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一奎

《赤水玄珠》~ 第二十九卷 (6)

回本書目錄

第二十九卷 (6)

1. 五發癰疽通治方

芙蓉葉(重陽前收),蒼耳(端午前收,燒存性)

為末,以蜜水調上。

五香湯,諸瘡入腹,托裡。

丁香,木香,沉香,乳香(各一兩),人參(一兩,另加),麝香(三錢。嘔惡者去之,加藿香)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六分,空心熱服。《總錄》、《聖惠》、《千金》、《外臺》治諸瘡腫方中,皆載此方,大同小異。大抵專治毒氣入腹,煩悶,氣不通者,其餘熱結昏昧,口燥咽乾,大便硬,小便澀者,未可與服。

止痛當歸湯,治腦疽發背,穿潰疼痛。

當歸,黃耆,人參,官桂,芍藥,炙甘草,生地(各一兩)

每服五錢,水煎服。

金銀花散,發背惡瘡,托裡止痛,排膿。

金銀花(無花,藤葉代之,四兩),甘草(八錢)

分為三帖,酒水各半,煎服。

拔毒散,治熱毒丹腫,遊走不定。

寒水石(生用),石膏(生用。各四兩),黃柏,甘草(各一兩)

為細末,新汲水調掃之,或油調塗之,或紙花上推貼,以涼水潤之。

寸金丹,二名返魂丹。三名再生丸。四名追命丹。六名來蘇丹。七名知命丹。八名得道丸。非人勿示,若有人患毒,身未爛者,與三丸服之,嚥下便活。如口噤,斡開研化灌之,下喉立生。治發背腦疽,癰腫遍身,附骨腫痛,先覺時,飲水口中,煩渴發熱,四肢沉重,身體壯熱。

麝香(一分),乳香,輕粉,烏金石,雄黃,狗寶,沒藥(各一錢),蟾酥(二錢),粉霜,黃蠟(各三錢),硇砂(五錢),鯉魚膽(乾用),狗膽(各一枚),頭男胎乳(一盞),金頭蜈蚣(七條,酥炙,全用)

上俱為細末,以黃蠟熬成膏子,和勻為丸,綠豆大,小兒丸如芥子大,每服一丸,病重者加三丸,白丁香七枚研爛,新汲水調送下,被蓋出汗,勿令透風。凡服藥後吃白粥瓜齏就睡大妙。頭瘡腫痛,不過三服。

定痛托裡散,一切瘡腫疼痛不可忍。如年少氣實,先用疏利,後服此藥。

川芎,川歸,乳香,白芍藥,沒藥(與乳香各一錢半),官桂(一錢),御米殼(去筋膜,炒,二錢),水煎服。

柞本飲子,發背癰疽,已成未成並宜服之。

干柞木葉(四兩),乾荷葉心蒂,萱草根,甘草節,地榆(各一兩)

上為末,每服五錢,水煎服,早晚各進一服。

內托千金散,癰疽發背,腦疽乳癰,諸瘡癤,未成者自散,已成者即潰。

人參,川歸,黃耆,川芎,防風,白芍,官桂,桔梗,白芷,甘草,栝蔞,金銀花(各等分),痛甚者加當歸、乳香、沒藥、芍藥。

每服七八錢,水煎,臨服加好酒半盞,溫服。日進二三服。若瘡口有黑血出,及有汗出者,此藥之功也。

牛膠飲,截癰疽惡瘡,發險處服之,使毒氣不攻於內,不傳惡證。

白話文:

五發癰疽通用治療方

  • 芙蓉葉、蒼耳粉末: 將重陽節前採收的芙蓉葉和端午節前採收並燒成灰的蒼耳,磨成粉末,用蜂蜜水調和後敷在患處。

  • 五香湯: 此方用於治療各種瘡進入腹腔,有助於將毒素排出體外。 藥材包含:丁香、木香、沉香、乳香各一兩,人參一兩(需另外添加),麝香三錢(若有嘔吐症狀則去除,並加入藿香)。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每次服用三錢,加水一杯煎煮至六分,空腹溫熱服用。許多古籍醫書都記載此方,內容略有不同,但大方向一致,主要用於治療毒氣進入腹腔,導致煩悶、氣機不暢的症狀。但若有發熱、口乾舌燥、大便乾硬、小便不暢等熱毒內結的症狀,則不宜服用。

  • 止痛當歸湯: 用於治療腦疽、發背等部位,瘡瘍潰爛疼痛的狀況。 藥材包含:當歸、黃耆、人參、肉桂、芍藥、炙甘草、生地各一兩。 每次服用五錢,加水煎煮服用。

  • 金銀花散: 用於治療發背等惡性瘡瘍,有助於托毒外出,止痛並排出膿液。 藥材包含:金銀花(若無花,可用藤葉代替,四兩)、甘草八錢。 將藥材分成三份,每次取一份,加入酒和水各一半煎煮服用。

  • 拔毒散: 用於治療熱毒引起的丹毒、遊走不定的腫塊。 藥材包含:生寒水石、生石膏各四兩,黃柏、甘草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細粉,用新汲水調和後塗抹患處,或用油調和塗抹,或將藥粉敷在紙上貼於患處,並用水保持濕潤。

  • 寸金丹: 又名返魂丹、再生丸、追命丹、來蘇丹、知命丹、得道丸。此藥方十分珍貴,不可輕易示人。 若有人身患毒瘡,但身體尚未潰爛,可服用三丸,吞下後便能活命。若患者口不能開,則將藥丸研磨化開後灌入,咽下後即能見效。 此藥主要用於治療發背、腦疽、全身癰腫、附骨腫痛等症狀。 症狀初期會出現煩渴發熱、四肢沉重、身體發熱等狀況。 藥材包含:麝香一分,乳香、輕粉、烏金石、雄黃、狗寶、沒藥各一錢,蟾酥二錢,粉霜、黃蠟各三錢,硇砂五錢,鯉魚膽(乾用)、狗膽各一枚,頭胎男嬰的乳汁一盞,酥炙過的金頭蜈蚣七條(需整條使用)。 將所有藥材磨成細粉,用黃蠟熬成膏狀,混合均勻後搓成丸狀,大小如綠豆。小孩藥丸如芥菜籽大小,每次服用一丸,病情嚴重者可加至三丸。將七枚白丁香研磨成粉,用新汲水調和後送服藥丸,蓋上被子發汗,避免吹風。服藥後吃些白粥或瓜類醃菜就寢效果最佳。若頭部生瘡腫痛,通常服用三次即可見效。

  • 定痛托裡散: 用於治療各種瘡腫疼痛難忍的狀況。若患者年輕氣盛,應先用藥疏通,再服用此藥。 藥材包含:川芎、當歸、乳香、白芍、沒藥(與乳香等量,各一錢半)、肉桂一錢、炒過的罌粟殼(去筋膜)二錢。 加水煎煮後服用。

  • 柞本飲子: 發背、癰疽無論已成形或未成形,都適合服用。 藥材包含:乾柞木葉四兩,乾荷葉心蒂、萱草根、甘草節、地榆各一兩。 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五錢,加水煎煮,早晚各服一次。

  • 內托千金散: 用於治療癰疽、發背、腦疽、乳癰等各種瘡癤,若未成形則有助於消散,若已成形則有助於潰膿。 藥材包含:人參、當歸、黃耆、川芎、防風、白芍、肉桂、桔梗、白芷、甘草、栝蔞、金銀花等量。疼痛嚴重者,可另加當歸、乳香、沒藥、芍藥。 每次服用七八錢,加水煎煮,臨服時加入半杯好酒,溫熱服用。每日可服用二至三次。若瘡口排出黑血,或有出汗現象,則表示此藥已發揮功效。

  • 牛膠飲: 用於治療癰疽等惡瘡,尤其適用於危險部位的瘡瘍,可避免毒氣攻入內臟,並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