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三十卷 (2)
第三十卷 (2)
1. 便毒疳瘡楊梅瘡
人參,黃耆(各一錢),粉草(五分),防風(五分),柴胡(五分),當歸(一錢),赤芍(五分),桂枝(四分),白芷,棗(一枚),水煎服。
立消散,消便毒癰腫如神。
全蠍(炒),核桃(去殼肉只用隔膜,炒)
等分為末,空心酒調下三錢,下午再服,三日全愈。
消毒五聖湯,治便毒腫疼神效。
五靈脂,白殭蠶,鬱金,貝母,大黃(各三錢)
酒水各半煎服,連服三貼立愈。
【下疳之劑】
七寶檳榔散,玉莖疳瘡,或漸至蝕透,久不愈者。
檳榔,密陀僧,雄黃,輕粉,黃連,黃柏,朴硝
各等分,為末,先將蔥白漿水洗淨,軟帛挹干,如瘡濕乾摻,如干少油調搽。
玉粉散,疳瘡痛不止。
密陀僧,寒水石(煅),滑石(各半兩),膩粉,麝香(各少許)
上為末,油調敷,濕則乾摻。
金銀花散,治下疳。
金銀花,荊芥,朴硝,蛇床子,甘松,白芷,檳榔
每用五錢,水煎,加蔥白二根,數沸,盆盛,先熏後洗,一聽上藥。
敷藥,妙方。
多年牆上白螺螄殼炒,竹蛀屑等分,研極細,每一錢,入梅花片二釐,敷此藥就不痛。先以川椒芽茶飛鹽煎湯,入小口瓶內,將玉莖插入瓶中,先熏後洗。
治下疰,象皮燒灰存性,如干用油調,敷瘡上。
補遺蛀𧉅瘡,用黑傘紙燒灰,出火毒,傅於瘡上便結靨,甚妙。
治外腎陰瘡。
抱雞蛋殼,黃連,輕粉
各等分,為細末,用煎過清油調敷。
【楊梅瘡之劑】
初起者,宜清表之。
荊芥,防風,升麻,葛根,甘草,川芎,蟬蛻,當歸,柴胡,酒芩,連翹,白蘚皮,皂角刺(各八分),豬胰子(二枚)
先以土茯苓四兩煎湯,復煎前藥,七日見效。
又方,癩蛤蟆三隻,去腸雜,入雄豬肚內,苧麻扎縛,水煮極爛食之。蛤蟆亦聽食,三五次除根。
又方,嫩羊七八斤一隻者,如常宰治,去腸雜,以土茯苓一斤,捶碎入腹中,苧麻縛定,水煮極爛,聽食湯,准茶淘飯絕妙,絕妙。服此後,其毒皆發出,頭面俱腫,五日後自消,七日全愈。
神應散
肥皂核(燒存性,五錢,另研為末),荊芥,何首烏,天花粉,防風,苦參(各一兩),薄荷葉(五錢)
共為末,每日用新鮮白土茯苓八兩,雄豬肉四兩,入前末藥五分,肥皂核末子一分,共用水七碗,煮爛去渣,其肉聽食,湯准茶服,不過十日全愈,再無他餘症。如善肉者,可作大劑與之。
擦藥方,極佳。
水銀,明礬(各一兩),杏仁,大黃(各二兩),膽礬(三錢)
俱為細末,用香油拌勻,擦手心、腳心、前後心,每日擦三次,不可見風,擦至七日,口中熱氣出,或喉嚨作疼,乃藥力到也,以後解毒藥二貼除根。
防風(三錢),荊芥穗,牛蒡子,玄參,生地,連翹,黃芩,黃連,白蘚皮(各一錢),大黃(三錢),土茯苓(四兩)
白話文:
[便毒、疳瘡、楊梅瘡]
內服藥方:
人參、黃耆各四克,甘草二克,防風、柴胡各二克,當歸四克,赤芍二克,桂枝一克,白芷、大棗一枚,加水煎煮服用。
立消散: 專治便毒癰腫,效果神奇。
全蠍(炒過)、核桃(去殼,只用隔膜,炒過),等分磨成粉末,空腹時用酒調服十二克,下午再服一次,三天痊癒。
消毒五聖湯: 專治便毒腫痛,效果顯著。
五靈脂、白殭蠶、鬱金、貝母、大黃各十二克,用酒和水各一半煎煮服用,連續服用三帖即可痊癒。
【下疳的藥方】
七寶檳榔散: 用於治療陰莖疳瘡,若病情逐漸加重至潰爛,久治不癒者。
檳榔、密陀僧、雄黃、輕粉、黃連、黃柏、朴硝,各等分磨成粉末,先用蔥白汁水清洗患處,再用柔軟的布吸乾,若傷口潮濕則直接撒上藥粉,若乾燥則用少許油調和後塗抹。
玉粉散: 用於治療疳瘡疼痛不止。
密陀僧、寒水石(煅燒過)、滑石各二十克,膩粉、麝香各少許,磨成粉末,用油調和後敷於患處,若傷口潮濕則直接撒上藥粉。
金銀花散: 用於治療下疳。
金銀花、荊芥、朴硝、蛇床子、甘松、白芷、檳榔,每次用二十克,加水煎煮,再加入兩根蔥白,煮沸後,倒入盆中,先用蒸氣薰患處,再用藥液清洗,配合使用上方的藥膏。
妙方:
將多年牆上的白螺螄殼炒過,與竹子裡蛀蟲的排泄物等分,研磨成極細的粉末,每一份加入少許梅花冰片,敷於患處可止痛。先用川椒芽茶加入少許鹽煎煮成湯,倒入小口瓶內,將陰莖插入瓶中,先用蒸氣薰,再用藥液清洗。
治療下疰的藥方:
將象皮燒成灰,如果傷口乾燥則用油調和,敷於患處。
補充治療蛀蝕瘡的藥方:
用黑色油紙燒成灰,去除火毒,敷於瘡上使其結痂,效果很好。
治療外腎陰瘡的藥方:
抱雞蛋殼、黃連、輕粉,各等分磨成細末,用煎過的清油調和後塗抹。
【楊梅瘡的藥方】
初期:宜清散表邪。
荊芥、防風、升麻、葛根、甘草、川芎、蟬蛻、當歸、柴胡、酒芩、連翹、白蘚皮、皂角刺各三克,豬胰子兩個,先用土茯苓一百六十克煎煮成湯,再煎煮上述藥材,七日可見效。
又一方:取三隻癩蛤蟆,去除內臟,放入雄豬的胃裡,用苧麻紮緊,用水煮爛後食用,蛤蟆也要吃掉,三五次可除根。
又一方:取嫩羊一隻(約三四公斤),如平常宰殺處理,去除內臟,將土茯苓半公斤搗碎放入腹中,用苧麻紮緊,用水煮爛,喝湯,配飯食用,效果極佳。服用此方後,體內毒素會發出,導致頭面腫脹,五天後會自行消退,七天即可痊癒。
神應散:
肥皂核(燒成灰,約二十克,另磨成粉末),荊芥、何首烏、天花粉、防風、苦參各四十克,薄荷葉二十克,一起磨成粉末,每天用新鮮的白土茯苓三百二十克、雄豬肉一百六十克,加入上述藥粉二克和肥皂核粉末一克,共用水七碗煮爛後去渣,肉可食用,湯可當茶飲用,約十天左右可痊癒,且不再復發。身體強壯的人,劑量可以加大。
擦藥方: 效果極佳。
水銀、明礬各四十克,杏仁、大黃各八十克,膽礬十二克,全部磨成細末,用香油拌勻,擦拭手心、腳心、前後心,每日擦三次,不可見風。擦至七日,口中會有熱氣,或喉嚨疼痛,表示藥效已到,之後再服用解毒藥兩帖即可根治。
解毒藥方:
防風十二克、荊芥穗、牛蒡子、玄參、生地、連翹、黃芩、黃連、白蘚皮各四克,大黃十二克,土茯苓一百六十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