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三十卷 (17)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十卷 (17)

1. 痔漏門

秦艽羌活湯,治痔漏,成塊,下垂疙瘩,不任其癢。

升麻根,柴胡,甘草(炙),麻黃根(各五分),黃耆,秦艽(各一錢),防風根(七分),藁本(三分),細辛(炒),紅花(少),羌活根(一錢三分),水煎服。

治痔有蟲咬,穀道癢,或下膿血多。

取槐白皮濃煎汁,安盆中,坐熏之,塞其穀道,湯冷更暖之,良久欲大便,當蟲出,不過三度即愈。如用末,綿裹納下部。

淋渫藥,治下部痔腫,大腸頭癢痛。

威靈仙,枳殼(麩炒。各一兩)

上為粗末,熬水熏洗,冷即再暖,臨臥避風洗三次,挹干貼蒲黃散。

丹溪治腸風痔漏,有蟲如絲細,黑頭,取去除根。

瞿麥(半斤),豬牙皂角(一寸)

上為末,入豬腰子一雙內,用米泔煮,空心食之,少頃肚痛上攻,蟲皆隨出,作地坑埋之。薄粥補之。

當歸郁李仁湯,治痔漏大便硬,努出大腸頭下垂,多血,苦痛不能忍。

皂角仁(另研細末,調服),郁李仁,秦艽(各一錢),麻子仁(一錢半),當歸梢,生地黃,蒼朮(各五分),澤瀉(三分),枳實(七分),大黃(三錢,煨)

上除皂角仁研細末,余藥銼如麻豆大,水三大盞,煎一盞,去渣,入皂角末,調在內,空心食前,候宿食消盡服之。忌風寒處大小便。如欲涼大腸、寬大腸,則用枳殼去穰,入巴豆,鐵線纏,煮透,去巴豆,入藥用。若丸藥則搗爛用,煎藥則乾用。

治腸痔,每大便下血,槐樹上木耳,取末之。飲服方寸瘥,日三服良。

治腸痔多年不瘥,下血不止。

木賊,枳殼(各二兩),乾薑(一兩),大黃(一分)

四味並銼一處,入銚子內,炒黑色,存性,三分,搗羅,溫粟米湯調,食前服二錢匕,甚妙。

治痔漏瘡方

雞子(一個煮熟,去黃取白,切炒),明礬(如皂角子大,匙上枯過,用三分)

上為末。用溫湯洗淨,拭乾,用紙捻點藥送入瘡孔內,立效。日三易。

又方

穿山甲(一兩,燒存性),肉豆蔻仁(三個)

同為末,米飲調二錢服。治氣痔膿血甚者,刺蝟皮一兩,燒服,中病即已,不必盡劑。

治痔,神應散,治五種腸風下血。上廁糞前有血名外痔,糞後有血名內痔,大腸不收名脫肛,穀道四面有胬肉名奶痔,頭上有孔漏出名腸風,並治之。

黃牛角䚡(一枚,酌中老,捶碎),蛇蛻皮(一條,白者),豬牙皂角(七莖),穿山甲(七片),刺蝟皮(一兩,銼)

上五味細銼,入甕瓶內,以黃泥封固,候乾,先用小火燒令煙出,後用大火煅令通赤為度。取出攤開,候冷,搗羅為末,服時先令患者臨臥時細嚼胡桃仁一個如糊,用無灰好酒一盞送下,不可言語便睡,至五更時,以溫酒調下藥末三錢,至辰時,更進一服,雖年久,不過三服,立效。

白話文:

[痔漏門]

秦艽羌活湯: 這個方子治療痔瘡、肛漏,症狀是患處形成腫塊,向下垂落的疙瘩,並且搔癢難耐。

藥方組成:升麻根、柴胡、炙甘草、麻黃根(各用五分)、黃耆、秦艽(各用一錢)、防風根(用七分)、藁本(用三分)、炒細辛、少許紅花、羌活根(用一錢三分)。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針對痔瘡有蟲咬、肛門癢,或流膿血多的情況:

取槐樹的白皮,濃煎成汁,放在盆中,人坐於盆上熏蒸,並用藥汁塞入肛門,藥汁冷了就再加熱,持續一段時間,當有便意時,蟲子就會隨之排出,通常三次就能痊癒。如果使用藥末,則用棉布包裹塞入肛門。

淋渫藥: 用來治療肛門腫痛,大腸頭(指肛門內側)的搔癢疼痛。

藥方組成:威靈仙、麩炒枳殼(各用一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用水煎煮後熏洗患處,藥汁冷了就再加熱,睡前避風洗三次,擦乾後敷上蒲黃散。

丹溪治療腸風痔漏的方法: 這種痔瘡會有像細絲一樣的蟲子,頭部是黑色的,必須將蟲子連根去除。

藥方組成:瞿麥(半斤)、豬牙皂角(一寸長)。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放入豬腰子一對內,用米泔水煮熟,空腹吃下,不久就會腹痛,蟲子會隨之排出,挖坑埋掉。之後喝些稀粥來補充體力。

當歸郁李仁湯: 這個方子治療痔漏,大便乾硬,導致直腸頭脫出下垂,出血多,疼痛難忍。

藥方組成:皂角仁(另外研成細末,調服)、郁李仁、秦艽(各用一錢)、麻子仁(用一錢半)、當歸梢、生地黃、蒼朮(各用五分)、澤瀉(用三分)、枳實(用七分)、煨大黃(用三錢)。

除了皂角仁另外研成細末,其他藥材都切成如麻豆大小,用水三大碗煎煮成一碗,去除藥渣,再加入皂角末調勻,在空腹、飯前食用,等宿食消化後再服用。服用期間,要避免吹風受寒,也要避免大小便時用力。如果想要使大腸涼潤、寬鬆,則使用去除內瓤的枳殼,加入巴豆,用鐵絲纏繞,煮透後去除巴豆,入藥使用。如果是製成藥丸,則搗爛使用;如果是煎藥,則乾燥後使用。

治療腸痔,每次大便都會出血的方法: 取槐樹上的木耳,磨成末服用,每次服用一小撮,每天三次,效果很好。

治療多年不癒,出血不止的腸痔:

藥方組成:木賊、枳殼(各用二兩)、乾薑(用一兩)、大黃(用一分)。

將四種藥材切碎,放入鍋中炒至黑色,保留藥性,取三分磨成末,用溫熱的米湯調服,飯前服用二錢,效果非常好。

治療痔漏瘡的藥方:

藥方組成:雞蛋一個(煮熟,去黃留白,切碎炒過)、明礬(如皂角子大小,在湯匙上加熱枯過,用三分)。

將以上藥材磨成末。用溫水洗淨患處,擦乾,用紙捻蘸取藥末送入瘡孔內,效果迅速,每天更換三次。

另一個治療痔漏瘡的藥方:

藥方組成:穿山甲(用一兩,燒至保留藥性)、肉豆蔻仁(用三個)。

一起磨成末,用米湯調服二錢。對於氣痔膿血很多的,可以用刺蝟皮一兩,燒後服用,症狀減輕就停止用藥,不必全部服用。

神應散: 這個方子治療各種腸風下血的痔瘡。大便前出血的叫外痔,大便後出血的叫內痔,大腸無法收縮的叫脫肛,肛門四周有贅肉的叫奶痔,頭部有孔漏出的叫腸風,這些都能用這個方子治療。

藥方組成:黃牛角尖(選擇中年老牛的,捶碎)、蛇蛻皮(用白色的一條)、豬牙皂角(七莖)、穿山甲(七片)、刺蝟皮(一兩,切碎)。

將以上五種藥材切碎,放入瓦罐中,用黃泥封好,等乾燥後,先用小火燒至冒煙,再用大火煅燒至通紅。取出攤開,等冷卻後磨成末,服用時先讓患者在睡前細嚼一個胡桃仁如糊狀,用一杯溫熱的好酒送服,不可說話,立即睡覺。到五更天時,用溫酒調服藥末三錢,到早上再服一次。即使是多年的老毛病,通常服用不超過三次就會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