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九卷 (11)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九卷 (11)

1. 五發癰疽通治方

瀝清(二斤半),葳靈仙(二兩),蓖麻子(二百枚,去皮殼),黃蠟(二兩),木鱉子(一十八枚,去殼切片),沒藥,乳香(各一兩),麻油(夏二兩,春秋各四兩)

上先將瀝青同威靈仙下鍋熬化,以槐柳枝攪,候焦黃色,重綿濾過,以瀝清入水盆候冷成塊,取出稱二斤淨,再下鍋熔開,下麻油、黃蠟、蓖麻子泥,不住手槐柳枝攪勻,須慢火。滴入水中不黏手,扯拔如金絲狀方可。如硬,旋再加油少許,如軟,加瀝青,試得如法,卻下乳香、沒藥末,起鍋,在炭火上,再用槐柳枝攪數百次,又以粗布漉,下水盆內扯拔如多絲,頻換水,卻用小銚盛頓。如落馬墜車被傷,疼痛處穴上炙熱貼,透骨肉為驗。

連換熱水數次浴之,則熱血聚處自消。小兒脾疳瀉痢,貼肚上,咳嗽,貼背心上。

洗藥,神硝散,專治癰疽潰爛臭捻。

朴硝(一兩),蛇床子(二兩,研破)

上二味,和勻,每用三錢,水一碗,煎三五沸,通手洗瘡上,用後藥摻之。

聖效散,收斂瘡口。

黃柏(一兩,去粗皮,炒赤色),穿山甲(一兩,炒黃色),檳榔,木香(各半兩,炒黃色)

上為末,每用少許,候大膿出盡,洗淨,方可乾摻瘡上。

阿膠飲,一切癰疽癤毒。

牛膠(銼,蛤粉炒成珠),粉草(各一兩),橘紅(五錢)

分三貼,水煎服。

家藏,神驗血竭膏

當歸(酒洗),白芷,大黃,黃連,黃柏,木鱉子(去殼),皂角,杏仁,露蜂房(各一兩),乳香,沒藥,血竭(各三兩),血餘(一兩),飛丹(一斤),麻油(二斤)

上除乳、沒、血竭,余藥入油熬焦,去渣,熬至滴水成珠,下丹,將柳樹棍不住手攪,軟硬適中,入乳香等攪勻即成膏矣。薛立齋云:血竭取其以毒攻毒也。若惡瘀已去,毒氣既消,宜用神效當歸膏,以其生肌續筋也。

李氏云:癰疽不服內托散,及失宣通內毒,以致咽喉口舌生瘡,甚則生紅黑菌,害人甚速,當用琥珀犀角膏治之。向有患此症者,諸法不效,與此藥一日而安。

琥珀犀角膏

真琥珀,犀角,辰砂(飛),茯苓(各二錢),冰片(二分半),人參(三錢),酸棗(炒,二錢)

上為末,煉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麥門冬湯化下。

李氏云:癰疽不服托裡之藥,熱毒內攻,喉舌生瘡,甚至黑爛。當服,犀角散,,以解其毒。

犀角屑,玄參,升麻,黃耆,赤芍,麥門冬(去心),生粉草,當歸(各一兩),大黃(微炒,三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煎。

薛氏云:前方破血降火,內疏之劑也。若其脈沉寒,大便秘結,發熱作渴,喜飲冷者,屬熱蓄於內,方可用之。若其脈虛浮,大便不結,發熱作渴,畏飲冷者,乃屬血虛於外,可用當歸補血湯。若尺脈洪數而無力,發熱作渴,小便頻數者,屬腎水不足,虛火上炎,宜用加減八味丸。蓋此症多因腎水虧,虛火上炎故也。

白話文:

[五發癰疽通治方]

膏藥製法:

先將瀝青和威靈仙放入鍋中熬煮融化,用槐樹或柳樹枝攪拌,直到變成焦黃色,然後用多層棉布過濾,將瀝青倒入冷水盆中冷卻凝固成塊,取出後稱重,確保淨重為二斤。 接著將瀝青再次放入鍋中融化,加入麻油、黃蠟、蓖麻子泥,持續用槐柳枝攪拌均勻,要用小火慢慢熬煮。 熬煮到滴入水中不會黏手,可以拉出像金絲般的線條時就表示完成。 如果膏藥太硬,可以再加入少量麻油;如果太軟,則加入瀝青。 確認膏藥符合標準後,加入乳香、沒藥粉末,起鍋後在炭火上再用槐柳枝攪拌數百次,然後用粗布過濾,放入冷水盆中,反覆拉扯,使其呈現多絲狀,並頻繁換水,最後用小容器盛裝。 如果是跌落馬車等造成的跌打損傷,將膏藥加熱後貼在疼痛處的穴位上,以能滲透到骨肉為準。

使用方法:

每天多次用熱水浸泡患處,可以幫助消散瘀血腫塊。 如果小孩有脾虛疳積或腹瀉,將膏藥貼在肚臍上;如果咳嗽,則貼在背心上。

洗藥:神硝散

專門治療癰疽潰爛、有臭味的病症。

  • 朴硝(一兩)
  • 蛇床子(二兩,搗碎)

將上述兩種藥材混合均勻,每次取三錢,加入一碗水煎煮三至五次沸騰,然後用來清洗瘡口,洗後再撒上後續的藥粉。

收斂瘡口藥:聖效散

  • 黃柏(一兩,去除粗皮,炒至赤色)
  • 穿山甲(一兩,炒至黃色)
  • 檳榔(半兩,炒至黃色)
  • 木香(半兩,炒至黃色)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取少量,在膿液完全排出、清洗乾淨後,直接撒在瘡口上。

治療各種癰疽癤毒:阿膠飲

  • 牛膠(切碎,用蛤粉炒成珠狀,一兩)
  • 甘草(一兩)
  • 橘紅(五錢)

分成三帖,用水煎服。

家傳特效血竭膏

  • 當歸(用酒洗淨,一兩)
  • 白芷(一兩)
  • 大黃(一兩)
  • 黃連(一兩)
  • 黃柏(一兩)
  • 木鱉子(去殼,一兩)
  • 皂角(一兩)
  • 杏仁(一兩)
  • 露蜂房(一兩)
  • 乳香(三兩)
  • 沒藥(三兩)
  • 血竭(三兩)
  • 血餘(一兩)
  • 飛丹(一斤)
  • 麻油(二斤)

除了乳香、沒藥、血竭外,其餘藥材放入麻油中熬煮至焦黑,去除藥渣,繼續熬煮到滴入水中能成珠狀,然後加入飛丹,用柳樹棍持續攪拌,直到軟硬適中,最後加入乳香等藥材攪拌均勻即成膏。名醫薛立齋說:血竭的作用是以毒攻毒。如果惡血已去、毒氣已消,就應該使用神效當歸膏,以促進肌肉生長、接續筋骨。

名醫李氏說:癰疽如果不服用內托散,或未能疏通內毒,可能導致咽喉、口舌生瘡,嚴重時甚至會長出紅黑色壞死組織,病情發展迅速,應當使用琥珀犀角膏治療。以前有患此病的人,各種方法都無效,使用此藥一天就痊癒了。

琥珀犀角膏

  • 真琥珀(二錢)
  • 犀角(二錢)
  • 辰砂(飛煉過,二錢)
  • 茯苓(二錢)
  • 冰片(二分半)
  • 人參(三錢)
  • 酸棗(炒過,二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過的蜂蜜做成丸子,如彈珠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用麥門冬湯送服。

名醫李氏說:癰疽如果不服用托裡藥物,熱毒會向內侵襲,導致喉嚨、舌頭生瘡,甚至潰爛發黑。應當服用犀角散,以解其毒。

犀角散

  • 犀角屑(一兩)
  • 玄參(一兩)
  • 升麻(一兩)
  • 黃耆(一兩)
  • 赤芍(一兩)
  • 麥門冬(去心,一兩)
  • 甘草(一兩)
  • 當歸(一兩)
  • 大黃(微炒,三兩)

將上述藥材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煎服。

名醫薛氏說:前面的犀角散是破血、降火、疏通內部的藥方。如果患者脈搏沉細、身體寒冷、大便乾燥、發熱口渴、喜歡喝冷水,屬於熱邪積聚在內部,可以使用此方。如果患者脈搏虛浮、大便不乾結、發熱口渴、害怕喝冷水,則屬於血虛於外,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如果患者尺脈洪數無力、發熱口渴、小便頻繁,屬於腎水不足、虛火上炎,應該使用加減八味丸。因為這種病症多是因為腎水虧虛、虛火上炎所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