療傳屍骨蒸癆瘵、突然發作的心痛、鬼魅瘴氣引起的瘧疾、赤白痢疾以及小兒驚厥等症。
藥物組成:
- 沉香
- 麝香(研磨)
- 丁香
- 青木香
- 訶梨勒(煨熟,取皮使用)
- 安息香(另研磨成末,用無灰酒一升熬製成膏)
- 香附子(炒制,去毛)
- 蓽茇
- 白朮
- 白檀香
- 硃砂(研磨成粉末)
- 烏犀角(各取二兩)
- 薰陸香(另研磨)
- 龍腦(研磨)
- 蘇合油(加入安息香膏中)
上末,研勻,用安息膏並蜜丸梧子大,空心溫水化下四丸,酒亦可。
白話文:
把上面的粉末混合均勻,再使用安息膏和蜂蜜製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天空腹時服用四粒,可以用溫水溶解或者搭配酒一起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