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三卷 (2)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卷 (2)

1. 耳聾耳鳴

水二盅,煎八分,食遠服。

清神散,頭目不清,耳常重聽。

甘菊花,白殭蠶(各五錢),羌活,荊芥穗,木通,川芎(各四兩),木香,防風(各三錢),石菖蒲(四錢),甘草(二錢)

為末,每服三錢,茶清調下。

通氣散,氣閉耳聾。

木通,木香,枳殼,菖蒲(各五錢),川芎,柴胡,陳皮(各二錢),白芷,羌活,殭蠶(炒),全蠍,蟬蛻(各二錢),甘草(錢半),穿山甲(炮,三錢)

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

荊芥散,風熱上壅,耳閉塞或耳鳴,及出膿。

防風,荊芥,升麻,甘菊,木通,黃芩(炒),羌活,甘草,蔓荊子

水煎服。

《寶鑑》,姜蠍散,耳聾因腎虛所致,十年內一服愈。

乾蠍(四十九個,去躉,洗焙,去風熱),生薑(切片如蠍大,四十九片,開痰)

二味銀石器內炒至干,為末,向晚勿食,夜臥至二兩時,以酒調服,徐徐服盡,儘量飲,至五更時,耳中聞百攢笙響,便自此有聞。

一法五更濃煎蔥白湯一盞服,先三日服黑錫丹,效。又蠍先用糯米半升同炒,又用姜四十九片,放蠍上同炒,去米姜不用,只用蠍。

《寶鑑》,犀角湯,風毒壅熱,胸心痰滯,兩耳虛聾,頭重目眩,神效。

犀角屑,甘菊花,前胡,枳殼(炒),菖蒲,羌活,澤瀉,木通,生地(各五錢),麥冬(二兩),甘草(炙,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水煎,食後溫服。

茯神散,上焦風熱,耳或聾或鳴,四肢滿急,昏悶不利。

茯神(一兩),羌活,柴胡,蔓荊子,薏苡仁,防風,菖蒲,五味,黃耆(各五錢),麥冬(一兩),甘草(炙),薄荷(各三錢)

為末,每服三錢,入生薑三片,煎至五分,食後溫服。

地黃湯,因瘡毒後腎經熱,右耳聽事不真,每心中拂意,則轉覺重,虛鳴疼痛。

生地(一兩半),枳殼,羌活,桑白皮(一兩),甘草,防風,黃芩,木通(各五錢),磁石(搗碎,水淘二三十次,去盡赤汁為度,二兩)

為粗末,每服四錢,用水煎去渣,日三服,不拘時候。

《寶鑑》,蠟彈丸,耳虛聾。

白茯苓(二兩),山藥(炒,三兩),杏仁(炒,一兩半,去皮尖)

三味研末,和勻,用黃蠟十兩,熔化為丸,如彈子大,鹽湯嚼下。有人只以黃蠟細嚼,點好建茶送下亦效。山藥、茯苓、杏仁,皆屬於太陽。山藥大補陰氣,惟杏仁利氣,乃補中有通也。少氣嗌乾者,門冬五味人參湯嚼下。

多飲酒人耳鳴,木香檳榔丸加枳殼、柴胡、大黃、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荊芥。不愈,四物湯。

耳鳴必用當歸龍薈丸。氣實者,神芎丸加檳榔一兩下之。

耳濕腫痛,涼膈散加酒炒大黃半兩,酒浸黃芩、防風、荊芥、羌活,外以桑螵蛸一個,炙存性,麝香二分,枯礬、胭脂,俱為末,摻之。

白話文:

耳聾耳鳴

用水兩盅,煎至剩八分,避開吃飯時間服用。

清神散,用於頭腦不清醒,耳朵經常重聽的狀況。

配方:甘菊花、白殭蠶(各五錢),羌活、荊芥穗、木通、川芎(各四兩),木香、防風(各三錢),石菖蒲(四錢),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茶水調服。

通氣散,用於氣機阻塞導致的耳聾。

配方:木通、木香、枳殼、菖蒲(各五錢),川芎、柴胡、陳皮(各二錢),白芷、羌活、炒過的殭蠶、全蠍、蟬蛻(各二錢),甘草(一錢半),炮製過的穿山甲(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調服。

荊芥散,用於風熱邪氣上壅,導致耳道閉塞或耳鳴,甚至流膿的狀況。

配方:防風、荊芥、升麻、甘菊、木通、炒過的黃芩、羌活、甘草、蔓荊子。

用水煎服。

《寶鑑》中提到,姜蠍散,用於腎虛導致的耳聾,據說十年內服用一次就能痊癒。

配方:乾蠍(四十九個,去除尾部,洗淨烘乾,去除風熱),生薑(切成如蠍子大小的薄片,四十九片,用於化痰)。

將這兩種藥材放入銀質或石質的器皿中炒乾,磨成粉末,傍晚不要吃東西,晚上睡覺到二更時分,用酒調服,慢慢喝完,盡量多喝,到五更時,如果聽到耳中有如同百種樂器齊鳴的聲音,就代表耳朵可以聽見聲音了。

另一種方法是五更時分濃煎一碗蔥白湯服用,先服用三天黑錫丹,效果更好。另外一種方法是將蠍子先用半升糯米一起炒,再加入四十九片生薑,放在蠍子上面一起炒,炒完後將米和生薑去除,只用蠍子。

《寶鑑》中提到,犀角湯,用於風毒鬱積化熱,胸部和心臟痰濕阻滯,導致雙耳虛弱失聰,頭重目眩的狀況,效果顯著。

配方:犀角屑、甘菊花、前胡、炒過的枳殼、菖蒲、羌活、澤瀉、木通、生地(各五錢),麥冬(二兩),炙甘草(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煮,飯後溫服。

茯神散,用於上焦有風熱,導致耳朵時而失聰時而耳鳴,四肢脹滿不適,昏沉悶重。

配方:茯神(一兩),羌活、柴胡、蔓荊子、薏苡仁、防風、菖蒲、五味子、黃耆(各五錢),麥冬(一兩),炙甘草、薄荷(各三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三片生薑,煎煮至剩下一半,飯後溫服。

地黃湯,用於瘡瘍毒素之後,腎經有熱,導致右耳聽力下降,心情不悅時,會覺得耳朵更加重聽,出現虛鳴和疼痛。

配方:生地(一兩半),枳殼、羌活、桑白皮(一兩),甘草、防風、黃芩、木通(各五錢),磁石(搗碎,用水淘洗二三十次,去除紅色汁液,二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粗粉,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後去渣,一天服用三次,不限時間。

《寶鑑》中提到,蠟彈丸,用於耳虛失聰。

配方:白茯苓(二兩),炒過的淮山藥(三兩),炒過的杏仁(一兩半,去皮尖)。

將以上三種藥材研磨成粉,混合均勻,用十兩黃蠟熔化後製成如彈子大小的藥丸,用鹽水嚼服。有人直接細嚼黃蠟,然後喝點好茶也能見效。淮山藥、茯苓、杏仁都屬於太陽經。淮山藥大補陰氣,杏仁則能利氣,屬於補中有通。如果氣虛咽喉乾燥,可以搭配麥門冬、五味子、人參湯嚼服。

經常飲酒導致的耳鳴,可以服用木香檳榔丸,並加入枳殼、柴胡、大黃、甘草、南星、桔梗、青皮、荊芥。如果沒有效果,就服用四物湯。

耳鳴必須使用當歸龍薈丸。如果屬於氣實的狀況,就服用神芎丸,並加入一兩檳榔。

耳朵濕腫疼痛,可以服用涼膈散,並加入酒炒過的大黃半兩,酒浸泡過的黃芩、防風、荊芥、羌活。外用桑螵蛸一個,燒烤至存性,加入麝香二分,枯礬、胭脂,都研磨成粉末,敷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