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三卷 (14)
第三卷 (14)
1. 外障
經云: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從下上者,陽明病。從外走內者,少陽病。凡赤脈翳初從上而下者,屬太陽,以其主表,其病必連眉稜骨痛,或腦項痛,或半邊頭腫,治法宜溫之散之,如簡要夏枯草散,東垣選奇湯之類。
《簡要》,夏枯草散,目珠痛,至夜則痛甚,或用苦寒眼藥點上反疼甚者,神效。蓋目珠者,連目本,目系屬厥陰經,夜疼甚,及苦寒點之反甚者,夜與寒皆陰故也。丹溪謂夏枯草稟純陽之氣,故治厥陰目疼如神。又治眉稜骨痛,目翳從上下者累效。治翳必與退云丸相兼服尤妙。
夏枯草,香附子(各二兩),甘草(四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茶清調下,才下咽,即痛減。
東垣,選奇湯,眉稜骨痛,目翳從上下者尤妙。
防風,羌活(各三分),甘草(三錢,夏月生用),酒芩(一錢,冬不用,如能食及熱痛加之)
分作為三服,水煎食後稍熱服,當徐服之。
羊肝丸,目翳從下上者,從內眥出外者神效。又補肝氣虛弱。
羯羊肝(一具,新瓦盆中煿了焙之,只用一半),甘菊,羌活,柏子仁,細辛,官桂,白朮,黃連(各一兩半),五味子(五錢)
煉蜜為丸,桐子大,空心,溫湯下三十丸。
東垣,神仙退云丸,一切翳暈,內外脹昏無睛者,累效。又治翳從外眥入內,此為少陽,主於半表裡也,宜和解之,此方神妙。
川芎,川歸(各一兩半),犀角(酒洗),枳實,川楝子,蟬蛻,甘菊(各六錢),薄荷葉(不見火),瓜蔞仁(生者。各六錢),蛇蛻,蜜蒙花,荊芥穗(各二錢),此三味與甘草同焙乾,去甘草不用。地骨皮,白蒺藜(炒去刺),羌活,生地(酒洗焙乾。各一錢),木賊(一兩半,去節,童便浸一夜,焙乾)
為細末,煉蜜丸,每一兩分作十丸,米湯調服,日進二三丸,食後服。婦人,當歸湯,有氣者,木香湯下,在人消息之。
白話文:
[外在疾病]
經典醫書中提到:眼睛疼痛,紅血絲從上方延伸到下方,這是太陽經的問題。從下方延伸到上方,是陽明經的問題。從外側向內側走,則是少陽經的問題。凡是由上往下延伸的紅血絲,屬於太陽經,因為它主要影響表面組織,病人可能會連帶出現眉骨痛,或是頭後部痛,甚至是一側頭部腫脹。治療方法應著重於溫暖和散寒,例如夏枯草散,東垣選奇湯等。
在《簡要》一書中,夏枯草散可以緩解眼球劇烈疼痛,尤其是夜晚時疼痛加劇的情況。對於使用苦寒性質的眼藥反而疼痛更厲害的,這藥方極為有效。眼球與眼底的神經系統相關,屬於厥陰經,夜晚疼痛加重,以及苦寒藥物使病情惡化的,是因為夜晚和寒冷都屬陰性。丹溪認為夏枯草含有純粹的陽性能量,所以能神奇地治療厥陰經引起的眼痛。此方也能有效治療眉骨痛,以及由上到下的視力障礙。若要治療視力障礙,最好搭配退雲丸服用。
夏枯草、香附子(各60克)、甘草(12克),研磨成細粉,每次服用4.5克,以茶水調服,吞下後即可減輕疼痛。
東垣的選奇湯,對眉骨痛以及由上到下的視力障礙有奇效。
防風、羌活(各9克)、甘草(9克,夏季可生用)、酒芩(3克,冬季不用,若能進食且感到熱痛可加入)
分三次服用,用水煎煮,飯後稍熱時服用,慢慢喝下。
羊肝丸,對於從下往上,或從內眼角到外眼角的視力障礙有神奇效果。此外,還能補充肝臟的氣力。
羯羊肝(一副,新瓦盆中烤乾,僅使用一半)、甘菊、羌活、柏子仁、細辛、官桂、白朮、黃連(各45克)、五味子(15克)。
以蜂蜜製成丸狀,大小如桐子,空腹時,溫水送服30粒。
東垣的神仙退雲丸,對於各種視力障礙,包括內外視力模糊,以及沒有瞳孔的症狀,均有顯著療效。此外,此方也適用於從外眼角進入內眼角的視力障礙,這是少陽經的問題,需調和表裡。此方非常神奇。
川芎、川歸(各45克)、犀角(酒洗)、枳實、川楝子、蟬蛻、甘菊(各18克)、薄荷葉(不要燒)、瓜蔞仁(生者。各18克)、蛇蛻、蜜蒙花、荊芥穗(各6克),將這三種材料與甘草一同烘乾,然後去除甘草不用。地骨皮、白蒺藜(炒去刺)、羌活、生地(酒洗烘乾。各3克)、木賊(45克,去節,用童子尿浸泡一夜,烘乾)
研磨成細粉,以蜂蜜製成丸狀,每一兩分為十粒,米湯調服,每日進服二至三粒,飯後服用。女性患者,可用當歸湯;若有氣血問題,可用木香湯。具體用量應根據個人情況調整。
2. 內障
內障者在睛里昏暗,與無患之人相似,惟瞳人里有隱隱青白者。無隱隱青白者亦有之。
人卒然目無精光者,此陽氣大虛也。丹溪治一人,目忽不見物,他無所苦,起坐飲食如故,此氣虛也。急煎人參膏與之。服二日,目方見。他醫與青礞石藥,予曰:今夜死矣,已而果然。又一人生平好飲熱酒,忽目瞑脈澀。此因熱酒所傷胃氣,汙濁之血,死在其中而然也。遂以蘇木作湯,調人參膏與之。
服二日,鼻內及手掌皆紫黑。余曰此病退矣。滯血已行,乃與四物加蘇木、桃仁、紅花、陳皮,煎調人參末服,數日而愈。又一男子五十五歲,九月間早起,忽開目無光,視物不見,忽就睡片時,卻能見人,竟不能辨其何人何物,飲食減半,神態極倦。脈之緩大,四至之上,重按則散而無力。
余作受濕治。詢之,果因臥濕地上半個月,遂得此症。用白朮為君,黃耆、茯苓、陳皮為臣,附子為佐,十餘貼而愈。上三方,治目不明,皆為陽氣脫,而用補氣之藥追回者也。經云:上焦開發,宣五穀味,薰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又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修明,聲音能彰。
今氣既脫,宜乎目之不明也。
東垣,人參補胃湯,勞役飲食不節,內障神效。
黃耆,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八錢),蔓荊子(二錢),白芍(三錢),黃柏(二錢,酒淬四次,炒四次)
每服五錢,水一大盞,煎七分,稍熱服。三五服兩眼廣大,視物如常。惟覺兩腳踏地不知高下,火體升發故也。病減住服,七日再服,此藥宜春間服之。
【補陰血之劑】
復明散,治內障。
黃耆(一錢半),川芎(五分),柴胡,連翹,甘草,生地(各一錢),歸身(二錢),蒼朮(五分),陳皮(五分),黃柏
水二盅,煎至一盅,食後稍熱服,忌濕面及大辛熱之物。
熟地黃丸,血弱氣虛,不能養心,致火旺干陰分,瞳子散大,風熱上攻頭目,遍頭腫悶,視物昏花,法當養血、涼血,收斂散火,而風熱自除矣。
地黃(一兩),歸身(五錢),柴胡(八錢),天門冬,地骨皮,五味子,黃連(各三錢),生地(酒洗八錢),黃芩(五錢),枳殼(炒),人參,甘草(炙。各二錢)
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百丸,茶湯下,食後服,日服二次。大忌辛辣物而助火,又忌寒涼物以損胃氣,則藥不上行也。
瞳子散大,亦有因食辛熱及煿炙助火之物,積於胸中,火旺則精散,則視物亦大矣。
益陰腎氣丸,此壯水之主,以鎮陽光也。
山茱萸(一兩),茯苓(二錢半),五味子(五錢),熟地(二兩),山藥(五錢),澤瀉(二錢半),牡丹皮(五錢),生地(一兩,酒洗),歸身(五錢)
白話文:
內障
內障患者眼睛內部昏暗,看似與健康者無異,只是瞳孔內隱約可見青白色。但有些患者瞳孔內並無青白色。
若人突然雙目無神,這是陽氣大虛的表現。丹溪先生曾治癒一人,其突然失明,卻無其他不適,飲食起居如常,這是氣虛。於是急煎人參膏給他服用,服藥兩日後,視力便恢復了。其他醫生則使用青礞石藥方,我預言此人今晚必死,果不其然。另有一人,平素喜飲熱酒,忽爾雙目昏閉,脈搏遲澀。這是因為熱酒傷及胃氣,污濁之血瘀積於眼內所致。於是用蘇木煎湯,調和人參膏給他服用。
服藥兩日後,其鼻腔內及手掌都呈現紫黑色。我說此病已退,瘀血已排出,便又配伍四物湯,加入蘇木、桃仁、紅花、陳皮,將人參磨成粉末調服,數日後痊癒。又有一名五十五歲男子,九月間清晨起床,突然雙目無光,視物不清,稍作休息後又能看見人,卻無法辨認是誰或何物,飲食減少一半,精神極度倦怠。脈象緩大,按壓時則散漫無力。
我診斷為濕邪入侵所致。詢問後得知,他確實臥於潮濕地面半個月,才導致此症。我以白朮為主藥,黃耆、茯苓、陳皮為輔藥,附子為佐藥,十餘劑藥後痊癒。以上三方,治療目不明皆因陽氣衰竭,而運用補氣藥物加以挽救。經書記載:「上焦通暢,宣佈五穀之味,溫煦肌膚,充盈全身,滋潤毛髮,如同霧露滋養般,這就是氣。」又說:「五氣通過鼻孔,藏於心肺,使五色光彩煥發,聲音洪亮。」
如今氣虛已甚,故而視力不清。
東垣先生的人參補胃湯,對於勞役飲食失節所致的內障,療效顯著。
藥方:黃耆、人參(各一兩),甘草(炙,八錢),蔓荊子(二錢),白芍(三錢),黃柏(二錢,酒淬四次,炒四次)
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大盞水煎至七分,稍溫服。服用三五劑後,雙目明亮,視物如常,只是感覺雙腳著地不知高低,這是因補益藥物上行之故。病情減輕後停藥,七日後再服用,此藥宜春季服用。
【補陰血之劑】
復明散,治內障。
藥方:黃耆(一錢半),川芎(五分),柴胡,連翹,甘草,生地(各一錢),歸身(二錢),蒼朮(五分),陳皮(五分),黃柏
水二盅,煎至一盅,飯後稍溫服,忌食濕面及辛辣熱物。
熟地黃丸,血虛氣弱,不能滋養心臟,導致心火旺盛灼傷陰液,瞳孔散大,風熱上攻頭目,頭部腫脹疼痛,視物模糊不清,應當養血、涼血、收斂瀉火,則風熱自消。
藥方:地黃(一兩),歸身(五錢),柴胡(八錢),天門冬,地骨皮,五味子,黃連(各三錢),生地(酒洗八錢),黃芩(五錢),枳殼(炒),人參,甘草(炙,各二錢)
煉蜜為丸,如綠豆大小,每次服用百丸,用茶水送服,飯後服用,每日二次。忌食辛辣助火之物,亦忌食寒涼損傷胃氣之物,以免藥力難以上行。
瞳孔散大,也可能是因食用辛辣炙烤之物,積聚於胸中,心火旺盛,導致精氣散失,視物放大。
益陰腎氣丸,此方壯水之主,以鎮壓陽氣。
藥方:山茱萸(一兩),茯苓(二錢半),五味子(五錢),熟地(二兩),山藥(五錢),澤瀉(二錢半),牡丹皮(五錢),生地(一兩,酒洗),歸身(五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