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九卷 (10)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九卷 (10)

1. 五發癰疽通治方

或恐偶然火熬太過,稍硬難用,卻少將臘熬麻油在內,以磁器盛,封蓋於甑上蒸,乘熱攪調,收用,膏藥熬成了,須連所盛磁器,置淨水中,出火毒一晝夜,歇三日方可用。日換兩次,夜換一次。熬此膏藥極難於火候,須耐看火緊慢,火猛則藥中火發,不特失藥性,又傷人面目,救助不及,千萬謹戒。膏藥方甚多,不下數十,治疽之神,無出此方,千金不換。

杖瘡尤妙。

萬金膏,治癰疽發背,諸般瘡癤,從高處墜墮,打撲傷損,腳膝生瘡,遠年臁瘡,痔漏,一切惡瘡。又云專治發背,神妙不可具言。或初覺若做瘡,用牛皮膠令稀稠得所,如藥化攤在毛頭上於初覺處,或有做瘡處貼,次用軟布帕子二條,於釅米醋內煮,令熱漉出,互相放熬紙上,乘熱蒸熨,不可令布帕冷。布帕二條不可都齊漉出,常留一條於醋內煮,候蒸熨得一條冷時,卻取醋內煮者熨之。俟冷卻又於醋內取熱布蒸熨,庶幾常得熱布替換,即易見效。若瘡癢,乃是藥攻其病,須忍。癢不止,直候膿出將盡,即濃煎貫眾湯,候溫洗去膠紙,次日依前更洗。若上有膿,又如前法蒸熨。雖連數日蒸熨不妨,但要瘡中膿盡、瘡干為度。然後用生肌紅玉散摻在瘡上,即以萬金膏貼,每日一上或兩上,每用再蒸熨,並如前先鋪膠紙於瘡上了,亦如前用貫眾湯洗去膠紙。

龍骨,鱉甲,玄參,黃柏,草烏,黃連,烏賊魚骨,黃芩,白及,白蘞,豬牙皂角,木鱉子,當歸,白芷,川芎,厚朴(去粗皮),槐枝,柳枝(各四寸長,二十一條),乳香(另研),沒藥(另研。各半兩),黃丹(水飛淨,炒過,一斤八兩),清麻油(四斤八兩,前藥熬赤色,去粗,稱淨油三斤)

上除乳、沒、丹外,余藥入油內慢火煎,候白紙焦色,去柤入黃丹一半,不住手攪令微黑色,更入黃丹,仍攪,待滴入水中成珠,不黏手為度。攪溫下乳、沒末攪勻,磁器盛。用時量瘡大小,攤紙貼之。治諸惡瘡加自然銅、肉桂各一分。一方無當歸。

磨風膏,治頭面五發瘡腫、疥癬等疾,及湯泡傷。磨風止痛滅瘢痕。

白附子,白芍藥,白茯苓,零陵香,白及,白蘞,白芷,白檀,藿香,升麻,細辛,黃耆,甘草,杏仁(去皮尖。各一兩),腦子,栝蔞根(一兩),大栝蔞(二兩,去皮),黃蠟,芝麻油

上前十四味銼,油內浸百日,於臘日,木火炭上,銀石器內煎,至白芷微黃色,離火,入栝蔞二味著內,煮百沸,重綿濾去柤,再慢火上煉油香,下削淨黃蠟,熔開為度,傾在磁器內收貯,上摻腦子密封,旋用磨風塗之。

金絲萬應膏,治顛撲傷損手足肩背,並寒濕腳氣,疼痛不可忍。小兒脾疳瀉痢,咳嗽不肯服藥者。

白話文:

五發癰疽通治方

有時可能因為火候太猛,導致藥膏太硬不好用,可以稍微加入一些用臘熬製過的麻油,裝在瓷器中,蓋上蓋子放在蒸籠上蒸,趁熱攪拌均勻,收起來備用。藥膏熬好後,必須連同裝藥膏的瓷器一起放入乾淨的水中浸泡,去除火毒一天一夜,靜置三天後才能使用。每天換藥兩次,晚上換一次。熬製這種藥膏,最難的就是控制火候,必須仔細觀察火候的大小,火太猛會使藥性產生變化,不僅會失去藥效,還會傷害人的皮膚,嚴重時可能難以救治,千萬要謹慎。藥膏的配方很多,不下數十種,但要說治療癰疽的神效,沒有比這個方子更好的了,用多少錢也換不到。

這個藥膏對杖瘡(因棍棒毆打造成的創傷)尤其有效。

萬金膏,可以治療癰疽、發背(背部毒瘡)、各種瘡癤,從高處摔落、跌打損傷,腳和膝蓋生瘡,長年老爛腿,痔瘡,一切惡瘡。也有人說它專治發背,效果非常好,無法用言語形容。如果剛開始覺得可能要長瘡,可以用牛皮膠調整到適當的稀稠度,像藥膏一樣塗在毛髮上,在剛感覺要長瘡的地方或已經長瘡的地方貼上,然後用兩條軟布帕子在煮沸的米醋中浸泡,熱了就撈出來,放在熬紙上,趁熱蒸熨患處,不要讓布帕變冷。兩條布帕不要同時撈出,要留一條在醋中繼續煮,當正在蒸熨的布帕冷了時,就用醋中煮熱的布帕替換。這樣反覆替換,保持布帕的溫度,效果會比較快。如果感覺瘡癢,是藥在起作用,要忍住。如果癢個不停,直到膿液快要排完,就用濃煎的貫眾湯,等溫熱時洗去膠紙,第二天再用貫眾湯清洗。如果瘡上有膿,就按照之前的方法蒸熨。即使連續蒸熨幾天也沒關係,只要把瘡中的膿排乾淨,瘡口乾燥就可以了。然後在瘡口上撒上生肌紅玉散,再貼上萬金膏,每天換一次或兩次,每次換藥都要再蒸熨患處,並且像之前一樣,先在瘡口上鋪上膠紙,再用貫眾湯洗去膠紙。

藥材配方:

龍骨、鱉甲、玄參、黃柏、草烏、黃連、烏賊魚骨、黃芩、白芨、白蘞、豬牙皂角、木鱉子、當歸、白芷、川芎、厚朴(去除粗皮)、槐枝、柳枝(每種各取四寸長,二十一條)、乳香(另外研磨)、沒藥(另外研磨,各半兩)、黃丹(用水淘洗乾淨,炒過,一斤八兩)、清麻油(四斤八兩,先將之前的藥材熬成赤色,去除雜質,留下乾淨的油三斤)。

除了乳香、沒藥、黃丹之外,將其他藥材放入油中用慢火煎煮,直到紙張烤成焦黃色,去除藥渣,加入一半的黃丹,不停攪拌,使其變成微黑色,再加入剩餘的黃丹,繼續攪拌,直到滴入水中能形成圓珠,且不黏手即可。等藥膏稍涼後,加入乳香末和沒藥末攪拌均勻,裝入瓷器中。使用時根據瘡的大小,將藥膏攤在紙上貼敷。治療各種惡瘡可以加入自然銅和肉桂各一分。另一種配方沒有當歸。

磨風膏,可以治療頭面部的各種瘡腫、疥癬等皮膚病,以及被熱水燙傷的情況。可以止痛、去除疤痕。

藥材配方:

白附子、白芍藥、白茯苓、零陵香、白芨、白蘞、白芷、白檀、藿香、升麻、細辛、黃耆、甘草、杏仁(去皮尖,每種各一兩)、腦子、栝蔞根(一兩)、大栝蔞(二兩,去皮)、黃蠟、芝麻油。

將前十四種藥材切碎,浸泡在芝麻油中一百天,在臘月用木炭火在銀製或石製的容器中煎煮,直到白芷微微發黃,就離火,加入栝蔞根和大栝蔞,煮沸一百次,用多層棉布過濾去除藥渣,再用慢火熬煮,使油產生香味,然後加入削乾淨的黃蠟,融化後即可。將藥膏倒入瓷器中,上面撒上腦子密封保存,需要時取用塗抹患處。

金絲萬應膏,可以治療跌打損傷、手足肩背疼痛,以及寒濕腳氣,疼痛難忍的情況。也適用於治療小兒脾虛疳疾引起的腹瀉、咳嗽,且不肯服藥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