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九卷 (19)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九卷 (19)

1. 雜瘡

每服五六錢,水煎,加燈芯二十莖,不拘時服。

紫花地丁散,諸惡毒瘡,腫痛如神。

川歸,紫花地丁,大黃,赤芍藥,金銀花,黃耆(各半兩),甘草根(二錢)

每服一兩,水酒各一碗,煎服。

水銀膏,月蝕瘡多在兩耳及竅邊,隨月盈虛。

水銀(二錢半),黃連末,胡粉,松脂(各半兩),豬脂(四兩)

上先熬豬脂令沸,入松脂諸藥,及水銀,攪令勻,磁器收,先以鹽湯洗淨,塗上,日三五度。

治甲疽瘡,,綠礬散。

綠礬(燒赤,五錢),蘆薈(一錢半),麝香(二分半)

俱為末,以絹袋盛,包患指,扎定,以瘥為度。

漆瘡,生蟹取黃塗之效。

又方,湯浸芒硝,冷洗之效。明礬湯洗亦妙。

又方,生紫蘇擦之累效。又人乳汁敷之好。

又方,乾荷葉一斤,水一斗,煮濃汁,洗瘡上,日三,瘥。

又方,無名異末水調服。

代指,手指甲頭腫痛。

烏梅肉並仁,研爛醋調稀,入指浸之愈。

升麻和氣飲,治瘡腫癤疥癢痛。

升麻,桔梗,蒼朮,乾葛,甘草,大黃(煨。各一錢),陳皮(二錢),當歸,半夏,茯苓,白芷,乾薑,枳殼(各五分),白芍(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煎服。

當歸飲子,治瘡癢疥癬,濕毒風燥。

當歸,川芎,防風,白芍,生地,蒺藜,荊芥(各一錢半),何首烏,黃耆,甘草(各一錢)

上作一貼,水煎,食遠服。為末亦可。

除濕散,大治一切風毒疥癬、癩癢,狀如癩風。

苦參,何首烏,荊芥穗,蔓荊子,薄荷(各一兩),白芷,烏蛇(酒浸一宿,焙乾),天麻,川芎,防風(各半兩)

上為末,每服三錢,酒調下,日進三次,六日一浴,令汗出,血氣宣通,一月膚澤如故。

一掃散,一切瘡疥,但相對而生者便是,不問乾溼癢痛,日近年深,用之立效。

藜蘆皮(二兩),雄黃(五錢),輕粉(十貼),蚌粉,水粉(各一兩)

為末,用大鯽魚一對,入麻油煎熟,去魚,攤冷,調藥,搽瘡。若效遲,加信末少許,研杏仁十粒,近陰處勿加。

消毒飲(丹溪云:消毒散氣表藥也。)

防風(一兩),甘草(二兩),荊芥穗(三兩),大力子(四兩)

每服五錢,水煎服。

治皮膚風熱,遍身生癮疹。

大力子、浮萍,等分為末,薄荷湯調下二錢,日再。

東垣云:每風瘡大風病相似。好桑葉洗蒸一宿,日乾為末,白湯調服二錢。

殭蠶散,治風遍身癮疹,痛疼成瘡。

白殭蠶(洗,焙黃)

為末,每服一錢,酒調服。一日三次立瘥。

《衍義》方:有人病遍身風熱細疹,癢痛不可任,連腦脛臍腹及近陰處皆然,涎痰多,夜不得臥。苦參末一兩,皂角二兩,水一大升,揉取汁,銀石器熬成膏,和苦參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溫水吞,次日便愈。

白話文:

雜瘡

每次服用五六錢的藥量,用水煎煮,加入二十根燈芯草,不拘時間服用。

紫花地丁散,對於各種惡性毒瘡,腫痛都有神奇的療效。

藥方組成:川芎、紫花地丁、大黃、赤芍藥、金銀花、黃耆(各半兩),甘草根(二錢)。

每次服用一兩,用水和酒各一碗煎煮後服用。

水銀膏,月蝕瘡通常長在耳朵和孔竅邊,會隨著月亮的盈虧而變化。

藥方組成:水銀(二錢半),黃連末、胡粉、松脂(各半兩),豬油(四兩)。

先將豬油熬煮至沸騰,然後加入松脂和其他藥物,最後加入水銀,攪拌均勻,放入磁器中保存。使用時先用鹽水將患處洗淨,然後塗上藥膏,每天塗三到五次。

治療甲疽瘡(指甲附近的瘡),使用綠礬散。

藥方組成:燒紅的綠礬(五錢)、蘆薈(一錢半)、麝香(二分半)。

將所有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絹布袋裝好,包住患處的指頭並固定,直到痊癒為止。

漆瘡,用生蟹黃塗抹,效果很好。

另一個方法,用芒硝浸泡在熱水中,待冷卻後清洗患處,效果也很好。用明礬水洗也很好。

另一個方法,用新鮮的紫蘇葉擦拭患處,效果很好。或者用人乳汁塗抹患處也有幫助。

另一個方法,用乾荷葉一斤,加入一斗水煮成濃汁,清洗瘡面,每天三次,即可痊癒。

另一個方法,服用無名異粉末,用水調服。

代指,指的是手指甲頭腫痛。

將烏梅肉和烏梅仁一起研磨成泥,用醋稀釋,將手指浸泡在其中,即可痊癒。

升麻和氣飲,可以治療瘡腫、癤子、疥瘡和搔癢疼痛。

藥方組成:升麻、桔梗、蒼朮、乾葛、甘草、煨過的大黃(各一錢),陳皮(二錢),當歸、半夏、茯苓、白芷、乾薑、枳殼(各五分),白芍(一錢半)。

將以上藥物作為一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當歸飲子,可以治療瘡癢、疥癬、濕毒和風燥引起的皮膚問題。

藥方組成:當歸、川芎、防風、白芍、生地、蒺藜、荊芥(各一錢半),何首烏、黃耆、甘草(各一錢)。

將以上藥物作為一劑,用水煎煮,在飯後服用。也可以將藥物研磨成粉末服用。

除濕散,主要治療各種風毒引起的疥癬、癩癢,症狀像癩病。

藥方組成:苦參、何首烏、荊芥穗、蔓荊子、薄荷(各一兩),白芷、烏蛇(用酒浸泡一晚,烘乾)、天麻、川芎、防風(各半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錢,用酒調服,每天三次,六天洗一次澡,讓身體出汗,促進血液循環,一個月後皮膚就會恢復正常。

一掃散,對於所有相對而生的瘡疥都有效,無論是乾的還是濕的,癢還是痛,即使是多年頑疾,使用後都會立即見效。

藥方組成:藜蘆皮(二兩),雄黃(五錢),輕粉(十帖),蚌粉、水粉(各一兩)。

將以上藥物研磨成粉末,用一對大鯽魚放入麻油中煎熟,去除魚肉,待冷卻後,將藥粉調入油中,塗抹在患處。如果效果不明顯,可以加入少量信石粉末,並研磨十粒杏仁。塗抹在靠近陰處的瘡時,不要加入信石。

消毒飲(丹溪說:消毒散是作用於體表的藥物)。

藥方組成:防風(一兩),甘草(二兩),荊芥穗(三兩),大力子(四兩)。

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治療皮膚風熱,導致全身起紅疹。

將大力子和浮萍等份研磨成粉末,用薄荷湯調服二錢,每天服用兩次。

東垣說:風瘡和麻風病症狀相似。用好的桑葉洗淨後蒸一晚,曬乾後研磨成粉末,用白開水調服二錢。

殭蠶散,治療因風邪引起的全身紅疹,疼痛並形成瘡。

藥方組成:洗淨後烘黃的白殭蠶。

將其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酒調服。每天服用三次,即可痊癒。

《衍義》中的方子:有人患全身風熱細疹,癢痛難忍,甚至蔓延到頭部、小腿、肚臍、腹部及靠近陰部,而且痰多,晚上無法入睡。將苦參粉末一兩、皂角二兩,加入一大升水中揉搓取汁,用銀石器熬成膏狀,再與苦參粉末混合製成丸狀,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二十丸,用溫水吞服,第二天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