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玄珠》~ 第二十九卷 (5)
第二十九卷 (5)
1. 五發癰疽通治方
護心散,治毒氣衝心,嘔吐。(又名不二散。)
炙甘草,硃砂(飛。各一錢),綠豆粉(炒,二錢)
為細末,作一貼。白湯調下。
當歸連翹散,清熱解毒,通潤大小便。
當歸,連翹,梔子仁,芍藥,金銀花(各一兩),黃芩(五錢)
上每服五錢,水二盅,煎七分,空心溫服。如欲通大便,加大黃二錢,待藥煎將熟入之,再煎一二沸服之。
托裡散,治一切惡瘡發背,疔疽便毒始發,脈洪弦實數,腫甚欲作膿者。
當歸,栝蔞根(一錢半),大黃(三錢),皂角刺,牡蠣,朴硝,連翹(各一錢半),金銀花,赤芍藥,黃芩(各一錢)
水酒各一盅,煎服。
乳香止痛散,治一切瘡腫,疼痛不止。
乳香,沒藥(各一錢),丁香(五分),粟殼,白芷,陳皮,炙甘草,水煎服。
加味當歸飲子,古云:諸瘡皆屬心火,火鬱則發之。
當歸,生地,升麻(各五錢),防風(二錢半),荊芥穗,何首烏(各一錢),柴胡,白芍藥,川芎,羌活,黃耆(各三錢),紅花,蘇木,甘草(各一錢)
每服五錢,生薑三片煎,或沐浴取微汗,效速。使血氣通暢,服藥應效。
托裡溫中湯,治瘡為寒變而內陷者。膿出清解,皮膚涼,心下痞滿,腸鳴切痛,大便微溏,食則嘔,氣短促,氣逆不絕,不得安臥,時有昏憒。
丁香,沉香,茴香,陳皮,益智仁(各一錢),木香(一錢半),羌活,良薑(炮,三錢),黑附子(炮,去皮臍,四錢),炙甘草(二錢)
姜三片,水煎服,忌生冷。
豬蹄湯,治一切癰疽,並諸腫毒,消毒氣,去惡肉。凡瘡有口,便須用此湯洗。
黃芩,白芷,赤芍藥,川歸,羌活,生甘草,露蜂房(有蜂兒者。各等分)
先將獖豬前蹄兩隻,重一斤,只用白水三升煮軟,將汁分作二次,澄去面上油並下肉渣,每次用藥一兩,投於汁中,再用文武火煎十數沸,去渣,以故帛蘸湯溫溫徐揩瘡上。死肉惡血,隨湯而下。洗淨訖,以帛拭乾。仍避風,忌人口氣吹之。有狐臭人及月婦、貓犬並不宜入病人房中,洗瘡切忌手觸。
洗疽之方甚多,惟此方極效。其用露蜂,此甚有理,蓋以毒攻毒也。
麥門冬湯,癰疽潰後膿水不絕。
麥門冬,黃耆,五味子,人參,官桂,當歸,遠志,白苓,芎藭(各一兩),炙甘草(三錢)
姜一片,棗二枚,水煎。
四虎散,治發疽,腫硬厚如牛皮,按之痛。
天南星,草烏頭,半夏(生用),狼毒
各等分,為細末,醋蜜調敷,留頭出氣。
內托散,諸腫毒惡瘡,一服立愈。(便毒尤效。)
大黃,牡蠣(各五錢),甘草(三錢),栝蔞仁(二兩。如無,用山梔子亦可)
上分三帖,水煎服。
鐵井欄,治無名腫毒,背疽,以此圍之,留口出氣。
白話文:
護心散,治療毒氣衝擊心臟,導致嘔吐。(又名不二散。)
炙甘草、朱砂(研成細粉,各一錢)、炒過的綠豆粉(二錢),將這些藥材磨成細末,作為一帖。用溫開水調服。
當歸連翹散,清熱解毒,使大小便通暢。
當歸、連翹、梔子仁、芍藥、金銀花(各一兩)、黃芩(五錢),以上藥材,每次服用五錢。用水兩碗煎煮至七分,空腹時溫服。如果想通大便,加入大黃二錢,等藥快煮好時再放入,煮沸一兩次後服用。
托裡散,治療各種惡瘡、背部疔瘡、癰疽初發、癰毒,症狀為脈象洪大、弦實且快,腫脹嚴重將要化膿。
當歸、栝蔞根(一錢半)、大黃(三錢)、皂角刺、牡蠣、朴硝、連翹(各一錢半)、金銀花、赤芍藥、黃芩(各一錢),用水和酒各一碗煎煮後服用。
乳香止痛散,治療各種瘡腫,疼痛不止的情況。
乳香、沒藥(各一錢)、丁香(五分)、粟殼、白芷、陳皮、炙甘草,用水煎服。
加味當歸飲子,古人說:各種瘡都屬於心火,心火鬱結就會發出來。
當歸、生地、升麻(各五錢)、防風(二錢半)、荊芥穗、何首烏(各一錢)、柴胡、白芍藥、川芎、羌活、黃耆(各三錢)、紅花、蘇木、甘草(各一錢)。每次服用五錢,加生薑三片一起煎煮,或者洗澡後微微出汗,效果很快。可以使血氣通暢,服藥後應有效。
托裡溫中湯,治療瘡瘍因為寒邪導致內陷的情況。症狀為膿液稀薄,皮膚冰涼,心下脹悶,腸鳴疼痛,大便微溏,吃東西就想吐,呼吸急促,氣逆不止,無法安睡,時常神志不清。
丁香、沉香、茴香、陳皮、益智仁(各一錢)、木香(一錢半)、羌活、炮製過的良薑(三錢)、炮製過的黑附子(去皮臍,四錢)、炙甘草(二錢),加生薑三片,用水煎服。忌食生冷食物。
豬蹄湯,治療各種癰疽,以及各種腫毒,可以消毒,去除腐肉。凡是有開口的瘡,都應該用這個湯清洗。
黃芩、白芷、赤芍藥、當歸、羌活、生甘草、有蜂兒的露蜂房(各等份),先將豬前蹄兩隻(約一斤重),只用清水三升煮軟,將汁液分成兩次,澄去上面的油和肉渣,每次用藥一兩,放入湯汁中,再用小火煎煮十幾次,去掉藥渣,用舊布蘸湯溫熱擦拭瘡面。腐肉惡血會隨著湯液流出。洗淨後,用布擦乾。注意避風,忌諱人對瘡口呼氣。有狐臭的人、月經期間的婦女、貓狗都不適合進入病房,清洗瘡口時切忌用手觸摸。
清洗癰疽的方法很多,只有這個方法最有效。使用露蜂房,很有道理,這是以毒攻毒的原理。
麥門冬湯,治療癰疽潰爛後膿水不斷的情況。
麥門冬、黃耆、五味子、人參、官桂、當歸、遠志、白茯苓、川芎(各一兩)、炙甘草(三錢),加生薑一片,紅棗兩枚,用水煎煮。
四虎散,治療癰疽發作,腫脹堅硬如牛皮,按壓疼痛的情況。
天南星、草烏頭、生半夏、狼毒,各等份,磨成細末,用醋和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留出氣孔。
內托散,治療各種腫毒惡瘡,服用一次就能見效。(對癰毒尤其有效。)
大黃、牡蠣(各五錢)、甘草(三錢)、栝蔞仁(二兩。如果沒有,可以用山梔子代替),分成三份,用水煎服。
鐵井欄,治療不明原因的腫毒、背部癰疽,用此藥圍住患處,留出氣孔。