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三十卷 (15)

回本書目錄

第三十卷 (15)

1. 痔漏門

痔者,肛門內外有㿔脹疼者是也。東垣謂:濕熱風燥,四氣相合而致也。痔有五種,謂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也。古方又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痔、鼠奶、螻蛄等痔之名不一,究其所因,亦不過久嗜辛熱、炙煿、新酒,及房勞、憂思、蘊積熱毒、憤郁之氣所致也。或藏於肛門之內,或突於肛門之外。

若蘊毒深者其狀大,蘊毒淺者其狀小。大者如蓮花、雞冠、核桃之狀,小者如牛奶、雞心、櫻桃之類。久而不愈,有妨行坐,或出鮮血,或流膿水則成漏矣。治法:在外者宜點之、洗之;在內者宜祛其風而除其濕,消其熱而解其毒,斯得治之法矣。

東垣,秦艽蒼朮湯,治痔疾,若破謂之痔漏,大便秘澀,必作大病。此由風熱乘食飽不通,氣逼大腸而作也。受病者,燥氣也。為病者,胃濕也。胃刑大腸則化燥火,以乘燥熱之實,勝風附熱而來,是濕熱風燥,四氣相合。故大腸頭成塊者,濕也。作大病者,風也。若大便燥結者,主病兼受火邪也。

熱結不通,去燥屎者,其西方肺主諸氣,其體收下,亦助疾病為邪,須當破氣藥兼之,治法全矣。服之其疾立愈,不可作丸,以銼,湯與之,效如神。

秦艽(一錢,去蘆),澤瀉(三分),蒼朮(制,七分),防風根(五分),桃仁(去皮,一錢,另研),當歸根(三分,酒洗,第一服藥用身),黃柏(去皮,酒洗五分),大黃(少許,雖大便秘澀,亦可多用),檳榔(一錢,細末調服之),皂角仁(燒存性,去皮,一錢,搗細末調下服之)

上除檳榔、桃仁、皂角仁三味,候煎成藥,研勻調入外,余㕮咀,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二分,去渣,入前三味,再上火煎至一盞,空心熱服,待少時,以美膳壓之,不犯胃氣也。服藥日忌生冷硬物,及酒面大料物,乾薑之類,犯之則藥無效。如有白膿,加五朵白葵花,須除萼去心,細剪入,青皮五分,不去白,入上藥同煎。

又用木香三分,為細末,同檳榔等三味,再上藥同煎,依上法服餌。古人以此疾多以歲月除之,此藥一服立愈。若病久者,再服必愈。

秦艽白朮丸

秦艽(去蘆),歸梢(酒洗),桃仁(酒浸去皮尖,另研。各一兩),地榆(三錢),澤瀉,皂角仁(燒存性,去皮。各半兩),枳實(麩炒),白朮(各半兩)

上為細末,和桃仁泥研勻,煎熱沸湯,麵糊丸,雞頭大,焙乾,白湯下,空心,宿食消盡服之。少時以美膳壓。忌生冷、硬物、冷水、菜並濕面、酒,及五辣辛熱大料物之類,犯之則藥無驗。十服必愈。

蒼朮澤瀉丸

蒼朮(四兩,去皮),澤瀉,枳實,秦艽(各二兩),地榆,皂角子(燒存性。各一兩)

上為細末,燒餅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米飲湯或酒下。

白話文:

痔漏門

痔瘡是指肛門內外腫脹疼痛的疾病。東垣(指李杲)認為,濕熱風燥四種邪氣互相結合而導致痔瘡。痔瘡分為五種:牡痔、牝痔、脈痔、腸痔、血痔。古代還有酒痔、氣痔、蟲痔、翻花痔、鼠奶、螻蛄等不同的名稱,但究其原因,大多是因為長期食用辛辣、炙烤、新釀的酒類,以及房事過度、憂思過度、積聚熱毒、鬱悶之氣等因素造成。痔瘡有的藏在肛門內,有的則突出於肛門外。

毒素積聚深則痔瘡較大,積聚淺則痔瘡較小。大的像蓮花、雞冠、核桃,小的像牛奶、雞心、櫻桃。如果久治不癒,會影響行走坐臥,甚至出血或流膿水,就發展成痔漏了。治療方法:外痔宜點藥、清洗;內痔則需祛除風濕,消散熱毒,這樣才能治癒。

東垣的秦艽蒼朮湯,治療痔瘡有效。如果痔瘡破裂稱為痔漏,大便秘結,則會導致更大的疾病。這是因為風熱之邪乘虛而入,飲食飽滯不通,氣血逼迫大腸而引起的。感受此病的根本原因是燥邪,發病的關鍵在於胃濕。胃失和則化生燥熱之火,燥熱之邪與風熱相合而發病,故大腸頭部成塊是濕邪的表現,病情加重是風邪的表現。大便乾燥結滯,則說明病情兼夾了火邪。

熱結不通,需去除燥屎。西方之肺主一身之氣,其氣體下降,也會助長病情,所以必須配合破氣藥物治療,才能治癒。服用此藥後,病情立即好轉,不可做成丸劑,應將藥材研磨後煎湯服用,療效神奇。

秦艽(一錢,去蘆根)、澤瀉(三分)、蒼朮(炮製,七分)、防風根(五分)、桃仁(去皮,一錢,另研磨)、當歸根(三分,酒洗,第一劑藥使用帶根的)、黃柏(去皮,酒洗,五分)、大黃(少量,即使大便秘結,也可多用)、檳榔(一錢,研成細末調服)、皂角仁(燒成灰存性,去皮,一錢,搗成細末調服)

除了檳榔、桃仁、皂角仁三味藥材,先煎煮其他藥材,研磨均勻後再加入前三味藥材,其余藥材嚼碎,一劑藥,用水三碗,煎至一碗二分,去渣,加入前三味藥材,再煎至一碗,空腹熱服,稍待片刻,用美味的食物壓住藥性,以免傷及胃氣。服藥期間忌食生冷堅硬的食物、酒、面食、大料、乾薑等,違犯禁忌則藥效失效。如有白色膿液,可加入五朵白葵花(須去除萼片和花蕊,細剪後加入),青皮(五分,不去白皮),與其他藥材一起煎煮。

還可用木香(三分),研成細末,與檳榔等三味藥材,一起煎煮,按上述方法服用。古人治療此病需耗費數年時間,而此藥一劑即可痊癒。久病者,再服一劑即可痊癒。

秦艽白朮丸

秦艽(去蘆根)、當歸梢(酒洗)、桃仁(酒浸去皮尖,另研磨,各一兩)、地榆(三錢)、澤瀉、皂角仁(燒成灰存性,去皮,各半兩)、枳實(麩炒)、白朮(各半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與桃仁泥混合研磨均勻,用熱開水調成麵糊狀丸劑,做成雞頭大小,烘乾,用白開水送服,空腹服用,待宿食消化完畢後服用。稍待片刻,用美味的食物壓住藥性。忌食生冷、堅硬的食物、冷水、蔬菜、濕面、酒以及辛辣刺激的大料等,違犯禁忌則藥效失效。服用十劑即可痊癒。

蒼朮澤瀉丸

蒼朮(四兩,去皮)、澤瀉、枳實、秦艽(各二兩)、地榆、皂角子(燒成灰存性,各一兩)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燒餅做成丸劑,如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米湯或酒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