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八卷 (7)

回本書目錄

第八卷 (7)

1. 赤膿

《玉機微義》曰:赤屬心火,此血受病也。

2. 治赤白痢

香連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

黃連(去蘆,二十兩),吳茱萸(十兩,煎湯浸同炒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五兩,不見火)

上為細末,醋類為丸,如梧桐子大,每空心米飲下。秘法以生薑細茶濃煎吞下,尤妙。

導氣湯,治下痢赤白,裡急後重,日夜無度。

白芍藥(一兩),當歸(五錢),大黃(二錢五分),黃連(一錢),黃芩(二錢五分),木香(一錢),檳榔(一錢)

白話文:

香連丸用於治療冷熱失調,下痢赤白,膿血相雜,裡急後重等症狀。將黃連(去蘆)、吳茱萸(煎湯浸炒至赤色,去茱萸不用)、木香(不見火)研成細末,用醋做丸,丸如梧桐子大,空心用米飲送服。秘法是將生薑用細茶濃煎後吞服,效果更佳。

導氣湯用於治療下痢赤白,裡急後重,日夜無度等症狀。將白芍、當歸、大黃、黃連、黃芩、木香、檳榔等藥物混合煎服。

每服一兩,水煎,食前溫服。

木香枳殼湯,治痢疾裡急後重。開胸膈,進飲食,破滯氣,散內熱。

木香,檳榔,陳皮(去白),黃連,蓬朮(煨),當歸,枳殼(去穰,炒),青皮(去穰。各五錢),香附,黃柏(各一兩半),黑牽牛(取頭末淨一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或七十丸。薑湯下。如腫毒加至二百丸,利五七行,立消。

白話文:

每次服用藥粉一兩,用水煎煮,飯前溫熱服用。木香枳殼湯,主治痢疾裡急後重,可以開胸膈,促進食慾,破除滯氣,散去內熱。藥方包括:木香、檳榔、陳皮(去白)、黃連、蓬朮(煨)、當歸、枳殼(去穰,炒)、青皮(去穰,各五錢)、香附、黃柏(各一兩半)、黑牽牛(取頭末淨一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用少許水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十或七十丸,用薑湯送服。若有腫毒,可增加至二百丸,可促進大小便通暢,迅速消腫。

木香檳榔丸,治症同前。

木香,檳榔,青皮,蓬朮,枳殼,黃柏,大黃(各五錢),香附(二兩),黑醜(取頭末,二兩)

上為末,滴水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白湯下。

黃連阿膠丸,治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

阿膠(炒,二兩),黃連(三兩),茯苓(三兩)

上黃連、茯苓為末,水化阿膠,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下。

木香導滯湯

白話文:

木香檳榔丸可以治療之前提到的症狀。藥方包括木香、檳榔、青皮、蓬朮、枳殼、黃柏、大黃各五錢,香附二兩,黑醜取頭末二兩,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滴水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六十丸,用白湯送服。

黃連阿膠丸則用於治療冷熱不調、下痢赤白、裡急後重、臍腹疼痛、口燥煩渴、小便不利等症狀。藥方包括炒過的阿膠二兩,黃連三兩,茯苓三兩,先將黃連和茯苓研磨成粉末,再將阿膠用清水化開,混合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米湯送服。

木香導滯湯是一種針對某種特定症狀的湯藥,但文中沒有提及具體的藥方內容。

木香(二錢),白芍,當歸,枳殼(各一錢二分),檳榔(一錢五分),大黃(二錢),黃連(一錢)

水煎,食前溫服。

白話文:

這是一帖古方藥物。它包括了:

  • 木香:2兩
  • 白芍、當歸和枳殼:每種1兩2分
  • 檳榔:1兩5分
  • 大黃:2兩
  • 黃連:1兩

服用方法是用水煮沸後,在進餐之前溫熱地喝下去。

3. 純鮮血

傷風而下清血者,宜祛逐之。風傷肝,肝藏血,故下清血者為風也。

上謂下痢純血者死,此亦要看兼症,及以脈參之,未必盡死。予嘗治數人皆生,方用佛手散加阿膠、秦艽、炮薑、地黃、黃連、地榆、蒲黃之類,或以四物湯擇前所加藥一二味增入,不必盡加也。又不可純用寒涼。《衍義》云:有一男子,患血痢,醫用寒涼藥逆制,專用黃連、木香治之,此藥始感便用則可,病久腸虛者不宜服,戒之。又云:地榆性沉、寒、苦,惟下熱血痢則可用,若寒人及水瀉白痢皆未可輕用。

白話文:

感冒導致血便,需要驅散風寒。風邪傷肝,肝臟藏血,所以血便多半是風寒所致。

古書上說血痢純粹是血,就會致命,其實也要看伴隨的症狀和脈象,不一定都會死。我曾經治過好幾個血痢患者都活了下來,用佛手散加上阿膠、秦艽、炮薑、地黃、黃連、地榆、蒲黃等藥,或者用四物湯加入前面所述藥物中的一兩味,不需要全部都加。但是也不要過於寒涼。醫書上記載,曾經有個男子患血痢,醫生用寒涼藥逆着治療,只用黃連和木香來治,這種藥物剛開始的時候可以用,但如果病程長久,腸胃虛弱就不適合服用,要注意。醫書上還說,地榆性寒、苦、沉重,只有治療熱血痢才可以用,如果體寒或者水瀉白痢就不適合輕易使用。

王好古曰:血痢當服胃風湯、膠艾湯之類。

仲景治下痢便膿血者,桃花湯主之。丹溪云:桃花湯為下血虛且寒者而用,非乾薑之溫、石脂之澀且重,不能止其血也。用糯米之甘,以引入腸胃。

《集驗方》治血痢用乾薑燒黑,存性,出火毒,為末。每服一錢,米飲下。

黃連香茹飲,治感暑下痢純血。

白話文:

王好古說:對於血痢,應服用胃風湯、膠艾湯等類型的藥物。

張仲景治療下痢伴有膿血的情況,使用桃花湯來作為主要藥物。丹溪認為,桃花湯是為了那些下血且有寒氣的人而設計的,若沒有乾薑的溫暖、石脂的收斂和沈穩,就無法止住出血。他還提到,使用糯米的甘甜,以引導藥物進入腸胃。

《集驗方》中提到,對於血痢的治療可以使用乾薑燒至黑色,保留其原有性質,去除火毒,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煎好的米飲送服。

「黃連香茹飲」,用於治療因感受暑熱導致的下痢,純粹由血液組成。

清暑益氣湯,治暑病內傷下痢,不思飲食,發熱。

六合湯,治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俱見中暑,出《附余》。)

已上治因暑下痢之劑。

敗毒散,加石蓮肉治下痢熱毒,不進飲食。

倉廩湯,即敗毒散加陳倉米、薑、棗。治下痢赤白,或先因寒邪中臟腑致發熱者。

防風芍藥湯,治泄痢飧泄,身熱脈弦,腹痛而渴,及頭疼微汗。

白話文:

「清暑益氣湯」,用於治療暑季疾病引發的內傷下痢,患者對食物沒有胃口,伴有發熱症狀。

「六合湯」,用於治療潛伏的熱症所引起的煩躁不寧,或者發展為痢疾(均見於中暑情況,出自《附餘》一書)。以上藥方都是針對因暑季引起下痢的治療。

「敗毒散」,加上石蓮肉,用於治療下痢伴隨熱毒,且患者無進食慾望。

「倉廩湯」,是將敗毒散加上陳倉米、薑、棗的配方,用於治療下痢現象帶有赤白兩種顏色,或是先前由寒邪侵襲臟腑導致發熱的狀況。

「防風芍藥湯」,用於治療因洩瀉、飧洩(一種消化不良的病症)所引起的下痢,患者會出現身體發熱、脈搏緊繃、腹部疼痛以及口渴的情況,同時也可能出現頭痛和輕微出汗的症狀。

防風,白芍,黃芩

各四錢,水煎,食前通口服。

已上治痢疾身熱者之劑。

丹溪治血痢。

乾薑(一錢),當歸(二錢五分),烏梅(三個),黃柏(一錢五分),黃連(三錢)

水煎,食前服,或加枳殼。

丹溪治血痢後重熱盛者。

大黃,黃連,黃芩,黃柏,枳殼,當歸,白芍,滑石,桃仁,甘草,白朮

白話文:

防風、白芍、黃芩各四錢,水煎,飯前服用,此方用於治療痢疾伴有發熱的症狀。丹溪先生治療血痢的方子:乾薑一錢,當歸二錢五分,烏梅三個,黃柏一錢五分,黃連三錢,水煎,飯前服用,可加枳殼。丹溪先生治療血痢之後,餘熱未消的方子:大黃、黃連、黃芩、黃柏、枳殼、當歸、白芍、滑石、桃仁、甘草、白朮。

上各等分為末,或作丸,用麵糊或神麯糊丸服。又云:誤服熱藥及澀藥,毒氣犯胃者,當歸審以祛其毒。

當歸導氣湯,治膿血,利無度,腹中痛。

當歸,芍藥(各一錢),甘草(一錢五分),青皮(七分),槐花(七分),生地(酒洗,二錢)

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前溫服。若後重加木香、檳榔末各三分,澤瀉五分,小便利去澤瀉。

茜根丸,治一切毒痢及蠱注,下血如雞肝,心煩腹痛。

白話文:

以上方劑均需研磨成粉末,或者製成丸狀服用。如果不慎誤服了燥熱或收斂性的藥物,導致毒素侵犯到胃部,可以使用當歸來評估並去除其中的毒性。

「當歸導氣湯」主治大便帶有黏液和血液的情況,以及排便次數過多且腹部疼痛不適的情形。配方包括:

  • 當歸 1 錢
  • 芍藥 1 錢
  • 甘草 1 錢5分
  • 青皮 7 分
  • 槐米 7 分
  • 生地黃 (用酒清洗後再加入) 2 錢

用水兩杯煮沸,然後減量至一杯,於進餐之前趁熱飲用。如果有嚴重的大便困難症狀,可添加木香和檳榔粉末各 3 分,以及澤漆 5 分;如果尿液正常則不用添加澤漆。

「茜根丸」適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急性痢疾和因食物中毒所引發的出血症狀,例如像雞肝一樣的鮮紅色血液,伴隨著心煩意亂和腹部疼痛。

茜根,升麻,犀角,地榆,當歸,黃連,枳殼(炒),白芍

上等分為末,醋米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下。

潔古,蒼朮地榆湯,治脾經受濕下痢。

蒼朮(三兩),地榆(一兩)

上每服一兩,水二盅,煎至一盅,食遠溫服。

丹溪青六丸,治血痢,清濕熱,補脾消瘀血。用此止痛活血消食,酒糊為丸。(方在泄瀉門。)

當歸芍藥湯,治血虛而下血痢。

白話文:

茜根、升麻、犀角、地榆、當歸、黃連、枳殼(炒)、白芍等藥材,以等量研磨成粉末,用醋米糊做成丸子,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送服。

另外,蒼朮地榆湯,用於治療脾經受濕引起的腹瀉。取蒼朮三兩、地榆一兩,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兩盅煎至一盅,飯後溫服。

丹溪青六丸,則用於治療血痢,具有清濕熱、補脾消瘀血的功效。用此方止痛活血消食,以酒糊做成丸子。(具體方劑請參閱泄瀉門)。

當歸芍藥湯,用於治療血虛引起的腹瀉帶血。

當歸,川芎(各一錢五分),芍藥(酒炒,三錢),生地,黃連(酒炒),木香(各一錢)

水煎,食前服。

黃芩芍藥湯,治火熱下痢膿血。

黃芩(五錢),甘草(炙,一錢),芍藥(炒,三錢)

水煎,食前服。

大黃湯,治泄痢久不愈,膿血稠黏,裡急後重,日夜無度,久不愈者,用此微利。

大黃一兩,用好酒二盅浸半日,煎至一盅,去大黃,分為二服,如未止再服盡,以利為度。後服芍藥湯和之,利止再服黃芩芍藥湯,以徹其毒也。

白話文:

當歸、川芎各一錢五分,芍藥(酒炒)三錢,生地、黃連(酒炒)、木香各一錢,水煎,飯前服用。此為黃芩芍藥湯,用於治療火熱下痢膿血。

黃芩五錢,甘草(炙)一錢,芍藥(炒)三錢,水煎,飯前服用。

大黃湯則用於治療久瀉不止,膿血稠黏,里急後重,日夜腹瀉不止,久治不癒的患者。取大黃一兩,用好酒兩盅浸泡半日,煎煮至一盅,去渣,分為兩次服用,若未止瀉則繼續服用至瀉止為度。之後服用芍藥湯以緩和腸胃,瀉止後再服用黃芩芍藥湯,徹底清除毒素。

劉宗厚云:此乃陽明經盪滌之藥,用酒煎者,欲其上至頂巔,外徹皮毛也。

芍藥湯,治腹痛下痢膿血,日久無度,裡急後重。是以行血則便膿自愈,調氣而後重自除。

白芍(一兩),當歸,黃連(各五錢),檳榔,木香(各二錢),桂(二錢五分),大黃(三錢),黃芩(五錢),甘草(炙,二錢)

上每服五錢,水煎,食遠溫服。如痢不減加大黃。

劉宗厚云:此行血調氣,不熱之藥也。大凡用藥之雜與用藥之多者,難以細分經絡,當觀其大體如何,此太陽桂枝例藥也。

白話文:

劉宗厚說,這藥方屬於陽明經的蕩滌藥,用酒煎煮,目的是讓藥力上達頭頂,外透皮膚毛髮。

芍藥湯可以治療腹痛、下痢、膿血,而且病症持續時間長,排便急迫,且有肛門下墜感。藥方通過行血止痢,調節氣血,就能使膿血自愈,排便急迫和肛門下墜感也能自然消失。

藥方由白芍一兩,當歸、黃連各五錢,檳榔、木香各二錢,桂枝二錢五分,大黃三錢,黃芩五錢,甘草(炙)二錢組成。

每次服用五錢,水煎,飯後溫服。如果痢疾沒有減輕,可以加大黃的用量。

劉宗厚說,這個方子具有行血調氣,不熱的特性。一般來說,藥物種類繁多、用量複雜的藥方,很難精準地分辨其經絡歸屬,應該主要觀察藥方的大體功效,這就像太陽經的桂枝藥方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