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九卷 (13)
第二十九卷 (13)
1. 五發癰疽通治方
上每服五錢,水煎服。此方乃滋其化元之劑,設腎水既涸,虛火上炎燥渴,須佐以加減八味丸。
李氏云:疽疾將安,每日當服十全大補湯,以補氣血。宜與排膿、內補十宣散相間服。
薛氏云:潰瘍屬氣血俱虛,服補之固當。若患腫瘍而氣血虛弱者,尤宜預補,否則潰而不斂。凡大病之後,氣血未復,多致再發。若不調補,必變為他症而危,或誤以為瘡毒復發,反得攻伐,速其斃也。深可戒諸。
神效托裡散,治一切癰疽發背腸癰。
黃耆(鹽水炙),忍冬葉,當歸(各五錢),粉草(二錢)
上酒煎服,渣敷患處。此乃托裡消散之良劑也。
神效栝蔞散,治乳癰瘰癧,與立效散相間服。
黃栝蔞(一枚,杵碎),當歸尾,甘草節(五錢),沒藥(另研,一錢)
上用酒三碗,煎一碗,分三次服,未成即消,已成即潰。
立效散,治癰疽瘰癧。
皂角刺(半斤,炒赤),粉草(二兩),乳香,沒藥(另末。各二兩),黃栝蔞(五個,連皮研碎)
上每服一兩,好酒煎服。
薛氏云:二方治癰疽瘰癧,解毒止痛,通用之良劑也。若瘰癧寒熱,焮痛腫赤,乃肝經氣病,當清肝火,以養肝血。若寒熱既止,而核不消,乃肝經之血亦病也,當養肝血,以清肝火。若初如豆粒,著手筋肉,色不變,內熱口乾,精神倦怠,久不消潰,乃脾肝虧損,當健脾土,培肝木。《外臺秘要》云:肝腎虛熱則生癧矣。
《病機》云:瘰癧不繫膏粱丹毒,因虛勞氣鬱所致。補形氣,調經脈,其瘡自消。若誤下之,必先犯病禁、經禁矣。
綠雲散,治五發毒瘡於背腦或手足。(此方治金石發疽,果有神效。)
鳳尾草(形如鳳尾,葉背有金星,炙乾,一兩),粉草(一錢)
用酒一碗,煎三五沸,入冷酒一碗飲之,以醉為度,立效。
清涼膏,治一切瘡瘍,膿去後用之。
當歸(二兩),白芷,白及,木鱉子(去殼),黃柏,乳香,白蘞,白膠(各五錢),黃丹(淨五兩),麻油(十二兩)
上入油煎黑,去柤,入黃丹,以槐柳枝不住手順攪,再煎成膏,乃下乳香等藥。
碧油膏,止痛排膿,灸後用此。
桃枝,柳枝,桑枝,槐枝,乳香,血竭(各五錢),黃丹(淨四兩)
上用麻油十兩,照常法煎成膏,入乳香等任貼。
神效酒煎散,治一切瘡瘍,其效如神。
人參,沒藥,當歸尾(各一兩),甘草,栝蔞(一枚,半生半炒)
上以酒三碗,煎二碗,分四服。渣焙乾,加當歸尾一兩,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以酒下之,能消毒活血。
經驗方,治金石發癰。
黑鉛(一斤),甘草(三兩)
上用酒一斗,置磁器內,先以甘草置在一邊,另將鉛熔投酒一邊。取鉛再熔,仍投九度,取酒飲醉,寢即愈。
白話文:
五發癰疽通用治療方
這個方子每次服用五錢,用水煎煮後服用。這個方子主要是用來滋養身體的元氣,如果腎水已經枯竭,導致虛火上炎、口渴乾燥,就必須搭配加減八味丸來輔助治療。
李氏說:癰疽疾病快要痊癒時,每天應該服用十全大補湯來補氣血。可以和排膿、內補的十宣散交替服用。
薛氏說:潰瘍屬於氣血兩虛的情況,服用補藥是應該的。如果患上腫瘤而身體氣血虛弱,更應該提前補養,否則潰爛後難以收口。凡是大病之後,氣血尚未恢復,常常導致再次發病。如果不調養補益,必然會轉變成其他危險的病症,或者被誤認為是瘡毒復發,反而使用攻伐的藥物,加速死亡。這一點需要深深戒惕。
神效托裡散,治療各種癰疽、發背、腸癰。
黃耆(用鹽水炙過),忍冬葉,當歸(各五錢),甘草(二錢)
將以上藥材用酒煎煮後服用,藥渣敷在患處。這個方子是托裡消散的好藥方。
神效栝蔞散,治療乳癰、瘰癧,可以和立效散交替服用。
黃栝蔞(一個,搗碎),當歸尾,甘草節(各五錢),沒藥(另外研磨,一錢)
將以上藥材用三碗酒煎成一碗,分三次服用,未成膿時可以消散,已成膿時可以加速潰破。
立效散,治療癰疽、瘰癧。
皂角刺(半斤,炒到紅色),甘草(二兩),乳香、沒藥(另外研磨,各二兩),黃栝蔞(五個,連皮搗碎)
每次服用一兩,用好酒煎煮後服用。
薛氏說:這兩個方子治療癰疽、瘰癧,有解毒止痛的功效,是通用的好藥方。如果瘰癧出現寒熱、灼痛腫脹發紅,這是肝經的氣病,應當清瀉肝火,並滋養肝血。如果寒熱停止,而腫塊不消,這是肝經的血也生病了,應當滋養肝血,並清瀉肝火。如果腫塊剛開始像豆粒大小,長在肌肉裡,顏色不變,但有內熱口乾、精神疲倦,很久不消退潰爛,這是脾肝虧損,應當健脾益氣,培補肝木。《外臺秘要》說:肝腎虛熱就會產生瘰癧。
《病機》說:瘰癧不是因為吃了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或丹毒引起的,而是由於虛勞、氣鬱所導致的。補養形體之氣,調和經脈,瘡就會自行消退。如果誤用攻下的藥物,必然會先觸犯疾病的禁忌和經脈的禁忌。
綠雲散,治療發在背部、頭部或手腳的各種毒瘡。(這個方子治療金屬引起的癰疽,效果非常好。)
鳳尾草(形狀像鳳尾,葉子背面有金色的斑點,烤乾,一兩),甘草(一錢)
用一碗酒煎煮三五次,加入一碗冷酒飲用,以喝醉為度,立即見效。
清涼膏,治療各種瘡瘍,在膿液排出後使用。
當歸(二兩),白芷,白及,木鱉子(去殼),黃柏,乳香,白蘞,白膠(各五錢),黃丹(淨五兩),麻油(十二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油中煎到黑色,去除藥渣,加入黃丹,用槐樹或柳樹枝不停地順時針攪拌,再煎成膏狀,最後加入乳香等藥材。
碧油膏,止痛排膿,在艾灸後使用。
桃枝、柳枝、桑枝、槐枝,乳香,血竭(各五錢),黃丹(淨四兩)
將以上藥材用十兩麻油,按照常規方法煎成膏狀,加入乳香等藥材後敷貼。
神效酒煎散,治療各種瘡瘍,效果神奇。
人參,沒藥,當歸尾(各一兩),甘草,栝蔞(一個,一半生用一半炒過)
將以上藥材用三碗酒煎成兩碗,分四次服用。藥渣烘乾後,加入一兩當歸尾,用酒調成糊做成丸子,像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五十丸,用酒送服,能解毒活血。
經驗方,治療金屬引起的癰腫。
黑鉛(一斤),甘草(三兩)
將以上藥材放入磁器中,用一斗酒,先將甘草放在一邊,再將鉛熔化後倒入酒的另一邊。將鉛取出再熔化,再倒入酒中,重複九次,取酒喝醉,睡一覺就會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