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八卷 (2)

回本書目錄

第八卷 (2)

1. 王節齋治瘧活套

柴胡,白朮(各一錢),蒼朮(一錢,以上三味,瘧疾必用之),陳皮(七分),粉草(炙,五分),乾葛(一錢二分。),若一日一發及午前發者,邪在陽分,加枯黃芩、茯苓、半夏(各一錢),熱甚頭疼再加川芎、軟石膏(各一錢),口渴加石膏、知母、麥冬(各一錢)。

白話文:

瘧疾患者,必用柴胡、白朮各一錢,蒼朮一錢。再加陳皮七分、粉草(炙)五分、乾葛一錢二分。如果一天發作一次,並且在午前發作,說明邪氣在陽分,需要加黃芩、茯苓、半夏各一錢。如果發熱嚴重,頭疼厲害,再加川芎、石膏各一錢。口渴的話,就加石膏、知母、麥冬各一錢。

若間日或三日發,午後或夜發者,邪在陰分,加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酒炒知母(各一錢),酒洗紅花、酒炒黃柏(各四分),提起陽分,可截之。

若間一日連發二日,或日夜各發者,氣血俱病,加八物湯,再加黃耆補之。

若陽瘧多汗,用黃耆、人參、白朮以斂之。無汗,柴胡、蒼朮、白朮、黃芩、乾葛以發之。

白話文:

如果瘧疾發作時間是隔一天或三天,而且是在下午或晚上發作,說明邪氣在陰分,要加川芎、當歸、酒炒芍藥、熟地、酒炒知母(各一錢),酒洗紅花、酒炒黃柏(各四分),提升陽氣,可以抑制瘧疾。

如果瘧疾發作時間是一天發作一次,持續兩天,或者白天晚上都發作,說明氣血都病了,要加八物湯,再加黃耆來補氣。

如果陽瘧症狀是多汗,要用黃耆、人參、白朮來收斂汗液。如果沒有汗,要用柴胡、蒼朮、白朮、黃芩、乾葛來發汗。

若陰瘧多汗,用當歸、白芍、熟地黃、黃耆、黃柏以斂之。無汗,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以發之。

若病人胃氣弱,飲食之,若服截藥,傷脾胃而少食者,加人參(一錢半),酒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

若傷食痞悶或有食積者,加神麯、麥芽、枳實(炒。各二錢)。

若痰盛,加薑製半夏、南星、枳實(炒。各一錢),黃芩、黃連(各六分)。

白話文:

如果陰瘧症患者多汗,就用當歸、白芍、熟地黃、黃耆、黃柏來收斂止汗。如果沒有汗,就用柴胡、蒼朮、川芎、紅花、升麻來發汗。

如果病人胃氣虛弱,飲食不佳,或服用藥物傷脾胃導致食慾不振,就加人參(一錢半)、酒炒芍藥、大麥芽(各一錢)。

如果傷食導致胸悶或有食積,就加神麴、麥芽、枳實(炒。各二錢)。

如果痰多,就加薑製半夏、南星、枳實(炒。各一錢),黃芩、黃連(各六分)。

若欲截之,加檳榔、黃芩、青皮、常山(各一錢),烏梅肉(三枚)。

若日久虛瘧,寒熱不多,或無寒而但微熱者,邪氣已無,只有八物湯加柴胡、黃芩、黃耆、陳皮以滋補氣血。

白話文:

如果想要止血,可以加檳榔、黃芩、青皮、常山各一錢,烏梅肉三枚。

如果久病虛寒瘧疾,寒熱不明显,或者没有寒症只微微發熱,說明邪氣已經消除,可以用八物湯再加上柴胡、黃芩、黃耆、陳皮来滋補氣血。

2. 瘧母

《濟生》,鱉甲飲子,瘧久不愈,脅下痞滿,腹中結塊,名曰瘧母。

草果,鱉甲(醋炙),黃耆,白朮,白芍,厚朴(薑製),檳榔,橘紅,川芎,甘草(炙)

各等分,每服四錢,水一盅,姜七片,棗一枚,烏梅少許,煎服。

白話文:

《濟生》中的「鱉甲飲子」是用來治療長期不能痊癒的瘧疾,症狀包括肋骨下方有硬塊、腹部內臟也有腫瘤,俗稱為「瘧母」。配方包含:草果、鱉甲(使用醋炒)、黃耆、白朮、白芍、厚朴(使用薑汁處理過)、檳榔、橘紅、川芎和甘草(經過烤焦)。所有材料均需等量混合,每次服用四兩,加入一杯水、七片老薑、一個大棗和一些烏梅,煮沸後再喝下去。

又方,治瘧母。

鱉甲(醋炙,二兩),三稜,莪朮,香附(俱醋炒。各一兩半),橘紅(一兩),阿魏(五兩)

上醋糊為丸,梧子大,薑湯下三十丸。

瘧母丸

青皮,桃仁,紅花,神麯,麥芽,鱉甲(醋炙),三稜,蓬朮,海粉,香附(俱用醋煮)

白話文:

【瘧母丸】

青皮,桃仁,紅花,神麯,麥芽,鱉甲(醋炙),三稜,蓬術,海粉,香附(皆用醋煮)。

以上材料,混合後製成丸狀,大小如梧桐籽,服用時以薑湯送下三十粒。

上用神麯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湯下。

十將軍丸,久瘧有瘧母不瘥,或腹疼。

三稜(去毛,土炒),蓬朮(生用),青皮(去白),橘紅(各一兩),草果(去殼),常山(各二兩),砂仁,檳榔,烏梅,半夏(泡。各一兩)

上先將常山、草果二味,銼,好酒醋各一碗,入瓦器內,先浸一宿,後入八味藥,同浸至晚,炭火煮乾,取出曬,如無日色,用火焙乾,為末,酒醋各半,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白湯吞下,日進三服。忌生冷、魚腥、鹹酸、油膩、面、諸死毒物,服四兩或八兩乃除根。凡有積聚及行瘴濕地方並宜服。

白話文:

將神麴糊製成丸藥,大小如梧桐子。每次服用五七十丸,用白湯送服。此為十將軍丸,適用於長期瘧疾,伴有瘧母不愈或腹痛的患者。將三稜(去毛,土炒)、蓬朮(生用)、青皮(去白)、橘紅(各一兩)、草果(去殼)、常山(各二兩)、砂仁、檳榔、烏梅、半夏(泡,各一兩)等藥材,先將常山、草果兩味藥材切碎,用好酒醋各一碗浸泡一夜,然後加入其他八味藥材一同浸泡至晚上,用炭火煮乾,取出曬乾,若無陽光則用火焙乾,研磨成粉末,用酒醋各半調成糊狀,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藥。每次服用三四十丸,用白湯吞服,每日服用三次。忌食生冷、魚腥、鹹酸、油膩、麵食及各種毒物,服用四兩或八兩即可根治。此方也適合治療積聚和瘴氣濕氣等症。

小兒瘧疾痞塊。

生地,白芍(各一錢半),陳皮,川芎,黃芩,半夏(各一錢),粉草(二分)

姜水煎,調鱉甲末服。

白話文:

這是一帖治療小孩瘧疾和腹部腫脅痛的藥方:

  • 生地:1兩半
  • 白芍:1兩半
  • 鮮橘皮 (俗稱「陳皮」):1兩
  • 川芎:1兩
  • 黃芩:1兩
  • 半夏:1兩
  • 粉草:2分

用老薑汁煮沸後服用,再加入鱉甲粉末調勻。

3. 瘧脹

秋深久瘧,胸中無物,又無痰癖,腹高而食少,俗謂瘧氣入腹,宜,蒼朮湯,主之。

蒼朮(四兩),草烏頭(一錢),杏仁(三十個)

上分作三服,水煎,一日服盡愈。

白話文:

深秋時節,久患瘧疾,胸中空空如也,也沒有痰濕積聚,腹部隆起卻食慾不振,民間俗稱瘧氣入腹,應當服用蒼朮湯治療。

配方:蒼朮四兩,草烏頭一錢,杏仁三十個。

用法:將以上藥材分成三劑,水煎服,一天服完,即可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